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盤龍見詭計已被識破,亮出“鐵辮子”的真功夫,他一步跳到院內,張三也跟著跑出來,持刀來戰盤龍。盤龍的鐵辮煞是厲害,揮舞起來如同鐵鞭,“呼呼”有聲,幾次想鎖張三的咽喉,都被張三用刀格開。張三施展輕功,繞過鐵辮,兩人轉得如同走馬燈一般。張三用刀去挑盤龍的上盤,盤龍一側身,鐵辮一甩,將張三的寶刀一卷,拋向空中。然後一個進步,用鐵辮去掃張三的頭。張三一縱身,躍起三四尺高,那鐵辮纏住了張三的左腿,張三隻覺一陣生疼。盤龍見已得手,用力一看,若是平常武士,早就拋到半空中摔得粉身碎骨。可是張三的根基深厚,又善吐吶導引術,能使身體升降自如,體膚可以堅硬如鐵,也可以柔軟如綿。儘管盤龍使盡吃奶的氣力,可是張三一動未動,宛如鐵塔一般。盤龍見不能帶倒他,一個騎馬蹲襠式,使盡全力用雙掌向張三胸部擊來。張三手快,早已一掌摜出,一招“童子拜觀音”,這是他的翻掌鐵襠功中的一個招式,正打在盤龍的胸膛,盤龍一個踉蹌,眼前一黑,險些跌倒。就在他低頭的一剎那,他卷了辮梢,從張三左腿撤出,幾步來到院牆前,一縱身,負痛逃去。
張三也不追趕,來到王金亭屋內,只聽王金亭嘆道:“險些上了這個假劉鶚的當,此地不能久留,咱們趕快上路吧。”
張三望望外面的天色,說道:“王大人,天還未亮,你半宿未合眼,肯定非常疲倦,我已睡了半宿,我來替你守夜,你先睡上一覺,特天亮再趕路不遲,那伙強賊也不會馬上來的。”王金亭見拗不過他,脫了衣服,安心躺下,一忽兒便打起呼嚕來。
張三聽雞叫三遍,才喚醒王金亭,兩個人來到前房,吃了一些點心、面粥,匆匆上路了。
日夜兼程,一個月後他們來到了南京城裡,時至傍晚正是秦淮河夫子廟舉辦廟會之際。王金亭和張三先大秦淮河畔鈔庫街尋了一個客店住下,然後信步游來。鈔庫街有個媚香樓,是明末秦淮名jì李香君的寶院,那媚香樓上坐北朝南,前門臨街,後廳臨河。臨街是一堵青磚牆壁,兩側是雙扇朱漆大門。
王金亭道:“這媚香樓是名jì李香君的故宅,如今也算是名勝古蹟了,咱們不妨進去瞧瞧。”張三隨他進了朱門,只見院落結構別致,小巧典雅,穿過甬道,是個嚴整的天井;三進房屋之後的花樓河廳有雕鏤精細的梁坊。撫欄推窗,整個秦淮河展現面前。但見大小船隻燈火齊明,江水輝映,如火龍穿行;岸上,觀燈、賞景,人如cháo涌,酒肆茶樓,送客迎客,生意興隆。從東水關至中華門一帶,笙歌不斷;歌樓舞榭,駢列兩岸,畫舫遊船,紛集其間,歌聲酒器,粉影嬋娟。
王金亭詩興勃發,吟道:“樓船燈火照無眠,鬧在秦淮兩岸邊。多少風流伴粉影,歌飄千里已如煙。”王金亭轉過頭來問張三:“你知道吳敬梓那首《沁園在》詞嗎?”他見張三沒有回答,隨即吟道:“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向梅根冶後,幾番傲嘯;杏花村里,幾度徜徉。鳳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王金亭停止吟詞,側耳細聽。只見那細吹細唱的船來,淒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裡住家的女郎,穿了細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捲起湘簾,憑欄靜聽。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裡焚的龍涎、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裡的月色煙光匯成一片,望之真如閬苑仙人、瑤宮仙女。
王金亭有些沉醉,問張三:“你知道秦淮八艷都是誰嗎?”張三道:“我只知有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王金亭道:“還有柳如是、馬湘蘭、卞玉京、顧媚和寇白門,當時天下才士都以爭識一面為榮。李香君因其身材嬌小玲瓏,時人稱她為‘香扇墜’,鄭板橋為她贈詩道:‘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何緣十二巫峰女,夢裡偏來見楚王。’她不畏強權,為人正直,真是難得的女子!”說著,嘆惜不已。
------------
雲居樓翻掌驅盤龍 秦淮河曬腹笑夫子(2)
------------
