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老闆娘覺得奇怪。
4
田代出了旅館,不管怎樣,他要去打聽木南的消息,雖然沒有明確的目標,但他覺得仿佛在柏原的街上走一走就會碰上木南似的。
這是他第二次來柏原鎮。上次他從車站去一茶舊居參觀,一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又想起偶然在這兒遇見的那位年輕女子。
當時他在里街上走,忽然在胡同口瞥見一位面貌頗象“飛行女郎”的女子,他急忙攆上去,但一忽兒就走沒影了。
附近的人追問他,他想起木箱發送人的名字,胡弄地搪塞一番,說是他正在找一位姓“川合”的人,結果,這兒真有個姓“河井”的,不由地使他吃了一驚。
他沒有法子,只得硬著頭皮走訪“河井”家。一位四十多歲的瘦子出來接待他,他跟他亂說了一陣子……此刻他一邊走,一邊還想著那天的情景。
田代考慮:應該立刻從車站前乘公共汽車去野尻湖,然而即使到了那兒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在這街上胡亂地走也找不到木南的下落,他漠然地不知所措。
然而,這鎮上又沒有可供參觀的地方,這信州柏原之所以出名只是因為鎮上有一茶舊居。
他百無聊賴地想再去參觀一次吧,一茶舊居“土藏”形同廢墟倒另有一番風味,多麼符合這位一生放浪的俳人的身份。
實際上,木南也曾到這兒參觀過。當然田代並不知情。
從一茶舊居,田代又選擇另一條道路行走。仿佛總在一條道上走,不如換換路徑也許會找到木南的蹤影。
道路的一邊是農家和田野,這兒的房子幾乎全是一種格局。在初夏陽光下,這兒顯得格外幽靜,可是走了一段路,突然傳來一陣金屬磨擦的尖音。
附近好象有一個鋸木廠,機械鋸的聲響尖厲地在山谷中迴盪。
田代繼續往前走,金屬聲越來越近。忽然看見道路左側堆著一些木材。接著又發現一間敞棚,但他離道路較遠,機械鋸和機械刨安裝在這敝棚里,田代心中納悶,這荒山僻野怎麼還會有鋸木廠?田代不由地站停,朝這敞棚張望。
然而,在這荒山有這鋸木廠一點也用不著奇怪。周圍都是山,他不知道這些山上是不是出產“木曾材”這樣的良木。但這鋸木廠規模很小,設備簡陋,山上的木材也不多。
他瞧了一會兒,瞥見沒有幾個人在幹活,田代原來以為這是個較為興隆的鋸木廠,但越看越覺得寒磣。
然而,機械據的“嘎—嘎—”的響聲剌耳,在這幽靜的環境中,這尖厲的響聲顯得格外令人難受。
田代佇立在那兒,幹活的人們不由地也轉過臉來朝他看,其中有一個工人吊兒郎當地朝田代走來,好象此刻是休息時間,鋸聲和刨聲都驟然停止了,那個工人嘴上叼著香菸,漫步踱來。
“您好!”那工人先打招呼。這鄉下地方人情樸實,田代也點頭向他還禮。
“您是從哪兒來的?”
那人四十歲左右,滿面堆著笑容,聽口音是當地人。
“是不是來旅遊,看看野尻湖?”
“嗯。是的,”
田代索興也悠閒地跟他搭話,在這陌生的地方跟這陌生人說話,感到格外有意思。
其實,幾天以前木南也在同一位置上觀看過這鋸木廠,但田代並不知情。
“這山溝子實在沒有什麼可看的。只有一茶舊居和野尻湖,是不是?”那人一個勁兒抽菸。
也許因為田代是從大地方東京來的。他很願意跟田代說話。
“不,不,是個很深亮的小鎮。古色古香別有一番情趣。”田代說。
“是嗎?”那人聽了,忽然高興起來。
“這一帶出產好木材嗎?”田代跟他拉開了家常。
“嗯。不過不很多。這深山老林倒是出產大木材。‘木曾’‘吉野’之類的好木材那是談不上了。但杉木相當多。”
原來如此!從柏原鎮遠晃,可以望見黑姬、妙高、飯繩諸山、它們連接著北阿爾卑斯山脈。因而木材相當豐富。
“這些木材都送到東京去嗎?”田代問道。
“是的,一部分送往東京。一部分送往直江津,再從那兒用船運到北陸方面。”
鋸木廠的工人利用這休息時間,有的下棋,有的午睡。
初夏的高原天氣乾燥,沒有濕氣,躺在樹蔭下最最舒服了。
田代想道:這兒常有東京來的遊客,一聽到這尖厲的鋸木聲也太煞風景了。
“打擾您了。”田代向他行禮告辭。
“您請便。”那人向他還禮。
田代走出去幾步,忽又想到說不定他們會見到過木南。他殷切地想找到木南的下落,即使一個偶然的機會也不放過。
“請問,”田代招呼他。那人回過頭來答道:“是,您有什麼事?”
