第11頁
當牛頭隱在山洞時,是感天動地,是超凡入聖,所以神異很多,不只是百鳥銜花獻,還有丈余神蛇守護,虎狼無阻。當他見了四祖大悟後則"超聖入凡"回到平常的人間,神異也就不見了。這一觀點我們從牛頭的傳記可以找到證據,見四祖之前,他一直隱居深山,見四祖之後則走出山林,一面精研大般若經,一面到人間行化。這正是從最高境界進入沒有境界,可以說是一種"化境"。
後世頌讚牛頭受百鳥銜獻的詩歌難以數計,我在此挑選幾首,讓我們來細細體會:
雪竇顯禪師:
"牛頭峰項鎖重雲,獨坐寥寥寄此身;
百鳥不來春又去,不知誰是到庵人?"?quot;
祖印明禪師:
"一榻蕭然傍翠蔭,畫扃松戶冷沉沉;
懶融得到平常地,百鳥銜花無處尋。"
別峰印禪師:
"水因有月方知靜,天為無去始覺高;
獨坐孤峰休更問,此時難著一絲毫。"
孤峰深禪師:
"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後渾無月底花;
蝴蝶紛紛過牆去,不知春色屬誰家?"
懶牧成禪師:
"月滿陂池翠滿山,尋常來往百花間;
一回蹋斷來時路,嶺上無雲松自閒。"
鐵山仁禪師:
"著鞭騎馬去,空手步行歸;
寂寞庵前路,銜花鳥不飛!"
牛頭法融禪師從"萬里一片雲"的境界到"天為無雲始覺高"從"百鳥銜花獻"那樣的尊貴轉入平常的心地,使得"百鳥銜花無處尋",大概就是五祖法演所說的"貧與賤"吧!
牛頭法融是一代禪僧,他常以詩偈來答客問,我選兩段他回答博陵王的詩偈,回頭看他的公案:
"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
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風來波浪轉,欲靜水還平;
更欲前途說,恐畏後心驚。
無念大獸吼,性空下霜雹;
星散穢草摧,縱橫飛鳥落。"
這兩詩偈中都有"鳥",用來解釋牛頭引起歷代討論的公案真是再巧不過了,"百鳥銜花"看起來是很喧鬧,無鳥獻花看起來也很孤寂,但是在孤寂里才是真正百花盛開,百鳥唱歌,是春色真正駐足的地方啊!
珠玉枇杷
到南投山鄉間靈源寺去拜見妙蓮老和尚,已經乾旱了數月的中部,在這一天突然大雨滂沱,許多人家都把家裡的塑膠桶子搬到庭院外面來承接雨水,這樣的惜福畫面已經許久沒有看見了。
車子在泥濘的山路間轉半天,司機說再也上不去了,我們於是下車在雨中步行,雄渾的寺院在山的頂端,沿路可以俯望霧氣山風中的梯田,春耕後的稻子正歡欣的抬頭看滿天的綿綿之雨。
我想到今天天未亮就被朋友喚醒,他說:"我們一起去看一位非常偉大的法師。"
他講的法師正是妙蓮老和尚,妙老從前住在香港,曾經閉關長達二十幾年,因此往往只聞其名,未能新仰他的風采,一個有二十餘年的時間閉住在關里,未能親仰他的風采,一個人有二十餘年的時間閉住在關里,而竟然盛名滿天下,得到中外人士的景仰,這也算是一個神奇的事吧!
妙蓮老和尚最神奇的還不在此,他曾修習淨土法門的"般舟三昧"多達十幾次。"般舟三昧"是很難的修行方法,每修一次要九十天,在這九十天中要二十中小時保持在念佛奔行的狀態,不能有一絲昏沉。在關房中橫掛著一條繩子,行香念佛累到不能支持時,只能在繩上稍微靠,像這樣想像中只有古人在修行的法門,沒想到今日仍有人修,而且連修十幾次。
我曾訪問過台北十訪禪林的住持從智法師,從智師父曾修過四次"般舟三昧",他說到修"般舟三昧"時的經過,九十天不眠不休,到最後連繩子也不敢靠,因為一靠便倒,只好用繩子把自己的雙手綁著掛在牆上,即使是如此,身體猶一直往下墜去。聽得我心弦震動,久久難已。
從智師父說:"很可惜一直沒有修成功,應該一天二十中小時都保持清明,可是我最多只能保持二十二小時的清明,另外有兩小時總是破不了。"
"師父,什麼叫般舟三昧的成功?"我說。
他說:“成功就是破了一切執著,達到無人相、我相、壽者相、眾生相。”
從智法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修行是騙不了人的。即使不開口,也知道有沒有。"
這兩位修行"般舟三昧"的師父都是我所崇敬的,他們使我們在茫茫的人世中聞到了修行者的消息,好像在山林間的危壁上看見一株純淨的百合花開放,香氣在四周流蕩。
南投的靈源山寺風景秀麗、規模宏偉,是妙蓮老和尚回國四年多以來的道場,他在香港潛心苦修後選擇台灣做為弘法常住之地,這裡面除了深刻的悲心,也可以見到台灣的因緣殊勝,福報廣大。
妙蓮老和尚很親切的與我們晤面,做了一些關於修行的開示,他說:
"要時常維持心、口、意的清淨,尤其要守口戒,不要對人出惡言。"
"願力與業力就像翹翹板的兩邊,業重並不可怕,願力加重、福德加厚,業就浮起來了。當然要仰仗佛力,多念佛拜佛。"
後世頌讚牛頭受百鳥銜獻的詩歌難以數計,我在此挑選幾首,讓我們來細細體會:
雪竇顯禪師:
"牛頭峰項鎖重雲,獨坐寥寥寄此身;
百鳥不來春又去,不知誰是到庵人?"?quot;
祖印明禪師:
"一榻蕭然傍翠蔭,畫扃松戶冷沉沉;
懶融得到平常地,百鳥銜花無處尋。"
別峰印禪師:
"水因有月方知靜,天為無去始覺高;
獨坐孤峰休更問,此時難著一絲毫。"
孤峰深禪師:
"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後渾無月底花;
蝴蝶紛紛過牆去,不知春色屬誰家?"
