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可見人言是何其可畏。
唉。
不過,公房卿受到至為親切的呵護。
沒錯。胤房卿原本就是個惜兒的爹,想必是個善心之人。想必正是出於這點,又市先生方才設計了這麼個局。
若非如此,結局可就不堪設想了。
噢?
那筆財產在何處?先生可是指那筆財寶?
噢,事實上——
壓根兒就沒什麼財寶。
事後,由良大人的確開始過起安泰的日子。不過,這並非因由良家獲得了什麼財富,不過是因朝廷自此對公房卿關照備至使然。
畢竟——此兒乃天女之子,待其長成,必將助皇室一臂之力。
沒錯沒錯,正是這道理。
是否有實際的經濟援助,這老夫可就不得而知了。但看來應是獲得了特別禮遇。總之,真相既已完全保密,詳情自是無從知曉。噢,既受特別禮遇,想必遭嫉亦是在所難免。先生說是不是?畢竟無人能得知由良家獲此禮遇的理由,惡意揣測當然難止。
唉。
總而言之。
所謂財寶,即公房卿是也。
【捌】
聽聞百介的陳述,與次郎露出一臉複雜神情。
這神情看似心服,但似乎又有那麼點兒古怪。問他是怎麼了,與次郎這才有氣無力地回答道:
「如此看來,公篤氏完全是誤判了。」
「正是如此。總而言之,此事中壓根兒沒什麼財寶,若硬是要說有——或許也僅有滯留附近的南方眾視為珍寶的建御名方頭顱算得上罷。而且還不知這東西是否真的存在。畢竟已是數百年前的往事了,這頭顱是否真傳自當時,老夫也無從得知。」
唉,與次郎再度嘆息道:
「這故事未免也太……」
「沒錯,的確是荒誕無稽。不過,當年對眾當事者而言,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兒。至於出外搜尋剩餘骨片的族人事後究竟如何,雖不認為真有這麼些骨片,但老夫倒是頗為在意。」
又市先生可真是個罪人哪,百介說道,看來應是真的如此認為。
骨片想必是沒有,與次郎說道:
「即便真有這麼些遺留自神代的骨片,也想必九成九是贗品。在下通常什麼都信,但真有神明遺骨這種事,想信也是無從。不過,老隱士,又市先生的預言果真是言中了。到頭來,公房卿在推動尊王攘夷上,可是居功甚偉呢。」
「可是如此?」
百介可不這麼認為。
對政事,公房卿根本是毫無興趣。
百介認為,不過是因這奇特的出身,使眾人對其寄與超乎必要的厚望,到頭來被迫居此位職罷了。
事實上——較之家格、立場均大同小異的東久世通禧卿的耀眼活躍,公房卿未曾有任何引人側目的建樹。文久三年的政變時,以東久世卿為首的七位公家曾遭罷黜並眨居長州,唯獨由良公卿未蒙此難。
王政復古後,原遭罷黜的七卿迅速歸返中央,開始著手施政。不過由良卿既未追隨,亦未有任何耀眼表現,教人感覺不過是淡泊地盡一己之職守。維新後,便立刻自政界抽身。
棄現實而擇想念,棄未來而擇過去,棄此岸而擇彼岸。
據說公房卿好雲遊,亦酷愛閱覽書卷。如此個性,想必絲毫不適合從政。
百介感覺公房卿與自己似有幾分雷同之處。
而在與次郎身上,百介也嗅到了同樣的味道。
實情老夫並不清楚,百介說道。
「不清楚?」
「是的。畢竟有太多真相,外人無從得知。」
此言的確有理,與次郎說道:
「唉,只能說,此人命運實屬奇特。公房卿雖有個超乎常理的出身,本人對此卻是毫不知情。唯一知情者……」
「僅老夫、先生、以及……」
又市。
且慢,與次郎伸手制止了老隱士把話給說完。
「怎麼了?」
「倒是,公房卿於二十年後再次造訪蓼科山,當時遇上的八咫鴉與青鷺究竟是——?」
「噢。」
——在下名曰八咫鴉。
那——
正是又市。
即自百介眼前銷聲匿跡之御行又市。
自蓼科歸返後,又市又設了個規模宏大的局,並於北林城山目睹御燈小右衛門之死,接著便自百介眼前消失了。
臨行前,又市易名為八咫鴉。
又市自此音信途絕。百介亦不再雲遊,從此定居江戶,規矩度日。
那正是又市先生呀。
話畢,旋即潸然淚下。
「是又市先生?但老隱士,都已過了二十年,何必又——?」
又市先生就是如此為人,百介說道:
「凡是自己曾經辦的差事,都會一路辦到徹底。又市先生就是這麼個性子。想必二十年來,仍不忘時時關注公房卿之動向。稍早亦曾提及,助又市一臂之力者甚眾。無身分者、山民、水民、皆願助這小股潛——不,八咫鴉一臂之力。」
「亦即,公房卿長年受其監視?」
「這並非監視。」
沒錯,這豈是監視?
