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是田代先生嗎?我是R報社長野分社社長。昨夜接到總社的通知,我們派了一名記者到您那裡去,大概不久就可到達,請多關照。另外,警察署方面,我們已請他們採取行動,請放心。”
“好,謝謝您。”
田代看到R報社已開始認真對待這一事件,心裡頗為高興。
“木南君是我們報社的記者,大家都擔心他的安全。這事讓您多操心了,謝謝您。”分社社長向田代道謝,“待我們的人到了您那兒一切清您多關照了。”說罷,電話掛斷了。
過了一小時,田代剛吃完早飯,老闆娘進來遞給他一張名片:“有人想見您。”
田代一看名片:一張是R報社長野分社的池田政雄,另一張是柏原警察署的警部補筒井順一。
“請他們到這兒來。”田代說。
老闆娘下樓,那兩人同老闆娘擦身而過,從樓梯上上來。
“打擾了。”
兩人都穿著短袖襯衣,警部補年齡稍大些。
“您是田代先生嗎?這一次給您添麻煩了。”那位年輕的記者向田代行禮。
“這一位是警察署派來的。”他向田代介紹。三人互相寒暄一番。
“大體情況總社已經吿訴給我們了。您這一次遭遇太令人不可思議了。”記者注視著田代的臉,“木南君是我們報社的老記者。全社上下都在尋找他的行蹤,聽到您提供的信息,大家都很高興。您是不是和這位筒井先生談得更詳細些。”
聽到他的話後,警部補稍為舒展一下身子,伸開了腿。
“大體情況,報社的人已和我談了,我想更詳盡地了解一些細節,便於我們搜查。”
那位上了年紀的警部補說話很慎重。
“那就辛苦您了。事情是這樣的——”田代將昨夜的遭遇詳細地對這兩人說,只是沒有提到“霧中女”。
他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提到她,特別是現在這兩個對手,一個是警察官,另一個是新聞記者。
倘若一提到她,警察或許會把她當作犯人看待,報社一見女人參與此事,興趣更濃,大書而特書,這對田代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即使沒有提到她,事情從頭至尾也說得通,兩位客人聽了大為興奮。
“山川氏和木南君真是在那村落里被殺害了嗎?”記者急切地問道。
“不,現在還不敢斷定,這是我的直感。在我受他們圍攻時,我曾經質問過他們,他們並不否認。”
新聞記者感慨地道:“倘若這是事實,那問題就嚴重了。”
警部補抱起了胳臂。
“您看怎麼樣?”記者問警察官。
“是啊!先請田代先生帶我們到那村落看一看,我看有必要先調查一番。”
“那務必請您這樣辦吧!,新聞記者馬上就想站起身來。”
“請等一等。”筒井警部補又慎重地說,“我們並不懷疑田代先生說的這些話,但我們出馬以前,先得作一番事前調查,我們不能貿然就去搜查住宅,因此,先請田代先生提出一份受害報吿。”
“受害報告?”
田代心想,我只是遭到他們圍攻,又沒有丟失什麼東西,怎麼寫受害報告呢?
警部補說:“不,您受他們圍攻,生命受到了威脅,這就足夠了,就這兩點便構成了‘脅迫’罪。你就照實寫好了。否則,我們沒有理由去搜查他們。”
“是不是可以提他們是殺害山川氏和木南君的嫌疑犯。”新聞記者插嘴道。
“不,這還不行,因為事實還未搞清,總之,我們先以田代先生的遭遇作為突破口,進入搜查。”警部補說。
田代說不出那天夜晚加害於他的那些人的姓名,也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只能作一般推測,但這又說不出口。他被帶去的那家人家也不知姓什麼。因此只有漠然地帶他們上那家人家去。
“櫪木村我很熟悉。”警部補說:“那個村落只有十二、三戶,人口不過三十多人,住戶多以樵夫、燒炭為職業。非常偏僻,十年前才接上電燈。”因為那村落在他管轄範圍內,所以他很熟悉。
“那村落里都是些善良的人。過去都是伐木為生,慢慢地定居在那裡,戶數也比前多了些。聽了您的話後,我感到很奇怪,沒想到這村子裡還會出這樣的壞人。”
“照您這樣說,壞人是從外面進去的嗎?”新聞記者說。
“不實地調查,什麼都難說。也許是的吧!”警部補點了點頭。
田代不能想像當地的住戶會將自己拘留起來加以圍攻。
“反正我們到實地一調查,一切都會弄明白的。只要田代先生提出被害報告,警察當局就有根據立即進行搜查,田代先生是有名的攝影記者,我們認為這決不是不負責任的亂說,這與目前下落不明的山川氏的事件有關,我們一定全力捜索。只是辛苦您了。請您跑一趟。”
“好吧!”