張三道:“這河為何叫秦淮河呢?”王金亭道:“秦淮河古名龍藏浦,後又稱淮水。相傳秦始皇南巡,聽說這裡有王氣,曾經開鑿方山,以破王氣,‘秦淮’也因此得名。秦淮兩岸自古以來是名族朱門的棲身之地,後人所謂‘朱雀橋邊野糙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指的是東晉權貴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南北朝時佛教成風,後人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句。在秦淮兩岸也建有建初寺、道場寺、瓦宮寺和安樂寺等著名梵剎。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秦淮河上點燃水燈以祭陳亡軍民,從此秦淮兩岸和水面上又增添了燈市和燈船的盛景。”王金亭看著夫子廟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嘆地說:“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多愛在秦淮駐足,留下許多優美的篇章。唐代詩人杜牧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院花’的詩句;清代文人孔尚任有‘梨花似雪糙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的詩句。”
張三指著夫子廟道:“王先生,我們到那裡吃一點江南小吃,飽一飽肚子。”
王金亭點頭,二人徐徐來到夫子廟。夫子廟又稱孔廟,堪稱為‘十里秦淮’的明珠。廟前以秦淮為伴池,築堤環抱,稱為月牙池。河的南岸是一座大影壁,紅牆黑瓦,稱為孔廟的“萬仞宮牆”,是海內最長的影壁。二人走進夫子廟的第一道大門欞星門,這是帝王巡祀孔通過的甬道;走進大成殿,殿內有孔子的牌位。大成殿後的明德堂是舉子們金榜題名的地方。夫子廟東邊的貢院是考場,有兩萬多間號舍,中間有一座明遠樓,登高可以看到貢院全貌。夫子廟廣場上的奎星閣內供奉著神像。王金亭道:“每逢大考之年,這裡香尤盛,可是明末清初,這裡已成了青樓林立的煙花世界,可那時來趕考的考生,大半是紉絝子弟,考前考後,閒暇之餘便在此尋花問柳,夫子廟的威嚴早已被椒藍紅粉淹沒,真成了徒有虛名的至聖先師文宣王。真是‘都是主人,且領略六朝煙水;暫留過客,莫辜負九曲風光!’”
二人來到大成殿兩側的東市和西市,這裡是石板小路,狹長巷子,兩邊是‘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二層店鋪,一溜排開,門楣上花花綠綠的店匾、市招、彩燈、形形色色,一應俱全。那算卦的、擺攤的、測風水的、賣破爛的、修理雨傘的、賣板鴨的,吆喝聲不絕,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張三見有幾個秀才模樣的人把一些字畫擺在地上,其中有一幅畫是“懷素醉蕉”。張三知道唐代的大書法家懷素也喜歡喝酒,有時醉酒臥在家鄉的芭蕉林里,在芭蕉葉上寫字題詩,他非常喜愛懷素這個人物,喜歡他豪放不羈。他走過去問那些秀才:“我想買‘懷素醉蕉’這幅畫,多少錢?”秀才們哈哈大笑,其中一人道:“你問問懷素吧。”幾個人又大笑起來。
王金亭趕快拉過張三,小聲道:“人家這是在曬字畫,不是擺攤出售。今天白天的太陽一定很好。古代有一個天貺節,宋真宗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天貺殿。”張三問:“這個貺是什麼意思。”“是賜贈的意思。”王金亭回答,“各地民間都利用六月六日這一天曝曬衣褥和書畫,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又稱為曬龍袍。在江南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發霉,取出來在陽光下曬一曬,可防霉爛;文人墨客也在這一天曬書和字畫,以免蠹蟲蛀蝕,許多藏書樓也這樣做。這一晾曬衣物、書畫的習慣至今仍在,也不限於六月初六這一天了。”
二人又見旁邊有個胖大書生,嘻嘻笑道,露出大半個鼓鼓的白肚皮,口中念念有詞:“讀書破萬卷,不用藏書屋。別人曬衣物,我曬腹中書。”
------------
議節論俗以擺年譜 烹茶談扇如數家珍(1)
------------
王金亭道:“你看這位夫子自覺滿腹詩書,恐怕霉爛,也曬一曬呢!”張三甚覺好笑,說道:“這江南的怪事還真不少!”王金亭道:“六月六也是佛寺的翻經節,傳說唐率奘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揮起來曬乾了,方能保存下來,因此寺院也在這一天曝曬藏經。有一些信佛的婦女,每年此日也到寺廟裡翻念經佛,認為翻經十次,來生就可以轉作男身。來,我請你吃鹽水鴨。”王金亭指著旁邊一個飯館,張三隨他走了進去。
這家飯館喚作永和園酒樓,以淮揚風味聞名。一樓大廳內高懸“永和園”三個金字錄書牌匾,顧客興高采烈會餐,議論叢生。店家笑呵呵將王金亭、張三請到二樓,隔窗可以欣賞秦淮河的風景。店家道:“二位來點什麼,這裡最受歡迎的是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特產,醃製期短,現作現賣,現買現吃,可鮮嫩哩!”
