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第12章 敵人
1
“喂,喂,我只問您一句話,木南現在怎麼樣了?木南在哪兒?”
田代的腦海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女人一定知道木南的下落。
她一定知道。
“請您把木南的下落吿訴我。”
對方沒有回答。
“喂,喂!”田代喊道。
旅館裡的人們看田代如此激動不由地吃了一驚。對方依然沒有作聲。
“喂,喂,您現在在哪兒?請把您的地址告訴我,我立刻去看您。”
“不,我不能告訴您。”女人這才答道。
“我只想見您一面,我有話跟您說。”
“不行。我只希望您趕緊離開這裡才打電話給您的。其他的話我都不說了。好吧!我要掛斷電話了。”
田代急了。
“請您只說一句話,木南在哪兒?您告訴我,我就立刻離開這兒。”
對方沉默了。
田代豎起耳朵細聽,聽聽對方的聽筒裡面有什麼聲音,想從這雜音中推斷那女人所在的場所。
然而,什麼也聽不見,對方依然不作聲。
“喂,喂!”田代又喊道。
“我只希望您趕快離開這裡,就這麼一句話。”女人的聲音急促起來。“否則你就有危險,聽懂了嗎?其他的事,我什麼也不能說。好吧,我掛斷電話了。”
“喂,喂!”田代慌了。
接著,聽筒里“咯嘀”一聲,電話掛斷了。
田代手裡拿著聽筒,呆若木雞。
這條線斷了。
田代放下聽筒,離開帳房間,上樓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他拉開紙窗向外眺望,在晦暗中,農舍的房頂象一座座小山在暮靄中浮現,只有星星似乎就在眼前。
田代點燃了一支煙,對著天空吞雲吐霧。
“難道聽從剛才的警告嗎?”
“不。”田代搖搖頭。
這不是絕好的機會嗎?正好在這兒等待敵人露頭。
接完電話後三十分鐘,田代在房間裡反來復去地考慮。忽然,走廊上傳來了腳步聲。
“客官,有人來找您。”
田代立刻想到是那位打電話給他的女子。
“是女的嗎?”
“不是。”老闆拉開紙門笑嘻嘻地說:“偏巧是個男的。”
“誰?”
“他說白天曾見過您,是鋸木廠的工人。”
田代立刻想起那簡陋的小鋸木廠,一定是那個工人。
“請他到這兒來吧!”
不多一會兒,老闆娘領來的正是那位和田代說過話的工人。
“打擾您了。”
那位工人來到這陌生的旅館,顯得有點拘束,那模樣跟白天稍有不同,但仍然不失為一個淳樸的工人性格。
“歡迎您來。”田代將他領到客廳。
“今天白天給您添麻煩了。”
“哪裡,哪裡。”那工人雙手支在榻榻米上,行了個禮。“我打聽到您仍在這兒住,所以斗膽來打擾您。”
田代立刻吩咐女傭備酒,那人聽見後立刻揮揮手說道:“請不要張羅,我坐不住,立刻就要告辭的。”
“不,不,請多坐一會兒。”
白天田代跟他拉過家常,倍感親切。
“我突然來拜訪您,非為別事——”那工人說道:“我記得昨天您曾談起您正在找一個朋友,是不是?”
“是的。”
“關於這件事,我倒聽到了一點消息。”
“嗬?”田代擺動了一下膝蓋。
“您聽到什麼啦?”
“事情是這樣的。”那工人點了點頭,“有人看到與你朋友相似的人。”
這位鋸木廠工人把田代打聽木南的事一直放在心裡。
“嗬?”田代不由地探出身子。“那太好了。請您談一談,究竟是怎麼回事?”
那工人正襟危坐地開始說道:
“我和一個熟人談起您所要我的人。他說,他曾見到有兩個人,其中一個很象您所要找的人向國見峰方向走去。我問他在什麼時候?他說,在三天以前。”
“國見峰?在什麼方向?”
“它在柏原鎮的北面,自古以來,它是信州通往越後的必經之路。如您所知,現在通了鐵路,只有當地人才走這條路,所以沿途很荒涼。”
“原來如此。木南,不,不,我要找的人姓木南。不知和木南君一起走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的那位朋友說是一個矮個子,身體很結實的三十五、六歲的中年男子。”
田代心中一征,根據這個特徵,準是那個“矮胖子”。
“這是個很有價值的信息,您的那位朋友看到他們是在三天前哪個時刻?”