“前些日子,有一個從東京來的新聞記者,高高的個兒,不知道您見過沒有?”
“呃?”那人歪起了腦袋,嘟囔了一聲,“高個兒的新聞記者?”
“我泛泛地說,也許您沒有印象。此人走路時愛低著頭,臉孔特別瘦,顴骨突出,留者一頭長髮,象個畫家。”田代把木南的特徵描繪了一番。
“喂!你們聽見了嗎?見過這樣的人嗎?”
那人向正在休息的工人們喊道,那些人聞聲都站起身來。
那人又將田代的話重複了一遍。那些人歪起了腦袋。“這個……沒見過。”
田代本想從這鋸木廠打聽到木南的下落,此刻看來是無望了。
“怎麼?您是在尋找這樣的人嗎?”那人問道。
“是的,他是我的朋友。”田代答道,“二星期以前,他到這野尻湖來玩,一直沒有回家。他生性大大咧咧,一出差經常不按時回來,這一次拖的時聞太長了,家裡人擔心他出了什麼事?”
“嗬?”
那人聽了並不十分吃驚,因為這畢竟是他人之事,聽過只當耳旁風。
“這麼說來,您來這兒是為了尋找您的朋友羅?”
“不,不。我本來就要到野尻湖來的,他家裡人順便托我打聽一下。”田代辯解道。
“這倒是叫人擔憂的。”
此人表示十分關切,他又把木南的長相問了一遍,又叫讓其他人再想一想,不限定在這兒,在各人的家附近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可是……沒見過這樣的人。”眾人異口同聲地道。
“是嗎?那對不住了,耽誤你們不少功夫。”田代向他們行禮道謝。
“不用客氣。”
田代邁步離開了鋸木廠,不多時又傳來機械鋸的響聲。工人們休息完了,又開始幹活。
看來,在這鎮上哪兒也找不到木南的足跡,此刻只有到野尻湖去找了,田代回到了車站前。
4
田代出了旅館,不管怎樣,他要去打聽木南的消息,雖然沒有明確的目標,但他覺得仿佛在柏原的街上走一走就會碰上木南似的。
這是他第二次來柏原鎮。上次他從車站去一茶舊居參觀,一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又想起偶然在這兒遇見的那位年輕女子。
當時他在里街上走,忽然在胡同口瞥見一位面貌頗象“飛行女郎”的女子,他急忙攆上去,但一忽兒就走沒影了。
附近的人追問他,他想起木箱發送人的名字,胡弄地搪塞一番,說是他正在找一位姓“川合”的人,結果,這兒真有個姓“河井”的,不由地使他吃了一驚。
他沒有法子,只得硬著頭皮走訪“河井”家。一位四十多歲的瘦子出來接待他,他跟他亂說了一陣子……此刻他一邊走,一邊還想著那天的情景。
田代考慮:應該立刻從車站前乘公共汽車去野尻湖,然而即使到了那兒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在這街上胡亂地走也找不到木南的下落,他漠然地不知所措。
然而,這鎮上又沒有可供參觀的地方,這信州柏原之所以出名只是因為鎮上有一茶舊居。
他百無聊賴地想再去參觀一次吧,一茶舊居“土藏”形同廢墟倒另有一番風味,多麼符合這位一生放浪的俳人的身份。
實際上,木南也曾到這兒參觀過。當然田代並不知情。
從一茶舊居,田代又選擇另一條道路行走。仿佛總在一條道上走,不如換換路徑也許會找到木南的蹤影。
道路的一邊是農家和田野,這兒的房子幾乎全是一種格局。在初夏陽光下,這兒顯得格外幽靜,可是走了一段路,突然傳來一陣金屬磨擦的尖音。
附近好象有一個鋸木廠,機械鋸的聲響尖厲地在山谷中迴盪。
田代繼續往前走,金屬聲越來越近。忽然看見道路左側堆著一些木材。接著又發現一間敞棚,但他離道路較遠,機械鋸和機械刨安裝在這敝棚里,田代心中納悶,這荒山僻野怎麼還會有鋸木廠?田代不由地站停,朝這敞棚張望。
然而,在這荒山有這鋸木廠一點也用不著奇怪。周圍都是山,他不知道這些山上是不是出產“木曾材”這樣的良木。但這鋸木廠規模很小,設備簡陋,山上的木材也不多。
他瞧了一會兒,瞥見沒有幾個人在幹活,田代原來以為這是個較為興隆的鋸木廠,但越看越覺得寒磣。
然而,機械據的“嘎—嘎—”的響聲剌耳,在這幽靜的環境中,這尖厲的響聲顯得格外令人難受。
田代佇立在那兒,幹活的人們不由地也轉過臉來朝他看,其中有一個工人吊兒郎當地朝田代走來,好象此刻是休息時間,鋸聲和刨聲都驟然停止了,那個工人嘴上叼著香菸,漫步踱來。
“您好!”那工人先打招呼。這鄉下地方人情樸實,田代也點頭向他還禮。
“您是從哪兒來的?”
