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院外,李存義與洞庭斗得不分勝負,郭雲深在一旁觀戰,不時為李存義出主意,設法打敗洞庭。這時,房上躲藏的那人再也按捺不住,一招“燕子鑽雲”躍了下來,徑奔洞庭,他手一揮,洞庭的大蒲扇頓時現出三個小窟窿,洞庭驚得後退幾步,一收鐵扇,叫一聲:“後會有期!”一拱手,揚長而去,他手下的那幾個侍衛也唿哨而散。
郭雲深仔細看這個後生,他棗紅色的臉龐,一雙機敏的眼睛,鐵扇面似的胸膛,穿著一件樹皮色的上衣,一條肥腿藍褲,褲腳用雞腸子系住,露出一雙大腳。李存義對郭雲深道:“他是我的徒弟尚雲祥!”郭雲深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後生,高興得上下打量著他。尚雲祥朝郭雲深鞠了一躬,說道:“郭老先生受驚了。”郭雲深見他的右手有三個手指淌著血,知道他剛才戳扇時受了傷,趕快扯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衣襟為他包紮傷口。
尚雲祥,字霽庭,山東樂陵人,他年幼時跟隨父親到北京經商。他一面幫助經商,一面從武術家馬大義學武,精通工力拳,以後在比試中敗於形意拳的李志和,於是又投奔李存義學形意拳。以後尚雲祥關閉了商店,到五城兵營當了偵探。他的功底異常深厚,使人吃驚。前幾日他拜別李存義回到山東樂陵探家,昨日晚上才趕回萬通鏢局,半夜時,他聽見房上有動靜,於是起身藏在房上,方才那銅錢就是他在房上發的。
------------
尚雲祥飛錢助雲深 王薌齋奔馬救金亭(2)
------------
郭雲深、李存義、尚雲祥三人來到院裡,正見張三與白衣少年酣戰,郭雲深笑道:“那不是‘江南第一妙手’解鐵夫嗎?”那白衣少年一聽,扭過頭來,看見郭雲深等三人進來,不敢戀戰,一個“鷂子翻身”,上了房頂,轉眼即逝。
郭雲深嘆道:“這個解鐵夫,家境貧寒,只因七旬老母被洪升困在普陀山,只得隨了洪升,為洪升賣命。”
張三等人來到王金亭屋內,只見地上丟著一支玉簪和一縷秀髮,後窗大開,王金亭不知去向。張三見狀大驚,躍出後窗,眾人跟著躍了出去。
來到保定城外,還是未見王金亭的蹤跡。張三見路旁有幾個樵夫坐在土坎上歇息,於是上前問道:“你們有沒有看見有個先生路過此處?”一個樵夫道:、半個時辰以前,我們看見有一個女子背著一個先生跑了過去,在她後面,還有一個女子緊緊追趕。後面那女子叫道:“快把人放下,不然飛鏢打死你!”前面那女子氣喘吁吁,一聲不吭,只管拼命朝前跑。”張三道:“前面那女子一定是玉蟬翼,她背著的人定是王先生了。可是後面那個女子是誰呢?”張三想起方才在屋內抹針的那個婦人,心想:她一定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女。
幾個人又朝前奔來,只見前面道上法土飛揚,有三匹馬飛馳而來。一匹白龍馬上坐著的是王薌齋,馬後馱著一人,正是王金亭;一匹黃鏢馬上坐著一位中年漢子,約有四十五六歲,連逢篷鬍鬚,面容嚴峻,兩隻眼睛象兩個銀鈴,穿一身青色袍子,身材魁梧,另一匹烏棗馬上坐著一個神采奕奕的青年,高挑的個子,面容憨厚,身材瘦俏,穿一身湖藍色袍子,杏黃坎肩。
