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有一失子之公卿。
——藏其子者非鬼。
——乃棲於信州蓼科山中一尊貴神鷺是也。
——此鷺呈人女之形,抱有一兒。
——若向此鷺討回此兒。
待其長成,必將助皇室一臂之力——此番神諭,仿佛是預言德川之天下即將傾覆,錦之御旗(註:朝廷軍(官軍)所用之繡或繪有金日、銀月的軍旗。正式名稱為錦之御旗,又名菊章旗、日月旗。征討朝敵時,天皇有將此旗頒予其將之慣例)將再度翻騰。
這還真是個瞞天大謊。
豈不是麼?
不過,老夫方才亦曾提及,幕府統治之基礎,已隨改革、饑饉、與地震而有所動搖,這倒是千真萬確。
但依當時之時局判斷,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宣揚倒幕思想,人頭隨時可能落地。
沒錯。
故此,這番神諭聽來極其實在,絕不似胡言亂語。
隨後,天子便於隱密里頒布了御觸(註:亦作御布令,政府對一般民眾發布的布告)。
但當然是找不著這麼個公卿。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由良家賣力隱瞞此事,抵死不願招認。不過,又市先生對此當然也有所算計。
這下,便輪到老夫出場了。
噢?不不,老夫可不擅長作戲,當時亦不過一身平素打扮。
是的。老夫便動身造訪由良宅邸,自稱乃小股潛之僕役。噢,這點倒是與實情相符。當時,老夫向胤房卿通報導:
——大人慾尋之女,並非凡間常人。
——乃尊貴之天人是也。
老夫所言,均依又市先生事前囑咐。
沒錯。老夫亦表示,此天人業已回返天界。雖已回返,但天神業已為大人思子之情所動。故將遣一神鷺降臨信濃山中,將公子歸還大人——
唉。這簡直是一派胡言,常人哪可能採信?
但胤房卿聞言,卻是深信不疑。
畢竟曾見天子所發布的御觸。
而老夫所言及之場所等,均與該御觸內容相符。
信濃山中、神鷺、娃兒。
而該御觸僅於隱密里流布,老夫這般賤民,理應無緣聽聞此事。
不過,那御觸實等同於由老夫這一介賤民所發布的。
唉。
聽聞老夫所言,胤房卿深陷苦惱。但畢竟對天子不得有所欺瞞,故也僅能做好遭斥責之覺悟,將實情全盤托出。
誰知,天子並未加以譴責。
反而是龍心大悅。
畢竟胤房卿所言,與該神諭完全相符。
天子立刻遣兩、三名隨從,隱密里伴由良大人趕往信濃。噢,此行雖無須保密,但背後畢竟不乏倒幕之動機。當年,雙方表面上畢竟得維持良好關係。之後的三十年間,幕府與朝廷均能相安無事。皇女降嫁德川家,也是多年後的文久二年的事兒了。
沒錯。接下來所發生的,悉數如先生所知。
當然,老夫亦得以與一行人同行。當時又市先生業已抵達蓼科山山麓一帶,看來一切均已布置就緒。
噢,當然需要安排老夫這麼個嚮導。可別忘了其中畢竟有玄機。
總之。
該處果然與公房卿之敘述吻合,與其說是個神聖之地,將之形容為天涯海角更是恰當。
是的。
在一片遼闊荒地中,只見一女渾身發光,手抱一名稚子。
見狀,房卿與諸隨從個個看得瞠目咋舌。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此景是如此怪異。
沒錯。
該女正是阿銀小姐所扮的。
當時不過是穿上塗有顏料之單衣。唉,若不如此,看來便不過是個常人。欲讓人信之不疑,非得有所準備不可。
隨從欲上前一探究竟,但教又市先生給制止住了,僅催促胤房卿隻身上前。
沒錯,這也是料到將有隨從同行,而於事前安排的戲碼。
黃昏時刻的深山荒地,一女大放青光,一公家於其跟前伏首跪拜。自遠處觀之,這的確不似人世間的光景。
噢?當時阿銀小姐對胤房卿說了些什麼?這老夫可就不知了。
當時老夫是一句也沒聽見。不過對胤房卿而言,對方是天人遣來的高貴神鷺,再加上自己又是奉敕命前來。
故此,哪敢不伏首跪拜?
