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這會兒不行。”
伊娃咬牙切齒,尖聲問道:“她是誰?”
“我只有一會兒工夫,伊娃,”斯佩德耐著性子說。“怎麼啦?”
“她是誰?”伊娃朝大門點點頭,又問一遍。
他把目光移開,朝街上望去。在鄰近街角一個汽車間前面,有個矮小的年輕人,二十來歲,身穿整潔的灰大衣,戴頂灰帽子,懶洋洋地背靠在牆上。斯佩德皺起眉頭,眼光又回到伊娃死乞白賴的臉上。“怎麼啦?”他問道,“出什麼事啦?你不該在晚上這個時候到這兒來。”
“我現在才開始相信了,”她埋怨說,“你跟我說我不該上辦事處去,這會兒又說我不該上這兒來。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我不該跟著你?如果你真是這個意思,幹嗎不痛痛快快說出來呢?”
“唉,伊娃,你沒資格這樣。”
“我知道我沒這個資格。看來,凡是牽涉到你的事,我什麼資格都沒有。我原來以為我有的。我想你裝出愛我的樣給了我——”
斯佩德厭煩地說,“寶貝兒,現在沒時間討論這個。你找我幹什麼?”
“我不能在這兒談,山姆,我能進去嗎?”
“這會兒不行。”
“為什麼不行?”
斯佩德不答理。 棒槌學堂·出品
她嘴巴抿成一條縫,在駕駛座上忙了一陣,就發動了車子的引擎,氣沖沖地直看著前面。
等轎車開動了,斯佩德說:“明兒見,伊娃。”他一手拿著帽子,關上車門,站在路邊,等到車子開走了,他才走進大門裡。
布里姬·奧肖內西高興地笑著,從長椅上站起來,他們一起上他的公寓房間去了。
第七章 空中的G字
他的臥室現在變成了起坐間,因為安在牆上的床已經翻起。斯佩德拿了布里姬·奧肖內西的帽子和大衣,讓她在一張有墊子的搖椅上舒舒服服地坐著,然後打電話到貝爾維迪旅館去。對方說凱羅上戲院去還沒回來。斯佩德留下電話號碼,要求凱羅回來立刻回話。
他在桌旁的扶手椅上坐下,開門見山地跟這姑娘講起幾年前西北部發生的一件事來。他講話的口吻平鋪直敘,索然乏味。沒有什麼地方加強語氣,也沒有停頓,只是偶爾把句子稍作更改,重複一遍。好像這是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每個細節都應該照當時發生的情況加以敘述。
一開頭,布里姬·奧肖內西不大注意聽,顯然對他就此講起故事來並不感興趣,倒是有點覺得奇怪。她一心想知道他講故事的用意,對故事本身可沒胃口。不過他一路講下去,講到後來,故事的情節漸漸吸引了她,她聽得出了神,一動也不動了。
一個名叫弗利特克拉夫特的人,有天離開他在塔科馬【注】的房地產辦事處去吃午飯,就此一去不回。他原約定當天下午四點以後跟人家去打高爾夫球,結果失約了。儘管這場球是他出去吃午飯前不到半小時主動約的人家。他的老婆孩子再也沒看到過他。老婆和他應該說相處得還不錯。他有兩個孩子,都是男孩,一個五歲,一個三歲。他在塔科馬郊區有自己的住宅,一輛新的帕克牌汽車。凡是養尊處優的美國人該有的生活用品他應有盡有。
【注】塔科馬:美國華盛頓州西部港市。
弗利特克拉夫特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七萬美元。由於他在房地產買賣上經營得法,到他失蹤那時候已經掙下了價值二十萬美元左右的產業。他的業務有條不紊,雖然也有一些未了結的零星事務,足以說明他事先沒安排好就失蹤了。比如說,有一筆買賣,利潤相當可觀,原該在他失蹤後的一天成交。他走的時候身邊只有五六十元錢,人們懷疑他可能幹了什麼壞事,不然就是有了外遇,然而根據他一貫的生活習慣看來,兩種懷疑都可以完全排除。
斯佩德說,“他這一走,就像個攥緊的拳頭,手一放開,就沒了。”
他正講到故事的緊要關頭,電話鈴響了。
“喂,”斯佩德對話筒說,“凱羅先生嗎……我是斯佩德,你現在能上我這兒——波斯特街【注】——來一趟嗎?……是啊,我想是這樣。”他看了那姑娘一眼,噘起嘴,然後很快地說:“奧肖內西小姐在這兒,要見見你。”
