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隔天,老師問有哪些同學想去看繼承,我遲遲沒有舉手。
我不知道自己見到他第一面,應該說什麼。
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或許我什麼都說不出來。
可萬一我哭了怎麼辦?
如果繼承說不出話了,我該怎麼辦?
我能握著他的手給他安慰嗎?
或者這一次我不跟大家一起去了,單獨叫上小土小黃一起去?
可是我又怕這一次繼承看不到我們會很失望。
想到這兒,我把手舉起來,報名和大家一起去。
表面鎮定,心裡卻想好了不下二十種開場的方式。
跟在老師的後面,提著班費買的水果。突然就覺得提禮品看病人是世界上最惺惺作態的事,提了水果就能表達溫暖了嗎?心裡真正掛念一個人時,你根本就不敢邁進去;心裡真正掛念一個人時,你根本就不願意離開。
在門衛那兒做了登記,老師帶著我們在住宅區轉了幾圈都沒有找到繼承家,我帶著大家回到了原點,默念著繼承寫的那首詩,右轉到了繼承家門口。
門開了,爺爺開的門。看見我們,爺爺表情舒緩了一些,還是像上次一樣的熱情,看不出異樣。他回頭說:“繼承,老師和同學們來看你了。”
咚咚咚咚,穿著鞋跑出來的聲音,然後一個人站在了我們面前。
只是我幾乎認不出眼前這個人是繼承了,仔細看,眼神和表情,就是繼承,可他整個人胖了兩圈,臉也胖了。演練的所有方式突然都用不上了,我愣住了。
繼承察覺到了我的眼神,就說:“是不是覺得我特別胖啊?吃你媽煮的雞蛋都沒吃胖,最近兩個月每天一把一把地吃藥卻吃胖了,也是沒有想到哇。”
我低著頭,不敢和他對視,發現他換了一雙布鞋,腳似乎也比之前胖了,他漫不經心地解釋:“這雙鞋挺舒服的,就拿來穿了。”
他越是風趣越是無所謂,我越像是有把鎖卡在喉嚨。眼看就要忍不住了,我說我去看燈籠花,轉身出門,跑到有燈籠花的拐角,靠在牆上就哭了起來。
哭什麼也不知道,就是覺得心裡憋著很多心事,哭出來心裡好受點兒。
回到屋內,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坐在一群同學和老師旁邊,一句話也不說,不知道是應該談笑風生,還是應該說出自己的擔心。胖了的繼承就像沒事人一樣跟老師聊天,跟其他同學問東問西,也許他看出了我的窘迫,也就心照不宣般地忽略了我。
告別的時候,我努力擠出一絲笑,那時的我還沒學會偽裝,也不知如何對最好的朋友撒謊,擠出一絲笑後,依然是沉默。
此刻的沉默不是沒有話說,而是太多話想說,卻不知從何說起。
繼承拍拍我的肩膀:“記得常來看我,不會的題我能幫你做,我在家也看書的。”爺爺也說:“你要常來,繼承可惦記你們幾個了。”
回家後,我問爸爸:“紅斑狼瘡這種病治得好嗎?”
爸爸說:“徹底治好有點兒難,一種病引起另一種病,能挺多久要看治療的效果。為什麼你問這個?”
“我的好朋友得了這種病。所以他會死嗎?”我問。
爸爸不想說出那個字,愣了一會兒說:“不一定。”
不一定,意味著隨時會;意味著我們每見一次,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小土小黃因為父母的生意,六年級轉學去了外地,走的時候,小土小黃什麼都沒有說,光知道哭,他們不敢去跟繼承告別,讓我去看繼承的時候代為道歉,讓我替他們多看看繼承。
四個人,剩下三個人。三個人,只剩下一個人。人生交往的第一群朋友分崩離析,不可抗拒。
每次去見繼承前,我都把學校發生的所有事情更新一遍,哪怕學校食堂的貓終於生了崽,路上看見哪個男同學和女同學多說了一句話,都要轉述給他。就是一個目的,萬一出事了,起碼繼承沒有不知道的事情。
我把事情理解得太簡單了,但我能盡力的似乎只有這些簡單的事情了。
其實真正難辦的,並不是我能跟他說什麼,而是看著每一次變化的他,內心卻無能為力。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他剛吃了一大把藥,他用“腫”這個字形容自己,那一刻我知道了他的胖並不是胖,而是浮腫。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爺爺幫他去醫院拿藥了,他躺在床上,下不了床,我們隔著窗戶聊天。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他已經穿不上布鞋了,爺爺只能把家裡所有球鞋藏起來,換成大碼的拖鞋。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醫生給他扎針,因為太腫和淤青,扎了半個小時找不到血管,繼承把嘴唇咬破了也沒有叫出聲。
