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在城市裡還好,因為城裡到處都有素食餐館,飯局又多在餐廳進行,即使在葷菜館子裡,請廚子做兩樣素菜也不困難。一旦到了鄉下,常弄得備菜的主婦手忙腳亂。
其實,素食者是很隨緣隨意的,青菜豆腐、醬菜花生就感到與山珍海味無異,只是使主人覺得招待不好,我的心中總是過意不去。
近來住在鄉下,又逢年關,來請吃尾牙的鄉下人很多,我很喜歡那種熱鬧的場面,常一再的囑咐只要一盤素菜、一碗白飯就是最好的招待,或者只要一盤素炒米粉就夠豐盛了,卻由於鄉下人盛情,常為我一個人做了五、六道素菜,這就便我心懷愧疚,一來我自己吃不了那麼多,二來從沒做過素食的主婦一定費了不少心血,三來我何德何能接受如此的盛情呢?
所以,我常想到,中式的素食還可以有更大的改進,使其更方便、合乎營養、不致浪費。像在日本的傳統式餐館,不論城鄉,菜單里都會有"精進料理"一欄,最常見的是一碗麵,其次是"定食"。定食以劃格的餐盤盛裝,內有白飯一碗,味噌湯一碗,小菜三、四樣,既簡單又清爽,日本食物分量不多,總可以吃得乾淨,也不至於撐飽,真是最好的素食形式。
因為到處都有"精進料理",使我在日本旅行感到並無不便,偶爾到沒有素食的館子,只要在白紙上寫"精進料理"四字,也都能很快的送來一份定食。可見日本人雖愛吃海味,素食還是很普遍而有傳統的,他們對素食也十分敬重。
"精進料理"這四個字,使我們吃素食時可以感受到素食的意義。因為"精進"乃是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很很需要的一環,使我覺得連吃飯時都能常懷感恩與精進。
我也喜歡香港人把素食稱為"上素",例如"麻油上素"、"羅漢上素"、"豆腐上素"等等,在廣式茶樓里,雖然大部分是大魚大肉,但通常有一味"羅漢上素撈麵"或湯麵炒麵",還有一味是"芥藍上素",對素食者而言,如此簡單的食物,滋味確在滿桌葷腥之上,所以堪稱為"上素"。
素食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一個人能以素食維生是分內應為,因為人不應該為了滿足一已的口腹之慾,用動物的生命作犧牲,可是若由於素食帶來不便,甚至招來別人的物議,那就讓我常懷慚愧心了。
我想起六祖慧能在二十三歲時主頓悟了,可是他在近四十歲才出來弘法,其中有十七年的時間他住在人群里,甚至有許多年隱居在獵人隊裡吃肉邊菜,卻沒有人發現他是禪宗祖、法門龍象,這種情懷真是偉大無比。可見重要的還不在於吃精進料理,而在於,不管吃什麼料理,內心都一樣的明激與精進。
在台灣,不只是葷菜常一盤盤倒掉,即使偶爾吃素食宴席,也總是分量太多,糟踏了食物,像日式的"精進料理"或港式的"上素"都是值得提倡的。雖說名相併不重要,但我多麼希望,在"精進"及"上素"中,我們能體會到素食更深刻的意義!
金色蓮花
有一次,南泉普願禪師偶然到達一個村莊,不料見到莊主在莊外迎接。
這使南泉大為驚訝說:"我凡是要到一個地方,事前從未告訴別人,你怎麼知道我今天要來呢?"
莊主回答說:"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到土地公說你今天會來,所以就出來迎接。"
南泉嘆口氣說:"這是我修行還未到家,所以才會被鬼神看到呀!"
若鬼神可見,則仍在"有"里,要"空"到鬼神不見才是極處。
處輝真寂禪師就任方丈那一天,一位和尚問他:"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地上常常開出金色蓮花,今天你就職方丈,我們可發看到什麼祥瑞呢?"
真寂說:"我只是掃卻門前雪罷了!"
南泉禪師與真寂禪師告訴我們的是同樣的東西,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與炫奇的塗染,地涌金蓮當然是很好的,但沒有金色蓮花的平常時候,也是很好的。
玄妙能動人,卻不如平常平易來得真實有情味,讓我們人我兩空,善惡具離。修行人因此不必炫奇神通,也不要執著神通,同樣,對待有神通的人,也要有平常的心。
神秀的徒弟道樹禪師,和幾個學生住在山上的時候,常出現一個異人,穿著奇怪,講話十分誇張,並能隨意變化,常化成佛、菩薩、羅漢等等形象。道樹的學生都很害怕,但也不能對他如何,這位怪人一連作怪長達十年之久,最後終於消失了。
道樹弟子說:"這個術士為了欺騙人心,施出千方百計,我應付他的方法,只是不見不聞。他的詭計雖然層出不窮,總有使完的一天,我的不見不聞則是無盡的。"
僧稠神師住在嵩岳寺的時候,跟隨他的有百位僧人,寺里的泉水正好夠喝。一天誦經進,有一位婦人,穿破衣夾著掃帚,坐在台階上聽經,眾僧便訶遣她,婦人臉有慍色,以腳踏泉,泉水立刻就枯竭了,人也隨之化去。
眾僧驚慌的稟告僧稠禪師,禪師叫了三聲"優波夷!"婦人才現身。禪師說:"眾僧行道,宜加擁護。"婦人用腳撥泉水,水即上涌,眾人才知她是神人。
其實,素食者是很隨緣隨意的,青菜豆腐、醬菜花生就感到與山珍海味無異,只是使主人覺得招待不好,我的心中總是過意不去。
近來住在鄉下,又逢年關,來請吃尾牙的鄉下人很多,我很喜歡那種熱鬧的場面,常一再的囑咐只要一盤素菜、一碗白飯就是最好的招待,或者只要一盤素炒米粉就夠豐盛了,卻由於鄉下人盛情,常為我一個人做了五、六道素菜,這就便我心懷愧疚,一來我自己吃不了那麼多,二來從沒做過素食的主婦一定費了不少心血,三來我何德何能接受如此的盛情呢?
