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綠敏這才明白丈夫所指,不由勸道:

  “晨兒年紀還小,世子這件事等他長大點再說吧!”

  李月搖搖頭,苦笑一聲說道:

  “從小可見大,他和太子十分相似,都注重傳統和道德,當然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個統治者必備的品德,我思量了幾日,從好的一面考慮晨兒長大後也不會傻,他應該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雖然開拓不足,但守成應該不差,我只要把各種制度定好,他若為政,江南也壞不到那裡去,倒是若定了徐兒,則會造成軍方的不滿,成為江南將來動盪之源,軍方已明確表態,支持晨兒為世子。至於徐兒,我自有其他安排。”

  聽到此話,趙綠敏才微微放下心來,但李月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她又把心懸了起來。

  “按唐制,晨兒十二歲時必須到長安去讀書,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吳王世子之論,在李月一句:“李晨幼小,言之尚早。”"奇"書"網-Q'i's'u'u'.'C'o'm"的定論中結束了懸念,吳王已明白告訴大家,世子非李晨莫屬,只是年紀不到罷了。

  時間匆匆,轉眼到了大曆六年,土地改革已漸漸進入尾聲,金陵府在江南東道及淮南道共校田計上田六十五萬頃、中田四十萬頃,下田二十萬頃,共授民戶三十萬頃,籍外田已基本消滅,由此每年得糧數百萬斛,向京城送糧每年皆為一百萬斛,江南在全國的經濟龍頭地位已經確立。這幾年,江南也發生了一些重大的人事變動,大曆五年夏秋間,顏杲卿、袁覆履、王潛先後病逝;譚元凱因病退居幕後,為李月幕僚;而監察令白志貞和揚州刺史段秀實被調回長安,白志貞被封為司農寺卿,段秀實授爵張掖郡王,封四鎮節度使,總攬西北軍政以防吐蕃。

  李月遂調蔡明德為淮南防禦使,調諮議參軍事司馬石紋為揚州刺史,調常州長史劉原為諮議參軍事司馬,升戶曹事司馬周蒔為西閣祭酒,升監察室判官杜崇為監察令,升法曹事複議署主簿張去疾為兵曹事司馬,

  升戶曹事倉稟署主簿蔡問之為瀏河巡檢使,升戶曹事勸農署主簿陸羽為戶曹事司馬,升明州司馬暢當為法曹事司馬。由此,第一次府試的甲第前十名皆被委以重用,而當時的第一名韋應物卻只由江寧縣縣令升為常州司馬,有人為韋應物抱不平,但李月卻淡淡一笑置之。

  在軍隊方面李月也進行了一些調整,烈火軍因蔡明德調淮南,故由他統領負責鎮守淮南;升南霽云為虎衛軍統領,鎮守越州;成立太倉軍,即水軍,分駐瀏河港、明州港、夷州港,暫時由林衡統一率領;張杰負責民團的訓練、調度。最後江南東道的精銳黑旗軍則由李月親自控制駐紮金陵,其中包括一萬鐵騎軍和一萬步兵,由被封為吳王府左右監衛大將軍的王元楷和李即墨率領,王元楷統領鐵騎軍、李即墨統領步兵。除此之外,金陵還有一千特殊的士兵充作憲兵,那便是金陵演武堂的學生軍,可別小看這一千學生軍,全是由各軍中挑選出來的優秀軍官及武舉組成,十分精銳。就在江南各項事業逐漸走入正軌之時,順風的一次意外情報,再一次把李月卷進了一場政變陰謀的旋渦。

  第三部 經略江南 卷三 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四十四章 神策

  神策軍最早為衛伯玉部,幾經變化,後觀軍使魚朝恩授命在涇原練兵時正式歸魚朝恩統領,此後魚朝恩一直不放軍權,李豫即位後,嫌原羽林軍戰力低下,便調神策軍入京,從此神策軍便正式成為禁軍。魚朝恩幾經宦海沉浮,在誅程振元中立下大功,又以其低微的處事風格再次被李豫所欣賞,封其大唐的最高勳爵: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大曆二年,太后染恙,魚朝恩獻出通化門外所賜莊宅修造章敬寺為太后祈福,耗資巨大,太后隨之病癒,李豫大悅,遂改太后尊號為‘章敬’。但從此以後魚朝恩本性開始慢慢顯露,不僅

  強橫驕狂,而且生活窮奢極欲、壓榨百姓,並不斷欺凌宰臣、無視皇帝,最後連李豫也忍無可忍,終於在大曆五年的的寒食節上,李豫動了殺魚朝恩的念頭。

  三月的寒食節,按例皇上要宴請大臣,魚朝恩坐在左首第一位,百官紛紛向皇上敬酒以示感激,輪到禁中大將劉希暹、王駕鶴敬酒時,二人並不理會皇帝,而是徑直向魚朝恩跪拜獻酒道:“一切蒙公所賜!” 魚朝恩笑而納之。百官則皆聞之變色,惟獨李豫神色不變、談笑自若,但心中卻起了殺機。

  大曆五年十月,魚朝恩查出家中寵姬竟是皇帝密探,心中大恐,遂開始與同黨謀劃廢帝,不料事機不密,一心腹同黨周皓向宰相元載告發魚朝恩欲反,元載遂告之李豫,李豫立刻調鳳翔節度使李抱玉入京,充羽林軍左右大將軍,招募士兵重建羽林軍。大曆六年二月,李豫得密報,魚朝恩在宗室中串聯欲立定王李侗為帝,且已暗調扶風、天興二郡的神策軍入京,李豫大急,以抵禦回紇為名,發八百里加急封滎陽張知節為鳳翔節度使,封烏崇恩為隴右節度使,各率軍五萬穿過關中前去駐守鳳翔、西涼。

  金陵,三思居內,大廳里一片喧譁熱鬧聲,大曆六年的新年剛過,但人們已經和平常一樣投入營生,這還得益於江南的商業興盛,人們已漸漸改變了從商為恥的觀念,三思商行的大東主王三思因在大曆四年繳商稅五萬貫剛被授了從六品驍騎尉勛官,王三思在歡喜之下,在金陵賑粥三日以示謝恩,成為金陵的美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