每一次去看繼承,滿懷著好轉的希望,卻總看見每況愈下的他。繼承的照片放在他的床頭,看看照片,再看看床上躺著的那個人,沒有人會相信這是同一個人。然後有一天,繼承讓爺爺把照片收起來。
當過炮兵、會用指頭丈量出敵人距離的爺爺,緊緊抱住相框走進自己的屋子,靠在門框上狠狠地抹了抹眼淚。
多年以後聽到羅大佑的《你的樣子》,其中一句唱道: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瀟灑的你,將心事化進塵緣中。
歌里唱的是我,也是繼承。
每次告別,從他家出來,他都會趴在窗戶口看我,直到我轉彎不見。
後來我每次轉過牆角,都會靠在牆角等幾秒,再偷偷地把頭探出去,看見繼承依然趴在窗戶上,一副失落的樣子。我便用手扯扯和我一樣高的燈籠花,引起他的注意,於是繼承整個人立刻又亮了起來。
再見。
再見。
我們互相揮揮手。
沒想到便是訣別。
考完六年級下學期的期中考試,同學們開始寫畢業紀念冊,我帶著自己還有其他同學的二十多本紀念冊去看繼承,我想如果他狀態還好,就能幫每本紀念冊寫一句話。
敲開門,不是爺爺開的,是位三十出頭的阿姨,一臉的憔悴,我說:“我找繼承。”
阿姨說:“你是他同學吧?我是繼承的媽媽,你稍等一會兒。”
門虛掩著,客廳椅子上還坐著一位中年男子,本是垂著頭,因為我的到來,他看了我一眼,擠出一絲勉強的微笑,瞬間即逝,整個房間裡瀰漫著壓抑。
繼承媽媽拿出一本畢業紀念冊,她說:“繼承在睡覺,這是他讓我給你的,說是給你和小土小黃的。”
我心裡默念了一遍繼承媽媽的話。她的意思是,因為要畢業了,繼承自己準備了一本畢業冊,沒有讓我們給他留言,而是自己寫了話送給我們。
畢業冊不是要自己留著嗎?為什麼要送給我們呢?
我腦子裡瞬間閃過一絲疑惑和憂慮。
繼承媽媽沉默了一會兒,現在想起,也許是在權衡是否要跟一個孩子坦誠自己兒子的病情,接著,她說:“繼承身體不好了,剛剛醫生來過家裡,他吃了藥還在昏迷中,救護車一會兒就來。所以……”
我不知道自己見到他第一面,應該說什麼。
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或許我什麼都說不出來。
可萬一我哭了怎麼辦?
如果繼承說不出話了,我該怎麼辦?
我能握著他的手給他安慰嗎?
或者這一次我不跟大家一起去了,單獨叫上小土小黃一起去?
可是我又怕這一次繼承看不到我們會很失望。
想到這兒,我把手舉起來,報名和大家一起去。
表面鎮定,心裡卻想好了不下二十種開場的方式。
跟在老師的後面,提著班費買的水果。突然就覺得提禮品看病人是世界上最惺惺作態的事,提了水果就能表達溫暖了嗎?心裡真正掛念一個人時,你根本就不敢邁進去;心裡真正掛念一個人時,你根本就不願意離開。
在門衛那兒做了登記,老師帶著我們在住宅區轉了幾圈都沒有找到繼承家,我帶著大家回到了原點,默念著繼承寫的那首詩,右轉到了繼承家門口。
門開了,爺爺開的門。看見我們,爺爺表情舒緩了一些,還是像上次一樣的熱情,看不出異樣。他回頭說:“繼承,老師和同學們來看你了。”
咚咚咚咚,穿著鞋跑出來的聲音,然後一個人站在了我們面前。
只是我幾乎認不出眼前這個人是繼承了,仔細看,眼神和表情,就是繼承,可他整個人胖了兩圈,臉也胖了。演練的所有方式突然都用不上了,我愣住了。
繼承察覺到了我的眼神,就說:“是不是覺得我特別胖啊?吃你媽煮的雞蛋都沒吃胖,最近兩個月每天一把一把地吃藥卻吃胖了,也是沒有想到哇。”
我低著頭,不敢和他對視,發現他換了一雙布鞋,腳似乎也比之前胖了,他漫不經心地解釋:“這雙鞋挺舒服的,就拿來穿了。”
他越是風趣越是無所謂,我越像是有把鎖卡在喉嚨。眼看就要忍不住了,我說我去看燈籠花,轉身出門,跑到有燈籠花的拐角,靠在牆上就哭了起來。
哭什麼也不知道,就是覺得心裡憋著很多心事,哭出來心裡好受點兒。
回到屋內,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坐在一群同學和老師旁邊,一句話也不說,不知道是應該談笑風生,還是應該說出自己的擔心。胖了的繼承就像沒事人一樣跟老師聊天,跟其他同學問東問西,也許他看出了我的窘迫,也就心照不宣般地忽略了我。
告別的時候,我努力擠出一絲笑,那時的我還沒學會偽裝,也不知如何對最好的朋友撒謊,擠出一絲笑後,依然是沉默。
此刻的沉默不是沒有話說,而是太多話想說,卻不知從何說起。
繼承拍拍我的肩膀:“記得常來看我,不會的題我能幫你做,我在家也看書的。”爺爺也說:“你要常來,繼承可惦記你們幾個了。”
回家後,我問爸爸:“紅斑狼瘡這種病治得好嗎?”