【注】波斯特街是舊金山市區一條東西向的主要幹道,從市場街通往共濟會街。
布里姬·奧肖內西皺皺眉頭,在椅子裡動了一下,不過沒出聲。
斯佩德把話筒放下,跟她說道:“他一會兒工夫就到。再說,那是一九二二年的事。到了一九二七年,我在西雅圖一家大的偵探事務所里工作,弗利特克拉夫特太太來了,告訴我們有人在斯波坎【注】看見一個人,很像她的丈夫。我上那兒去了。果然是弗利特克拉夫特,他在斯波坎用查爾斯——那是他的名字——皮爾斯的姓名已經呆了幾年了。他經營汽車業,一年能淨賺二萬到二萬五千美元,又有了妻子,一個小兒子。在斯波坎郊區有自己的住宅,逢到社交頻繁的季節,還常常約人下午四點一塊兒打高爾夫球。”
【注】斯波坎:美國華盛頓州東部城市。
人家並沒有很明確告訴斯佩德,找到弗利特克拉夫特以後該怎麼辦。他們就在達文波特旅館斯佩德的房間裡談了一下。弗利特克拉夫特並不認為自己有罪。他給他第一個家庭留下的錢足夠供他們過上好日子。在他看來,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合情合理。唯一傷腦筋的就是能否把這番道理對斯佩德講清楚。他從來沒對別人談起過這件事,所以也用不著盤算怎樣才能把這個道理說清楚。這回他就試試看。
“我一聽就明白了,”斯佩德對布里姬·奧肖內西說,“可是弗利特克拉夫特太太不明白。她覺得這件事真是莫名其妙。也許是莫名其妙吧?不過結果倒還不錯,她不想惹出什麼流言蜚語,再說他對她耍了這麼個花招之後——這是她的看法——她也不想要他了。於是他們悄悄離了婚,一切都皆大歡喜。
“原來當年他碰到的是這麼回事:他去吃午飯時,經過一座正在興建的辦公大樓,房子剛搭好架子。不知是一根橫樑還是什麼的,從八九層樓高的地方掉下來,轟的一聲砸在他身邊的人行道上。緊挨著他擦過去,幸虧沒碰著他。但人行道卻砸碎了一塊,這塊碎片飛起來打在他臉上。雖說只擦掉一塊皮,我看見他的時候臉上還留著個疤。他跟我說起這事時還用手摸摸這塊傷疤——嘿,還挺有感情的——當然啦,他說,他那時嚇壞了。不過他只是受了打擊,倒不是真正的受驚。他覺得這就像有人把生活的蓋子揭開,讓他看看裡面是些什麼東西似的。
“弗利特克拉夫特一向是個好公民,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他這麼做並不是由於外界的壓力,只不過因為他是個一帆風順,養尊處優的人。他一向就是被這樣教養成人的。他所認識的人也同樣如此。他熟悉的生活就是事事有條不紊、負責、踏實。現在,一根掉下來的橫樑向他作了啟示:生活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他,這個好公民、好丈夫、好父親,很可能就在從辦公室到飯店這段路上被一根掉下來的橫樑意外地送掉命。他那時意識到人們會慘遭橫死,能活下來只不過是由於僥倖碰運氣罷了。
伊娃咬牙切齒,尖聲問道:“她是誰?”
“我只有一會兒工夫,伊娃,”斯佩德耐著性子說。“怎麼啦?”
“她是誰?”伊娃朝大門點點頭,又問一遍。
他把目光移開,朝街上望去。在鄰近街角一個汽車間前面,有個矮小的年輕人,二十來歲,身穿整潔的灰大衣,戴頂灰帽子,懶洋洋地背靠在牆上。斯佩德皺起眉頭,眼光又回到伊娃死乞白賴的臉上。“怎麼啦?”他問道,“出什麼事啦?你不該在晚上這個時候到這兒來。”
“我現在才開始相信了,”她埋怨說,“你跟我說我不該上辦事處去,這會兒又說我不該上這兒來。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我不該跟著你?如果你真是這個意思,幹嗎不痛痛快快說出來呢?”
“唉,伊娃,你沒資格這樣。”
“我知道我沒這個資格。看來,凡是牽涉到你的事,我什麼資格都沒有。我原來以為我有的。我想你裝出愛我的樣給了我——”
斯佩德厭煩地說,“寶貝兒,現在沒時間討論這個。你找我幹什麼?”
“我不能在這兒談,山姆,我能進去嗎?”
“這會兒不行。”
“為什麼不行?”