“好象是傍晚時分,我的朋友正從國見峰的山口下坡,而那兩人正上坡,擦身而過。”
“呵,原來是這樣。”
田代思忖,木南在那旅館裡接受那個矮胖子訪問是在一星期以前,這樣的話,這一星期里木南始終和這矮胖子在一起行動,木南受了他的策動,鑽進了圈套。
“那時,這兩人不知是什麼模樣?”田代問道。
“我也問了。據說,這兩人悄悄地說著話朝山頂走,我的朋友覺得挺奇怪,都這麼晚了還上山頂去幹什麼?顯得很不自然。”
“那山頂上都有什麼?”
鋸木廠的工人答道:“剛才我已經說過了,那是一條小道,白天不時有人翻過山頂去越後,山頂上有一家賣點心之類的小茶館。”
“那麼夜晚也有人嗎?”
田代想道:這樣的山路,肯定有茶館之類的小鋪。
“不,夜晚沒有人,因為是村里人開的,夜晚鎖了門回村里去了。”
“茶館前面還有什麼?”
“從茶館再往前走,有一股岔道,前面有一個小村落。”
“村落?”田代的眼暗一亮。
“這個村落叫什麼?”
“它叫櫪木村。大概有一二十戶人家,都是樵夫和燒炭的居多。”
田代把“櫪木”二字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這村落離茶館很遠嗎?”
“大約有一里半路(這兒指的是日裡,1日裡=3.924公里)。”
“能通汽車嗎?”
“在小道上能通汽車,可是那個小村落,汽車是進不去的,路太窄,只能步行。”
田代想道:要是木南被人綁架的話,從目擊者的地點來看,很可能是在櫪木村。
“從這兒去,大約有多少距離。”田代問道。
“這兒到山頂約有半里,到村落約二里多。”
田代想:二里路,沒有多遠。但鄉下的二里路比城市裡的人想像要遠得多。
1
“喂,喂,我只問您一句話,木南現在怎麼樣了?木南在哪兒?”
田代的腦海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女人一定知道木南的下落。
她一定知道。
“請您把木南的下落吿訴我。”
對方沒有回答。
“喂,喂!”田代喊道。
旅館裡的人們看田代如此激動不由地吃了一驚。對方依然沒有作聲。
“喂,喂,您現在在哪兒?請把您的地址告訴我,我立刻去看您。”
“不,我不能告訴您。”女人這才答道。
“我只想見您一面,我有話跟您說。”
“不行。我只希望您趕緊離開這裡才打電話給您的。其他的話我都不說了。好吧!我要掛斷電話了。”
田代急了。
“請您只說一句話,木南在哪兒?您告訴我,我就立刻離開這兒。”
對方沉默了。
田代豎起耳朵細聽,聽聽對方的聽筒裡面有什麼聲音,想從這雜音中推斷那女人所在的場所。
然而,什麼也聽不見,對方依然不作聲。
“喂,喂!”田代又喊道。
“我只希望您趕快離開這裡,就這麼一句話。”女人的聲音急促起來。“否則你就有危險,聽懂了嗎?其他的事,我什麼也不能說。好吧,我掛斷電話了。”
“喂,喂!”田代慌了。
接著,聽筒里“咯嘀”一聲,電話掛斷了。
田代手裡拿著聽筒,呆若木雞。
這條線斷了。
田代放下聽筒,離開帳房間,上樓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他拉開紙窗向外眺望,在晦暗中,農舍的房頂象一座座小山在暮靄中浮現,只有星星似乎就在眼前。
田代點燃了一支煙,對著天空吞雲吐霧。
“難道聽從剛才的警告嗎?”
“不。”田代搖搖頭。
這不是絕好的機會嗎?正好在這兒等待敵人露頭。
接完電話後三十分鐘,田代在房間裡反來復去地考慮。忽然,走廊上傳來了腳步聲。
“客官,有人來找您。”
田代立刻想到是那位打電話給他的女子。
“是女的嗎?”