那人四十歲左右,滿面堆著笑容,聽口音是當地人。
“是不是來旅遊,看看野尻湖?”
“嗯。是的,”
田代索興也悠閒地跟他搭話,在這陌生的地方跟這陌生人說話,感到格外有意思。
其實,幾天以前木南也在同一位置上觀看過這鋸木廠,但田代並不知情。
“這山溝子實在沒有什麼可看的。只有一茶舊居和野尻湖,是不是?”那人一個勁兒抽菸。
也許因為田代是從大地方東京來的。他很願意跟田代說話。
“不,不,是個很深亮的小鎮。古色古香別有一番情趣。”田代說。
“是嗎?”那人聽了,忽然高興起來。
“這一帶出產好木材嗎?”田代跟他拉開了家常。
“嗯。不過不很多。這深山老林倒是出產大木材。‘木曾’‘吉野’之類的好木材那是談不上了。但杉木相當多。”
原來如此!從柏原鎮遠晃,可以望見黑姬、妙高、飯繩諸山、它們連接著北阿爾卑斯山脈。因而木材相當豐富。
“這些木材都送到東京去嗎?”田代問道。
“是的,一部分送往東京。一部分送往直江津,再從那兒用船運到北陸方面。”
鋸木廠的工人利用這休息時間,有的下棋,有的午睡。
初夏的高原天氣乾燥,沒有濕氣,躺在樹蔭下最最舒服了。
田代想道:這兒常有東京來的遊客,一聽到這尖厲的鋸木聲也太煞風景了。
“打擾您了。”田代向他行禮告辭。
“您請便。”那人向他還禮。
田代走出去幾步,忽又想到說不定他們會見到過木南。他殷切地想找到木南的下落,即使一個偶然的機會也不放過。
“請問,”田代招呼他。那人回過頭來答道:“是,您有什麼事?”
“前些日子,有一個從東京來的新聞記者,高高的個兒,不知道您見過沒有?”
“呃?”那人歪起了腦袋,嘟囔了一聲,“高個兒的新聞記者?”
“我泛泛地說,也許您沒有印象。此人走路時愛低著頭,臉孔特別瘦,顴骨突出,留者一頭長髮,象個畫家。”田代把木南的特徵描繪了一番。
“喂!你們聽見了嗎?見過這樣的人嗎?”
那人向正在休息的工人們喊道,那些人聞聲都站起身來。
那人又將田代的話重複了一遍。那些人歪起了腦袋。“這個……沒見過。”
田代本想從這鋸木廠打聽到木南的下落,此刻看來是無望了。
“怎麼?您是在尋找這樣的人嗎?”那人問道。
“是的,他是我的朋友。”田代答道,“二星期以前,他到這野尻湖來玩,一直沒有回家。他生性大大咧咧,一出差經常不按時回來,這一次拖的時聞太長了,家裡人擔心他出了什麼事?”
“嗬?”
那人聽了並不十分吃驚,因為這畢竟是他人之事,聽過只當耳旁風。
“這麼說來,您來這兒是為了尋找您的朋友羅?”
“不,不。我本來就要到野尻湖來的,他家裡人順便托我打聽一下。”田代辯解道。
“這倒是叫人擔憂的。”
此人表示十分關切,他又把木南的長相問了一遍,又叫讓其他人再想一想,不限定在這兒,在各人的家附近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可是……沒見過這樣的人。”眾人異口同聲地道。
“是嗎?那對不住了,耽誤你們不少功夫。”田代向他們行禮道謝。
“不用客氣。”
田代邁步離開了鋸木廠,不多時又傳來機械鋸的響聲。工人們休息完了,又開始幹活。
看來,在這鎮上哪兒也找不到木南的足跡,此刻只有到野尻湖去找了,田代回到了車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