李存義喜得大叫:“原來是占魁賢弟來了!”黃鏢馬上的中年大漢慌忙勒住坐騎,飛身下馬。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形意拳大師張占魁。張占魁,字兆東,是直隸河間人,他初學秘宗拳,後從劉奇蘭學形意拳。他平生喜愛遊歷,不久定居於天津。當時天津社會秩序混亂,壞人橫行無忌,性格無畏的張占魁幾次置身險地,化險為夷,終於征服了壞人,使天津平穩了,張占魁的大名也闖出來了。張占魁以後到天津營務處,專門干捕捉強盜的營生。在天津學形意拳或八卦掌的人,幾乎不是張占魁的徒弟,就是李存義的徒弟。烏棗馬上的那位青年叫韓慕俠,天津人,是張占魁的著名弟子。張占魁與李存義情同手足,李存義比張占魁大十七歲,二人仍以兄弟相稱。李存義與天津清真寺大阿訇比武時,張占魁和韓慕俠恰巧在山東辦事,辦事歸來想會一會李存義,沒想在路上遇見了郭雲深的弟子王薌齋,於是偕伴而來。剛才三個人正行間,忽見一個女子背著一個男人匆匆跑來,張占魁打趣地說:“我只聽說有男人搶女人的,可從未聽說過有女人搶男人的,何況搶的又是一個老頭,這事真是稀罕!”韓慕俠朝後面一指:“後面又跑來一個女人!”張占魁哈哈大笑:“你瞧瞧,是不是,這男人的媳婦不幹了,追了來。”王薌齋定眼一瞧,前面那女人背的正是張三爺的朋友王先生,覺得事有蹺蹊,於是策馬攔在中間,喊道:“你這婆娘,快把王先生放下!”那女人聽了,大吃一驚,看見三個漢子策馬攔在中央,不便發作,哄騙道:“這是我的夫君。他得了急病,我北他去找郎中。”王齋罵道:“你這狐狸精,那王先生是‘醉鬼’張三爺的朋友,怎麼成了你的夫君。你分明是編瞎話。”那女人正是玉蟬翼,她見被王薌齋揭穿,索性一縱身,上了小路。王薌齋順手拾起放在馬後筐里的一個桃子,朝玉蟬翼擲來。玉蟬翼左腳一蹬,將桃子蹬飛,王薌齋又擲了一個桃子,玉蟬翼右腳一蹬,又將第二個桃子蹬飛。王薌齋有點火了,一拍馬屁股,那匹白龍馬騰空而起,“噠噠噠”幾下,飛上了土崗子,經過玉蟬翼身邊時,王薌齋一彎腰,將王金亭抱了過來。王金亭此時已醒,就勢坐到王薌齋身後。玉蟬翼見勢不妙,一縱身,竄上了坡頂,轉眼不見。
王薌齋再看後面那個女人,那女人也上了另一個山腰,遠遠地僅能望得見一個小紅點點。
王金亭向大家道了來脈去脈,張占魁道:“恐怕李大哥那裡凶多吉少,咱們快去萬通鏢局。”於是眾人策馬,疾馳而來。
張三見王金亭安然無恙,一直懸著的那顆心才算落了地。李存義將眾人相互介紹一番,因張占魁的師父是劉奇蘭,劉奇蘭和郭雲深都是李洛能的高足,所以張占魁叫郭雲深為師叔,韓慕俠叫郭雲深為師爺。張三此時也不再隱瞞,於是道明了王金亭的欽差身份,並把浙江巡撫洪升為非作歹,王金亭立志除賊一事敘了。眾人都佩服王金亭的凜然正氣,都爭著要為王金亭保鏢。張三道:“已經勞累眾位了,我已於心不忍。王先生此去江南,咱們去的人太多了,反而扎眼兒,只有我張三一個人就可以了,以後有事免不了勞累大家。”眾人見他說話誠懇堅決,也不便強爭。
王金亭道:“我正在屋裡熟睡,睡夢中忽覺有人在我頭上猛擊一掌,以後便人事不省,醒來時已在王薌齋的馬上。眾弟兄搭救之恩,我王金亭不會忘記,滴水之恩,必當湧泉來報!”
