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老人家也過舊曆年麼?與次郎接著問道。這下倒是想起年初來訪時,似乎曾看到屋內飾有鏡餅(註:日本年節期間用以祭祀神明的年糕,通常以大小兩個圓盤狀之年糕相疊而成)。但小夜回答:老人家並不熱衷過舊曆年。
雖然多年前便已改採陽曆,但坊間依然難以適應。吊兒郎當度日的與次郎雖不覺得有多大不同,但有些人就是計較。直到如今,仍有不少老年人依然憑舊曆過日子。
老爺改變得倒是挺快,小夜說道:
「老歸老,但心境可是年輕得很。」
「敢問,老隱士可是名叫百介——山岡百介?」
「哎呀。」
聞言,小夜一對鳳眼睜得斗大。
見狀,與次郎略感尷尬,這下還真不知該如何解釋。
「噢,在下無意打探老人家的出身。只不過,在下曾為北林藩士,正是基於此一因緣,方有幸進出貴府,故此……」
「意即,先生循許多法子,探出了咱們家老爺的出身?」
「不,在下不過是稍稍瀏覽了敝藩之藩史罷了。北林藩為一小藩,歷史甚為短淺。於五代藩主北林景亘治世,曾有一撼動全藩之大騷動。藩史有載,當時有一江戶百姓,為拯救敝藩四處奔走,並載有此人之姓名。」
聞言,小夜蹙了蹙優雅的細眉,這神情看得與次郎一陣意亂情迷。
「噢,若老、老隱士不願張揚,就當在、在下不知情罷。對老、老隱士之任何秘密,在下均無意打探。」
「哎呀,這哪是什麼秘密?」
小夜以手掩嘴,開懷笑道:
「此事雖沒什麼好自誇的,但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不是?老爺絕非有意隱瞞,不過是生性不好張揚,經年保持緘默,如今也不知該如何說起罷了。」
和孩童根本沒什麼兩樣,小夜說道。
「和孩童沒兩樣?」
「與次郎先生何嘗不是?」
「在、在下?」
「先生與百介老爺的眼神根本是一個樣兒。百介老爺自己也常說,先生和年少時的自己頗為神似哩。」
小夜,小夜。此時突然傳來老人的一陣呼喊。
是,雖然笑開了的嘴依然闔不上,小夜還是睜開雙眼應了一聲。
可是有誰來了?老人問道。
好一陣子不見各位來訪,瞧他老人家正寂寞呢,小夜回頭望向百介這麼一說,接著才以洪亮的嗓音朝老人回道:
「是與次郎先生。」
接下來,與次郎便照例被領到了小屋中。
老人依舊身穿墨染的作務衣(註:古時指禪宗僧侶行砍柴、耕作等日常勞動時所穿著的工作服)與灰色的袢纏(註:無翻領、輕羽棉材質的日式外套),蜷身的坐姿,教他的身形看來仿佛較原本更為瘦小。雖然屋內陳設看似一片寒意,但裡頭倒還算得上暖和。老人抬起頭來,一臉和藹地問道:
「就先生一個人來?」
「是的。矢作巡查有公務纏身,稍晚才能趕來。」
「噢?可是又遇上了什麼怪異案件?」
「也稱不上什麼怪異案件——或許該說是個怪異的諮詢罷。」
為何大伙兒沒打一開始就上這兒來?與次郎不禁懊悔。與次郎即便使勁渾身解數,只怕也變不出幾個花樣,但一白翁可就是個通曉古今東西之奇譚巷說的高人了。不僅相關書卷收藏甚豐,還曾親自週遊諸國搜集奇聞怪談。無須任何思索調閱,便能憑記憶陳述類似故事、或引經據典作出傍證,並藉此作出合理解釋。
即便如此,與次郎一伙人遇上此類異事時,總是沒想到該先造訪老人家,而是四人聚在一起,作一番無謂議論。待陷入死胡同談不出個結論,才曉得前來造訪。
或許,是因眾人認為此類怪談不過是捏造的故事,大多均屬無關緊要使然。
不,或許凡事都得求個合理解釋的揔兵衛與正馬,以及天生酷好議論這類不可思議之奇事的劍之進,才會為此感到後悔。
相較之下,與次郎不過是愛湊湊熱鬧罷了。
與次郎向老人陳述由良公房卿一事。
話沒說完,與次郎便注意到老人的神情起了變化。自其枯瘦容貌察覺些微情緒起伏雖非易事,但近日與次郎對此似乎多少變得敏感了些。
山中異界之怪誕回憶——
與次郎小心翼翼據實稟報,力求避免佐以任何潤飾。
說到女人幻化為鷺鳥振翅飛離時,劍之進終於趕到。
果不其然,一臉緊繃的劍之進唐突地喊道:
「什麼東西果不其然?也沒先打聲招呼,便闖進來大聲嚷嚷,難道不怕嚇到老人家?」
噢,失敬失敬,劍之進併攏雙膝,向老人低頭致意。
「那麼,與次郎,你說到哪兒了?」
「我正在向老人家陳述公房卿兒時的怪誕回憶。倒是你方才那句『果不其然』,指的究竟是什麼?」
「果不其然……」