王金亭問:“這桂花鴨就是南京有名的鹽水鴨嗎?”店家點點頭,一甩毛巾:“你聞聞,此時正是農曆八月,桂花襲人,據南京《白門食譜》一章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肉內有桂花香也。”王金亭道:“那就來一隻桂花鴨,外帶兩盤鴨肝,準備兩瓶好酒,此外這裡還有哪些風味?”店家道:“這裡還有什色點心、薺菜燒餅、開花饅頭、蟹黃包子、蘿蔔絲燒餅、五仁饅頭、水晶包等。”王金亭道:“那就再來一斤蟹黃包子。”
一忽兒,店家端來兩瓶茅台酒,一盤鹽水鴨、兩蝶鴨肝和一斤蟹黃包子,兩個人肚子已餓,狼吞虎咽地吃喝起來。
張三拽下桂花鴨的鴨大腿,一嚼,肥而不膩,口味鮮美,兼有鹹味,香蘇可口,心想:這鹽水鴨果然名不虛傳,比北京的烤鴨更有滋味。
店家忙乎完了,坐在一邊抽菸。王金亭問道:“這南京城裡都有哪歲時風俗?”店家“吧噠吧噠”抽著菸袋,興趣十足地慢慢數來:“每年元旦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三聲,意思是可解一年的疫癘,叫做‘開門爆仗’。儀征人還特製一名叫‘滿堂紅’的爆仗,表里一色鮮紅,燃放後紙花鋪地,燦若雲錦,滿堂瑞色。大年初一那一天,各家堂屋中央置一大圓爐,終日燒炭火不滅,名叫‘歡喜團’。爐火上架設銅鍋,煨紅棗湯或蓮子羹等,舉家嘗食,並以餉客,叫做‘歡喜過年’。正月十五鬧花燈,每家必備荷花形灶燈一盞,掛在灶前,表示對一家之主灶君的敬意,表示民以食為天。這一晚南京下關有龍燈會,各要道口紮起五光十色的牌坊,懸燈謎猜測為樂;家家晚餐湯圓;女子在元霄的皎月下相率夜行,以求腰腳的強健,必須經歷三座橋樑而止,叫做‘走三橋’;正月十六日上城頭遊蕩,俗傳是日在城頭上行走一周可驅百病,叫做‘走百病’。
張三也不追趕,來到王金亭屋內,只聽王金亭嘆道:“險些上了這個假劉鶚的當,此地不能久留,咱們趕快上路吧。”
張三望望外面的天色,說道:“王大人,天還未亮,你半宿未合眼,肯定非常疲倦,我已睡了半宿,我來替你守夜,你先睡上一覺,特天亮再趕路不遲,那伙強賊也不會馬上來的。”王金亭見拗不過他,脫了衣服,安心躺下,一忽兒便打起呼嚕來。
張三聽雞叫三遍,才喚醒王金亭,兩個人來到前房,吃了一些點心、面粥,匆匆上路了。
日夜兼程,一個月後他們來到了南京城裡,時至傍晚正是秦淮河夫子廟舉辦廟會之際。王金亭和張三先大秦淮河畔鈔庫街尋了一個客店住下,然後信步游來。鈔庫街有個媚香樓,是明末秦淮名jì李香君的寶院,那媚香樓上坐北朝南,前門臨街,後廳臨河。臨街是一堵青磚牆壁,兩側是雙扇朱漆大門。
王金亭道:“這媚香樓是名jì李香君的故宅,如今也算是名勝古蹟了,咱們不妨進去瞧瞧。”張三隨他進了朱門,只見院落結構別致,小巧典雅,穿過甬道,是個嚴整的天井;三進房屋之後的花樓河廳有雕鏤精細的梁坊。撫欄推窗,整個秦淮河展現面前。但見大小船隻燈火齊明,江水輝映,如火龍穿行;岸上,觀燈、賞景,人如cháo涌,酒肆茶樓,送客迎客,生意興隆。從東水關至中華門一帶,笙歌不斷;歌樓舞榭,駢列兩岸,畫舫遊船,紛集其間,歌聲酒器,粉影嬋娟。
王金亭詩興勃發,吟道:“樓船燈火照無眠,鬧在秦淮兩岸邊。多少風流伴粉影,歌飄千里已如煙。”王金亭轉過頭來問張三:“你知道吳敬梓那首《沁園在》詞嗎?”他見張三沒有回答,隨即吟道:“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向梅根冶後,幾番傲嘯;杏花村里,幾度徜徉。鳳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王金亭停止吟詞,側耳細聽。只見那細吹細唱的船來,淒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裡住家的女郎,穿了細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捲起湘簾,憑欄靜聽。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裡焚的龍涎、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裡的月色煙光匯成一片,望之真如閬苑仙人、瑤宮仙女。
