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說完這些父親就走了,走在母親疑惑種種的一雙目光中。
父親一直牢記著自己的話,母親也同樣牢記著父親的話。
母親驚訝自己碰到了天底下的大好人了,不僅給自己吃的,而且還給了自己這麼多錢,她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而且還口口聲聲讓自己等著的話。母親以為自己是在夢裡了。待她清醒之後,走出殘破的小屋望著父親遠去的身影時,她又一次跪下了。這一次她跪得心甘情願,地久天長,直到父親的部隊消失在村外的夜色中。
在以後母親等待父親的歲月中,她等得堅貞不渝,海枯石爛。她堅信父親是個好人,她沒有理由不等待父親。
幾年以後母親終於等來了父親,那時父親已經是營長了。淮海戰役結束不久,共和國便誕生了,蔣介石逃到了台灣,父親的部隊駐紮在北方的一座城市裡。當時抗美援朝還沒有爆發,邊遠地區剿匪工作仍在繼續,總之全國形勢一片大好。在這大好形勢里,父親刻骨銘心地想起了母親。他沒有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他一想起母親,便聯想到了七歲的妹妹,舉著一雙凍得紅腫的小手在雪地里掙扎的情景。當了營長的父親仍然光棍一條。許多將士在戰爭年代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找對象,現在全國解放了,在一片國泰民安的氣氛中掀起了搞對象的熱潮。父親離開了部隊,離開了北方那座城市,千里迢迢地找到了母親。
母親嫁給父親以後一直沒有工作,母親從農村進城以後是很想工作的,但陰差陽錯,母親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母親嫁給父親不久,著名的抗美援朝便爆發了。父親成了志願軍,在一個有風的夜晚跨過了鴨綠江,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那一年母親剛剛二十出頭。母親已懷孕在身,她和參戰的家屬一樣被安排在部隊的留守處。母親一邊孕育腹中的孩子,一邊牽腸掛肚地思念朝鮮戰場上的父親。她相信父親會活著回來的。她自從見過父親第一面之後,便鬼使神差地等待父親,一等就等了幾年,直到她又一次看見父親出現在她面前。那一瞬間,她大叫了一聲,差點暈倒過去。事後她想起等待父親這事有些荒誕,她第一次見到父親,甚至都不知道父親的姓名。父親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堅信父親就是她的救世主。父親的形象便燈塔一樣地燃在了她的心裡,她更相信父親是個好人。好人會一生平安的,父親不論走到哪裡,最終都會平安地回到她的身邊。
母親在等待父親平安歸來的日月中,生下了敏。母親本想為父親生個兒子的,她知道父親喜歡男孩,父親的意願便是她的意願。沒想到第一個孩子卻是個女孩,這使得母親的情緒有些低落,低落的情緒又很快在母親的心中煙消雲散了。她想,只要能生女孩,男孩也一定會有的。只要父親願意,她甘願為父親生一個排一個連。那時她生活中最大的目的便是一邊撫養敏,一邊期待父親平安地從戰場上回來。
又是個幾年以後,父親又一次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母親的面前。父親平安回來,這在母親的意料之中。當時父親已經是團長了,母親見到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下一次俺一準給你生個兒子!父親望望母親,又看一眼躲在母親身後偷眼打量著自己的敏,他笑了。
母親很快便又一次懷孕了,沒多久權便出生了。權果然是個兒子。產房裡的母親虛弱地沖父親蒼白地笑笑說:俺說過一準給你生個兒子。母親從父親的表情里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落,母親便又說:俺還會生的。下一次一準還是個兒子。
父親看著權,看著母親,然後悶頭吸菸。他考慮的不是男孩、女孩,他考慮著以後的生活。那時父親已從部隊節約開支中察覺到將來會有緊日子過了。
果然,在權不滿二歲的那一年,中國當代史中著名的三年自然災害向多災多難的人們走來。父親、母親、敏、權一家四口人和全國人民一樣過起了忍飢挨餓的日子。
起初部隊比地方好一些,能定量地向軍人及家屬發放一些糧油及副食,到最後這些定量的東西也被取消了。定量的補助只對基層官兵,像家屬及子女,戶口在地方上的只能和普通百姓一樣了。母親沒有工作,敏和權正長身體,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圍繞著母親叫苦連天。父親的日子要比母親及家裡的孩子好過一些,他每日三餐吃食堂。後來三餐也改成兩餐了。父親每天把屬於自己那一份飯菜偷偷地帶回來,他捨不得吃,母親也捨不得吃,他們看著敏和權如狼似虎地分吃著父親的那份飯菜。母親這時會背過身去擦眼淚,父親勾著頭吸菸,他極力地控制著不去看敏和權。陣陣襲來的飢餓感,使父親又一次想起了十三歲以前的生活。敏因吃得太急,一口飯噎在了嗓子眼,她的喉嚨嘔嘔作響,一張小臉憋得通紅。父親伸出手在敏的背上輕捶了兩下。敏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他三兩滴淚水落在敏的頭上。
父親那時有許多大事需要他操心。全團一千多號人馬,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並不能放鬆訓練。美帝蘇修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蔣介石在台灣也趁火打劫,時時刻刻想顛覆大陸。父親不僅憂國憂民,全團人馬因忍飢挨餓軍心開始渙散。前幾日,有兩個新兵因無法忍受飢餓開了小差,準備跑回老家。還沒有到火車站便被抓了回來,氣得父親扇了兩個逃兵每人一個耳光。那兩個兵就給父親跪下,他們一邊哭一邊說:求求您了團長,我們餓得實在受不了。讓我們走吧。
