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吾等雖為平氏落人,但無一人為平家血親之後。再加上中興大業亦早已無望,因此吾等已非武士。之所以化身山民、移居山中,僅是為了守護一個先人傳承之秘密。”
右近聞言頗感納悶。
據傳,為守護此一秘密而被選出的川久保黨人原有約五十男女,如今卻僅餘十五人。
一個與外界隔絕的聚落,要想永續繁衍是至為困難的。除非採行近親通婚,否則不出數代香火便將斷絕。為此,據說川久保一族曾自本家的久保村娶親、或透過久保村的煤灼仲介自其他村子娶親。
由此可見,此地並不似原本想像般封閉。看來擁有久保村這個對外聯絡的窗口,就是川久保黨方得以存續數百年的最大理由。
不過,自從久保村已在天明年間毀於大山崩,如今就連著最後的維繫也斷了。久保本家滅絕後,川久保黨也因而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被迫步入如今這段完全孤獨的時期。
現存的十五名成員,似乎悉數為男丁。
意即——如今群聚於百介一行身邊的,就是川久保黨的所有人口。
文作曾臆測此黨目前尚有三十餘人,想必三十年前的確曾有如此規模。雖然如今的人口遠較文作所預想的稀少,但這差異似乎也是基於某種原因,絕非文作誤判。
首先,川久保一族似乎將初長成的姑娘都賣到了鎮上。不知是否是承襲了平家血緣使然,據說川久保的姑娘們大都氣質高雅,因此總能賣個好價錢。
而且,他們也將年輕人悉數送到了鎮上。
“為何要這麼做?”
這麼一來不就要斷了香火?
“因為吾等己無必要繼續留在此地。”
太郎丸回答道。
“在下還是無法理解。”
聽到這回答,右近眉頭更為深鎖地問道:
“雖然並非為了中興大業,但諸位不是得恪遵嚴守某個秘密的本分麼?”
“是的。”
“那麼,先前的回答是否代表嚴守著秘密已失去價值?”
“正是如此。”
靜坐不動的太郎丸語氣平淡地回答道。
坐在他背後的五個人也是動也不動。如今晃動得最顯眼的,反而是右近自己。
“在下依然不解。諸位不是已將這個秘密保守了數百年了?”
“沒錯。”
“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秘密——噢,這在下不宜過問。不過,還是懇請回答在下一個問題。諸位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此心甘情願地將這個秘密嚴守至今?”
“最初應該也是——”
“為了復興家門吧,”太郎丸回答道:
“吾等的祖先與其本家——亦即久保一族,皆判斷憑一己之力無法再興家門,因此才選擇捨棄原有姓氏,以鄉士的身分討生活。有此覺悟,實在頗教人欽佩。不過平氏血親四散天下,或許有朝一日將有人點燃復興之烽火,屆時吾等也應為此大義略盡棉薄之力——此乃吾等奉命守護此一秘密的理由。只是……”
“此事並沒有發生,”太郎丸說道:
“後來,隨著時勢物換星移,這秘密也失去了價值。”
“失去價值?”
“是的。已經是毫無價值了,而且也失去了守護它的價值。”
“理由是……?”
“這秘密在昔日曾是價值連城。吾等的祖先之所以能受蜂須賀家優遇而定居窪莊,也是為了這個緣故。長宗我部也是看上這點,才與久保接觸的。”
“蜂須賀與長宗我部——皆是為此?”
“是的,可見此秘密在昔日曾有多大價值。不過,這秘密畢竟應為平氏所用。從桓武流、仁明流、文德流、到光孝流,平氏的家世悉數承襲天子流的血緣。長宗我部屬秦氏,蜂須賀則為尾張世族後裔,這秘密怎可為這些人所用?欲藉此安身立命,豈不等於與自家為仇?因此久保家才遷出蜂須賀領地,化身為鄉士討生活。不以此秘密求功名,心悅誠服地當個莊稼漢謀生,對吾等而言就等於是盡忠職守。”
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秘密?
百介不由得感到好奇。
看來——這應為某種武器、或技術吧。
不過,就連蜂須賀與長宗我部都欲取得——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武器?
“這秘密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
太郎丸說道。百介則問道:
“如今已不再危險麼?”