“不是。”老闆拉開紙門笑嘻嘻地說:“偏巧是個男的。”
“誰?”
“他說白天曾見過您,是鋸木廠的工人。”
田代立刻想起那簡陋的小鋸木廠,一定是那個工人。
“請他到這兒來吧!”
不多一會兒,老闆娘領來的正是那位和田代說過話的工人。
“打擾您了。”
那位工人來到這陌生的旅館,顯得有點拘束,那模樣跟白天稍有不同,但仍然不失為一個淳樸的工人性格。
“歡迎您來。”田代將他領到客廳。
“今天白天給您添麻煩了。”
“哪裡,哪裡。”那工人雙手支在榻榻米上,行了個禮。“我打聽到您仍在這兒住,所以斗膽來打擾您。”
田代立刻吩咐女傭備酒,那人聽見後立刻揮揮手說道:“請不要張羅,我坐不住,立刻就要告辭的。”
“不,不,請多坐一會兒。”
白天田代跟他拉過家常,倍感親切。
“我突然來拜訪您,非為別事——”那工人說道:“我記得昨天您曾談起您正在找一個朋友,是不是?”
“是的。”
“關於這件事,我倒聽到了一點消息。”
“嗬?”田代擺動了一下膝蓋。
“您聽到什麼啦?”
“事情是這樣的。”那工人點了點頭,“有人看到與你朋友相似的人。”
這位鋸木廠工人把田代打聽木南的事一直放在心裡。
“嗬?”田代不由地探出身子。“那太好了。請您談一談,究竟是怎麼回事?”
那工人正襟危坐地開始說道:
“我和一個熟人談起您所要我的人。他說,他曾見到有兩個人,其中一個很象您所要找的人向國見峰方向走去。我問他在什麼時候?他說,在三天以前。”
“國見峰?在什麼方向?”
“它在柏原鎮的北面,自古以來,它是信州通往越後的必經之路。如您所知,現在通了鐵路,只有當地人才走這條路,所以沿途很荒涼。”
“原來如此。木南,不,不,我要找的人姓木南。不知和木南君一起走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的那位朋友說是一個矮個子,身體很結實的三十五、六歲的中年男子。”
田代心中一征,根據這個特徵,準是那個“矮胖子”。
“這是個很有價值的信息,您的那位朋友看到他們是在三天前哪個時刻?”
“好象是傍晚時分,我的朋友正從國見峰的山口下坡,而那兩人正上坡,擦身而過。”
“呵,原來是這樣。”
田代思忖,木南在那旅館裡接受那個矮胖子訪問是在一星期以前,這樣的話,這一星期里木南始終和這矮胖子在一起行動,木南受了他的策動,鑽進了圈套。
“那時,這兩人不知是什麼模樣?”田代問道。
“我也問了。據說,這兩人悄悄地說著話朝山頂走,我的朋友覺得挺奇怪,都這麼晚了還上山頂去幹什麼?顯得很不自然。”
“那山頂上都有什麼?”
鋸木廠的工人答道:“剛才我已經說過了,那是一條小道,白天不時有人翻過山頂去越後,山頂上有一家賣點心之類的小茶館。”
“那麼夜晚也有人嗎?”
田代想道:這樣的山路,肯定有茶館之類的小鋪。
“不,夜晚沒有人,因為是村里人開的,夜晚鎖了門回村里去了。”
“茶館前面還有什麼?”
“從茶館再往前走,有一股岔道,前面有一個小村落。”
“村落?”田代的眼暗一亮。
“這個村落叫什麼?”
“它叫櫪木村。大概有一二十戶人家,都是樵夫和燒炭的居多。”
田代把“櫪木”二字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這村落離茶館很遠嗎?”
“大約有一里半路(這兒指的是日裡,1日裡=3.924公里)。”
“能通汽車嗎?”
“在小道上能通汽車,可是那個小村落,汽車是進不去的,路太窄,只能步行。”
田代想道:要是木南被人綁架的話,從目擊者的地點來看,很可能是在櫪木村。
“從這兒去,大約有多少距離。”田代問道。
“這兒到山頂約有半里,到村落約二里多。”
田代想:二里路,沒有多遠。但鄉下的二里路比城市裡的人想像要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