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部改革之後,剩下一個比較牛叉的部門一直沒去碰,這個部門就是翰林院。以前是專門給皇帝做秘書的,後來的大學士都從這裡出來。現在這個翰林院,則變成了一個“中央黨校”之類的機構,平時是個清閒的部門,修史、編書。你要不在這個部門裡呆過,你就沒資格出任侍郎以上的職務,更別提入閣了。總而言之,這裡就是內閣的搖籃。

  京師的改革過程很複雜,等到六部都改革完畢,新的部門架子都搭起來了,就等往裡頭填補人員的時候,吏部就成了轉陀螺了,最忙的就是他們了,但是最嗨的也是吏部。取消後的南京六部尚書侍郎,一大堆人都蠢蠢欲動,找到了重新愛崗敬業的動力。

  這一次機構改革,前後持續了整整一年,主要負責的還是現任內閣,陳燮不過是簡單的看看,重點盯著兵部改革和稅務部建設。多出來的尚書、侍郎的位置,變成了一場盛宴。

  新的內閣在各部門的改革完成之後,最終確定了內閣的模式。以前是廷推產生內閣,現在不是這麼幹了。所有符合閣臣條件者,都可以參選首相一職。在哪裡選?在國會!拿什麼選?施政報告!你要當首相,資格也足夠,沒問題,你去國會報名備案,然後去影響國會議員支持你給你投票。只要你的施政報告贊成率過三成,就能進入下一輪的選舉。選舉分兩輪,最終能不能當選,還得看下院的投票結果,不過半數就重新選。

  兜了一個大圈子,最終大家才發現,國會才是老大。議長陳燮雖然看似不在內閣了,但是想做首相,你還得抬頭仰望一下他的尊榮。這樣一個結果,文官集團就算不滿,也不敢吭氣。因為很簡單,國會成員的組成太兇殘了。傳統的勛貴有了這個權利,嘴巴都笑裂開了,你想奪走麼?那不跟你玩命啊?下院的成員就更兇殘了,都是從基層的議會殺出來的好漢,有錢是最基礎的條件,有民望是第二個基礎。這幫國會議員,隨便哪一個,在各自的省份都是跺跺腳就地震的主。更不要說那些新興資本家了,他們屬於嗜血一類的物種。要不怎麼說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每一個毛孔都留著血和骯髒的東西呢?資本家要有好東西,這世界早就和平進入共產主義了。

  當選首相之後,才是組閣。這個時候首相就牛叉了,除去皇帝直屬的廉政公署和宣傳部,其餘部門的首腦,都由首相從合格的人裡頭任命。這才是首相最吸引人的地方,權利太大了。一個首相,其餘各部的尚書任職後自動入閣,這就是新的內閣組成形式。

  憲法賦予首相的權利很大

  第七百二十六章 微服 上

  第七百二十六章 微服(上)

  新舊制度的變革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動亂和流血,這也是陳燮一直在極力避免的事情。幸運的是現在是明末,經歷了一場絕對低谷之後的大明,無論是皇帝還是文人階級中的清醒者,都在思考怎麼改變的問題。陳燮的出現,避免了一場民族沉淪的開始,同時也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風。朱由檢死後,皇權的衰弱,民間資本力量的抬頭,文臣集團的軟弱等等因素,在陳燮這股絕對強勢的力量面前,在各種妥協之後,形式上的變革完成了。

  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完成政治變革從來都可能是朝夕之事。民間的各種頑固勢力和新興勢力之間的對抗,不過是剛剛拉開了序幕。陳燮做的不過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沒有去動搖大一統帝國的根基,這才是變革能夠達成形式上的完成的根基。

  陳燮只有五年的時間,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完善法律,培植新興勢力登上政治舞台。這場變革,放在明朝的任何一個時期都絕對不可能完成,只有在明末,經歷了外部戰爭和內部動亂的洗禮後,傳統勢力的軍事力量變得無比孱弱的時候,才有得逞的可能。

  後來的歷史學家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更多的重點不是放在內部力量的自發,而是放在陳≤燮的軍事力量絕對碾壓的層面去看待這次變革。故而,歷史學家們更願意把正史上的“建新憲政”稱作“刺刀憲政”,因為這次憲政的本質,就是在刺刀下完成的。

  憲政會議結束之後又過了一個月的某個早晨,打開門的百姓發現,幾乎在一夜之間。街面上隨處可見的軍人消失的乾乾淨淨。負責京師治安的人換了一批身穿黑衣的人,這些人自稱“警察”。有看報習慣的人,其實早就知道了這個變化,《京都時報》作為皇家喉舌,第一時間就發布了消息。新的警察部成立,城內的駐軍僅保持人數為三千人的御林軍。專責守衛皇室。負責京師治安者,變成了警察。這些警察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過去六扇門的鷹犬,一個是原來的京營中挑選出來的青壯。

  人還是這些人,不過變化卻不小,在城外軍營內被教官操了一個多月後,這些人換上了新的制服和裝備,又換了個名稱,重新上崗了。被裁撤的京營士兵。正常有兩條出路,一個是做警察,一個是做城管,兩條都不行的,拿一份遣散費回家某個營生。

  警察歸警察部管,城管則作為順天府下面的一個部門,作為京師腳下的第一府,其內部機構的改革完成必然是走在最前面的。將來是作為模本向天下推廣的。

  秋高氣爽的早晨,一身便裝的朱慈烺。像過去一樣,跟在陳燮的身後,在大街上隨便找個茶館,要了個大堂的位置坐下。自憲政會議後,這是兩人第一次結伴出行。已經認命的朱慈烺情緒不高,受邀之後又不敢不跟著出來。所以一直沉默以對。陳燮對此沒有任何反應,依舊跟以前一樣,似乎大家還是過去的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