“如今也很危險,”這頭目回答:
“只是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不,該說是絕不可派上用場才是。再者,吾等也推測,這秘密如今或許已不再稀罕也說不定。”
“因此,已不具有繼續嚴守的價值?”
太郎丸點了個頭說道:
“因此吾等才讓年輕人下山,但並不代表自己也該一同離開。自己畢竟是年事已高,來日無多,待吾等十五人命絕,一族血脈也將就此告終。”
“大家沒有異議吧?”太郎丸同背後數人確認道。
“絕無異議——”背後的人同聲回答。
“血脈斷了也好,否則不知下一個小松代是否會再出現。”
背後一位老人說道。
“提到小松代……”
右近坐正身子說道:
“在下想知道的,就是諸位與小松代藩有何關係。”
“小松代乃最後一個欲得知吾等嚴守之秘密的藩。”
“就連小松代也想知道?”
“是的。長宗我部覆滅後,吾等便帶這此一秘密入山隱居,久保家則化為鄉士自力更生,許多人因此忘了此一秘密的存在。爾後數百年歲月流逝,到了天明年問,久保家之主源兵衛大人突然登門造訪。”
“源兵衛大人,可就是那位……?”
因於轟釜下毒而遭天譴,導致一族滅絕的領主?
“天明年間,全國遭逢嚴重饑饉。當然,對定居山中的吾等而言,日子是沒有多大改變,但對靠耕作維生者來說,的確是度日為艱。據說土佐亦因大雨成災,民生至為艱苦。”
天明年間,此國曾因天災地變發生嚴重饑饉,火山爆發、天寒地凍、加上大雨為患致使莊稼歉收、暴動頻仍,導致坐擁權勢的老中(注43)田沼意次因此失勢。此即天明大饑饉是也。
[注43:江戶幕府中職位最高的執政官,由將軍直屬,全國約四至五名,自石高二萬五千石以上之大名中篩選而出。]
“久保家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當年,久保家於山內家旗下任白札鄉士,今傳領主源兵衛行徑傲慢,只曉得強迫鄉民為其勞動,實則不然。源兵衛不忍鄉民遭蒙疾苦,因此提議供出吾等所嚴守之秘密。”
“可是要將該秘密——售予他人?”
右近聞言頗感納悶。
據傳,為守護此一秘密而被選出的川久保黨人原有約五十男女,如今卻僅餘十五人。
一個與外界隔絕的聚落,要想永續繁衍是至為困難的。除非採行近親通婚,否則不出數代香火便將斷絕。為此,據說川久保一族曾自本家的久保村娶親、或透過久保村的煤灼仲介自其他村子娶親。
由此可見,此地並不似原本想像般封閉。看來擁有久保村這個對外聯絡的窗口,就是川久保黨方得以存續數百年的最大理由。
不過,自從久保村已在天明年間毀於大山崩,如今就連著最後的維繫也斷了。久保本家滅絕後,川久保黨也因而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被迫步入如今這段完全孤獨的時期。
現存的十五名成員,似乎悉數為男丁。
意即——如今群聚於百介一行身邊的,就是川久保黨的所有人口。
文作曾臆測此黨目前尚有三十餘人,想必三十年前的確曾有如此規模。雖然如今的人口遠較文作所預想的稀少,但這差異似乎也是基於某種原因,絕非文作誤判。
首先,川久保一族似乎將初長成的姑娘都賣到了鎮上。不知是否是承襲了平家血緣使然,據說川久保的姑娘們大都氣質高雅,因此總能賣個好價錢。
而且,他們也將年輕人悉數送到了鎮上。
“為何要這麼做?”
這麼一來不就要斷了香火?
“因為吾等己無必要繼續留在此地。”
太郎丸回答道。
“在下還是無法理解。”
聽到這回答,右近眉頭更為深鎖地問道:
“雖然並非為了中興大業,但諸位不是得恪遵嚴守某個秘密的本分麼?”
“是的。”
“那麼,先前的回答是否代表嚴守著秘密已失去價值?”
“正是如此。”
靜坐不動的太郎丸語氣平淡地回答道。
坐在他背後的五個人也是動也不動。如今晃動得最顯眼的,反而是右近自己。
“在下依然不解。諸位不是已將這個秘密保守了數百年了?”