王金亭有些沉醉,問張三:“你知道秦淮八艷都是誰嗎?”張三道:“我只知有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王金亭道:“還有柳如是、馬湘蘭、卞玉京、顧媚和寇白門,當時天下才士都以爭識一面為榮。李香君因其身材嬌小玲瓏,時人稱她為‘香扇墜’,鄭板橋為她贈詩道:‘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何緣十二巫峰女,夢裡偏來見楚王。’她不畏強權,為人正直,真是難得的女子!”說著,嘆惜不已。
------------
雲居樓翻掌驅盤龍 秦淮河曬腹笑夫子(2)
------------
張三道:“這河為何叫秦淮河呢?”王金亭道:“秦淮河古名龍藏浦,後又稱淮水。相傳秦始皇南巡,聽說這裡有王氣,曾經開鑿方山,以破王氣,‘秦淮’也因此得名。秦淮兩岸自古以來是名族朱門的棲身之地,後人所謂‘朱雀橋邊野糙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指的是東晉權貴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南北朝時佛教成風,後人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句。在秦淮兩岸也建有建初寺、道場寺、瓦宮寺和安樂寺等著名梵剎。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秦淮河上點燃水燈以祭陳亡軍民,從此秦淮兩岸和水面上又增添了燈市和燈船的盛景。”王金亭看著夫子廟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嘆地說:“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多愛在秦淮駐足,留下許多優美的篇章。唐代詩人杜牧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院花’的詩句;清代文人孔尚任有‘梨花似雪糙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的詩句。”
張三指著夫子廟道:“王先生,我們到那裡吃一點江南小吃,飽一飽肚子。”
王金亭點頭,二人徐徐來到夫子廟。夫子廟又稱孔廟,堪稱為‘十里秦淮’的明珠。廟前以秦淮為伴池,築堤環抱,稱為月牙池。河的南岸是一座大影壁,紅牆黑瓦,稱為孔廟的“萬仞宮牆”,是海內最長的影壁。二人走進夫子廟的第一道大門欞星門,這是帝王巡祀孔通過的甬道;走進大成殿,殿內有孔子的牌位。大成殿後的明德堂是舉子們金榜題名的地方。夫子廟東邊的貢院是考場,有兩萬多間號舍,中間有一座明遠樓,登高可以看到貢院全貌。夫子廟廣場上的奎星閣內供奉著神像。王金亭道:“每逢大考之年,這裡香尤盛,可是明末清初,這裡已成了青樓林立的煙花世界,可那時來趕考的考生,大半是紉絝子弟,考前考後,閒暇之餘便在此尋花問柳,夫子廟的威嚴早已被椒藍紅粉淹沒,真成了徒有虛名的至聖先師文宣王。真是‘都是主人,且領略六朝煙水;暫留過客,莫辜負九曲風光!’”
