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臣以為現在封爵不妥,陳思華已經東進,一旦再克瀋陽,陛下以何封之?”楊嗣昌還有最後一個機會,所以必須把握住。文臣坐到他這個位置,不想上去是假話。但是位子就那麼多,一旦陳燮封爵了,那麼之前的軍令狀,就等於白寫了。只要陳燮拿不下瀋陽,就可以拿這個事情做文章 。

  朱由檢詫異的看了一眼楊嗣昌,想起了軍令狀的事情,心裡多少有點猶豫了。是啊,陳燮現在功勞確實很大,但是瀋陽不下,軍令狀就是個話柄。

  “楊卿思慮周祥,朕欠妥了。先這樣把,擬旨。”朱由檢也沒去怪楊嗣昌說什麼,他說的卻是沒錯。站在陳燮的立場上,這個爵位,就算是到手了,不打下瀋陽,也被人詬病一輩子。這爵位還要來有什麼意思,陳燮是個傲氣的人,這一點朱由檢是這麼認為的。

  臘月二十五,山海關前。

  祖大壽、吳襄,立於關前相迎,聖旨以快馬加急追上了陳燮,如今的陳燮為五鎮總督,山海關原則上是聽候陳燮的調遣。薊遼督師這個詞,現在是過去式了。

  見到陳燮,祖大壽和吳襄都很恭敬,上前要行禮,陳燮早早翻身下馬,扶住兩人道:“客氣什麼,都是自己人。我這個總督,說起來也有長伯的一份功勞在內。”

  一番客氣之後,祖大壽和吳襄算是鬆了一口氣,陳燮的語氣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還是利益上的同夥。陳燮待只剩下三人之時又道:“打下瀋陽是遲早的事情,現在的關鍵是將來誰來鎮守,黃太吉一旦北狩,這關外的軍務,還是需要人來操持的。”

  這話說到這份上,這倆心裡都明白了。陳燮將來會推薦他們留在關外,繼續當土皇帝。不過嘛,眼下要緊的事情是配合陳燮作戰。關寧軍有十萬,一半去了北直隸,祖寬和祖大樂,此刻還留在京師,下一步是繼續打流寇。李重鎮倒是沒必要繼續留下了,不過他是步卒,正在返回的途中。吳三桂的五千騎兵,倒是跟著一起回來了。

  登州營騎兵和山東營的步兵,穿過山海關滾滾向東。關寧軍也跟著動了起來,登州營負責清掃遼東,由關寧軍接管防務,提供糧草輜重。陳燮是帶了不少輜重,但是能就地解決一些,也是一個好事。這時候,要客氣的話,估計祖大壽得跟陳燮著急。心裡還會有想法。

  除夕夜,陳燮抵達錦州,部隊休整一日。過年了,常時仁那邊都休戰一日。並傳來消息,圍困遼陽一個月了,各種準備全部就緒,就等著陳燮來到發起總攻。

  崇禎十二年,初二,陳燮率部出錦州,至大凌河時,沿途未見一個清軍。夜不收四出,探知周邊五十里,已經變成了無人區。滿人已經都跑光了,目前主要集中在靠近草原的廣寧。

  隨行的祖大壽和吳襄,看著大凌河城的地基還在,祖大壽跪地不起,嚎啕大哭。陳燮嘆息一聲,沒有說話。初六日,陳燮至遼陽,沿途各地皆被登州營清掃乾淨。東江鎮動員十萬民夫,修築一條從蓋州到遼陽的軌道和大路。

  寥落的東北大地上,第一次看不到哪怕一個清軍的出現。沈世魁、金日觀,率部自皮島出擊,清掃鴨綠江沿岸,清軍全面收縮,不敢應戰。這種仗,大家都沒打過,心氣士氣一天比一天旺盛。陳燮抵達遼陽的這一天,三軍氣勢達到了頂點。

  常時仁搞了一個簡單的歡迎儀式,不是不想搞的大一點,陳燮肯定不喜,這是戰時。常時仁率部出迎十里,道路上以煤渣鋪平灑水。兩側有立正的士兵列隊,五步一個,一直排到了城外的大營門口。

  “卑職等恭迎督師!”常時仁不敢居功,立正敬禮回答,身後將士整齊立正。抬頭看著前方,十里長路兩側,都是自己一手打造的虎賁之師在護衛。來到這個時代這麼多年,陳燮總算是找到了一種氣吞萬里如虎的感覺。

  遠遠的便下馬的陳燮,大步上前肅然立正回禮:“辛苦了!各位!”身後是一干軍官和近衛隊,整齊立正回禮。

  見到常時仁和王賁,陳燮沒有提什麼為啥沒打下遼陽的事情。圍困遼陽的計劃,是之前就確定的,主要是考慮到部隊的傷亡。遼陽這個城市,雖然不算太大,但是有軍民十萬人,不是輕鬆就能打下來的。現在圍困了這麼久,又是冬天,單單一個取暖的問題,就夠城內的清軍受的。

  回到中軍大帳,裡頭地龍都燒上了,可見過冬的準備很周到。冬天,無疑是登州營的大敵,但是這個冬天,沒下幾場雪,下的幾場雪,都是落地就化的小雪,可見老天爺都在幫登州營。大帳正中,擺了一個巨大的沙盤,當前的局勢一目了然。

  第四百二十七章 總攻開始

  “攻城不難,難的是巷戰。我軍將遼陽三面圍住,三萬主力在王大人屯、柳條寨設伏,試圖打援。瀋陽之敵,死活不出來。卑職死活都不明白,明明留了一個口子,為何遼陽守敵不肯突圍?”介紹戰局的常時仁,提到這個地方,無奈的笑了出來。

  難得有機會參與會議的吳襄,在旁聽時忍不住站出來道:“從蓋州到遼陽,不下二百五十里。清軍長於馬戰,為何不棄城退走,甚至可以放棄瀋陽。這樣一來,十萬大軍的後勤線,都在清軍的馬蹄威脅之下。”

  這句話說的有點水平,陳燮聽了微微一笑,看看常時仁,讓他解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