在阿銀小姐將娃兒遞予胤房卿時,又市先生搖了一聲鈴。
——御行奉為。
是的,這句老夫可是聽見了。當時四下一片靜寂,再加上原本全神貫注地想聽聽阿銀小姐究竟在說些什麼,這下心神當然被又市先生給吸引了過去。此時,那鈴聲聽來是如此響亮,就連胤房卿都不禁回頭。
眨眼間。
阿銀小姐迅速藏身,換上一隻碩大鷺鳥振翅高飛。
是的,一隻煥發青光的鷺鳥,大家都瞧見了。
沒錯,這當然是事先布置的。
阿銀小姐身後掘有一穴,而事觸治平就藏身其中。
是的,正是如此。
治平先生是個馴獸高人,不過也不記得是在此事之後翌年、還是兩年後,就辭世了。
一聞鈴聲,阿銀小姐便朝穴內縱身一躲。
沒錯,正是如此。
不過是人鷺替換罷了。
鷺鳥的羽毛上抹有發光顏料。刻意使其發光,是為了讓隨從們均能清楚瞧見鷺鳥飛離的身影,同時也讓一行人確實認為,這隻飛鷺就是阿銀小姐幻化而成的。
沒錯。謎底一揭,就毫不稀奇了。
雖然如此,但對眾在場者而言,這絕對是人世間不可見的異象。畢竟眾人均知天子曾收到神諭,大伙兒當然認為這光景與神諭果然相符,豈容人不信?
治平先生曾言,越是瞞天的大謊,越是不易教人拆穿。
畢竟這場局設得之大,就連天子都給捲入其中,豈容眾人不信?
只見胤房卿抱著娃兒,朝天際仰望了好一陣——噢,其實就連包括老夫在內的所有人,均抬頭目送鷺鳥飛離。
不不,老夫之所以如此,不過為這局設計得竟是如此巧妙感到由衷佩服。至於隨從們,則是個個看得渾身打顫。
觀畢,胤房卿這才走了回來,向又市先生誠懇致謝。
——感謝師父大恩大德。此兒確為吾子無誤。
唉。
這安排是如此天衣無縫。
就連娃兒穿的,都是繡有由良家紋的衣裳。
畢竟已事過三年,憑娃兒的長相根本無從判別真偽。噢,不過這娃兒,真是胤房卿的骨肉便是了。
是的。
事後,胤房卿平安歸返。
沒錯,誠如先生所推測。
全事經緯被嚴加保密,未曾留下任何記錄。
豈可能記載這種事兒?別說是正史,就連野史也不可能。噢?不,並非因此事荒誕無稽。只消仔細閱覽,不難察覺就連官方正史中,亦充斥不少荒誕記述。噢?沒錯,只因其中蘊藏倒幕動機,故非得徹底保密不可。
僅有坊間傳言殘存。
即巷說是也。
沒錯,即那指公房卿實為妖魔之子的巷說。
——藏其子者非鬼。
——乃棲於信州蓼科山中一尊貴神鷺是也。
——此鷺呈人女之形,抱有一兒。
——若向此鷺討回此兒。
待其長成,必將助皇室一臂之力——此番神諭,仿佛是預言德川之天下即將傾覆,錦之御旗(註:朝廷軍(官軍)所用之繡或繪有金日、銀月的軍旗。正式名稱為錦之御旗,又名菊章旗、日月旗。征討朝敵時,天皇有將此旗頒予其將之慣例)將再度翻騰。
這還真是個瞞天大謊。
豈不是麼?
不過,老夫方才亦曾提及,幕府統治之基礎,已隨改革、饑饉、與地震而有所動搖,這倒是千真萬確。
但依當時之時局判斷,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宣揚倒幕思想,人頭隨時可能落地。
沒錯。
故此,這番神諭聽來極其實在,絕不似胡言亂語。
隨後,天子便於隱密里頒布了御觸(註:亦作御布令,政府對一般民眾發布的布告)。
但當然是找不著這麼個公卿。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由良家賣力隱瞞此事,抵死不願招認。不過,又市先生對此當然也有所算計。
這下,便輪到老夫出場了。
噢?不不,老夫可不擅長作戲,當時亦不過一身平素打扮。
是的。老夫便動身造訪由良宅邸,自稱乃小股潛之僕役。噢,這點倒是與實情相符。當時,老夫向胤房卿通報導:
——大人慾尋之女,並非凡間常人。
——乃尊貴之天人是也。
老夫所言,均依又市先生事前囑咐。
沒錯。老夫亦表示,此天人業已回返天界。雖已回返,但天神業已為大人思子之情所動。故將遣一神鷺降臨信濃山中,將公子歸還大人——
唉。這簡直是一派胡言,常人哪可能採信?
