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文獻不也是林林總總?這位巡查捻著添了幾分威嚴的鬍子說道:
「可知這份究竟是虛構的故事,還是隨筆什麼的?」
不就是怪談?與次郎回答。
這下再怎麼追究下去,也是毫無意義。
管他是誰敘述的、誰聽了記下的、何時於什麼樣的情況下寫成的——只要冠上一個怪字,這記述也就不值採信了。
與次郎心想,哪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加上個怪字,必定是出於某種理由。姑且不論這是個什麼樣的理由,或許是事情本身怪異——不怪異怎麼成?也或許是為顧及作者或讀者的體面什麼的,才刻意冠上了這麼個字眼兒。要不哪管是巨木迸裂還是墳冢鳴動,其實均可視其不足為奇。為了不教人遺忘此事而冠上個怪字,在任何情況下想必都有個大義名分。但營造這大義名分的背景,是會隨著時代改變的。
因此,一樁怪事兒為何被描述成怪談,常教人難解。
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顯得怪了。
故此,此類記述悉數被歸類為怪談。
教揔兵衛一笑置之、教正馬嗤之以鼻、教劍之進煩惱不已的——怪談。
「雖說是怪談……」
這下,劍之進果然又蹙起了眉頭,鼓起了鼻翼。
怪談就是怪談,與次郎正言厲色地說道:
「這記述是否值得採信、正確無誤——也就無須過問了。怪談就是怪談,是某人所杜撰的怪異、離奇故事,總之,不過是供人消遣的閒書。論詳情我雖不清楚,但從《怪談老杖》這書名看來,這應是冊如假包換的怪談,一冊搜集諸國奇聞異事的書卷。」
「這老杖——是什麼意思?」
「第一卷的第一則故事叫做杖靈,序文提及書名就是依這則故事起的。根據序文,這冊書卷是自豐後一名曰逍遙軒太郎者,其生前撰寫的文章中,挑出奇聞異事的記述編纂而成的。此類記述之真偽,當然是無從查證。據傳,本書作者為一名曰平秩東作的戲作者,乃太田南畝之友,於其歿後由南畝所出版。這平秩既非大名,亦非僧侶,生前是個從事菸草生意的百姓。」
瞧你說得滔滔不絕的,揔兵衛說道:
「和往常的你根本是判若兩人呀。」
「沒這回事兒,不過是事先將你們可能要詢問的事兒說個明白罷了。要不碰上你們這幾個一聽到鬼神就斥之為迷信的大師父,和堅稱怪力亂神不符合科學道理的洋學究,哪招架得住?更何況咱們這位巡查大人,近日連作者的出身都要斤斤計較。」
見與次郎望向自己,劍之進一臉仿佛吞下生蛋的古怪神情說道:
「本、本官同你們聊這些個事兒——絕非出於好奇,乃是為了打壓犯罪、以求社稷祥和。故此……」
好了好了,正馬打斷他這番辯解說道:
「誰想聽這種事後諸葛?矢作,咱們不是打你當上巡查前,就常這麼聚在一塊兒談這些個事兒嗎?借著和咱們私下閒聊,教你碰巧解決了幾樁案子,戲語成真竟也換來功成名就。看來是嘗過幾回甜頭,這下又打算再如法炮製一番?」
只懂得守株待兔,是成不了事兒的,一身洋裝的假洋鬼子視線中帶著冷冷的揶揄,語帶不屑地說道。這番話倒是抓到了劍之進的痛處,讓他是敢怒卻不敢言。
揔兵衛原本只是被這巡查大人的一臉尷尬逗得開心不已,這下也開口說道:
「或許樹下是沒兔子,但可有幽靈哪。瞧你連點武藝也耍不來,卻能立下幾回大功。別忘了瓦版給你的讚譽,該分一半給咱們才是。總之……」
揔兵衛將一張山賊似的臉孔湊向劍之進說道:
「這回你不是來辦案的,不過是純粹找咱們聊聊怪談罷了。與次郎,是不是?」
沒錯。
這回大伙兒聊的是怪談,而且是百物語。
劍之進向與次郎等人提出的新難題,是百物語正確的進行法式。我還沒把話說完哩,這當官差的一臉困窘地抗議道:
「上回我之所以如此在意史料出處,乃是出於對當事人身分的考量。」
托你的福,我還被當成個局外人哩,正馬說道。
「這我不是同你道過歉了?其實也並非打算將你排除在外,不過是為了顧及當事人的觀感,也擔心若有什麼閃失,恐有連累你父親之虞。畢竟雙方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總不宜讓任何一方感到不快。」
