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伯俞說:"以前媽媽打我,我感覺很痛,知道媽媽身體很健康,但是今天我不覺得痛,想到媽媽已經年老體衰,怎麼能不哭呢?"

  不只是母親自然有婆心,孩子對待母親也應該有婆心;不只師父結弟子有婆心,弟子對師父也應該有婆心。

  禪的進行是在開啟有的空性,表面上是無情的,但在無情的表面里隱藏的卻是無私的至情,要習禪,一定要了解這種至情才好。

  快樂無憂是佛

  當我們讀到了四祖道信對牛頭法融說:"快樂無憂,故名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動,對於我們修行佛道的人是無與倫比的教化,像我們在生活里還有許多的煩惱、不安、憂傷,心靈中充滿了喧鬧、哀愁、騷動的人,哪進而配談什麼是佛呢?

  我們先不說學佛,沅是說學習快樂無憂好了,一個人如實的生活,才知道"快樂無憂"四個字是多麼艱難。

  信仰佛教最虔讀的西藏人民,他們互相問候的話,不是"呷飽也未?"不是"恭喜發財!"而是"吉祥如意。"人人在見面或分別時,總是雙手合十,互道"吉祥如意"!我覺得,吉祥如意與快樂無憂很相近,但猶不如快樂無憂那樣的淺白。

  我們現在來看"快樂無憂,故名為佛"的出處,我且用分行來重排國祖道信這一段對真要的開示:

  "無百千法門,同歸方雨,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困果,皆如夢幻。

  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

  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念,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

  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快樂無憤憤乃不是感官個體戶滿足的層次,而是任心自在,遇到任何的因緣都是佛法的妙用,這是萬里無雲,浩浩青天的境界。也是達摩祖師說的:

  亦不睹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求悟。

  當牛頭慧忠禪師說:"人法雙淨,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有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協否?"在珠慧海說:"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餓來吃飯,困來眠。"曰:"一切人總如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南泉普願禪師快圓寂時,弟子問他:"和尚百年後,向什麼處去?"他說:"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

  弟子說:"我可隨師父去嗎?"他說:"可以,你如果要跟我去,別忘了銜一莖草來!"--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洪州水老和尚說:"自從一吃馬祖蹋,直至今笑不休。"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雲門文偃禪師說:"日日是好日。"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溈山靈祐禪師說:"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亦不閉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譬如秋水澄澄,清淨無為,澹濘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之人。"--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黃檗希運禪師說:"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感,方名自在人?quot;--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仰山慧寂禪師說:"我這裡是雜貨鋪,有人來筧鼠糞,我亦拈與,他來筧真金,我亦拈與。"--這是快樂無憂是佛。

  我們看歷代祖師,真的是個個活潑縱跳、生意盎然。快樂無憂,這種無憂不是來自後世極樂的期待,而是今生生活的承擔,是如實的接受生活,要在今世,甚至此時此刻就無憂。

  因此,有人問石頭希遷禪師:"如何是解脫?"

  他說:"誰縛汝!"(沒有人綁你,為什麼求解脫呢?)

  "如何是淨土?"

  他說:"誰垢汝?"(沒有人污濁你,為什麼求淨土?)

  "如何是涅槃?"

  他說:"誰與生死與汝?"(沒有人給你生死,到哪裡去求涅槃呢?)

  無時不是解脫之境,無處不是淨土的所在,永遠都在涅槃之中,長空不礙白雲飛,好一個快樂無憂是佛!

  精進料理

  在日本,把素食者稱為"精進者",素食則叫做"精進料理",這是最近我到日本旅行才知道的,我很喜歡"精時料理"的名詞,它使素食不再是靜態的,而成為一種行動,或者一種實踐,我覺得這個名詞是宜於沉思的。

  由於素食的關係,使我感覺到旅行的時候常常帶來不便,若到西方國家,往往只有以麵包和生菜沙拉果腹。但這種不便也不只發生在旅行,就是在國內赴朋友的飯局也常覺得慚愧,因為滿桌的珍餚都無以下箸,還要叫主人特別準備一碗清淡的素麵,這樣,主人常覺得招待不周,而我則為帶給人麻煩,心中不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