二人來到大成殿兩側的東市和西市,這裡是石板小路,狹長巷子,兩邊是‘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二層店鋪,一溜排開,門楣上花花綠綠的店匾、市招、彩燈、形形色色,一應俱全。那算卦的、擺攤的、測風水的、賣破爛的、修理雨傘的、賣板鴨的,吆喝聲不絕,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張三見有幾個秀才模樣的人把一些字畫擺在地上,其中有一幅畫是“懷素醉蕉”。張三知道唐代的大書法家懷素也喜歡喝酒,有時醉酒臥在家鄉的芭蕉林里,在芭蕉葉上寫字題詩,他非常喜愛懷素這個人物,喜歡他豪放不羈。他走過去問那些秀才:“我想買‘懷素醉蕉’這幅畫,多少錢?”秀才們哈哈大笑,其中一人道:“你問問懷素吧。”幾個人又大笑起來。
王金亭趕快拉過張三,小聲道:“人家這是在曬字畫,不是擺攤出售。今天白天的太陽一定很好。古代有一個天貺節,宋真宗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天貺殿。”張三問:“這個貺是什麼意思。”“是賜贈的意思。”王金亭回答,“各地民間都利用六月六日這一天曝曬衣褥和書畫,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又稱為曬龍袍。在江南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發霉,取出來在陽光下曬一曬,可防霉爛;文人墨客也在這一天曬書和字畫,以免蠹蟲蛀蝕,許多藏書樓也這樣做。這一晾曬衣物、書畫的習慣至今仍在,也不限於六月初六這一天了。”
二人又見旁邊有個胖大書生,嘻嘻笑道,露出大半個鼓鼓的白肚皮,口中念念有詞:“讀書破萬卷,不用藏書屋。別人曬衣物,我曬腹中書。”
------------
議節論俗以擺年譜 烹茶談扇如數家珍(1)
------------
王金亭道:“你看這位夫子自覺滿腹詩書,恐怕霉爛,也曬一曬呢!”張三甚覺好笑,說道:“這江南的怪事還真不少!”王金亭道:“六月六也是佛寺的翻經節,傳說唐率奘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揮起來曬乾了,方能保存下來,因此寺院也在這一天曝曬藏經。有一些信佛的婦女,每年此日也到寺廟裡翻念經佛,認為翻經十次,來生就可以轉作男身。來,我請你吃鹽水鴨。”王金亭指著旁邊一個飯館,張三隨他走了進去。
這家飯館喚作永和園酒樓,以淮揚風味聞名。一樓大廳內高懸“永和園”三個金字錄書牌匾,顧客興高采烈會餐,議論叢生。店家笑呵呵將王金亭、張三請到二樓,隔窗可以欣賞秦淮河的風景。店家道:“二位來點什麼,這裡最受歡迎的是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特產,醃製期短,現作現賣,現買現吃,可鮮嫩哩!”
王金亭問:“這桂花鴨就是南京有名的鹽水鴨嗎?”店家點點頭,一甩毛巾:“你聞聞,此時正是農曆八月,桂花襲人,據南京《白門食譜》一章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肉內有桂花香也。”王金亭道:“那就來一隻桂花鴨,外帶兩盤鴨肝,準備兩瓶好酒,此外這裡還有哪些風味?”店家道:“這裡還有什色點心、薺菜燒餅、開花饅頭、蟹黃包子、蘿蔔絲燒餅、五仁饅頭、水晶包等。”王金亭道:“那就再來一斤蟹黃包子。”
一忽兒,店家端來兩瓶茅台酒,一盤鹽水鴨、兩蝶鴨肝和一斤蟹黃包子,兩個人肚子已餓,狼吞虎咽地吃喝起來。
張三拽下桂花鴨的鴨大腿,一嚼,肥而不膩,口味鮮美,兼有鹹味,香蘇可口,心想:這鹽水鴨果然名不虛傳,比北京的烤鴨更有滋味。
店家忙乎完了,坐在一邊抽菸。王金亭問道:“這南京城裡都有哪歲時風俗?”店家“吧噠吧噠”抽著菸袋,興趣十足地慢慢數來:“每年元旦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三聲,意思是可解一年的疫癘,叫做‘開門爆仗’。儀征人還特製一名叫‘滿堂紅’的爆仗,表里一色鮮紅,燃放後紙花鋪地,燦若雲錦,滿堂瑞色。大年初一那一天,各家堂屋中央置一大圓爐,終日燒炭火不滅,名叫‘歡喜團’。爐火上架設銅鍋,煨紅棗湯或蓮子羹等,舉家嘗食,並以餉客,叫做‘歡喜過年’。正月十五鬧花燈,每家必備荷花形灶燈一盞,掛在灶前,表示對一家之主灶君的敬意,表示民以食為天。這一晚南京下關有龍燈會,各要道口紮起五光十色的牌坊,懸燈謎猜測為樂;家家晚餐湯圓;女子在元霄的皎月下相率夜行,以求腰腳的強健,必須經歷三座橋樑而止,叫做‘走三橋’;正月十六日上城頭遊蕩,俗傳是日在城頭上行走一周可驅百病,叫做‘走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