懶牧成禪師:
"月滿陂池翠滿山,尋常來往百花間;
一回蹋斷來時路,嶺上無雲松自閒。"
鐵山仁禪師:
"著鞭騎馬去,空手步行歸;
寂寞庵前路,銜花鳥不飛!"
牛頭法融禪師從"萬里一片雲"的境界到"天為無雲始覺高"從"百鳥銜花獻"那樣的尊貴轉入平常的心地,使得"百鳥銜花無處尋",大概就是五祖法演所說的"貧與賤"吧!
牛頭法融是一代禪僧,他常以詩偈來答客問,我選兩段他回答博陵王的詩偈,回頭看他的公案:
"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
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風來波浪轉,欲靜水還平;
更欲前途說,恐畏後心驚。
無念大獸吼,性空下霜雹;
星散穢草摧,縱橫飛鳥落。"
這兩詩偈中都有"鳥",用來解釋牛頭引起歷代討論的公案真是再巧不過了,"百鳥銜花"看起來是很喧鬧,無鳥獻花看起來也很孤寂,但是在孤寂里才是真正百花盛開,百鳥唱歌,是春色真正駐足的地方啊!
珠玉枇杷
到南投山鄉間靈源寺去拜見妙蓮老和尚,已經乾旱了數月的中部,在這一天突然大雨滂沱,許多人家都把家裡的塑膠桶子搬到庭院外面來承接雨水,這樣的惜福畫面已經許久沒有看見了。
車子在泥濘的山路間轉半天,司機說再也上不去了,我們於是下車在雨中步行,雄渾的寺院在山的頂端,沿路可以俯望霧氣山風中的梯田,春耕後的稻子正歡欣的抬頭看滿天的綿綿之雨。
我想到今天天未亮就被朋友喚醒,他說:"我們一起去看一位非常偉大的法師。"
他講的法師正是妙蓮老和尚,妙老從前住在香港,曾經閉關長達二十幾年,因此往往只聞其名,未能新仰他的風采,一個有二十餘年的時間閉住在關里,未能親仰他的風采,一個人有二十餘年的時間閉住在關里,而竟然盛名滿天下,得到中外人士的景仰,這也算是一個神奇的事吧!
妙蓮老和尚最神奇的還不在此,他曾修習淨土法門的"般舟三昧"多達十幾次。"般舟三昧"是很難的修行方法,每修一次要九十天,在這九十天中要二十中小時保持在念佛奔行的狀態,不能有一絲昏沉。在關房中橫掛著一條繩子,行香念佛累到不能支持時,只能在繩上稍微靠,像這樣想像中只有古人在修行的法門,沒想到今日仍有人修,而且連修十幾次。
我曾訪問過台北十訪禪林的住持從智法師,從智師父曾修過四次"般舟三昧",他說到修"般舟三昧"時的經過,九十天不眠不休,到最後連繩子也不敢靠,因為一靠便倒,只好用繩子把自己的雙手綁著掛在牆上,即使是如此,身體猶一直往下墜去。聽得我心弦震動,久久難已。
從智師父說:"很可惜一直沒有修成功,應該一天二十中小時都保持清明,可是我最多只能保持二十二小時的清明,另外有兩小時總是破不了。"
"師父,什麼叫般舟三昧的成功?"我說。
他說:“成功就是破了一切執著,達到無人相、我相、壽者相、眾生相。”
從智法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修行是騙不了人的。即使不開口,也知道有沒有。"
這兩位修行"般舟三昧"的師父都是我所崇敬的,他們使我們在茫茫的人世中聞到了修行者的消息,好像在山林間的危壁上看見一株純淨的百合花開放,香氣在四周流蕩。
南投的靈源山寺風景秀麗、規模宏偉,是妙蓮老和尚回國四年多以來的道場,他在香港潛心苦修後選擇台灣做為弘法常住之地,這裡面除了深刻的悲心,也可以見到台灣的因緣殊勝,福報廣大。
妙蓮老和尚很親切的與我們晤面,做了一些關於修行的開示,他說:
"要時常維持心、口、意的清淨,尤其要守口戒,不要對人出惡言。"
"願力與業力就像翹翹板的兩邊,業重並不可怕,願力加重、福德加厚,業就浮起來了。當然要仰仗佛力,多念佛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