張占魁道:“王大人不要說外家話,武術界誰不知有個深明大義、仗義疏財的王金亭,要不是您當年上下聯絡,‘小辮梁’梁振圃早就成為刀下鬼子,哪裡能夠安安穩穩地在老家冀州開德勝鏢局?!謝您還謝不過來呢!”
郭雲深對李存義說:“我看你的徒弟尚雲祥才能過人,很想把崩拳絕技傳授給他,你捨得讓我帶走嗎?”
李存義道:“雲祥聰明過人,武術功底又好,人稱‘鐵足佛’,我看他是形意門後起之秀,您老相中他,就把他帶走吧。”
尚雲祥急忙過來給郭雲深叩頭,郭雲深嘆道:“我郭雲深已有兩位最出色的弟子,一個是王薌齋,一個是尚雲祥,兩個人日後定能在武術界獨樹一幟,為我中華武術爭光!”
王薌齋見師父誇他,有點不好意思,慌忙來到白龍馬前,解下桃筐,拿出桃子塞給張三,張三道:“大家一起吃吧,有的半夜未睡,有的趕路疲乏。”張三咬了一口大蜜桃,覺得香噴噴,甜滋滋,呵呵笑道:“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深州大蜜桃啊!”
------------
大明湖暖劉鶚遺詩 黑虎泉冷美人搡君(1)
------------
眾英雄回到保定城裡萬通鏢局,李存義咐咐雜役擺下幾桌豐盛灑餚,為眾人洗塵壓驚。酒足飯飽,太陽已是立竿不見影的時辰,張三和王金亭告辭眾人,又上路了。
幾天以後,張三護送王金亭又來到山東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北京城更覺有趣。兩個人覓了一家喚做雲居樓的安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來,吃些點心,王金亭道:“有個江蘇丹徒的劉鶚先生在《繡像小說》半月刊上,發表了《老殘遊記》的小說,把濟南府的大明湖和趵突泉說得神乎其神,咱們去瞧瞧如何?”張三道:“既來之,則安之,就去觀賞一下風景,再趕路不遲。”兩個人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了歷下亭前。下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古亭,油漆已大半剝蝕。亭子懸著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杜甫的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下寫著“道州何紹基書”。亭子旁邊有幾間閒房,寥寥寂寂。復行下船,向西盪去2,又到了鐵公祠畔。祠內供奉的是明初大將鐵鉉的牌位。當年燕王朱棣起兵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鐵鉉曾堅守濟南,屢次打敗朱棣的南征軍,後來燕王朱棣攻陷南京,自立為明成祖,鐵鉉被殘殺。
二人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佛寺僧舍,尼庵金塔,與那蒼松翠柏,飛紅流翠,高下相間,相成趣,更有數隻沙雁在那裡盤旋低回,仿佛唐代吳道子的一幅山水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嘆賞叫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那大明湖澄淨是同鏡子一般,嫩溜溜的雪藕,俏亭亭的蓮蓬,紫嬌嬌的荷花,綠依依的蓮葉,綠萋萋、紫艷艷、白皎皎的一片,令人心醉。幾個白衣秀士悠閒垂釣,一尾小船泊在岸邊,無人問津。那千佛山的倒影嵌在湖裡,清清楚楚,如同一幅水墨畫;那樓閣樹木,更有一番神韻。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有一層碧綠的蘆葦,密密遮住。正值夏日,賣蒲扇的吆喝聲,打破了湖山的沉寂。那大門裡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張三看了,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亭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著曲折的迴廊,到了荷池東面,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上題“古水仙祠、四個大字。祠前一副破舊對聯:“一盞寒泉薦秋jú;三更畫船穿藕花。”二人進了祠堂,正見一位五十多歲模樣的老秀才,一臉的蠟燭色,瘦弱得象盞枯燈,穿一件舊寧綢二藍圖的夾袍,元色長袖馬褂,蹬一雙寶藍色短靴,那短靴被水濕了幫子了。那老秀才正端著塊端硯,右手持著毛筆在壁上題詩。張三心想:“歷代在此題詩的都是顯才名流,你一個賽酸書生,也敢在此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這不是分明在破壞文物嗎?