那東西,果然是姑獲鳥,劍之進說道。
「姑獲鳥?」
「沒錯。據說乃難產身亡之女所化成的妖物,想必你也聽說過。」
「是聽說過,但此事與這妖怪可有什麼關連?」
「你怎會想不通?那女人就是姑獲鳥。試著想想姑獲鳥會幹些什麼事兒罷。」
會求人抱抱其懷中的娃兒,老人說道。
「沒錯。此妖常現身柳樹下或河岸邊,逢人路過便求人抱抱其娃兒。常人見之多半驚惶逃離,但接下娃兒者……」
便能得神力,是不是?一白翁再次答道。
「沒錯。老隱士果然是無所不知。相傳有膽量抱下此娃兒者,便能獲得神力或財富。」
「況且,尚有孤姑獲鳥之真面目即為青鷺一說。」
沒錯沒錯,誠如老隱士所言,劍之進頷首說道。
「且慢且慢。劍之進,我可不像揔兵衛或正馬,碰上凡事都要質疑是否合情合理。但話雖如此,聽到你將這東西指為姑獲鳥,我還是無法全盤採信。再說若是如此,當時的公房卿不就成了這妖物硬要人抱的娃兒了?」
正是如此,劍之進回答。
「正是如此——?」
「昔日還真有類似的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
「沒錯。往昔的確曾有意圖中傷之流言指稱,公房卿並非人子,而是魔物之子。」
「什麼?這未免也太誇張了。」
不是說過這是個中傷了?話畢,劍之進撫弄著鬍子咳了一聲,繼續說道:
「現實中當然不可能有這種事,否則哪還得了?這點道理,我至少還懂得。方才不也說過那不過是流言蜚語?與次郎,可要學著把話給聽清楚呀。這不過是出於嫉妒而造的謠罷了。公家大人畢竟也是人,嫉妒之心當然也有。記得我也曾說過,許多公卿過得是清貧節儉的日子,尤其是如今,大半都活得頗為拮据。但公房卿他……」
「不是常出外雲遊?」
「沒錯。若非富人,這可是辦不到的,總之家境是頗為富裕。由良家既非攝家(註:公家之最高家格,指日本鎌倉時代出自藤原氏嫡系的近衛家、一條家、九條家、二條家、鷹司家五個家族。又稱五攝家),亦非清華家(註:公家家格之一,位於攝家之下,又稱英雄家或華族。明治維新前,華族專指清華家)或大臣家(註:公家家格之一,位於清華家之下),而是江戶時代方才成家之新家,於平堂上家中層級並不高,但也不知何故,日子竟能過得如此闊綽。如此一來,當然不乏招人嫉妒、造謠中傷了。」
雖然多年前便已改採陽曆,但坊間依然難以適應。吊兒郎當度日的與次郎雖不覺得有多大不同,但有些人就是計較。直到如今,仍有不少老年人依然憑舊曆過日子。
老爺改變得倒是挺快,小夜說道:
「老歸老,但心境可是年輕得很。」
「敢問,老隱士可是名叫百介——山岡百介?」
「哎呀。」
聞言,小夜一對鳳眼睜得斗大。
見狀,與次郎略感尷尬,這下還真不知該如何解釋。
「噢,在下無意打探老人家的出身。只不過,在下曾為北林藩士,正是基於此一因緣,方有幸進出貴府,故此……」
「意即,先生循許多法子,探出了咱們家老爺的出身?」
「不,在下不過是稍稍瀏覽了敝藩之藩史罷了。北林藩為一小藩,歷史甚為短淺。於五代藩主北林景亘治世,曾有一撼動全藩之大騷動。藩史有載,當時有一江戶百姓,為拯救敝藩四處奔走,並載有此人之姓名。」
聞言,小夜蹙了蹙優雅的細眉,這神情看得與次郎一陣意亂情迷。
「噢,若老、老隱士不願張揚,就當在、在下不知情罷。對老、老隱士之任何秘密,在下均無意打探。」
「哎呀,這哪是什麼秘密?」
小夜以手掩嘴,開懷笑道:
「此事雖沒什麼好自誇的,但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不是?老爺絕非有意隱瞞,不過是生性不好張揚,經年保持緘默,如今也不知該如何說起罷了。」
和孩童根本沒什麼兩樣,小夜說道。
「和孩童沒兩樣?」
「與次郎先生何嘗不是?」
「在、在下?」
「先生與百介老爺的眼神根本是一個樣兒。百介老爺自己也常說,先生和年少時的自己頗為神似哩。」
小夜,小夜。此時突然傳來老人的一陣呼喊。
是,雖然笑開了的嘴依然闔不上,小夜還是睜開雙眼應了一聲。
可是有誰來了?老人問道。
好一陣子不見各位來訪,瞧他老人家正寂寞呢,小夜回頭望向百介這麼一說,接著才以洪亮的嗓音朝老人回道:
「是與次郎先生。」
接下來,與次郎便照例被領到了小屋中。