「即便有什麼閃失,也不會有任何連累。家父早已退隱,哪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你就別再絮叨了,劍之進哭喪著臉說道。
「因此,即便這回的事件也與華族有關,還不是把你也邀來了?你就行行好饒了我罷。你瞧,方才與次郎朗誦這則史料時,我可是一個碴也沒找過。畢竟與次郎都為我張羅了,也不好辜負他這番好意。」
這還是得看平時罷,揔兵衛說道:
「每回與次郎費盡千辛萬苦找來的史料,不總是教你們幾個給挑剔得體無完膚?這口氣與次郎哪咽得下?」
與次郎,你說是不是?這莽漢高聲說道。
聞言,與次郎並沒同意,神情反而顯得有點兒膽怯。
揔兵衛這番話聽似褒獎,實則揶揄。劍之進的確是愛抱怨,但較之這老愛挑與次郎毛病的使劍莽漢,還算是溫和的。
每說個什麼,這傢伙總要駁斥一番。較之另外兩人,不擅爭辯的與次郎或許較不起眼,但受的揶揄可不比其他人少。
「再說,劍之進,這怪談什麼的,不就是你最擅長的東西麼?聽你總是滿口百物語、百物語的,現在這不就是這東西?」
正馬,你說是不是?揔兵衛轉個頭繼續說道:
「雖然記得不是很清楚,但你們倆似乎常提到這百物語不是?什麼諸國、近世、還有什麼太平、評判的。這些可都是書名?」
沒錯,劍之進回答道:
「這些全是書名。除了《百物語評判》稍稍特殊點兒,其他幾本的內容可謂大同小異。由此看來,百物語一類的著作,在往昔似乎曾流行過一段時期。」
聽到劍之進這番話,正馬訝異地摩挲著下巴說道:
「既然這些東西你全都讀過,如今為何還須打聽?真是教人不解呀。」
有理有理,揔兵衛頷首附和道。
「看來你們是不知道,這些個冠有百物語三字的著作,是依百物語的體裁編纂成的,不過是搜集一百則故事湊成的書卷罷了。」
「不全然是一百則。」
與次郎糾正道:
「湊足一百則的,僅有《諸國百物語》一部。其他書卷均不滿百則。這個「百」字——」
不過是形容為數眾多罷了?正馬說道:
「這下我明白了。此百非一百、兩百的百,而是酒乃百藥之長的百,古諺中常以百形容為數眾多。由此看來,只要是集多則怪談編纂而成的書卷,悉數稱為百物語。」
「不僅限於怪談。」
與次郎認為正馬這番話大抵算是正確,但劍之進似乎總要挑挑這假洋鬼子的語病。
「可知這份究竟是虛構的故事,還是隨筆什麼的?」
不就是怪談?與次郎回答。
這下再怎麼追究下去,也是毫無意義。
管他是誰敘述的、誰聽了記下的、何時於什麼樣的情況下寫成的——只要冠上一個怪字,這記述也就不值採信了。
與次郎心想,哪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加上個怪字,必定是出於某種理由。姑且不論這是個什麼樣的理由,或許是事情本身怪異——不怪異怎麼成?也或許是為顧及作者或讀者的體面什麼的,才刻意冠上了這麼個字眼兒。要不哪管是巨木迸裂還是墳冢鳴動,其實均可視其不足為奇。為了不教人遺忘此事而冠上個怪字,在任何情況下想必都有個大義名分。但營造這大義名分的背景,是會隨著時代改變的。
因此,一樁怪事兒為何被描述成怪談,常教人難解。
如此一來,事情就真的顯得怪了。
故此,此類記述悉數被歸類為怪談。
教揔兵衛一笑置之、教正馬嗤之以鼻、教劍之進煩惱不已的——怪談。
「雖說是怪談……」
這下,劍之進果然又蹙起了眉頭,鼓起了鼻翼。
怪談就是怪談,與次郎正言厲色地說道:
「這記述是否值得採信、正確無誤——也就無須過問了。怪談就是怪談,是某人所杜撰的怪異、離奇故事,總之,不過是供人消遣的閒書。論詳情我雖不清楚,但從《怪談老杖》這書名看來,這應是冊如假包換的怪談,一冊搜集諸國奇聞異事的書卷。」
「這老杖——是什麼意思?」
「第一卷的第一則故事叫做杖靈,序文提及書名就是依這則故事起的。根據序文,這冊書卷是自豐後一名曰逍遙軒太郎者,其生前撰寫的文章中,挑出奇聞異事的記述編纂而成的。此類記述之真偽,當然是無從查證。據傳,本書作者為一名曰平秩東作的戲作者,乃太田南畝之友,於其歿後由南畝所出版。這平秩既非大名,亦非僧侶,生前是個從事菸草生意的百姓。」
瞧你說得滔滔不絕的,揔兵衛說道:
「和往常的你根本是判若兩人呀。」