郭雲深仔細看這個後生,他棗紅色的臉龐,一雙機敏的眼睛,鐵扇面似的胸膛,穿著一件樹皮色的上衣,一條肥腿藍褲,褲腳用雞腸子系住,露出一雙大腳。李存義對郭雲深道:“他是我的徒弟尚雲祥!”郭雲深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後生,高興得上下打量著他。尚雲祥朝郭雲深鞠了一躬,說道:“郭老先生受驚了。”郭雲深見他的右手有三個手指淌著血,知道他剛才戳扇時受了傷,趕快扯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衣襟為他包紮傷口。
尚雲祥,字霽庭,山東樂陵人,他年幼時跟隨父親到北京經商。他一面幫助經商,一面從武術家馬大義學武,精通工力拳,以後在比試中敗於形意拳的李志和,於是又投奔李存義學形意拳。以後尚雲祥關閉了商店,到五城兵營當了偵探。他的功底異常深厚,使人吃驚。前幾日他拜別李存義回到山東樂陵探家,昨日晚上才趕回萬通鏢局,半夜時,他聽見房上有動靜,於是起身藏在房上,方才那銅錢就是他在房上發的。
------------
尚雲祥飛錢助雲深 王薌齋奔馬救金亭(2)
------------
郭雲深、李存義、尚雲祥三人來到院裡,正見張三與白衣少年酣戰,郭雲深笑道:“那不是‘江南第一妙手’解鐵夫嗎?”那白衣少年一聽,扭過頭來,看見郭雲深等三人進來,不敢戀戰,一個“鷂子翻身”,上了房頂,轉眼即逝。
郭雲深嘆道:“這個解鐵夫,家境貧寒,只因七旬老母被洪升困在普陀山,只得隨了洪升,為洪升賣命。”
張三等人來到王金亭屋內,只見地上丟著一支玉簪和一縷秀髮,後窗大開,王金亭不知去向。張三見狀大驚,躍出後窗,眾人跟著躍了出去。
來到保定城外,還是未見王金亭的蹤跡。張三見路旁有幾個樵夫坐在土坎上歇息,於是上前問道:“你們有沒有看見有個先生路過此處?”一個樵夫道:、半個時辰以前,我們看見有一個女子背著一個先生跑了過去,在她後面,還有一個女子緊緊追趕。後面那女子叫道:“快把人放下,不然飛鏢打死你!”前面那女子氣喘吁吁,一聲不吭,只管拼命朝前跑。”張三道:“前面那女子一定是玉蟬翼,她背著的人定是王先生了。可是後面那個女子是誰呢?”張三想起方才在屋內抹針的那個婦人,心想:她一定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女。
幾個人又朝前奔來,只見前面道上法土飛揚,有三匹馬飛馳而來。一匹白龍馬上坐著的是王薌齋,馬後馱著一人,正是王金亭;一匹黃鏢馬上坐著一位中年漢子,約有四十五六歲,連逢篷鬍鬚,面容嚴峻,兩隻眼睛象兩個銀鈴,穿一身青色袍子,身材魁梧,另一匹烏棗馬上坐著一個神采奕奕的青年,高挑的個子,面容憨厚,身材瘦俏,穿一身湖藍色袍子,杏黃坎肩。