「毋寧說是——關切,或許較為妥當。」
「關切?」
「是的。與次郎先生,有時憑一張紙頭、一番唇舌,便能完全改變某人一生。又市這小股潛經辦的差事,多屬此道。因此既須有所覺悟,亦須徹底盡責。有時一句無心之言,或未經思索的舉動,便能輕易判人生死。而又市先生也深諳這道理。對此,老夫便一向是甚為輕率了。總而言之,既然設局形塑了公房卿之出身——」
「的確,若無老隱士與又市先生這般居中調度——公房卿的人生想必將截然不同。」
「沒錯。故對又市先生而言,自己既已插手,倘若此人步入不幸,這差事便等同於失敗。在顧此便要失彼、教人束手無策的形勢中,尋個法子做到兩全其美,使一切獲得完滿解決——乃是小股潛這行的行規。」
「因此長年保持關切?」
想必,的確是長年關切。
「看來應是如此。倘若真相為南方眾所知悉,不難想見一族恐有加害公房卿之虞。對此,實不得不有所防範。」
沒錯。又市最不樂見,不,甚至該說是最為恐懼的,便是自己經辦的差事有了閃失而致人喪命。
「這純屬老夫個人推測,但又市先生應是聽聞公房卿出遊信州,旋即動身追趕其後。畢竟,難保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但老隱士,信州——不是沒有任何東西?」
「是的,財寶是沒有,但可有些人。」
「可是指南方眾?」
「沒錯。當時,南方眾或許正滯留於公房卿旅途中之某處。任誰都不樂見公房卿與其有所接觸。噢,山民通常不與百姓交流,但公房卿這趟旅途可是有點兒……」
有點兒敏感?與次郎問道。
當然敏感。
箇中道理百介清楚,原以為與次郎也猜得著。
唉。
不過,公房卿受到至為親切的呵護。
沒錯。胤房卿原本就是個惜兒的爹,想必是個善心之人。想必正是出於這點,又市先生方才設計了這麼個局。
若非如此,結局可就不堪設想了。
噢?
那筆財產在何處?先生可是指那筆財寶?
噢,事實上——
壓根兒就沒什麼財寶。
事後,由良大人的確開始過起安泰的日子。不過,這並非因由良家獲得了什麼財富,不過是因朝廷自此對公房卿關照備至使然。
畢竟——此兒乃天女之子,待其長成,必將助皇室一臂之力。
沒錯沒錯,正是這道理。
是否有實際的經濟援助,這老夫可就不得而知了。但看來應是獲得了特別禮遇。總之,真相既已完全保密,詳情自是無從知曉。噢,既受特別禮遇,想必遭嫉亦是在所難免。先生說是不是?畢竟無人能得知由良家獲此禮遇的理由,惡意揣測當然難止。
唉。
總而言之。
所謂財寶,即公房卿是也。
【捌】
聽聞百介的陳述,與次郎露出一臉複雜神情。
這神情看似心服,但似乎又有那麼點兒古怪。問他是怎麼了,與次郎這才有氣無力地回答道:
「如此看來,公篤氏完全是誤判了。」
「正是如此。總而言之,此事中壓根兒沒什麼財寶,若硬是要說有——或許也僅有滯留附近的南方眾視為珍寶的建御名方頭顱算得上罷。而且還不知這東西是否真的存在。畢竟已是數百年前的往事了,這頭顱是否真傳自當時,老夫也無從得知。」
唉,與次郎再度嘆息道:
「這故事未免也太……」
「沒錯,的確是荒誕無稽。不過,當年對眾當事者而言,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兒。至於出外搜尋剩餘骨片的族人事後究竟如何,雖不認為真有這麼些骨片,但老夫倒是頗為在意。」
又市先生可真是個罪人哪,百介說道,看來應是真的如此認為。
骨片想必是沒有,與次郎說道:
「即便真有這麼些遺留自神代的骨片,也想必九成九是贗品。在下通常什麼都信,但真有神明遺骨這種事,想信也是無從。不過,老隱士,又市先生的預言果真是言中了。到頭來,公房卿在推動尊王攘夷上,可是居功甚偉呢。」
「可是如此?」
百介可不這麼認為。
對政事,公房卿根本是毫無興趣。