“沒錯。”
“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秘密——噢,這在下不宜過問。不過,還是懇請回答在下一個問題。諸位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此心甘情願地將這個秘密嚴守至今?”
“最初應該也是——”
“為了復興家門吧,”太郎丸回答道:
“吾等的祖先與其本家——亦即久保一族,皆判斷憑一己之力無法再興家門,因此才選擇捨棄原有姓氏,以鄉士的身分討生活。有此覺悟,實在頗教人欽佩。不過平氏血親四散天下,或許有朝一日將有人點燃復興之烽火,屆時吾等也應為此大義略盡棉薄之力——此乃吾等奉命守護此一秘密的理由。只是……”
“此事並沒有發生,”太郎丸說道:
“後來,隨著時勢物換星移,這秘密也失去了價值。”
“失去價值?”
“是的。已經是毫無價值了,而且也失去了守護它的價值。”
“理由是……?”
“這秘密在昔日曾是價值連城。吾等的祖先之所以能受蜂須賀家優遇而定居窪莊,也是為了這個緣故。長宗我部也是看上這點,才與久保接觸的。”
“蜂須賀與長宗我部——皆是為此?”
“是的,可見此秘密在昔日曾有多大價值。不過,這秘密畢竟應為平氏所用。從桓武流、仁明流、文德流、到光孝流,平氏的家世悉數承襲天子流的血緣。長宗我部屬秦氏,蜂須賀則為尾張世族後裔,這秘密怎可為這些人所用?欲藉此安身立命,豈不等於與自家為仇?因此久保家才遷出蜂須賀領地,化身為鄉士討生活。不以此秘密求功名,心悅誠服地當個莊稼漢謀生,對吾等而言就等於是盡忠職守。”
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秘密?
百介不由得感到好奇。
看來——這應為某種武器、或技術吧。
不過,就連蜂須賀與長宗我部都欲取得——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武器?
“這秘密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
太郎丸說道。百介則問道:
“如今已不再危險麼?”
“如今也很危險,”這頭目回答:
“只是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不,該說是絕不可派上用場才是。再者,吾等也推測,這秘密如今或許已不再稀罕也說不定。”
“因此,已不具有繼續嚴守的價值?”
太郎丸點了個頭說道:
“因此吾等才讓年輕人下山,但並不代表自己也該一同離開。自己畢竟是年事已高,來日無多,待吾等十五人命絕,一族血脈也將就此告終。”
“大家沒有異議吧?”太郎丸同背後數人確認道。
“絕無異議——”背後的人同聲回答。
“血脈斷了也好,否則不知下一個小松代是否會再出現。”
背後一位老人說道。
“提到小松代……”
右近坐正身子說道:
“在下想知道的,就是諸位與小松代藩有何關係。”
“小松代乃最後一個欲得知吾等嚴守之秘密的藩。”
“就連小松代也想知道?”
“是的。長宗我部覆滅後,吾等便帶這此一秘密入山隱居,久保家則化為鄉士自力更生,許多人因此忘了此一秘密的存在。爾後數百年歲月流逝,到了天明年問,久保家之主源兵衛大人突然登門造訪。”
“源兵衛大人,可就是那位……?”
因於轟釜下毒而遭天譴,導致一族滅絕的領主?
“天明年間,全國遭逢嚴重饑饉。當然,對定居山中的吾等而言,日子是沒有多大改變,但對靠耕作維生者來說,的確是度日為艱。據說土佐亦因大雨成災,民生至為艱苦。”
天明年間,此國曾因天災地變發生嚴重饑饉,火山爆發、天寒地凍、加上大雨為患致使莊稼歉收、暴動頻仍,導致坐擁權勢的老中(注43)田沼意次因此失勢。此即天明大饑饉是也。
[注43:江戶幕府中職位最高的執政官,由將軍直屬,全國約四至五名,自石高二萬五千石以上之大名中篩選而出。]
“久保家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當年,久保家於山內家旗下任白札鄉士,今傳領主源兵衛行徑傲慢,只曉得強迫鄉民為其勞動,實則不然。源兵衛不忍鄉民遭蒙疾苦,因此提議供出吾等所嚴守之秘密。”
“可是要將該秘密——售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