所以,我常想到,中式的素食還可以有更大的改進,使其更方便、合乎營養、不致浪費。像在日本的傳統式餐館,不論城鄉,菜單里都會有"精進料理"一欄,最常見的是一碗麵,其次是"定食"。定食以劃格的餐盤盛裝,內有白飯一碗,味噌湯一碗,小菜三、四樣,既簡單又清爽,日本食物分量不多,總可以吃得乾淨,也不至於撐飽,真是最好的素食形式。
因為到處都有"精進料理",使我在日本旅行感到並無不便,偶爾到沒有素食的館子,只要在白紙上寫"精進料理"四字,也都能很快的送來一份定食。可見日本人雖愛吃海味,素食還是很普遍而有傳統的,他們對素食也十分敬重。
"精進料理"這四個字,使我們吃素食時可以感受到素食的意義。因為"精進"乃是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很很需要的一環,使我覺得連吃飯時都能常懷感恩與精進。
我也喜歡香港人把素食稱為"上素",例如"麻油上素"、"羅漢上素"、"豆腐上素"等等,在廣式茶樓里,雖然大部分是大魚大肉,但通常有一味"羅漢上素撈麵"或湯麵炒麵",還有一味是"芥藍上素",對素食者而言,如此簡單的食物,滋味確在滿桌葷腥之上,所以堪稱為"上素"。
素食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一個人能以素食維生是分內應為,因為人不應該為了滿足一已的口腹之慾,用動物的生命作犧牲,可是若由於素食帶來不便,甚至招來別人的物議,那就讓我常懷慚愧心了。
我想起六祖慧能在二十三歲時主頓悟了,可是他在近四十歲才出來弘法,其中有十七年的時間他住在人群里,甚至有許多年隱居在獵人隊裡吃肉邊菜,卻沒有人發現他是禪宗祖、法門龍象,這種情懷真是偉大無比。可見重要的還不在於吃精進料理,而在於,不管吃什麼料理,內心都一樣的明激與精進。
在台灣,不只是葷菜常一盤盤倒掉,即使偶爾吃素食宴席,也總是分量太多,糟踏了食物,像日式的"精進料理"或港式的"上素"都是值得提倡的。雖說名相併不重要,但我多麼希望,在"精進"及"上素"中,我們能體會到素食更深刻的意義!
金色蓮花
有一次,南泉普願禪師偶然到達一個村莊,不料見到莊主在莊外迎接。
這使南泉大為驚訝說:"我凡是要到一個地方,事前從未告訴別人,你怎麼知道我今天要來呢?"
莊主回答說:"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到土地公說你今天會來,所以就出來迎接。"
南泉嘆口氣說:"這是我修行還未到家,所以才會被鬼神看到呀!"
若鬼神可見,則仍在"有"里,要"空"到鬼神不見才是極處。
處輝真寂禪師就任方丈那一天,一位和尚問他:"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地上常常開出金色蓮花,今天你就職方丈,我們可發看到什麼祥瑞呢?"
真寂說:"我只是掃卻門前雪罷了!"
南泉禪師與真寂禪師告訴我們的是同樣的東西,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與炫奇的塗染,地涌金蓮當然是很好的,但沒有金色蓮花的平常時候,也是很好的。
玄妙能動人,卻不如平常平易來得真實有情味,讓我們人我兩空,善惡具離。修行人因此不必炫奇神通,也不要執著神通,同樣,對待有神通的人,也要有平常的心。
神秀的徒弟道樹禪師,和幾個學生住在山上的時候,常出現一個異人,穿著奇怪,講話十分誇張,並能隨意變化,常化成佛、菩薩、羅漢等等形象。道樹的學生都很害怕,但也不能對他如何,這位怪人一連作怪長達十年之久,最後終於消失了。
道樹弟子說:"這個術士為了欺騙人心,施出千方百計,我應付他的方法,只是不見不聞。他的詭計雖然層出不窮,總有使完的一天,我的不見不聞則是無盡的。"
僧稠神師住在嵩岳寺的時候,跟隨他的有百位僧人,寺里的泉水正好夠喝。一天誦經進,有一位婦人,穿破衣夾著掃帚,坐在台階上聽經,眾僧便訶遣她,婦人臉有慍色,以腳踏泉,泉水立刻就枯竭了,人也隨之化去。
眾僧驚慌的稟告僧稠禪師,禪師叫了三聲"優波夷!"婦人才現身。禪師說:"眾僧行道,宜加擁護。"婦人用腳撥泉水,水即上涌,眾人才知她是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