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也許男女之間的愛不過如此。因此被人們稱之為“愛的初期”。三枝也陷入了對理枝的“狂愛”之中。他一生中總會遇上理枝這樣的女人的。這是他的“經驗”之談。
但他又理智地考慮過:用自己的這種欲望貫穿理枝的防禦到底好還是不好?她正希望得到男人的愛憐和耕耘。要是三枝提出和她結婚也不會有多大的障礙。
目前三枝正在失業之中,但他相信如果自己想工作是完全可以找到理想的崗位的。也許理枝會是一個好妻子。她已經不是處女了。雖然這一點有些令三枝遺憾,但三枝明白,正是自己的出現,才使理枝痛下決心,與“前男”斷絕感情的聯繫,執意投入到自己的懷抱中來。而且據觀察,她的那個男人是高原。與三枝相比,他的身體顯然不再會受到年輕姑娘的嚮往。當然從經驗上來講,他又具備“勾引”涉世不深姑娘的法寶。
雙方摒棄“前嫌”,善待現在和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美滿的家庭的吧。這個預測不能說會有多大的誤差。然而三枝的心卻“掛”上了“制動”,它與吸引他的巨大漩渦產生了劇烈的摩擦。那麼究競是什麼使他產生了這種“制動”呢?三枝沒有感到理枝是“為了自己的女人”。她不是為了自己而和自己相遇的女人。難道是因為在一起的時間過於短暫了嗎?如果這個印象異常鮮明的話,難道不是任何人都要想一想對方是不是“為了自己才出現”的異性呢?
一直在審視著自己內心深處的三枝此刻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心中早有了一個妻子的標準,而理枝的出現晚了一步。或是她在自己的命運中必然要晚到一般。
儘管這兩者之間幾乎是沒有多長的間隔時間,但由於理枝是“後來”的,所以三枝先入為主的印象起了作用。
如果是理枝先到一步的話,也許三枝還會有“她是為了自己而出現的女人”這一感覺。然而理枝無論如何是晚了一步。與其選擇“第二位的女人”,當然不如選擇“命中注定有緣”的女人。這便是在三枝的激情過去後欲“急流勇退”的根源。那命中注定的人是誰?當三枝第一次摟抱著理枝時,他的腦子裡晃過了耀子的身影。他摟著理枝那白如凝脂的裸體陷入激情的衝擊時,突然感到仿佛身下是耀子。
高原耀子已為人妻,而且還有了孩子。但三枝第一次去拜訪時,失去了丈夫的耀子卻深深地打動了三枝。
難道是失去了丈夫後可以令男人產生一種憐憫之心?耀子也不是那種將悲傷言於表面的女人。但她那內心深處的悲痛使任何一個男人都會產生一種“英雄捨身救美”的氣概來。
三枝並不“知道”這個女人的一切。只“見”過娼婦的三枝把女人看成是在男人的衝擊下會發生嬌聲和扭動、以使男人產生更強烈的占有欲的動物。
女人沒有思想。她們斷絕了過去,可以全身心地為目前對她們最有影響力的男人奉獻一切。完完全全地徹底奉獻,毫無傷感和悔恨的奉獻。
不僅那些娼婦如此,任何一個女人都具有這種共通的本性。例如:這個理枝,在尋找自己的戀人的途中就可以毫無保留地徹底獻身於自己。理枝不想講明過去的事情,但非常明顯,她正是由於熱烈地愛著高原才萬里迢迢地來到這裡尋找高原的蹤跡。這是她無法隱瞞的事實。
對於理枝來說,高原意味著什麼?她真的是那麼愛高原嗎?而在她“愛”了三枝後還愛高原嗎?
男人無論和多少女人做愛都可以全情投入。而女人也可以以愛的名義與許多的男人做愛。而恰恰是這種“愛”的名義美化了單純的性的本能。
難道愛就這麼廉價嗎?難道一個女人可以在性的本能驅動下可以像蝴蝶一樣隨意和任何一個男人發生如此真情的愛嗎?