李存義喜得大叫:“原來是占魁賢弟來了!”黃鏢馬上的中年大漢慌忙勒住坐騎,飛身下馬。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形意拳大師張占魁。張占魁,字兆東,是直隸河間人,他初學秘宗拳,後從劉奇蘭學形意拳。他平生喜愛遊歷,不久定居於天津。當時天津社會秩序混亂,壞人橫行無忌,性格無畏的張占魁幾次置身險地,化險為夷,終於征服了壞人,使天津平穩了,張占魁的大名也闖出來了。張占魁以後到天津營務處,專門干捕捉強盜的營生。在天津學形意拳或八卦掌的人,幾乎不是張占魁的徒弟,就是李存義的徒弟。烏棗馬上的那位青年叫韓慕俠,天津人,是張占魁的著名弟子。張占魁與李存義情同手足,李存義比張占魁大十七歲,二人仍以兄弟相稱。李存義與天津清真寺大阿訇比武時,張占魁和韓慕俠恰巧在山東辦事,辦事歸來想會一會李存義,沒想在路上遇見了郭雲深的弟子王薌齋,於是偕伴而來。剛才三個人正行間,忽見一個女子背著一個男人匆匆跑來,張占魁打趣地說:“我只聽說有男人搶女人的,可從未聽說過有女人搶男人的,何況搶的又是一個老頭,這事真是稀罕!”韓慕俠朝後面一指:“後面又跑來一個女人!”張占魁哈哈大笑:“你瞧瞧,是不是,這男人的媳婦不幹了,追了來。”王薌齋定眼一瞧,前面那女人背的正是張三爺的朋友王先生,覺得事有蹺蹊,於是策馬攔在中間,喊道:“你這婆娘,快把王先生放下!”那女人聽了,大吃一驚,看見三個漢子策馬攔在中央,不便發作,哄騙道:“這是我的夫君。他得了急病,我北他去找郎中。”王齋罵道:“你這狐狸精,那王先生是‘醉鬼’張三爺的朋友,怎麼成了你的夫君。你分明是編瞎話。”那女人正是玉蟬翼,她見被王薌齋揭穿,索性一縱身,上了小路。王薌齋順手拾起放在馬後筐里的一個桃子,朝玉蟬翼擲來。玉蟬翼左腳一蹬,將桃子蹬飛,王薌齋又擲了一個桃子,玉蟬翼右腳一蹬,又將第二個桃子蹬飛。王薌齋有點火了,一拍馬屁股,那匹白龍馬騰空而起,“噠噠噠”幾下,飛上了土崗子,經過玉蟬翼身邊時,王薌齋一彎腰,將王金亭抱了過來。王金亭此時已醒,就勢坐到王薌齋身後。玉蟬翼見勢不妙,一縱身,竄上了坡頂,轉眼不見。
王薌齋再看後面那個女人,那女人也上了另一個山腰,遠遠地僅能望得見一個小紅點點。
王金亭向大家道了來脈去脈,張占魁道:“恐怕李大哥那裡凶多吉少,咱們快去萬通鏢局。”於是眾人策馬,疾馳而來。
張三見王金亭安然無恙,一直懸著的那顆心才算落了地。李存義將眾人相互介紹一番,因張占魁的師父是劉奇蘭,劉奇蘭和郭雲深都是李洛能的高足,所以張占魁叫郭雲深為師叔,韓慕俠叫郭雲深為師爺。張三此時也不再隱瞞,於是道明了王金亭的欽差身份,並把浙江巡撫洪升為非作歹,王金亭立志除賊一事敘了。眾人都佩服王金亭的凜然正氣,都爭著要為王金亭保鏢。張三道:“已經勞累眾位了,我已於心不忍。王先生此去江南,咱們去的人太多了,反而扎眼兒,只有我張三一個人就可以了,以後有事免不了勞累大家。”眾人見他說話誠懇堅決,也不便強爭。
王金亭道:“我正在屋裡熟睡,睡夢中忽覺有人在我頭上猛擊一掌,以後便人事不省,醒來時已在王薌齋的馬上。眾弟兄搭救之恩,我王金亭不會忘記,滴水之恩,必當湧泉來報!”
張占魁道:“王大人不要說外家話,武術界誰不知有個深明大義、仗義疏財的王金亭,要不是您當年上下聯絡,‘小辮梁’梁振圃早就成為刀下鬼子,哪裡能夠安安穩穩地在老家冀州開德勝鏢局?!謝您還謝不過來呢!”