百介認為,不過是因這奇特的出身,使眾人對其寄與超乎必要的厚望,到頭來被迫居此位職罷了。
事實上——較之家格、立場均大同小異的東久世通禧卿的耀眼活躍,公房卿未曾有任何引人側目的建樹。文久三年的政變時,以東久世卿為首的七位公家曾遭罷黜並眨居長州,唯獨由良公卿未蒙此難。
王政復古後,原遭罷黜的七卿迅速歸返中央,開始著手施政。不過由良卿既未追隨,亦未有任何耀眼表現,教人感覺不過是淡泊地盡一己之職守。維新後,便立刻自政界抽身。
棄現實而擇想念,棄未來而擇過去,棄此岸而擇彼岸。
據說公房卿好雲遊,亦酷愛閱覽書卷。如此個性,想必絲毫不適合從政。
百介感覺公房卿與自己似有幾分雷同之處。
而在與次郎身上,百介也嗅到了同樣的味道。
實情老夫並不清楚,百介說道。
「不清楚?」
「是的。畢竟有太多真相,外人無從得知。」
此言的確有理,與次郎說道:
「唉,只能說,此人命運實屬奇特。公房卿雖有個超乎常理的出身,本人對此卻是毫不知情。唯一知情者……」
「僅老夫、先生、以及……」
又市。
且慢,與次郎伸手制止了老隱士把話給說完。
「怎麼了?」
「倒是,公房卿於二十年後再次造訪蓼科山,當時遇上的八咫鴉與青鷺究竟是——?」
「噢。」
——在下名曰八咫鴉。
那——
正是又市。
即自百介眼前銷聲匿跡之御行又市。
自蓼科歸返後,又市又設了個規模宏大的局,並於北林城山目睹御燈小右衛門之死,接著便自百介眼前消失了。
臨行前,又市易名為八咫鴉。
又市自此音信途絕。百介亦不再雲遊,從此定居江戶,規矩度日。
那正是又市先生呀。
話畢,旋即潸然淚下。
「是又市先生?但老隱士,都已過了二十年,何必又——?」
又市先生就是如此為人,百介說道:
「凡是自己曾經辦的差事,都會一路辦到徹底。又市先生就是這麼個性子。想必二十年來,仍不忘時時關注公房卿之動向。稍早亦曾提及,助又市一臂之力者甚眾。無身分者、山民、水民、皆願助這小股潛——不,八咫鴉一臂之力。」
「亦即,公房卿長年受其監視?」
「這並非監視。」
沒錯,這豈是監視?
「毋寧說是——關切,或許較為妥當。」
「關切?」
「是的。與次郎先生,有時憑一張紙頭、一番唇舌,便能完全改變某人一生。又市這小股潛經辦的差事,多屬此道。因此既須有所覺悟,亦須徹底盡責。有時一句無心之言,或未經思索的舉動,便能輕易判人生死。而又市先生也深諳這道理。對此,老夫便一向是甚為輕率了。總而言之,既然設局形塑了公房卿之出身——」
「的確,若無老隱士與又市先生這般居中調度——公房卿的人生想必將截然不同。」
「沒錯。故對又市先生而言,自己既已插手,倘若此人步入不幸,這差事便等同於失敗。在顧此便要失彼、教人束手無策的形勢中,尋個法子做到兩全其美,使一切獲得完滿解決——乃是小股潛這行的行規。」
「因此長年保持關切?」
想必,的確是長年關切。
「看來應是如此。倘若真相為南方眾所知悉,不難想見一族恐有加害公房卿之虞。對此,實不得不有所防範。」
沒錯。又市最不樂見,不,甚至該說是最為恐懼的,便是自己經辦的差事有了閃失而致人喪命。
「這純屬老夫個人推測,但又市先生應是聽聞公房卿出遊信州,旋即動身追趕其後。畢竟,難保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但老隱士,信州——不是沒有任何東西?」
「是的,財寶是沒有,但可有些人。」
「可是指南方眾?」
「沒錯。當時,南方眾或許正滯留於公房卿旅途中之某處。任誰都不樂見公房卿與其有所接觸。噢,山民通常不與百姓交流,但公房卿這趟旅途可是有點兒……」
有點兒敏感?與次郎問道。
當然敏感。
箇中道理百介清楚,原以為與次郎也猜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