斯佩德不答理。 棒槌學堂·出品
她嘴巴抿成一條縫,在駕駛座上忙了一陣,就發動了車子的引擎,氣沖沖地直看著前面。
等轎車開動了,斯佩德說:“明兒見,伊娃。”他一手拿著帽子,關上車門,站在路邊,等到車子開走了,他才走進大門裡。
布里姬·奧肖內西高興地笑著,從長椅上站起來,他們一起上他的公寓房間去了。
第七章 空中的G字
他的臥室現在變成了起坐間,因為安在牆上的床已經翻起。斯佩德拿了布里姬·奧肖內西的帽子和大衣,讓她在一張有墊子的搖椅上舒舒服服地坐著,然後打電話到貝爾維迪旅館去。對方說凱羅上戲院去還沒回來。斯佩德留下電話號碼,要求凱羅回來立刻回話。
他在桌旁的扶手椅上坐下,開門見山地跟這姑娘講起幾年前西北部發生的一件事來。他講話的口吻平鋪直敘,索然乏味。沒有什麼地方加強語氣,也沒有停頓,只是偶爾把句子稍作更改,重複一遍。好像這是件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每個細節都應該照當時發生的情況加以敘述。
一開頭,布里姬·奧肖內西不大注意聽,顯然對他就此講起故事來並不感興趣,倒是有點覺得奇怪。她一心想知道他講故事的用意,對故事本身可沒胃口。不過他一路講下去,講到後來,故事的情節漸漸吸引了她,她聽得出了神,一動也不動了。
一個名叫弗利特克拉夫特的人,有天離開他在塔科馬【注】的房地產辦事處去吃午飯,就此一去不回。他原約定當天下午四點以後跟人家去打高爾夫球,結果失約了。儘管這場球是他出去吃午飯前不到半小時主動約的人家。他的老婆孩子再也沒看到過他。老婆和他應該說相處得還不錯。他有兩個孩子,都是男孩,一個五歲,一個三歲。他在塔科馬郊區有自己的住宅,一輛新的帕克牌汽車。凡是養尊處優的美國人該有的生活用品他應有盡有。
【注】塔科馬:美國華盛頓州西部港市。
弗利特克拉夫特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七萬美元。由於他在房地產買賣上經營得法,到他失蹤那時候已經掙下了價值二十萬美元左右的產業。他的業務有條不紊,雖然也有一些未了結的零星事務,足以說明他事先沒安排好就失蹤了。比如說,有一筆買賣,利潤相當可觀,原該在他失蹤後的一天成交。他走的時候身邊只有五六十元錢,人們懷疑他可能幹了什麼壞事,不然就是有了外遇,然而根據他一貫的生活習慣看來,兩種懷疑都可以完全排除。
斯佩德說,“他這一走,就像個攥緊的拳頭,手一放開,就沒了。”
他正講到故事的緊要關頭,電話鈴響了。
“喂,”斯佩德對話筒說,“凱羅先生嗎……我是斯佩德,你現在能上我這兒——波斯特街【注】——來一趟嗎?……是啊,我想是這樣。”他看了那姑娘一眼,噘起嘴,然後很快地說:“奧肖內西小姐在這兒,要見見你。”
【注】波斯特街是舊金山市區一條東西向的主要幹道,從市場街通往共濟會街。
布里姬·奧肖內西皺皺眉頭,在椅子裡動了一下,不過沒出聲。
斯佩德把話筒放下,跟她說道:“他一會兒工夫就到。再說,那是一九二二年的事。到了一九二七年,我在西雅圖一家大的偵探事務所里工作,弗利特克拉夫特太太來了,告訴我們有人在斯波坎【注】看見一個人,很像她的丈夫。我上那兒去了。果然是弗利特克拉夫特,他在斯波坎用查爾斯——那是他的名字——皮爾斯的姓名已經呆了幾年了。他經營汽車業,一年能淨賺二萬到二萬五千美元,又有了妻子,一個小兒子。在斯波坎郊區有自己的住宅,逢到社交頻繁的季節,還常常約人下午四點一塊兒打高爾夫球。”
【注】斯波坎:美國華盛頓州東部城市。
人家並沒有很明確告訴斯佩德,找到弗利特克拉夫特以後該怎麼辦。他們就在達文波特旅館斯佩德的房間裡談了一下。弗利特克拉夫特並不認為自己有罪。他給他第一個家庭留下的錢足夠供他們過上好日子。在他看來,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合情合理。唯一傷腦筋的就是能否把這番道理對斯佩德講清楚。他從來沒對別人談起過這件事,所以也用不著盤算怎樣才能把這個道理說清楚。這回他就試試看。
“我一聽就明白了,”斯佩德對布里姬·奧肖內西說,“可是弗利特克拉夫特太太不明白。她覺得這件事真是莫名其妙。也許是莫名其妙吧?不過結果倒還不錯,她不想惹出什麼流言蜚語,再說他對她耍了這麼個花招之後——這是她的看法——她也不想要他了。於是他們悄悄離了婚,一切都皆大歡喜。
“原來當年他碰到的是這麼回事:他去吃午飯時,經過一座正在興建的辦公大樓,房子剛搭好架子。不知是一根橫樑還是什麼的,從八九層樓高的地方掉下來,轟的一聲砸在他身邊的人行道上。緊挨著他擦過去,幸虧沒碰著他。但人行道卻砸碎了一塊,這塊碎片飛起來打在他臉上。雖說只擦掉一塊皮,我看見他的時候臉上還留著個疤。他跟我說起這事時還用手摸摸這塊傷疤——嘿,還挺有感情的——當然啦,他說,他那時嚇壞了。不過他只是受了打擊,倒不是真正的受驚。他覺得這就像有人把生活的蓋子揭開,讓他看看裡面是些什麼東西似的。
“弗利特克拉夫特一向是個好公民,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他這麼做並不是由於外界的壓力,只不過因為他是個一帆風順,養尊處優的人。他一向就是被這樣教養成人的。他所認識的人也同樣如此。他熟悉的生活就是事事有條不紊、負責、踏實。現在,一根掉下來的橫樑向他作了啟示:生活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他,這個好公民、好丈夫、好父親,很可能就在從辦公室到飯店這段路上被一根掉下來的橫樑意外地送掉命。他那時意識到人們會慘遭橫死,能活下來只不過是由於僥倖碰運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