但胤房卿聞言,卻是深信不疑。
畢竟曾見天子所發布的御觸。
而老夫所言及之場所等,均與該御觸內容相符。
信濃山中、神鷺、娃兒。
而該御觸僅於隱密里流布,老夫這般賤民,理應無緣聽聞此事。
不過,那御觸實等同於由老夫這一介賤民所發布的。
唉。
聽聞老夫所言,胤房卿深陷苦惱。但畢竟對天子不得有所欺瞞,故也僅能做好遭斥責之覺悟,將實情全盤托出。
誰知,天子並未加以譴責。
反而是龍心大悅。
畢竟胤房卿所言,與該神諭完全相符。
天子立刻遣兩、三名隨從,隱密里伴由良大人趕往信濃。噢,此行雖無須保密,但背後畢竟不乏倒幕之動機。當年,雙方表面上畢竟得維持良好關係。之後的三十年間,幕府與朝廷均能相安無事。皇女降嫁德川家,也是多年後的文久二年的事兒了。
沒錯。接下來所發生的,悉數如先生所知。
當然,老夫亦得以與一行人同行。當時又市先生業已抵達蓼科山山麓一帶,看來一切均已布置就緒。
噢,當然需要安排老夫這麼個嚮導。可別忘了其中畢竟有玄機。
總之。
該處果然與公房卿之敘述吻合,與其說是個神聖之地,將之形容為天涯海角更是恰當。
是的。
在一片遼闊荒地中,只見一女渾身發光,手抱一名稚子。
見狀,房卿與諸隨從個個看得瞠目咋舌。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此景是如此怪異。
沒錯。
該女正是阿銀小姐所扮的。
當時不過是穿上塗有顏料之單衣。唉,若不如此,看來便不過是個常人。欲讓人信之不疑,非得有所準備不可。
隨從欲上前一探究竟,但教又市先生給制止住了,僅催促胤房卿隻身上前。
沒錯,這也是料到將有隨從同行,而於事前安排的戲碼。
黃昏時刻的深山荒地,一女大放青光,一公家於其跟前伏首跪拜。自遠處觀之,這的確不似人世間的光景。
噢?當時阿銀小姐對胤房卿說了些什麼?這老夫可就不知了。
當時老夫是一句也沒聽見。不過對胤房卿而言,對方是天人遣來的高貴神鷺,再加上自己又是奉敕命前來。
故此,哪敢不伏首跪拜?
在阿銀小姐將娃兒遞予胤房卿時,又市先生搖了一聲鈴。
——御行奉為。
是的,這句老夫可是聽見了。當時四下一片靜寂,再加上原本全神貫注地想聽聽阿銀小姐究竟在說些什麼,這下心神當然被又市先生給吸引了過去。此時,那鈴聲聽來是如此響亮,就連胤房卿都不禁回頭。
眨眼間。
阿銀小姐迅速藏身,換上一隻碩大鷺鳥振翅高飛。
是的,一隻煥發青光的鷺鳥,大家都瞧見了。
沒錯,這當然是事先布置的。
阿銀小姐身後掘有一穴,而事觸治平就藏身其中。
是的,正是如此。
治平先生是個馴獸高人,不過也不記得是在此事之後翌年、還是兩年後,就辭世了。
一聞鈴聲,阿銀小姐便朝穴內縱身一躲。
沒錯,正是如此。
不過是人鷺替換罷了。
鷺鳥的羽毛上抹有發光顏料。刻意使其發光,是為了讓隨從們均能清楚瞧見鷺鳥飛離的身影,同時也讓一行人確實認為,這隻飛鷺就是阿銀小姐幻化而成的。
沒錯。謎底一揭,就毫不稀奇了。
雖然如此,但對眾在場者而言,這絕對是人世間不可見的異象。畢竟眾人均知天子曾收到神諭,大伙兒當然認為這光景與神諭果然相符,豈容人不信?
治平先生曾言,越是瞞天的大謊,越是不易教人拆穿。
畢竟這場局設得之大,就連天子都給捲入其中,豈容眾人不信?
只見胤房卿抱著娃兒,朝天際仰望了好一陣——噢,其實就連包括老夫在內的所有人,均抬頭目送鷺鳥飛離。
不不,老夫之所以如此,不過為這局設計得竟是如此巧妙感到由衷佩服。至於隨從們,則是個個看得渾身打顫。
觀畢,胤房卿這才走了回來,向又市先生誠懇致謝。
——感謝師父大恩大德。此兒確為吾子無誤。
唉。
這安排是如此天衣無縫。
就連娃兒穿的,都是繡有由良家紋的衣裳。
畢竟已事過三年,憑娃兒的長相根本無從判別真偽。噢,不過這娃兒,真是胤房卿的骨肉便是了。
是的。
事後,胤房卿平安歸返。
沒錯,誠如先生所推測。
全事經緯被嚴加保密,未曾留下任何記錄。
豈可能記載這種事兒?別說是正史,就連野史也不可能。噢?不,並非因此事荒誕無稽。只消仔細閱覽,不難察覺就連官方正史中,亦充斥不少荒誕記述。噢?沒錯,只因其中蘊藏倒幕動機,故非得徹底保密不可。
僅有坊間傳言殘存。
即巷說是也。
沒錯,即那指公房卿實為妖魔之子的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