三人一齊站起身來,田代很快地收拾了一下。
出了旅館,立刻有三個工人模樣的人向警部補走來,其中有一人是登山的打扮,不用說,這些人都是警部補的部下。
警部補來到街角指了一指,說道:“請上車。”
那兒停著一輛警察署的吉普車。
一行數人都擠在這輛車裡。
吉普一發動,吃力地開始爬山,沿著田代夜間去過那條道向前行駛。
這時,太陽當空,亮得使人目眩,道路兩旁的景色自然與夜間不一樣。儘管如此,田代還朦朧地記得一些特徵:兩旁有茂密的森林,道路曲曲彎彎。
在狹小的車廂里,田代和其他人擠在一起,新聞記者和警部補及其部下的刑警都汗流夾背。
白天究竟與夜間不同,到達山頂上的茶館沒費多長時間。
“在這兒停一下。”警部補命開車的刑警道。
茶館的屋頂是扁柏木的樹皮茸的,上面壓著石片。小鋪里兼賣汽水和果汁、點心等。
“您好!”
警部補先進茶館,眾人都跟在他後面。他們小事休憩,擦擦汗,畢竟是高原,只要一鑽到陰涼地,立刻感到格外涼慡,一股涼風從森林裡刮來。
“怎麼樣?大嬸,這櫪木村最近有什麼新鮮事兒?”
警部補喝著汽水,問那位守著店鋪的六十多歲的老婆子。
“呃——好象沒有什麼新鮮事兒?”
老婆認得這位警部補,抬頭答道。“怎麼?您聽到什麼了嗎?”
“不,不。”警部補說:“我好久沒上這兒來了,隨便問問。這櫪木村是不是有人到外地的去了?”
“櫪木村那兒沒有人去外地。”老婆子搖搖頭。“最近木炭跌價了,日子不好混,有的人想出去做點小買賣,只是嚷嚷,卻沒見有出去的,都在家蹲著。”
“好,謝謝您。”
田代看到R報社已開始認真對待這一事件,心裡頗為高興。
“木南君是我們報社的記者,大家都擔心他的安全。這事讓您多操心了,謝謝您。”分社社長向田代道謝,“待我們的人到了您那兒一切清您多關照了。”說罷,電話掛斷了。
過了一小時,田代剛吃完早飯,老闆娘進來遞給他一張名片:“有人想見您。”
田代一看名片:一張是R報社長野分社的池田政雄,另一張是柏原警察署的警部補筒井順一。
“請他們到這兒來。”田代說。
老闆娘下樓,那兩人同老闆娘擦身而過,從樓梯上上來。
“打擾了。”
兩人都穿著短袖襯衣,警部補年齡稍大些。
“您是田代先生嗎?這一次給您添麻煩了。”那位年輕的記者向田代行禮。
“這一位是警察署派來的。”他向田代介紹。三人互相寒暄一番。
“大體情況總社已經吿訴給我們了。您這一次遭遇太令人不可思議了。”記者注視著田代的臉,“木南君是我們報社的老記者。全社上下都在尋找他的行蹤,聽到您提供的信息,大家都很高興。您是不是和這位筒井先生談得更詳細些。”
聽到他的話後,警部補稍為舒展一下身子,伸開了腿。
“大體情況,報社的人已和我談了,我想更詳盡地了解一些細節,便於我們搜查。”
那位上了年紀的警部補說話很慎重。
“那就辛苦您了。事情是這樣的——”田代將昨夜的遭遇詳細地對這兩人說,只是沒有提到“霧中女”。
他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提到她,特別是現在這兩個對手,一個是警察官,另一個是新聞記者。
倘若一提到她,警察或許會把她當作犯人看待,報社一見女人參與此事,興趣更濃,大書而特書,這對田代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即使沒有提到她,事情從頭至尾也說得通,兩位客人聽了大為興奮。
“山川氏和木南君真是在那村落里被殺害了嗎?”記者急切地問道。
“不,現在還不敢斷定,這是我的直感。在我受他們圍攻時,我曾經質問過他們,他們並不否認。”
新聞記者感慨地道:“倘若這是事實,那問題就嚴重了。”
警部補抱起了胳臂。
“您看怎麼樣?”記者問警察官。
“是啊!先請田代先生帶我們到那村落看一看,我看有必要先調查一番。”
“那務必請您這樣辦吧!,新聞記者馬上就想站起身來。”
“請等一等。”筒井警部補又慎重地說,“我們並不懷疑田代先生說的這些話,但我們出馬以前,先得作一番事前調查,我們不能貿然就去搜查住宅,因此,先請田代先生提出一份受害報吿。”
“受害報告?”