不伴有愛的性的交合難道可以像隨意關閉、開啟的電路一樣隨時產生同樣的激情嗎?這太不可思議了。因此三枝認為,女人如同一隻只能提供性的服務而沒有思想的動物一樣。
男人也可以像動物一樣滿足女人的性慾,而他可以執著地愛一個女人而不惜動用殺機。男人對愛和欲望的轉變與女人有著天壤之別。女人必須依賴有經濟力量的男人,因此女人可以隨時隨地傍住“現在”的這個男人,這是她們的一種“習性”使然。
因此女人順應環境的力量是相當強的。男人則必須努力改變環境。一旦由於無法改變環境而導致自己敗北也不會“低頭”,這樣的實例舉不勝舉。
三枝也有過好幾次與愛擦肩而過的經歷。而且也都是女性主動對他的追求。她們在三枝的身邊喃喃私語著“我愛你”時,也都徹底、奔放地與三枝做愛。
但三枝一想到這些女人也許對每一個發生這樣關係的男人都發出過如此撩人魂魄的話時便提不起興致來。
他認為女性是相當的利己主義者。他之所以選擇海員這個職業,就是希望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中去尋找能為了自己而生的那個她。
很明顯,高原耀子並不是“三枝的女人”。她已為人妻,已為人母,只是丈夫下落不明。
這樣的女人不應當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女人。儘管這樣,在三枝第一次見到耀子時,心中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
男人對女人都有一種企圖深入對方內心深處的好奇心。有下意識者,也有無意識者。也許無意識這樣做的男性更多一些。
男性的本質是浪漫的。他們在外表上要做出“力拔山兮”的樣子,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對女性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的。
對於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的“自己的女人”時,足以令三枝驚愕不已。他不能允許她成為“自己的女人”。然而在事實上耀子沒有想到更多的不便,便托他去尋找自己的丈夫。
儘管這樣的事情情有可原,但這並不表明耀子“接納”了三枝。
但是三枝卻誤解了這個信號,認為她“就是我的女人”。耀子請他去尋找失蹤了的丈夫的下落,使三枝更加確認耀子對自己已有心儀。
這是因為她沒有了丈夫,而借讓自己尋找她的夫君來探查自己是不是“自己的男人”。
因為自己的丈夫沒有了,她要“了解”一下三枝是不是能“成為自己的”男人。
“高原耀子在了解我。”
三枝“聰明”地發現了這一“秘密”。
他第二次拜訪了耀子。但是沒有了理由。現在想起來這是他犯的一個“錯誤”:他和理枝一塊兒去耀子的家時,在耀子的眼睛中分明流露出了“你們在伊斯坦堡已成就了‘好事’”的眼神。
在耀子的面前,三枝認為與理枝一塊兒去看耀子是件尷尬的事情。但這次去只是見了一面。一旦高原之死確認無疑了,三枝就決定加強“進攻”。
這是一種利用他人的不幸而達到自己目的的心理。
但他又理智地考慮過:用自己的這種欲望貫穿理枝的防禦到底好還是不好?她正希望得到男人的愛憐和耕耘。要是三枝提出和她結婚也不會有多大的障礙。
目前三枝正在失業之中,但他相信如果自己想工作是完全可以找到理想的崗位的。也許理枝會是一個好妻子。她已經不是處女了。雖然這一點有些令三枝遺憾,但三枝明白,正是自己的出現,才使理枝痛下決心,與“前男”斷絕感情的聯繫,執意投入到自己的懷抱中來。而且據觀察,她的那個男人是高原。與三枝相比,他的身體顯然不再會受到年輕姑娘的嚮往。當然從經驗上來講,他又具備“勾引”涉世不深姑娘的法寶。
雙方摒棄“前嫌”,善待現在和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美滿的家庭的吧。這個預測不能說會有多大的誤差。然而三枝的心卻“掛”上了“制動”,它與吸引他的巨大漩渦產生了劇烈的摩擦。那麼究競是什麼使他產生了這種“制動”呢?三枝沒有感到理枝是“為了自己的女人”。她不是為了自己而和自己相遇的女人。難道是因為在一起的時間過於短暫了嗎?如果這個印象異常鮮明的話,難道不是任何人都要想一想對方是不是“為了自己才出現”的異性呢?
