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可有意思,芬奇小姐。你能不能說得確切一點?關於尼可蒂絲太太。”
莎莉搖搖頭。
“不能。這正是我做不到的事。我只能告訴你,每次我經過她身邊,她都令我毛骨悚然。這裡正發生著古怪的事,督察先生。”
“我真希望你能說得更確切一些。”
“我也是。你會以為我在憑空想像。哦,或許吧,不過還有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感覺。阿金邦伯就是。他嚇著了。我相信黑貝絲也是,不過她不會說出來。而且我想,督察先生,席麗兒也知道一些。”
“知道一些什麼?”
“不錯,知道一些什麼?不過她說了一些話,生前最後那一天說的。關於什麼一切水落石出的話。她自己坦白承認了她所做的那一部分事,不過她好象暗示說她還知道一些其他事,有關某人的什麼事。我想這就是她被殺害的原因。”
“可是,如果有這麼重大的事……”
莎莉打斷他的話。
“我想她並不知道有多重大。她並不聰明,你知道。她相當鈍。她知道了什麼,可是她不知道她所知道的事是危險的。無論如何,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我明白。謝謝你……現在,告訴我,你最後一次見到席麗兒-奧斯丁是在那天晚上吃過飯之後在交誼廳里,對嗎?”
“對。至少,實際上,我在那之後還見過她。”
“在什麼地方?在她房裡?”
“不。在我走出交誼廳要上樓去時,她正好要走出前門去。”
“走出前門去?你是說,走出屋子外?”
“是的。”
“這倒是叫人驚訝。這其他人都沒說過。”
“也許他們並不知道。她確實道過了晚安,說她要上床去了,要不是我看見了她,我一定會以為她已經上床去了。”
“其實,她上樓去,穿上外出服,然後離開屋子。對嗎?”
莎莉點點頭。
“而且我想她是出去和某人見面。”
“我明白。某個外來的人。或者可能是這裡的學生之一?”
“呃,我猜想是這裡的學生之一。你知道,如果她想要跟某人私下談談,這屋子裡沒有任何地方。那人可能向她建議,要她出去,在外面某個地方碰面。”
“你知不知道她什麼再進門的?”
“不知道。”
“吉羅尼莫會知道嗎?那個男僕?”
“要是她在十一點之後進門那麼他就會知道,因為那時門都被鎖上了。在那時間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他們自己隨身的鑰匙進門來。”
“你知不知道她出門時的確切時間?”
“我想大約是——十點過一點,不過不會超過多少。”
“我明白。謝謝你,芬奇小姐,謝謝你所告訴我的。”
督察最後一個面談的人是伊利沙白-瓊斯頓。這女孩的文靜、能幹,立即給了他深刻的印象。她以聰慧、果斷的態度回答他的問題,然後等著他繼續下去。
“席麗兒-奧斯丁強烈抗辯說破壞你文件的人不是她,瓊斯頓小姐。你相信她嗎?”
“我不認為是席麗兒乾的。”
“你不知道是誰幹的?”
“顯而易見的答案是尼吉爾-夏普曼。不過在我看來似乎有點太過於明顯了。尼吉爾人聰明。他不會用自己的墨水。”
“如果不是尼吉爾,那麼是誰?”
“這就很難說了。不過我想席麗兒知道是誰——或至少猜著是誰。”
“她有沒有告訴你過你?”
“沒說得這麼明白,不過她去世的那天晚上她到過我房間,在吃晚飯之前。她去告訴我說儘管她該為那些偷竊事件負責,但是她沒有破壞我的功課。我告訴她我接受她的保證。我問她知不知道是誰幹的。”
“那她說什麼?”
“她說,”伊利沙白停頓了一會兒,仿佛是在確定她所要說的話的津確性。“她說,‘其實我無法確定,因為我不明白為什麼……可能是不小心出了意外……我確信不管是誰幹的,她事後一定非常不快樂,而且真的想要坦白招認。’席麗兒繼續說,‘有一些事情我不明白,像那天警察來時電燈泡的事。’”
夏普插嘴進來。
“警察和電燈泡是怎麼一回事?”
“我不知道,席麗兒只說:‘電燈泡不是我拿的。’然後她說:‘我懷疑這是不是跟護照有關?’我說,‘你說的是什麼護照?’而她說,‘我想某人持用的可能是假護照。’”
督察沉默了一陣子。
這其中終於似乎有了某種模糊的類型在成型中。一份護照。
他問道,“她還說些什麼?”
