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之前藺相如的推薦人繆賢就是犯了事的有背景的黑貓,都快到國外申請政治避難了估計貪污的比賴昌星都多,結果給趙惠文王坦白就能免於司法追究,看來趙國政治一點都不清明啊!廉頗對藺相如有意見也反映了趙國幹部任命更是混亂得要命,一個優秀外交家說到底最多算“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國用,竟然比廉頗這個“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國器地位都要高,真是黑白顛倒了!
安撫好趙國後,秦將白起鄢城一役使楚國軍民傷亡幾十萬人,並攻占了郢都,接著巫郡、黔中郡又失,楚頃襄王把老家湖南湖北全喪失了,又偏安東南繼續過歌舞昇平的好日子去了!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哪個男人一生下來就想進黑社會?哪個女人一生下來就立志當婊子?不是宋玉想當文學弄臣,而是知識分子面對強權下的必然選擇,郭沫若不也和宋玉差不多嘛!拋開民族大義、個人氣節等問題不說,宋玉雖然只學來了老師屈原的雕花手藝,不過確實挺出彩的,給中國浪漫主義文學起了個頭,亡國之恨不能讓弄臣和婊子來承擔主要責任啊?
在秦國攻趙石城時,楚國想和齊、韓合縱攻秦,以求圖謀周王室,看來楚頃襄王的野心還不小,結果自然是計劃流產。楚國封君太盛,頃襄王也沒那魄力來啟動改革大計,只能使“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楚國積重難返,樂毅深入齊國也無法繼續推進,碰到田單火牛陣(古代的裝甲車和坦克)後一敗再敗。其實齊國早期損失七十二座城池,但五大軍區還剩兩個(莒和即墨),有實力進行反攻。騎劫代樂毅,對軍事家樂毅來說看似是一件壞事,但長遠來看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失敗的黑鍋被別人背了,搞得樂毅成了一個沒有污點的人。齊國這麼一頓折騰後,莒地一帶成了楚國的勢力範圍,三十年後楚滅魯時還把魯君遷到莒地,齊國霸權極度萎縮。據說齊國破滅時漢奸非常之多,在燕國有食邑的就有二十餘人,在燕國受爵的就有一百多人,看來無論什麼時代漢奸的腐蝕力都很驚人啊!齊襄公也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主,用人家田單的時候先生長將軍短的,一旦復國了就開始猜忌人了,直呼田單的之名不尊重倒也無所謂了,田單只不過下意識地解衣救人還被當成收買民心,真是打完齋不要和尚啊!雖然在貂勃勸諫下殺了陰險的“九人幫”,但保不准以後又給田單小鞋穿,也許誅殺“九人幫”只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罷了,畢竟田單在政壇影響力還比較大。
齊國滿目瘡痍,秦國加快了對魏國的蠶食速度,繼續連橫韓國痛打落水狗,華陽戰役中魏趙兩國十五萬人被擊殺。本來華陽大戰前魏國答應割讓鄴城換取趙國支援的,等傻子平原君宣布和秦國絕交後又賴帳不給,還不如黑社會講信用呢,反倒趙國害怕被孤立給魏國五座城池繼續維持盟友關係,平原君的外交水平也不過如此,肉食無遠謀啊!三晉當局不會為本國長期利益規劃藍圖,而是被秦國的眼前利益所迷惑,都快亡國了還窩裡鬥不斷,真是內鬥內行,外斗外行啊!趙王曾要挾魏王殺故相范痤,魏安釐王仗著秦國撐腰想打韓國,信陵君唇亡齒寒的說辭倒是沒錯,但把韓國當成自己的縣來看太目中無人了!同樣現今人類的全球變暖問題也如此,總是吵吵嚷嚷拿不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方案,就是拿出了也不執行。現在雲貴遭遇了六十不遇的大旱災,附近村子都沒水喝了我們單位還把成噸的水浪費到草坪上,節水只局限在口號上面,也許人類滅亡時也在內鬥吧!