一直在審視著自己內心深處的三枝此刻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心中早有了一個妻子的標準,而理枝的出現晚了一步。或是她在自己的命運中必然要晚到一般。
儘管這兩者之間幾乎是沒有多長的間隔時間,但由於理枝是“後來”的,所以三枝先入為主的印象起了作用。
如果是理枝先到一步的話,也許三枝還會有“她是為了自己而出現的女人”這一感覺。然而理枝無論如何是晚了一步。與其選擇“第二位的女人”,當然不如選擇“命中注定有緣”的女人。這便是在三枝的激情過去後欲“急流勇退”的根源。那命中注定的人是誰?當三枝第一次摟抱著理枝時,他的腦子裡晃過了耀子的身影。他摟著理枝那白如凝脂的裸體陷入激情的衝擊時,突然感到仿佛身下是耀子。
高原耀子已為人妻,而且還有了孩子。但三枝第一次去拜訪時,失去了丈夫的耀子卻深深地打動了三枝。
難道是失去了丈夫後可以令男人產生一種憐憫之心?耀子也不是那種將悲傷言於表面的女人。但她那內心深處的悲痛使任何一個男人都會產生一種“英雄捨身救美”的氣概來。
三枝並不“知道”這個女人的一切。只“見”過娼婦的三枝把女人看成是在男人的衝擊下會發生嬌聲和扭動、以使男人產生更強烈的占有欲的動物。
女人沒有思想。她們斷絕了過去,可以全身心地為目前對她們最有影響力的男人奉獻一切。完完全全地徹底奉獻,毫無傷感和悔恨的奉獻。
不僅那些娼婦如此,任何一個女人都具有這種共通的本性。例如:這個理枝,在尋找自己的戀人的途中就可以毫無保留地徹底獻身於自己。理枝不想講明過去的事情,但非常明顯,她正是由於熱烈地愛著高原才萬里迢迢地來到這裡尋找高原的蹤跡。這是她無法隱瞞的事實。
對於理枝來說,高原意味著什麼?她真的是那麼愛高原嗎?而在她“愛”了三枝後還愛高原嗎?
男人無論和多少女人做愛都可以全情投入。而女人也可以以愛的名義與許多的男人做愛。而恰恰是這種“愛”的名義美化了單純的性的本能。
難道愛就這麼廉價嗎?難道一個女人可以在性的本能驅動下可以像蝴蝶一樣隨意和任何一個男人發生如此真情的愛嗎?
不伴有愛的性的交合難道可以像隨意關閉、開啟的電路一樣隨時產生同樣的激情嗎?這太不可思議了。因此三枝認為,女人如同一隻只能提供性的服務而沒有思想的動物一樣。
男人也可以像動物一樣滿足女人的性慾,而他可以執著地愛一個女人而不惜動用殺機。男人對愛和欲望的轉變與女人有著天壤之別。女人必須依賴有經濟力量的男人,因此女人可以隨時隨地傍住“現在”的這個男人,這是她們的一種“習性”使然。
因此女人順應環境的力量是相當強的。男人則必須努力改變環境。一旦由於無法改變環境而導致自己敗北也不會“低頭”,這樣的實例舉不勝舉。
三枝也有過好幾次與愛擦肩而過的經歷。而且也都是女性主動對他的追求。她們在三枝的身邊喃喃私語著“我愛你”時,也都徹底、奔放地與三枝做愛。
但三枝一想到這些女人也許對每一個發生這樣關係的男人都發出過如此撩人魂魄的話時便提不起興致來。
他認為女性是相當的利己主義者。他之所以選擇海員這個職業,就是希望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中去尋找能為了自己而生的那個她。
很明顯,高原耀子並不是“三枝的女人”。她已為人妻,已為人母,只是丈夫下落不明。
這樣的女人不應當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女人。儘管這樣,在三枝第一次見到耀子時,心中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
男人對女人都有一種企圖深入對方內心深處的好奇心。有下意識者,也有無意識者。也許無意識這樣做的男性更多一些。
男性的本質是浪漫的。他們在外表上要做出“力拔山兮”的樣子,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對女性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的。
對於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的“自己的女人”時,足以令三枝驚愕不已。他不能允許她成為“自己的女人”。然而在事實上耀子沒有想到更多的不便,便托他去尋找自己的丈夫。
儘管這樣的事情情有可原,但這並不表明耀子“接納”了三枝。
但是三枝卻誤解了這個信號,認為她“就是我的女人”。耀子請他去尋找失蹤了的丈夫的下落,使三枝更加確認耀子對自己已有心儀。
這是因為她沒有了丈夫,而借讓自己尋找她的夫君來探查自己是不是“自己的男人”。
因為自己的丈夫沒有了,她要“了解”一下三枝是不是能“成為自己的”男人。
“高原耀子在了解我。”
三枝“聰明”地發現了這一“秘密”。
他第二次拜訪了耀子。但是沒有了理由。現在想起來這是他犯的一個“錯誤”:他和理枝一塊兒去耀子的家時,在耀子的眼睛中分明流露出了“你們在伊斯坦堡已成就了‘好事’”的眼神。
在耀子的面前,三枝認為與理枝一塊兒去看耀子是件尷尬的事情。但這次去只是見了一面。一旦高原之死確認無疑了,三枝就決定加強“進攻”。
這是一種利用他人的不幸而達到自己目的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