「沒這回事兒,不過是事先將你們可能要詢問的事兒說個明白罷了。要不碰上你們這幾個一聽到鬼神就斥之為迷信的大師父,和堅稱怪力亂神不符合科學道理的洋學究,哪招架得住?更何況咱們這位巡查大人,近日連作者的出身都要斤斤計較。」
見與次郎望向自己,劍之進一臉仿佛吞下生蛋的古怪神情說道:
「本、本官同你們聊這些個事兒——絕非出於好奇,乃是為了打壓犯罪、以求社稷祥和。故此……」
好了好了,正馬打斷他這番辯解說道:
「誰想聽這種事後諸葛?矢作,咱們不是打你當上巡查前,就常這麼聚在一塊兒談這些個事兒嗎?借著和咱們私下閒聊,教你碰巧解決了幾樁案子,戲語成真竟也換來功成名就。看來是嘗過幾回甜頭,這下又打算再如法炮製一番?」
只懂得守株待兔,是成不了事兒的,一身洋裝的假洋鬼子視線中帶著冷冷的揶揄,語帶不屑地說道。這番話倒是抓到了劍之進的痛處,讓他是敢怒卻不敢言。
揔兵衛原本只是被這巡查大人的一臉尷尬逗得開心不已,這下也開口說道:
「或許樹下是沒兔子,但可有幽靈哪。瞧你連點武藝也耍不來,卻能立下幾回大功。別忘了瓦版給你的讚譽,該分一半給咱們才是。總之……」
揔兵衛將一張山賊似的臉孔湊向劍之進說道:
「這回你不是來辦案的,不過是純粹找咱們聊聊怪談罷了。與次郎,是不是?」
沒錯。
這回大伙兒聊的是怪談,而且是百物語。
劍之進向與次郎等人提出的新難題,是百物語正確的進行法式。我還沒把話說完哩,這當官差的一臉困窘地抗議道:
「上回我之所以如此在意史料出處,乃是出於對當事人身分的考量。」
托你的福,我還被當成個局外人哩,正馬說道。
「這我不是同你道過歉了?其實也並非打算將你排除在外,不過是為了顧及當事人的觀感,也擔心若有什麼閃失,恐有連累你父親之虞。畢竟雙方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總不宜讓任何一方感到不快。」
「即便有什麼閃失,也不會有任何連累。家父早已退隱,哪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你就別再絮叨了,劍之進哭喪著臉說道。
「因此,即便這回的事件也與華族有關,還不是把你也邀來了?你就行行好饒了我罷。你瞧,方才與次郎朗誦這則史料時,我可是一個碴也沒找過。畢竟與次郎都為我張羅了,也不好辜負他這番好意。」
這還是得看平時罷,揔兵衛說道:
「每回與次郎費盡千辛萬苦找來的史料,不總是教你們幾個給挑剔得體無完膚?這口氣與次郎哪咽得下?」
與次郎,你說是不是?這莽漢高聲說道。
聞言,與次郎並沒同意,神情反而顯得有點兒膽怯。
揔兵衛這番話聽似褒獎,實則揶揄。劍之進的確是愛抱怨,但較之這老愛挑與次郎毛病的使劍莽漢,還算是溫和的。
每說個什麼,這傢伙總要駁斥一番。較之另外兩人,不擅爭辯的與次郎或許較不起眼,但受的揶揄可不比其他人少。
「再說,劍之進,這怪談什麼的,不就是你最擅長的東西麼?聽你總是滿口百物語、百物語的,現在這不就是這東西?」
正馬,你說是不是?揔兵衛轉個頭繼續說道:
「雖然記得不是很清楚,但你們倆似乎常提到這百物語不是?什麼諸國、近世、還有什麼太平、評判的。這些可都是書名?」
沒錯,劍之進回答道:
「這些全是書名。除了《百物語評判》稍稍特殊點兒,其他幾本的內容可謂大同小異。由此看來,百物語一類的著作,在往昔似乎曾流行過一段時期。」
聽到劍之進這番話,正馬訝異地摩挲著下巴說道:
「既然這些東西你全都讀過,如今為何還須打聽?真是教人不解呀。」
有理有理,揔兵衛頷首附和道。
「看來你們是不知道,這些個冠有百物語三字的著作,是依百物語的體裁編纂成的,不過是搜集一百則故事湊成的書卷罷了。」
「不全然是一百則。」
與次郎糾正道:
「湊足一百則的,僅有《諸國百物語》一部。其他書卷均不滿百則。這個「百」字——」
不過是形容為數眾多罷了?正馬說道:
「這下我明白了。此百非一百、兩百的百,而是酒乃百藥之長的百,古諺中常以百形容為數眾多。由此看來,只要是集多則怪談編纂而成的書卷,悉數稱為百物語。」
「不僅限於怪談。」
與次郎認為正馬這番話大抵算是正確,但劍之進似乎總要挑挑這假洋鬼子的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