“沒再說什麼。她只是說:‘我明天就會多知道一些了。”’
“她這樣說,是嗎?這是句意味非常深長的話。”
“是的。”
督察再度沉默、細想著。
有關一份護照的什麼——警察來訪……在來到山胡桃路之前,他已經仔細查看過檔案。外籍學生住宿的學舍都受到相當嚴密的監視。山胡桃路二十六號的記錄良好。這裡有過的一些小事,是貧瘠,無暗示性的。一個西非來的學生靠女人賺錢過活而遭警方通緝;這個學生只在山胡桃路住了幾天就到別的地方去了,後來被警方傳去,然後驅逐出境。還有一次為了要找一個亞裔青年出面說明有關劍橋大學附近一個出版商的太太被謀殺的案件而對全學舍及寄宿舍進行例行檢查。在那個青年自動上哈爾警察局歸案之後那件事就已經澄清了。還有一次是調查一個散播反動傳單的學生。這些事件都發生在一段時期以前,不可能跟席麗兒-奧斯丁之死有任何關聯。
他嘆了一聲,抬起頭看到伊利沙白-瓊斯頓聰慧的黑眼睛正望著他。
他一時興起,說,“告訴我,瓊斯頓小姐,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一種印象——覺得這個地方有什麼不對勁?”
她顯得驚訝。
“怎麼個——不對勁?”
“其實我也說不上來。我是在想莎莉-芬奇所告訴我的一件事。”
“噢——莎莉-芬奇!”
她的語氣中帶著某些令他難以明白的意味。他感到興味盎然,繼續說下去:
“在我看來芬奇小姐好象是個好觀察者,津明而且實際。她十分堅持是有什麼不對勁——這個地方有什麼古里古怪的——儘管她覺得難以確切說出是什麼。
伊利沙白猛然說道:
“那是她美國式的想法。他們都是一個樣子,這些美國人,緊張、不安,對任何可笑的事情都產生懷疑!看看他們干下的搜捕女巫的蠢事,他們歇斯底里的間諜狂,他們對共產主義固執不移的觀念。莎莉-芬奇就是個典型的美國人。”
莎莉搖搖頭。
“不能。這正是我做不到的事。我只能告訴你,每次我經過她身邊,她都令我毛骨悚然。這裡正發生著古怪的事,督察先生。”
“我真希望你能說得更確切一些。”
“我也是。你會以為我在憑空想像。哦,或許吧,不過還有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感覺。阿金邦伯就是。他嚇著了。我相信黑貝絲也是,不過她不會說出來。而且我想,督察先生,席麗兒也知道一些。”
“知道一些什麼?”
“不錯,知道一些什麼?不過她說了一些話,生前最後那一天說的。關於什麼一切水落石出的話。她自己坦白承認了她所做的那一部分事,不過她好象暗示說她還知道一些其他事,有關某人的什麼事。我想這就是她被殺害的原因。”
“可是,如果有這麼重大的事……”
莎莉打斷他的話。
“我想她並不知道有多重大。她並不聰明,你知道。她相當鈍。她知道了什麼,可是她不知道她所知道的事是危險的。無論如何,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我明白。謝謝你……現在,告訴我,你最後一次見到席麗兒-奧斯丁是在那天晚上吃過飯之後在交誼廳里,對嗎?”
“對。至少,實際上,我在那之後還見過她。”
“在什麼地方?在她房裡?”
“不。在我走出交誼廳要上樓去時,她正好要走出前門去。”
“走出前門去?你是說,走出屋子外?”
“是的。”
“這倒是叫人驚訝。這其他人都沒說過。”
“也許他們並不知道。她確實道過了晚安,說她要上床去了,要不是我看見了她,我一定會以為她已經上床去了。”
“其實,她上樓去,穿上外出服,然後離開屋子。對嗎?”
莎莉點點頭。
“而且我想她是出去和某人見面。”
“我明白。某個外來的人。或者可能是這裡的學生之一?”
“呃,我猜想是這裡的學生之一。你知道,如果她想要跟某人私下談談,這屋子裡沒有任何地方。那人可能向她建議,要她出去,在外面某個地方碰面。”
“你知不知道她什麼再進門的?”
“不知道。”
“吉羅尼莫會知道嗎?那個男僕?”
