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一切全來自天主的恩典,回想往昔,我們這些傳播天主福音的使者,是多麼渴望抵達遙遠神秘的東方,把天主與基督的光輝灑遍東方的大地。因為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度,有著廣闊的幅員,數以億計的人民,與五千年的輝煌文明,乃是世界上最文明最龐大的國家和民族。彼國之人民,有其獨特之信仰,絕不同於其他蒙昧野蠻的民族。我幼年在歐洲學習時,就曾聽說東方的契丹國里有基督徒,所以,中華是我的夢想,在我的心中,中華的人民始終與萬能的主同在。
然而,中華的大門曾經頑固的對主關閉著,我們為此付出的努力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雖然,早在許多年前,葡萄牙人就曾經抵達過北京,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天主的信仰也能自由傳播於彼土。大家都知道,聖徒沙勿略在耶穌誕生後第1552年就來到中國廣東沿海一個名叫上川的荒蕪小島上,窺伺了一年多的時間,想盡千方百計,也未能踏上大陸一步,最後帶著莫大的遺恨死去。此後,耶穌會士又在澳門建立起據點。這裡當時還是相當荒涼的邊地一隅。教士們以此為基地,屢作強行破門而入中國內地的嘗試,但還是不能成功。於是,有人面對中國海岸上的石頭感嘆:磐石呀,磐石呀,什麼時候可以開裂歡迎我主啊!。
然而,天主的光輝永遠照耀著信仰堅定的人們,羅明堅神甫終於獲得了成功,他被中華帝國的兩廣總督允准留居內地,而且於耶穌誕生後第1583年,將我從澳門帶入了廣東肇慶。
為了使天主的信仰廣播於世界,我必須要尊重中國人的習俗,所以,在中國便要成中國人。我經過苦心的學習,掌握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漢語和漢字,一進入中國的土地就換了服裝,改穿起中國儒生的衣服。不只衣著,飲食、起居、禮節等方面也完全中國化,只為了向中國人表明,我們與他們同樣來自文明世界。
在十幾年的歲月中,我遍游中國各地,愈加感到中國的文明迥然不同於歐洲,自成一家,甚至可說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文明之一。然而,這並非表明天主的信仰就不適應中華,恰恰相反,中國的幾部重要的上古典籍與天主信仰有許多共同之處,文明的中華與天主絕不矛盾。
飛翔(5)
在耶穌誕生後第1600年,我在中國的第二首都南京,經過耶穌會士郭居靜的介紹,有幸結實了一位中國著名的紳士,大儒生徐光啟。他是一位充滿智慧的人,談吐文雅,學識淵博,對天主持寬容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中國這個民族的種種優點。
那一年的南京之會,我們曾經徹夜暢談了幾晚,在談話中,觸及到了一些極其重要的問題,現錄於信中——我:中國人都諱言死。用逝世過世去世辭世歿世,故去物故病故亡故,作古病歿崩殂命終,殞命壽終崩薨,夭殤卒等以代之。
徐:這是庸俗人的習慣。君子並不忌諱死。
我:不但不避諱,且當常說說。因為人人都知必有一死,卻不知何時死,怎可不弄個清楚明白?
徐:中國人諱言死,並非想作惡縱慾。不過以死為不祥,不願宣諸口而已。
我:死可引導人避惡向善,祥莫大焉。知死有五益:一,知道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則斂心克欲,去惡向善了。二,財物不能帶去,就不再貪婪。三,世人的讚譽,對於死後的審判毫無用處。知此就殺滅驕傲與虛榮。四,想到地獄的大火,就可消解慾火。五,早有預備,就不怕死。臨死而能坦然無懼,心安不亂,才算善死。
徐:人怎樣才能得善死呢?