郭雲深對李存義說:“我看你的徒弟尚雲祥才能過人,很想把崩拳絕技傳授給他,你捨得讓我帶走嗎?”
李存義道:“雲祥聰明過人,武術功底又好,人稱‘鐵足佛’,我看他是形意門後起之秀,您老相中他,就把他帶走吧。”
尚雲祥急忙過來給郭雲深叩頭,郭雲深嘆道:“我郭雲深已有兩位最出色的弟子,一個是王薌齋,一個是尚雲祥,兩個人日後定能在武術界獨樹一幟,為我中華武術爭光!”
王薌齋見師父誇他,有點不好意思,慌忙來到白龍馬前,解下桃筐,拿出桃子塞給張三,張三道:“大家一起吃吧,有的半夜未睡,有的趕路疲乏。”張三咬了一口大蜜桃,覺得香噴噴,甜滋滋,呵呵笑道:“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深州大蜜桃啊!”
------------
大明湖暖劉鶚遺詩 黑虎泉冷美人搡君(1)
------------
眾英雄回到保定城裡萬通鏢局,李存義咐咐雜役擺下幾桌豐盛灑餚,為眾人洗塵壓驚。酒足飯飽,太陽已是立竿不見影的時辰,張三和王金亭告辭眾人,又上路了。
幾天以後,張三護送王金亭又來到山東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北京城更覺有趣。兩個人覓了一家喚做雲居樓的安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來,吃些點心,王金亭道:“有個江蘇丹徒的劉鶚先生在《繡像小說》半月刊上,發表了《老殘遊記》的小說,把濟南府的大明湖和趵突泉說得神乎其神,咱們去瞧瞧如何?”張三道:“既來之,則安之,就去觀賞一下風景,再趕路不遲。”兩個人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了歷下亭前。下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古亭,油漆已大半剝蝕。亭子懸著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杜甫的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下寫著“道州何紹基書”。亭子旁邊有幾間閒房,寥寥寂寂。復行下船,向西盪去2,又到了鐵公祠畔。祠內供奉的是明初大將鐵鉉的牌位。當年燕王朱棣起兵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鐵鉉曾堅守濟南,屢次打敗朱棣的南征軍,後來燕王朱棣攻陷南京,自立為明成祖,鐵鉉被殘殺。
二人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佛寺僧舍,尼庵金塔,與那蒼松翠柏,飛紅流翠,高下相間,相成趣,更有數隻沙雁在那裡盤旋低回,仿佛唐代吳道子的一幅山水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嘆賞叫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那大明湖澄淨是同鏡子一般,嫩溜溜的雪藕,俏亭亭的蓮蓬,紫嬌嬌的荷花,綠依依的蓮葉,綠萋萋、紫艷艷、白皎皎的一片,令人心醉。幾個白衣秀士悠閒垂釣,一尾小船泊在岸邊,無人問津。那千佛山的倒影嵌在湖裡,清清楚楚,如同一幅水墨畫;那樓閣樹木,更有一番神韻。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有一層碧綠的蘆葦,密密遮住。正值夏日,賣蒲扇的吆喝聲,打破了湖山的沉寂。那大門裡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張三看了,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亭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著曲折的迴廊,到了荷池東面,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上題“古水仙祠、四個大字。祠前一副破舊對聯:“一盞寒泉薦秋jú;三更畫船穿藕花。”二人進了祠堂,正見一位五十多歲模樣的老秀才,一臉的蠟燭色,瘦弱得象盞枯燈,穿一件舊寧綢二藍圖的夾袍,元色長袖馬褂,蹬一雙寶藍色短靴,那短靴被水濕了幫子了。那老秀才正端著塊端硯,右手持著毛筆在壁上題詩。張三心想:“歷代在此題詩的都是顯才名流,你一個賽酸書生,也敢在此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這不是分明在破壞文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