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意在巢縣呆了一天,部隊得到了休整,並且補充了糧草。陳燮率部繼續南下,這個舉動根本就沒人能挑出毛病。老回回剛打下無為,嗨皮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聽說登州營在三十里之外了,嚇的收拾人馬立刻沿著往西跑路。也沒時間去裹挾民眾了,只是城裡的大戶基本沒落個好。老回回手下有騎兵五千左右,這才是他的主力,還有萬餘作為補充的步卒。別的都丟下了,帶著搶來的金銀細軟,倉皇往西邊的廬江逃竄。

  陳燮率部趕到無為,這一次沒有進城,而是緊追老回回。仗著馬好,半道上追上了老回回的主力。老回回看見登州營的旗號,嚇的屁滾尿流,留下萬餘步卒的兵力阻擊。

  被留下阻擊的流寇,大約一萬出頭,帶兵的將領是鄖陽撿回一條小命的頭目,看見登州營的大旗,強行指揮不下列陣迎戰。陳燮擺開陣勢,依舊是沖在第一個。

  流賊裝備極差,六千騎兵不過是一陣弩箭飄雨,流賊陣型便亂作一團。陳燮順勢沖入敵陣,短銃如雨點,流賊不能堅持,潰散而逃。陳燮率軍追殺二十里,天黑了才停止追擊,打掃戰場過夜休整。

  張獻忠奔襲廬江,官兵沒有像樣的抵抗就潰敗了。流賊大肆劫掠,慶祝勝利。張獻忠休整一夜,剛起來就聽說老回回敗了,逃到了廬江城外,被手下李定國攔著不讓進城。

  第三百二十四章 桐城

  張獻忠趕緊讓人放行,來回回進城後見到張獻忠,說了被陳燮追上一通好殺的事情。在張獻忠這裡,老回回看見了過天星,這傢伙居然跑的也不慢,先一步逃到了廬江,還帶來了五千多人一千多人還是騎著牲口的。馬不多,架不住驢子和騾子有不少,都是半路上抓緊時間搶的。兩邊一起商議,該何去何從。這一次張獻忠都不好意思讓這兩貨繼續墊背了,決定一起南下,偷襲桐城,沿途多搶牲口。張獻忠定下規矩,只要偷襲失敗,立刻放棄圍城。

  再次上路,三股人馬合起來也只有三萬多人了,陳燮追的太緊,無法裹挾民眾。但是張獻忠還是決定要利用民眾,把糧倉打開,讓民眾去分糧食,繼續製造廬江城內的混亂,讓陳燮在廬江耽擱一陣也是好的。

  一早起來,聽說廬江已經丟了,陳燮無語至極。倒不是說同情廬江人民,而是莫名的蛋疼。當著何顯的和一幫屬下的面,黑著一張臉用正義的表情開罵:“一群誤國的混蛋,老子距離廬江不足五十里,一個縣城兩天都守不住?”

  一番話,陳燮在眾將的心目中,樹立起一個忠君愛國,卻不被君主和大臣所喜的忠臣良將的形象。本來嘛,登州營打了那麼多勝仗,朝廷一點實際的都沒給。也就是老爺如此愚忠了,換別人早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裝個樣子就行了。哪會這麼辛苦的追擊流寇。

  “好了。不說了,都回去正對,上午八點出發。”陳燮當然不會忘記讓人給張國維送信,表示流賊過江的威脅已經解除,他正在率部追擊。信中陳燮抨擊廬江官員的無能,兩日都守不下來,不然廬江人民也不至於被流寇肆虐。

  中午的時候,陳燮趕到廬江,這一次進城休整了。登州營剛進城,正在吃大戶的百姓一鬨而散。有的躲回家裡。閉門不出,有的從四門逃散。登州營秉承秋毫無犯的軍紀,進入廬江之後,立刻四處戒嚴。安撫地方。安葬了被殺的知縣趙世炎一家。在廬江待了兩天。地方秩序恢復穩定之後,陳燮繼續南下。

  二月初五,張獻忠圍桐城。此刻城頭上。兩位青年儒生並立,望著城外流寇,表情淡定,一個手持弓箭,一個扶著腰間長劍,侃侃而談。

  “聽逃難的百姓說,登州總兵陳思華救下了廬州,又往巢縣去了。想來是張國維無能,恐流賊過江,下令讓陳思華往東。”手持弓箭的孫臨,面帶不屑的說話。讀書人評論官場,素來毫無顧忌。孫臨屬比較另類的讀書人,喜歡武藝,開的強弓。身邊站著這一位,是他的大舅哥方以智。

  “傳聞登州陳思華有藩鎮之像,朝中那幫大臣彈劾他的奏摺都能壓死人。日前在南京,復社諸君各執一詞,有的說陳思華鷹視狼顧,日後必然步晚唐藩鎮後塵。有的說陳思華文採風流,士林出身,所謂藩鎮之名,不過是朝中奸臣嫉賢妒能。朝中奸相當道,中原百姓離亂,我輩當次亂世,當摯大旗而守桑梓,以死報國。”

  方以智一番話慷慨激昂,作為桐城大戶,這次守城的事情,他家出了大力氣。流賊和縉紳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旦城破,必然是家毀人亡。作為明末的有識之士,這倆倒是比較有血性的文人。屬於比較難得的類型,少的可憐的那種。

  “流寇上來了,看我的。”孫臨看見流賊扛著簡單的器械,開始攻城,躍躍欲試。方以智則笑道:“當心點,我去四處看看。”說完帶著十餘家丁,在城頭來回巡視,給民壯打氣。

  流賊以蟻附攻城,必先填護城河。數千被裹挾的流民,以沙袋填河,城頭上以虎尊炮,弓箭射擊,奈何火力有限,流賊進展很快,不過一個下午,護城河就填的差不多了。看看天色漸晚,流賊退下以待明日再戰。

  夜晚,張獻忠等人得知陳燮進了廬江城,二話不說打包上路。這一次兩邊再次出現爭議,張獻忠主張往安慶府殺過去,老回回和過天星認為還是往舒城方向走,然後進入大別山區,免得被陳燮的騎兵追的屁股冒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