利:最好的準備是三和。即與神和,與人和,與己和。
在我與徐光啟交談的幾夜中,還發覺徐光啟不但是一位學識過人的學者,還對自然科學極有研究,這在中國的文人中,極為罕見。他尤其精通農學與歷學,並提到他正準備研製一種特別的交通工具,可以在使人在空中旅行,並稱這種奇怪的空中飛行機器早在中國的古代就有人研製過了。
在我和他長談的最後一天,徐光啟告訴我,他昨晚夢見走入一座屋子,有三間房子。第一間有一老人,第二間有一青年,最後一間空無一人。我當時覺得欣喜若狂,天主信仰最核心的奧秘終於能夠被中國人理解了,這就是神聖的“三位一體”教義。
三年以後,徐光啟終於成為了一名基督徒,洗名“保祿”。
願天主保佑這位高貴的教友吧,他將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基督徒。
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在這之前的1601年,我終於進入了中華帝國的首都北京,見到了世界上統治臣民最多的君主——萬曆大帝。
在萬能天主的保佑下,萬曆大帝也對歐洲產生了興趣,皇帝准許我定居在北京,自由地傳播天主教義。
中華的大門已經為主敞開了。
現在,不斷有教友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信仰的光輝正在中華廣闊的大地上擴展,我深信,中華一定會在天主的福音下成為主的堅強堡壘。
現在,我寫下這些文字,讓尊敬教皇和教庭都知道這些,讓整個歐洲的天主教徒都為這個偉大的勝利而慶祝吧。
主與我們同在,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
阿門。
您忠實的僕人利瑪竇耶穌誕生後第1605年十月二十日於北京
達·芬奇
北京的冬夜裡,街道上積著厚厚的雪,路上沒有一個行人,風掠過一片死寂的宣武門,高大的城牆默默無言地凝視著一個小小的院落。在這個小院裡,還亮著燈光,在燈光下,有一個中國人,還有一個義大利人,正埋頭在書堆中。
桌子上攤著一本拉丁文的《幾何原本》,作者是亞歷山大時代的歐幾里德。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拉丁文變成中國的方塊字。那個義大利人的名字叫利瑪竇,而那中國人的教名叫保祿,他還有一個更有名的中國名字,叫徐光啟。
義大利人束著中國文人的髮式,穿著一身青衫,配著他那張高鼻子深眼窩的臉,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他很累,看著眼前的這些拉丁文與漢文,他覺得那就象是一串念珠和一排磚頭,而現在他們做的就是要把念珠變成磚頭一樣困難。保祿也有些疲倦,他翻動了其他幾本拉丁文的書,忽然,在其中的一本書里,落出了幾張夾著的圖紙。
那幾張紙上畫著一些奇怪的圖像,第一張是一個圓盤,然而圓盤裡卻有四個輪子。第二張則是一個類似於碟子但卻是封閉的東西。第三是看上去像是中國農村里井台上軲轤。然而,第四張圖他卻看懂了,完全看明白了,那是一對象鳥一樣的翅膀,他現在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那就是飛上天空的工具。
這是誰畫的?他問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抬起頭,看了看圖像,然後說出了一個名字:列奧那多·達·芬奇。
達·芬奇是誰?保祿問他。
義大利人當然很自豪地說起了他的同胞,達芬。奇是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佛羅倫斯人,他畫過一幅表現耶穌在被羅馬人逮捕前最後一次與門徒們共進晚餐的情景,卑劣的告密者猶大將永遠被天主懲罰。而且,達芬。奇還設計了許多發明,瞧,那個象翅膀一樣的東西,就是飛行器。
保祿問他,他的飛行器能夠飛行嗎?
不,那僅僅只是一個圖紙上的設想而已,人怎麼可能像鳥一樣飛行呢?我記得1507年有人綁上自製的翅膀從蘇格蘭的斯特林城堡跳下,結果摔斷了大腿骨;還有兩百年前一個君士坦丁堡的撒拉遜人,穿上一件寬大的帶硬性支撐的斗篷從高處跳下,結果一根框架中途折斷,斗篷立即垮下來,他當場墜地身亡。而我的一位同胞,他於1503年試圖用自製的翼飛行,摔了下來,幸運的是他保住了性命。
飛翔(6)
我也差點飛過。保祿慢慢地說。
你說什麼?義大利人有些意外。
沒什麼,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保祿微微一笑,似乎想到了十五歲那一年。
義大利人不再說話了,繼續把目光投向了拉丁文與漢字的海洋中。而保祿則看著眼前的這張圖紙,昏暗的燭光不停地搖晃著,於是,投she在紙上的光影也在晃動。漸漸地,他似乎能看到圖紙上畫著的翅膀也跟著一起晃動了起來,翅膀扇動的頻率越來越快,最後,那架紙上的飛行機器衝出了圖紙,飛了起來,撞開窗戶,向北京的夜空飛去。