老人依舊身穿墨染的作務衣(註:古時指禪宗僧侶行砍柴、耕作等日常勞動時所穿著的工作服)與灰色的袢纏(註:無翻領、輕羽棉材質的日式外套),蜷身的坐姿,教他的身形看來仿佛較原本更為瘦小。雖然屋內陳設看似一片寒意,但裡頭倒還算得上暖和。老人抬起頭來,一臉和藹地問道:
「就先生一個人來?」
「是的。矢作巡查有公務纏身,稍晚才能趕來。」
「噢?可是又遇上了什麼怪異案件?」
「也稱不上什麼怪異案件——或許該說是個怪異的諮詢罷。」
為何大伙兒沒打一開始就上這兒來?與次郎不禁懊悔。與次郎即便使勁渾身解數,只怕也變不出幾個花樣,但一白翁可就是個通曉古今東西之奇譚巷說的高人了。不僅相關書卷收藏甚豐,還曾親自週遊諸國搜集奇聞怪談。無須任何思索調閱,便能憑記憶陳述類似故事、或引經據典作出傍證,並藉此作出合理解釋。
即便如此,與次郎一伙人遇上此類異事時,總是沒想到該先造訪老人家,而是四人聚在一起,作一番無謂議論。待陷入死胡同談不出個結論,才曉得前來造訪。
或許,是因眾人認為此類怪談不過是捏造的故事,大多均屬無關緊要使然。
不,或許凡事都得求個合理解釋的揔兵衛與正馬,以及天生酷好議論這類不可思議之奇事的劍之進,才會為此感到後悔。
相較之下,與次郎不過是愛湊湊熱鬧罷了。
與次郎向老人陳述由良公房卿一事。
話沒說完,與次郎便注意到老人的神情起了變化。自其枯瘦容貌察覺些微情緒起伏雖非易事,但近日與次郎對此似乎多少變得敏感了些。
山中異界之怪誕回憶——
與次郎小心翼翼據實稟報,力求避免佐以任何潤飾。
說到女人幻化為鷺鳥振翅飛離時,劍之進終於趕到。
果不其然,一臉緊繃的劍之進唐突地喊道:
「什麼東西果不其然?也沒先打聲招呼,便闖進來大聲嚷嚷,難道不怕嚇到老人家?」
噢,失敬失敬,劍之進併攏雙膝,向老人低頭致意。
「那麼,與次郎,你說到哪兒了?」
「我正在向老人家陳述公房卿兒時的怪誕回憶。倒是你方才那句『果不其然』,指的究竟是什麼?」
「果不其然……」
那東西,果然是姑獲鳥,劍之進說道。
「姑獲鳥?」
「沒錯。據說乃難產身亡之女所化成的妖物,想必你也聽說過。」
「是聽說過,但此事與這妖怪可有什麼關連?」
「你怎會想不通?那女人就是姑獲鳥。試著想想姑獲鳥會幹些什麼事兒罷。」
會求人抱抱其懷中的娃兒,老人說道。
「沒錯。此妖常現身柳樹下或河岸邊,逢人路過便求人抱抱其娃兒。常人見之多半驚惶逃離,但接下娃兒者……」
便能得神力,是不是?一白翁再次答道。
「沒錯。老隱士果然是無所不知。相傳有膽量抱下此娃兒者,便能獲得神力或財富。」
「況且,尚有孤姑獲鳥之真面目即為青鷺一說。」
沒錯沒錯,誠如老隱士所言,劍之進頷首說道。
「且慢且慢。劍之進,我可不像揔兵衛或正馬,碰上凡事都要質疑是否合情合理。但話雖如此,聽到你將這東西指為姑獲鳥,我還是無法全盤採信。再說若是如此,當時的公房卿不就成了這妖物硬要人抱的娃兒了?」
正是如此,劍之進回答。
「正是如此——?」
「昔日還真有類似的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
「沒錯。往昔的確曾有意圖中傷之流言指稱,公房卿並非人子,而是魔物之子。」
「什麼?這未免也太誇張了。」
不是說過這是個中傷了?話畢,劍之進撫弄著鬍子咳了一聲,繼續說道:
「現實中當然不可能有這種事,否則哪還得了?這點道理,我至少還懂得。方才不也說過那不過是流言蜚語?與次郎,可要學著把話給聽清楚呀。這不過是出於嫉妒而造的謠罷了。公家大人畢竟也是人,嫉妒之心當然也有。記得我也曾說過,許多公卿過得是清貧節儉的日子,尤其是如今,大半都活得頗為拮据。但公房卿他……」
「不是常出外雲遊?」
「沒錯。若非富人,這可是辦不到的,總之家境是頗為富裕。由良家既非攝家(註:公家之最高家格,指日本鎌倉時代出自藤原氏嫡系的近衛家、一條家、九條家、二條家、鷹司家五個家族。又稱五攝家),亦非清華家(註:公家家格之一,位於攝家之下,又稱英雄家或華族。明治維新前,華族專指清華家)或大臣家(註:公家家格之一,位於清華家之下),而是江戶時代方才成家之新家,於平堂上家中層級並不高,但也不知何故,日子竟能過得如此闊綽。如此一來,當然不乏招人嫉妒、造謠中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