第四季 夢天品終結戰爭 五、布衣卿相
康熙和鰲拜的故事已被清宮戲演繹了幾百遍,如果說秦昭王的鰲拜是以魏冉為代表的“四貴”(還有涇陽君、高陵君、華陽君三人),那宣太后等同於孝莊多少有些不妥。通俗來講,宣太后和《西遊記》里的滿天神佛非常相似,給了唐僧秦昭王取經成大道的光明前景,又放任“四貴”這些妖怪去阻撓使壞。
秦武王死後,秦國政壇重新洗牌,甘茂流亡齊國,樗里疾嚴守中立,宣太后三年鬥倒了惠文后,原本想讓次子公子市(涇陽君)為王,迫於趙武靈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壓力,只能改立長子公子稷(秦昭王)。春秋時代,霸主左右小國立儲之事易如反掌,好似外交官大灰狼羅克到了螞蟻國就被當成太上皇一樣可以呼風喚雨,但到了戰國時代緩衝地帶已基本不復存在了,大國之間相互干涉內政的事越來越多,比如趙武靈王立秦昭王,楚懷王想立甘茂為秦相等等。秦國能左右他國政局,別國也趁秦國低谷時千方百計干涉其內政,這一點和西歐近代史頗為相似。干涉他國內政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尤其是大國霸權的一種隱性延伸,凡是大國必定會走這條路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縱然天朝上國也無法逃脫的定律。
宣太后早年對秦昭王並不信任,只把他當做一個精神領袖來培養。為了避免秦國將來出現權力真空,宣太后採用了上古時代的兄終弟及繼承制,立涇陽君為太子,高陵君為第三繼承人,反正都是自己兒子當王,希望能藉親情來稀釋權力鬥爭的血腥味!張儀欺騙楚懷王一次就讓秦國的信譽飽受非議,宣太后誘殺兩王(楚懷王、義渠王)短期來看讓秦國獲利甚豐,別國也無力反抗,但卻讓秦國名聲臭不可聞。不過秦國好似廁所里的石頭,雖然它臭,但是硬得誰也沒法收拾,這就是實力。
安撫好趙國後,秦將白起鄢城一役使楚國軍民傷亡幾十萬人,並攻占了郢都,接著巫郡、黔中郡又失,楚頃襄王把老家湖南湖北全喪失了,又偏安東南繼續過歌舞昇平的好日子去了!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哪個男人一生下來就想進黑社會?哪個女人一生下來就立志當婊子?不是宋玉想當文學弄臣,而是知識分子面對強權下的必然選擇,郭沫若不也和宋玉差不多嘛!拋開民族大義、個人氣節等問題不說,宋玉雖然只學來了老師屈原的雕花手藝,不過確實挺出彩的,給中國浪漫主義文學起了個頭,亡國之恨不能讓弄臣和婊子來承擔主要責任啊?