一陣寒風吹來,燭火滅了,變成一縷煙霧。
義大利人回過頭來,煩躁地說,糟糕,窗戶怎麼開了?這裡的冬天可真是冷啊。於是,他輕輕地關上了窗戶。
一門大炮
這門大炮誕生在澳門,經過一次看來並不偶然的事件,被它的主人運往了中國的北方。把大炮從澳門運到北方可不是容易事,首先要牛車從鑄造作坊里運到港口,然後,由幾十個苦力,用吊車把大炮吊到一艘巨大的葡萄牙帆船上。然後,船長一聲令下,載著幾百門大炮揚帆啟航。
接下來是漫長的航行,中國海上遠不是人們傳說的那樣風平浪靜,一路顛簸,這門大炮卻始終安靜地匍匐在船艙里的某個角落。
不知過了多久,帆船饒過了山東半島,進入了渤海海峽,最終停靠在了天津。然後,帆船沿著海河而上,到吃水淺的地方,大炮們被從船上卸了下來,分裝到一艘艘小船上,抵達了通州。接著,再由牛車送到了北京城外的一處空地。在這裡,有一位叫徐光啟的尚書正在等待著大炮們。
大炮們被一字排開,對準遠方,葡萄牙的炮手熟練地操作著大炮,開火精確地摧毀了遠方的目標。
然後,尚書點了點頭,事實上,這批大炮全都是由他策劃一手引進的。他來到了大炮面前,葡萄牙炮手不知道這個穿著高級官服的中國人其實也是一位基督徒。他已經老了,滿頭的白髮,但是眼睛卻十分有神,步子也還健朗,他仔細地觀察著一門大炮的外觀,向葡萄牙人詢問大炮製造的過程。他用手撫摸著大炮的巨大炮管,嘴裡喃喃自語了許久,誰都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麼,除了被他撫摸過的大炮。
幾十天以後,這門大炮離開了北京,經過向東的大道,抵達了一座長城腳下的關口,在走過這道被稱為山海關的關口以後,大炮進入了一個軍事禁區,那裡布滿了軍隊,一個又一個堡壘,沿著東南的大海與西北的山脈,在海與山的中間是一片狹長的土地。據說這條通道一直通向一塊遼闊的平原,那裡有無邊無際的森林,有漫長的寒冬,有人參、鹿茸,還有,一群夢想征服整個中華帝國的強悍的戰士。
在最東面的一個堅固的堡壘上,這門大炮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在兩個垛口之間,這門大炮把黑洞洞的炮口伸向了東北方向的莽莽原野。然後,這門大炮沉默了很長時間,沒有人來管他,只有幾個值更的士兵,在深夜打著燈籠從它身邊走過的時候,靠在它的身上打了幾個磕睡。
然而,中華的大門曾經頑固的對主關閉著,我們為此付出的努力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雖然,早在許多年前,葡萄牙人就曾經抵達過北京,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天主的信仰也能自由傳播於彼土。大家都知道,聖徒沙勿略在耶穌誕生後第1552年就來到中國廣東沿海一個名叫上川的荒蕪小島上,窺伺了一年多的時間,想盡千方百計,也未能踏上大陸一步,最後帶著莫大的遺恨死去。此後,耶穌會士又在澳門建立起據點。這裡當時還是相當荒涼的邊地一隅。教士們以此為基地,屢作強行破門而入中國內地的嘗試,但還是不能成功。於是,有人面對中國海岸上的石頭感嘆:磐石呀,磐石呀,什麼時候可以開裂歡迎我主啊!。
然而,天主的光輝永遠照耀著信仰堅定的人們,羅明堅神甫終於獲得了成功,他被中華帝國的兩廣總督允准留居內地,而且於耶穌誕生後第1583年,將我從澳門帶入了廣東肇慶。
為了使天主的信仰廣播於世界,我必須要尊重中國人的習俗,所以,在中國便要成中國人。我經過苦心的學習,掌握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漢語和漢字,一進入中國的土地就換了服裝,改穿起中國儒生的衣服。不只衣著,飲食、起居、禮節等方面也完全中國化,只為了向中國人表明,我們與他們同樣來自文明世界。
在十幾年的歲月中,我遍游中國各地,愈加感到中國的文明迥然不同於歐洲,自成一家,甚至可說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文明之一。然而,這並非表明天主的信仰就不適應中華,恰恰相反,中國的幾部重要的上古典籍與天主信仰有許多共同之處,文明的中華與天主絕不矛盾。
飛翔(5)
在耶穌誕生後第1600年,我在中國的第二首都南京,經過耶穌會士郭居靜的介紹,有幸結實了一位中國著名的紳士,大儒生徐光啟。他是一位充滿智慧的人,談吐文雅,學識淵博,對天主持寬容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中國這個民族的種種優點。
那一年的南京之會,我們曾經徹夜暢談了幾晚,在談話中,觸及到了一些極其重要的問題,現錄於信中——我:中國人都諱言死。用逝世過世去世辭世歿世,故去物故病故亡故,作古病歿崩殂命終,殞命壽終崩薨,夭殤卒等以代之。
徐:這是庸俗人的習慣。君子並不忌諱死。
我:不但不避諱,且當常說說。因為人人都知必有一死,卻不知何時死,怎可不弄個清楚明白?