爸爸說:“徹底治好有點兒難,一種病引起另一種病,能挺多久要看治療的效果。為什麼你問這個?”
“我的好朋友得了這種病。所以他會死嗎?”我問。
爸爸不想說出那個字,愣了一會兒說:“不一定。”
不一定,意味著隨時會;意味著我們每見一次,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小土小黃因為父母的生意,六年級轉學去了外地,走的時候,小土小黃什麼都沒有說,光知道哭,他們不敢去跟繼承告別,讓我去看繼承的時候代為道歉,讓我替他們多看看繼承。
四個人,剩下三個人。三個人,只剩下一個人。人生交往的第一群朋友分崩離析,不可抗拒。
每次去見繼承前,我都把學校發生的所有事情更新一遍,哪怕學校食堂的貓終於生了崽,路上看見哪個男同學和女同學多說了一句話,都要轉述給他。就是一個目的,萬一出事了,起碼繼承沒有不知道的事情。
我把事情理解得太簡單了,但我能盡力的似乎只有這些簡單的事情了。
其實真正難辦的,並不是我能跟他說什麼,而是看著每一次變化的他,內心卻無能為力。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他剛吃了一大把藥,他用“腫”這個字形容自己,那一刻我知道了他的胖並不是胖,而是浮腫。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爺爺幫他去醫院拿藥了,他躺在床上,下不了床,我們隔著窗戶聊天。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他已經穿不上布鞋了,爺爺只能把家裡所有球鞋藏起來,換成大碼的拖鞋。
我記得有一次去看他,醫生給他扎針,因為太腫和淤青,扎了半個小時找不到血管,繼承把嘴唇咬破了也沒有叫出聲。
每一次去看繼承,滿懷著好轉的希望,卻總看見每況愈下的他。繼承的照片放在他的床頭,看看照片,再看看床上躺著的那個人,沒有人會相信這是同一個人。然後有一天,繼承讓爺爺把照片收起來。
當過炮兵、會用指頭丈量出敵人距離的爺爺,緊緊抱住相框走進自己的屋子,靠在門框上狠狠地抹了抹眼淚。
多年以後聽到羅大佑的《你的樣子》,其中一句唱道: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瀟灑的你,將心事化進塵緣中。
歌里唱的是我,也是繼承。
每次告別,從他家出來,他都會趴在窗戶口看我,直到我轉彎不見。
後來我每次轉過牆角,都會靠在牆角等幾秒,再偷偷地把頭探出去,看見繼承依然趴在窗戶上,一副失落的樣子。我便用手扯扯和我一樣高的燈籠花,引起他的注意,於是繼承整個人立刻又亮了起來。
再見。
再見。
我們互相揮揮手。
沒想到便是訣別。
考完六年級下學期的期中考試,同學們開始寫畢業紀念冊,我帶著自己還有其他同學的二十多本紀念冊去看繼承,我想如果他狀態還好,就能幫每本紀念冊寫一句話。
敲開門,不是爺爺開的,是位三十出頭的阿姨,一臉的憔悴,我說:“我找繼承。”
阿姨說:“你是他同學吧?我是繼承的媽媽,你稍等一會兒。”
門虛掩著,客廳椅子上還坐著一位中年男子,本是垂著頭,因為我的到來,他看了我一眼,擠出一絲勉強的微笑,瞬間即逝,整個房間裡瀰漫著壓抑。
繼承媽媽拿出一本畢業紀念冊,她說:“繼承在睡覺,這是他讓我給你的,說是給你和小土小黃的。”
我心裡默念了一遍繼承媽媽的話。她的意思是,因為要畢業了,繼承自己準備了一本畢業冊,沒有讓我們給他留言,而是自己寫了話送給我們。
畢業冊不是要自己留著嗎?為什麼要送給我們呢?
我腦子裡瞬間閃過一絲疑惑和憂慮。
繼承媽媽沉默了一會兒,現在想起,也許是在權衡是否要跟一個孩子坦誠自己兒子的病情,接著,她說:“繼承身體不好了,剛剛醫生來過家裡,他吃了藥還在昏迷中,救護車一會兒就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