“要是她在十一點之後進門那麼他就會知道,因為那時門都被鎖上了。在那時間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他們自己隨身的鑰匙進門來。”
“你知不知道她出門時的確切時間?”
“我想大約是——十點過一點,不過不會超過多少。”
“我明白。謝謝你,芬奇小姐,謝謝你所告訴我的。”
督察最後一個面談的人是伊利沙白-瓊斯頓。這女孩的文靜、能幹,立即給了他深刻的印象。她以聰慧、果斷的態度回答他的問題,然後等著他繼續下去。
“席麗兒-奧斯丁強烈抗辯說破壞你文件的人不是她,瓊斯頓小姐。你相信她嗎?”
“我不認為是席麗兒乾的。”
“你不知道是誰幹的?”
“顯而易見的答案是尼吉爾-夏普曼。不過在我看來似乎有點太過於明顯了。尼吉爾人聰明。他不會用自己的墨水。”
“如果不是尼吉爾,那麼是誰?”
“這就很難說了。不過我想席麗兒知道是誰——或至少猜著是誰。”
“她有沒有告訴你過你?”
“沒說得這麼明白,不過她去世的那天晚上她到過我房間,在吃晚飯之前。她去告訴我說儘管她該為那些偷竊事件負責,但是她沒有破壞我的功課。我告訴她我接受她的保證。我問她知不知道是誰幹的。”
“那她說什麼?”
“她說,”伊利沙白停頓了一會兒,仿佛是在確定她所要說的話的津確性。“她說,‘其實我無法確定,因為我不明白為什麼……可能是不小心出了意外……我確信不管是誰幹的,她事後一定非常不快樂,而且真的想要坦白招認。’席麗兒繼續說,‘有一些事情我不明白,像那天警察來時電燈泡的事。’”
夏普插嘴進來。
“警察和電燈泡是怎麼一回事?”
“我不知道,席麗兒只說:‘電燈泡不是我拿的。’然後她說:‘我懷疑這是不是跟護照有關?’我說,‘你說的是什麼護照?’而她說,‘我想某人持用的可能是假護照。’”
督察沉默了一陣子。
這其中終於似乎有了某種模糊的類型在成型中。一份護照。
他問道,“她還說些什麼?”
“沒再說什麼。她只是說:‘我明天就會多知道一些了。”’
“她這樣說,是嗎?這是句意味非常深長的話。”
“是的。”
督察再度沉默、細想著。
有關一份護照的什麼——警察來訪……在來到山胡桃路之前,他已經仔細查看過檔案。外籍學生住宿的學舍都受到相當嚴密的監視。山胡桃路二十六號的記錄良好。這裡有過的一些小事,是貧瘠,無暗示性的。一個西非來的學生靠女人賺錢過活而遭警方通緝;這個學生只在山胡桃路住了幾天就到別的地方去了,後來被警方傳去,然後驅逐出境。還有一次為了要找一個亞裔青年出面說明有關劍橋大學附近一個出版商的太太被謀殺的案件而對全學舍及寄宿舍進行例行檢查。在那個青年自動上哈爾警察局歸案之後那件事就已經澄清了。還有一次是調查一個散播反動傳單的學生。這些事件都發生在一段時期以前,不可能跟席麗兒-奧斯丁之死有任何關聯。
他嘆了一聲,抬起頭看到伊利沙白-瓊斯頓聰慧的黑眼睛正望著他。
他一時興起,說,“告訴我,瓊斯頓小姐,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一種印象——覺得這個地方有什麼不對勁?”
她顯得驚訝。
“怎麼個——不對勁?”
“其實我也說不上來。我是在想莎莉-芬奇所告訴我的一件事。”
“噢——莎莉-芬奇!”
她的語氣中帶著某些令他難以明白的意味。他感到興味盎然,繼續說下去:
“在我看來芬奇小姐好象是個好觀察者,津明而且實際。她十分堅持是有什麼不對勁——這個地方有什麼古里古怪的——儘管她覺得難以確切說出是什麼。
伊利沙白猛然說道:
“那是她美國式的想法。他們都是一個樣子,這些美國人,緊張、不安,對任何可笑的事情都產生懷疑!看看他們干下的搜捕女巫的蠢事,他們歇斯底里的間諜狂,他們對共產主義固執不移的觀念。莎莉-芬奇就是個典型的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