徐:中國人諱言死,並非想作惡縱慾。不過以死為不祥,不願宣諸口而已。
我:死可引導人避惡向善,祥莫大焉。知死有五益:一,知道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則斂心克欲,去惡向善了。二,財物不能帶去,就不再貪婪。三,世人的讚譽,對於死後的審判毫無用處。知此就殺滅驕傲與虛榮。四,想到地獄的大火,就可消解慾火。五,早有預備,就不怕死。臨死而能坦然無懼,心安不亂,才算善死。
徐:人怎樣才能得善死呢?
利:最好的準備是三和。即與神和,與人和,與己和。
在我與徐光啟交談的幾夜中,還發覺徐光啟不但是一位學識過人的學者,還對自然科學極有研究,這在中國的文人中,極為罕見。他尤其精通農學與歷學,並提到他正準備研製一種特別的交通工具,可以在使人在空中旅行,並稱這種奇怪的空中飛行機器早在中國的古代就有人研製過了。
在我和他長談的最後一天,徐光啟告訴我,他昨晚夢見走入一座屋子,有三間房子。第一間有一老人,第二間有一青年,最後一間空無一人。我當時覺得欣喜若狂,天主信仰最核心的奧秘終於能夠被中國人理解了,這就是神聖的“三位一體”教義。
三年以後,徐光啟終於成為了一名基督徒,洗名“保祿”。
願天主保佑這位高貴的教友吧,他將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基督徒。
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在這之前的1601年,我終於進入了中華帝國的首都北京,見到了世界上統治臣民最多的君主——萬曆大帝。
在萬能天主的保佑下,萬曆大帝也對歐洲產生了興趣,皇帝准許我定居在北京,自由地傳播天主教義。
中華的大門已經為主敞開了。
現在,不斷有教友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信仰的光輝正在中華廣闊的大地上擴展,我深信,中華一定會在天主的福音下成為主的堅強堡壘。
現在,我寫下這些文字,讓尊敬教皇和教庭都知道這些,讓整個歐洲的天主教徒都為這個偉大的勝利而慶祝吧。
主與我們同在,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
阿門。
您忠實的僕人利瑪竇耶穌誕生後第1605年十月二十日於北京
達·芬奇
北京的冬夜裡,街道上積著厚厚的雪,路上沒有一個行人,風掠過一片死寂的宣武門,高大的城牆默默無言地凝視著一個小小的院落。在這個小院裡,還亮著燈光,在燈光下,有一個中國人,還有一個義大利人,正埋頭在書堆中。
桌子上攤著一本拉丁文的《幾何原本》,作者是亞歷山大時代的歐幾里德。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拉丁文變成中國的方塊字。那個義大利人的名字叫利瑪竇,而那中國人的教名叫保祿,他還有一個更有名的中國名字,叫徐光啟。
義大利人束著中國文人的髮式,穿著一身青衫,配著他那張高鼻子深眼窩的臉,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他很累,看著眼前的這些拉丁文與漢文,他覺得那就象是一串念珠和一排磚頭,而現在他們做的就是要把念珠變成磚頭一樣困難。保祿也有些疲倦,他翻動了其他幾本拉丁文的書,忽然,在其中的一本書里,落出了幾張夾著的圖紙。
那幾張紙上畫著一些奇怪的圖像,第一張是一個圓盤,然而圓盤裡卻有四個輪子。第二張則是一個類似於碟子但卻是封閉的東西。第三是看上去像是中國農村里井台上軲轤。然而,第四張圖他卻看懂了,完全看明白了,那是一對象鳥一樣的翅膀,他現在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那就是飛上天空的工具。
這是誰畫的?他問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抬起頭,看了看圖像,然後說出了一個名字:列奧那多·達·芬奇。
達·芬奇是誰?保祿問他。
義大利人當然很自豪地說起了他的同胞,達芬。奇是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佛羅倫斯人,他畫過一幅表現耶穌在被羅馬人逮捕前最後一次與門徒們共進晚餐的情景,卑劣的告密者猶大將永遠被天主懲罰。而且,達芬。奇還設計了許多發明,瞧,那個象翅膀一樣的東西,就是飛行器。
保祿問他,他的飛行器能夠飛行嗎?