田代心想,我只是遭到他們圍攻,又沒有丟失什麼東西,怎麼寫受害報告呢?
警部補說:“不,您受他們圍攻,生命受到了威脅,這就足夠了,就這兩點便構成了‘脅迫’罪。你就照實寫好了。否則,我們沒有理由去搜查他們。”
“是不是可以提他們是殺害山川氏和木南君的嫌疑犯。”新聞記者插嘴道。
“不,這還不行,因為事實還未搞清,總之,我們先以田代先生的遭遇作為突破口,進入搜查。”警部補說。
田代說不出那天夜晚加害於他的那些人的姓名,也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只能作一般推測,但這又說不出口。他被帶去的那家人家也不知姓什麼。因此只有漠然地帶他們上那家人家去。
“櫪木村我很熟悉。”警部補說:“那個村落只有十二、三戶,人口不過三十多人,住戶多以樵夫、燒炭為職業。非常偏僻,十年前才接上電燈。”因為那村落在他管轄範圍內,所以他很熟悉。
“那村落里都是些善良的人。過去都是伐木為生,慢慢地定居在那裡,戶數也比前多了些。聽了您的話後,我感到很奇怪,沒想到這村子裡還會出這樣的壞人。”
“照您這樣說,壞人是從外面進去的嗎?”新聞記者說。
“不實地調查,什麼都難說。也許是的吧!”警部補點了點頭。
田代不能想像當地的住戶會將自己拘留起來加以圍攻。
“反正我們到實地一調查,一切都會弄明白的。只要田代先生提出被害報告,警察當局就有根據立即進行搜查,田代先生是有名的攝影記者,我們認為這決不是不負責任的亂說,這與目前下落不明的山川氏的事件有關,我們一定全力捜索。只是辛苦您了。請您跑一趟。”
“好吧!”
三人一齊站起身來,田代很快地收拾了一下。
出了旅館,立刻有三個工人模樣的人向警部補走來,其中有一人是登山的打扮,不用說,這些人都是警部補的部下。
警部補來到街角指了一指,說道:“請上車。”
那兒停著一輛警察署的吉普車。
一行數人都擠在這輛車裡。
吉普一發動,吃力地開始爬山,沿著田代夜間去過那條道向前行駛。
這時,太陽當空,亮得使人目眩,道路兩旁的景色自然與夜間不一樣。儘管如此,田代還朦朧地記得一些特徵:兩旁有茂密的森林,道路曲曲彎彎。
在狹小的車廂里,田代和其他人擠在一起,新聞記者和警部補及其部下的刑警都汗流夾背。
白天究竟與夜間不同,到達山頂上的茶館沒費多長時間。
“在這兒停一下。”警部補命開車的刑警道。
茶館的屋頂是扁柏木的樹皮茸的,上面壓著石片。小鋪里兼賣汽水和果汁、點心等。
“您好!”
警部補先進茶館,眾人都跟在他後面。他們小事休憩,擦擦汗,畢竟是高原,只要一鑽到陰涼地,立刻感到格外涼慡,一股涼風從森林裡刮來。
“怎麼樣?大嬸,這櫪木村最近有什麼新鮮事兒?”
警部補喝著汽水,問那位守著店鋪的六十多歲的老婆子。
“呃——好象沒有什麼新鮮事兒?”
老婆認得這位警部補,抬頭答道。“怎麼?您聽到什麼了嗎?”
“不,不。”警部補說:“我好久沒上這兒來了,隨便問問。這櫪木村是不是有人到外地的去了?”
“櫪木村那兒沒有人去外地。”老婆子搖搖頭。“最近木炭跌價了,日子不好混,有的人想出去做點小買賣,只是嚷嚷,卻沒見有出去的,都在家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