在秦國攻趙石城時,楚國想和齊、韓合縱攻秦,以求圖謀周王室,看來楚頃襄王的野心還不小,結果自然是計劃流產。楚國封君太盛,頃襄王也沒那魄力來啟動改革大計,只能使“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楚國積重難返,樂毅深入齊國也無法繼續推進,碰到田單火牛陣(古代的裝甲車和坦克)後一敗再敗。其實齊國早期損失七十二座城池,但五大軍區還剩兩個(莒和即墨),有實力進行反攻。騎劫代樂毅,對軍事家樂毅來說看似是一件壞事,但長遠來看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失敗的黑鍋被別人背了,搞得樂毅成了一個沒有污點的人。齊國這麼一頓折騰後,莒地一帶成了楚國的勢力範圍,三十年後楚滅魯時還把魯君遷到莒地,齊國霸權極度萎縮。據說齊國破滅時漢奸非常之多,在燕國有食邑的就有二十餘人,在燕國受爵的就有一百多人,看來無論什麼時代漢奸的腐蝕力都很驚人啊!齊襄公也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主,用人家田單的時候先生長將軍短的,一旦復國了就開始猜忌人了,直呼田單的之名不尊重倒也無所謂了,田單只不過下意識地解衣救人還被當成收買民心,真是打完齋不要和尚啊!雖然在貂勃勸諫下殺了陰險的“九人幫”,但保不准以後又給田單小鞋穿,也許誅殺“九人幫”只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罷了,畢竟田單在政壇影響力還比較大。
齊國滿目瘡痍,秦國加快了對魏國的蠶食速度,繼續連橫韓國痛打落水狗,華陽戰役中魏趙兩國十五萬人被擊殺。本來華陽大戰前魏國答應割讓鄴城換取趙國支援的,等傻子平原君宣布和秦國絕交後又賴帳不給,還不如黑社會講信用呢,反倒趙國害怕被孤立給魏國五座城池繼續維持盟友關係,平原君的外交水平也不過如此,肉食無遠謀啊!三晉當局不會為本國長期利益規劃藍圖,而是被秦國的眼前利益所迷惑,都快亡國了還窩裡鬥不斷,真是內鬥內行,外斗外行啊!趙王曾要挾魏王殺故相范痤,魏安釐王仗著秦國撐腰想打韓國,信陵君唇亡齒寒的說辭倒是沒錯,但把韓國當成自己的縣來看太目中無人了!同樣現今人類的全球變暖問題也如此,總是吵吵嚷嚷拿不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方案,就是拿出了也不執行。現在雲貴遭遇了六十不遇的大旱災,附近村子都沒水喝了我們單位還把成噸的水浪費到草坪上,節水只局限在口號上面,也許人類滅亡時也在內鬥吧!
第四季 夢天品終結戰爭 五、布衣卿相
康熙和鰲拜的故事已被清宮戲演繹了幾百遍,如果說秦昭王的鰲拜是以魏冉為代表的“四貴”(還有涇陽君、高陵君、華陽君三人),那宣太后等同於孝莊多少有些不妥。通俗來講,宣太后和《西遊記》里的滿天神佛非常相似,給了唐僧秦昭王取經成大道的光明前景,又放任“四貴”這些妖怪去阻撓使壞。
秦武王死後,秦國政壇重新洗牌,甘茂流亡齊國,樗里疾嚴守中立,宣太后三年鬥倒了惠文后,原本想讓次子公子市(涇陽君)為王,迫於趙武靈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壓力,只能改立長子公子稷(秦昭王)。春秋時代,霸主左右小國立儲之事易如反掌,好似外交官大灰狼羅克到了螞蟻國就被當成太上皇一樣可以呼風喚雨,但到了戰國時代緩衝地帶已基本不復存在了,大國之間相互干涉內政的事越來越多,比如趙武靈王立秦昭王,楚懷王想立甘茂為秦相等等。秦國能左右他國政局,別國也趁秦國低谷時千方百計干涉其內政,這一點和西歐近代史頗為相似。干涉他國內政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尤其是大國霸權的一種隱性延伸,凡是大國必定會走這條路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縱然天朝上國也無法逃脫的定律。
宣太后早年對秦昭王並不信任,只把他當做一個精神領袖來培養。為了避免秦國將來出現權力真空,宣太后採用了上古時代的兄終弟及繼承制,立涇陽君為太子,高陵君為第三繼承人,反正都是自己兒子當王,希望能藉親情來稀釋權力鬥爭的血腥味!張儀欺騙楚懷王一次就讓秦國的信譽飽受非議,宣太后誘殺兩王(楚懷王、義渠王)短期來看讓秦國獲利甚豐,別國也無力反抗,但卻讓秦國名聲臭不可聞。不過秦國好似廁所里的石頭,雖然它臭,但是硬得誰也沒法收拾,這就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