不,那僅僅只是一個圖紙上的設想而已,人怎麼可能像鳥一樣飛行呢?我記得1507年有人綁上自製的翅膀從蘇格蘭的斯特林城堡跳下,結果摔斷了大腿骨;還有兩百年前一個君士坦丁堡的撒拉遜人,穿上一件寬大的帶硬性支撐的斗篷從高處跳下,結果一根框架中途折斷,斗篷立即垮下來,他當場墜地身亡。而我的一位同胞,他於1503年試圖用自製的翼飛行,摔了下來,幸運的是他保住了性命。
飛翔(6)
我也差點飛過。保祿慢慢地說。
你說什麼?義大利人有些意外。
沒什麼,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保祿微微一笑,似乎想到了十五歲那一年。
義大利人不再說話了,繼續把目光投向了拉丁文與漢字的海洋中。而保祿則看著眼前的這張圖紙,昏暗的燭光不停地搖晃著,於是,投she在紙上的光影也在晃動。漸漸地,他似乎能看到圖紙上畫著的翅膀也跟著一起晃動了起來,翅膀扇動的頻率越來越快,最後,那架紙上的飛行機器衝出了圖紙,飛了起來,撞開窗戶,向北京的夜空飛去。
一陣寒風吹來,燭火滅了,變成一縷煙霧。
義大利人回過頭來,煩躁地說,糟糕,窗戶怎麼開了?這裡的冬天可真是冷啊。於是,他輕輕地關上了窗戶。
一門大炮
這門大炮誕生在澳門,經過一次看來並不偶然的事件,被它的主人運往了中國的北方。把大炮從澳門運到北方可不是容易事,首先要牛車從鑄造作坊里運到港口,然後,由幾十個苦力,用吊車把大炮吊到一艘巨大的葡萄牙帆船上。然後,船長一聲令下,載著幾百門大炮揚帆啟航。
接下來是漫長的航行,中國海上遠不是人們傳說的那樣風平浪靜,一路顛簸,這門大炮卻始終安靜地匍匐在船艙里的某個角落。
不知過了多久,帆船饒過了山東半島,進入了渤海海峽,最終停靠在了天津。然後,帆船沿著海河而上,到吃水淺的地方,大炮們被從船上卸了下來,分裝到一艘艘小船上,抵達了通州。接著,再由牛車送到了北京城外的一處空地。在這裡,有一位叫徐光啟的尚書正在等待著大炮們。
大炮們被一字排開,對準遠方,葡萄牙的炮手熟練地操作著大炮,開火精確地摧毀了遠方的目標。
然後,尚書點了點頭,事實上,這批大炮全都是由他策劃一手引進的。他來到了大炮面前,葡萄牙炮手不知道這個穿著高級官服的中國人其實也是一位基督徒。他已經老了,滿頭的白髮,但是眼睛卻十分有神,步子也還健朗,他仔細地觀察著一門大炮的外觀,向葡萄牙人詢問大炮製造的過程。他用手撫摸著大炮的巨大炮管,嘴裡喃喃自語了許久,誰都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麼,除了被他撫摸過的大炮。
幾十天以後,這門大炮離開了北京,經過向東的大道,抵達了一座長城腳下的關口,在走過這道被稱為山海關的關口以後,大炮進入了一個軍事禁區,那裡布滿了軍隊,一個又一個堡壘,沿著東南的大海與西北的山脈,在海與山的中間是一片狹長的土地。據說這條通道一直通向一塊遼闊的平原,那裡有無邊無際的森林,有漫長的寒冬,有人參、鹿茸,還有,一群夢想征服整個中華帝國的強悍的戰士。
在最東面的一個堅固的堡壘上,這門大炮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在兩個垛口之間,這門大炮把黑洞洞的炮口伸向了東北方向的莽莽原野。然後,這門大炮沉默了很長時間,沒有人來管他,只有幾個值更的士兵,在深夜打著燈籠從它身邊走過的時候,靠在它的身上打了幾個磕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