父親一直牢記著自己的話,母親也同樣牢記著父親的話。
母親驚訝自己碰到了天底下的大好人了,不僅給自己吃的,而且還給了自己這麼多錢,她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而且還口口聲聲讓自己等著的話。母親以為自己是在夢裡了。待她清醒之後,走出殘破的小屋望著父親遠去的身影時,她又一次跪下了。這一次她跪得心甘情願,地久天長,直到父親的部隊消失在村外的夜色中。
在以後母親等待父親的歲月中,她等得堅貞不渝,海枯石爛。她堅信父親是個好人,她沒有理由不等待父親。
幾年以後母親終於等來了父親,那時父親已經是營長了。淮海戰役結束不久,共和國便誕生了,蔣介石逃到了台灣,父親的部隊駐紮在北方的一座城市裡。當時抗美援朝還沒有爆發,邊遠地區剿匪工作仍在繼續,總之全國形勢一片大好。在這大好形勢里,父親刻骨銘心地想起了母親。他沒有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他一想起母親,便聯想到了七歲的妹妹,舉著一雙凍得紅腫的小手在雪地里掙扎的情景。當了營長的父親仍然光棍一條。許多將士在戰爭年代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找對象,現在全國解放了,在一片國泰民安的氣氛中掀起了搞對象的熱潮。父親離開了部隊,離開了北方那座城市,千里迢迢地找到了母親。
母親嫁給父親以後一直沒有工作,母親從農村進城以後是很想工作的,但陰差陽錯,母親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母親嫁給父親不久,著名的抗美援朝便爆發了。父親成了志願軍,在一個有風的夜晚跨過了鴨綠江,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那一年母親剛剛二十出頭。母親已懷孕在身,她和參戰的家屬一樣被安排在部隊的留守處。母親一邊孕育腹中的孩子,一邊牽腸掛肚地思念朝鮮戰場上的父親。她相信父親會活著回來的。她自從見過父親第一面之後,便鬼使神差地等待父親,一等就等了幾年,直到她又一次看見父親出現在她面前。那一瞬間,她大叫了一聲,差點暈倒過去。事後她想起等待父親這事有些荒誕,她第一次見到父親,甚至都不知道父親的姓名。父親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堅信父親就是她的救世主。父親的形象便燈塔一樣地燃在了她的心裡,她更相信父親是個好人。好人會一生平安的,父親不論走到哪裡,最終都會平安地回到她的身邊。
母親在等待父親平安歸來的日月中,生下了敏。母親本想為父親生個兒子的,她知道父親喜歡男孩,父親的意願便是她的意願。沒想到第一個孩子卻是個女孩,這使得母親的情緒有些低落,低落的情緒又很快在母親的心中煙消雲散了。她想,只要能生女孩,男孩也一定會有的。只要父親願意,她甘願為父親生一個排一個連。那時她生活中最大的目的便是一邊撫養敏,一邊期待父親平安地從戰場上回來。
又是個幾年以後,父親又一次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母親的面前。父親平安回來,這在母親的意料之中。當時父親已經是團長了,母親見到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下一次俺一準給你生個兒子!父親望望母親,又看一眼躲在母親身後偷眼打量著自己的敏,他笑了。
母親很快便又一次懷孕了,沒多久權便出生了。權果然是個兒子。產房裡的母親虛弱地沖父親蒼白地笑笑說:俺說過一準給你生個兒子。母親從父親的表情里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落,母親便又說:俺還會生的。下一次一準還是個兒子。
父親看著權,看著母親,然後悶頭吸菸。他考慮的不是男孩、女孩,他考慮著以後的生活。那時父親已從部隊節約開支中察覺到將來會有緊日子過了。
果然,在權不滿二歲的那一年,中國當代史中著名的三年自然災害向多災多難的人們走來。父親、母親、敏、權一家四口人和全國人民一樣過起了忍飢挨餓的日子。
起初部隊比地方好一些,能定量地向軍人及家屬發放一些糧油及副食,到最後這些定量的東西也被取消了。定量的補助只對基層官兵,像家屬及子女,戶口在地方上的只能和普通百姓一樣了。母親沒有工作,敏和權正長身體,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圍繞著母親叫苦連天。父親的日子要比母親及家裡的孩子好過一些,他每日三餐吃食堂。後來三餐也改成兩餐了。父親每天把屬於自己那一份飯菜偷偷地帶回來,他捨不得吃,母親也捨不得吃,他們看著敏和權如狼似虎地分吃著父親的那份飯菜。母親這時會背過身去擦眼淚,父親勾著頭吸菸,他極力地控制著不去看敏和權。陣陣襲來的飢餓感,使父親又一次想起了十三歲以前的生活。敏因吃得太急,一口飯噎在了嗓子眼,她的喉嚨嘔嘔作響,一張小臉憋得通紅。父親伸出手在敏的背上輕捶了兩下。敏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他三兩滴淚水落在敏的頭上。
父親那時有許多大事需要他操心。全團一千多號人馬,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並不能放鬆訓練。美帝蘇修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蔣介石在台灣也趁火打劫,時時刻刻想顛覆大陸。父親不僅憂國憂民,全團人馬因忍飢挨餓軍心開始渙散。前幾日,有兩個新兵因無法忍受飢餓開了小差,準備跑回老家。還沒有到火車站便被抓了回來,氣得父親扇了兩個逃兵每人一個耳光。那兩個兵就給父親跪下,他們一邊哭一邊說:求求您了團長,我們餓得實在受不了。讓我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