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道家是反對有為的,因為你越想有為就越不能有為,你越用大躍進的思路來玩經濟就越玩不明白經濟,必須用可持續性發展來代替腐朽的唯GDP論,市場經濟要的就是自由競爭,政府只保障遊戲規則公平就可以了,不需要把經濟增長作為首要目標。可喜的是,廣東省已經出台新辦法了,經濟發展指標只占30%左右的權重,如果這一辦法在全國推行,至少能瓦解唯GDP論。老子把治國和做魚等同看待倒沒什麼錯,做魚無外乎好和壞,治國也無外乎好和壞,但好壞是很難把握的,很容易矯枉過正的。老子哲學是方法論,但不是方法。
孔丘思想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也是為了維持傳統社會秩序的。按儒學的觀點把天下看成一家,講仁愛倒沒什麼錯,但用感情代替法律的春秋大義我就不贊同了。孔丘和老子一樣都是為了實現大同世界這個終極目標,只不過孔丘認為小康社會天下為家也是一種可行的近期目標。小康社會雖然和大同社會差距甚大,但至少人人都和中等發達國家的國民一樣滋潤,倉廩足而知禮節,至少偷下水道井蓋的人會少很多罷!
易中天先生總結說孔丘、孟軻、荀卿給我們帶來了仁愛、正義、自強的核心價值觀,甚至和其他各家思想代替了宗教,但儒家的形式主義我非常不喜歡,比如說孝原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把孝絕對的形式化就不好了!中國傳統里的愚忠要不得,愚孝更要不得,至少拿人肉做藥引的愚孝就萬萬要不得,因為完全是無稽之談。不過據《韓詩外傳》記載孔丘本人是反對愚孝的,有次曾參的爸爸把他打休克了,曾參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問爸爸受傷沒有,魯國人都稱讚曾參的孝道,但孔丘認為舜才算真正的孝子,父親用小棒打他就站著不動,父親用大棒打他就逃走。孟軻的仁義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至少和他交流過的鄒穆公就行了仁義。在當時的鄒國,宮廷里家禽都是用穀子餵養的,鄒穆公就下令必須用糟糠來餵家禽。結果國家得用兩石穀子換百姓一石糟糠,有的貴族就想不明白了,認為這好端端擴大國庫支出沒必要啊!鄒穆公就說農民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難道是為了給家禽在打糧食嘛,真正的動物保護主義者首先得保護人權,只有在人權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講保護動物,不能讓宮廷的動物把老百姓的剩餘價值剝奪了。
不過孟軻講義雖然沒什麼大錯,但是把義和利完全對立起來就不可取了,好比我們當年把計劃和市場完全對立一樣,市場和計劃只是調節經濟的兩種手段,對立起來倒也沒太大影響,但是把私有制和公有制完全對立起來危害就太大了,在物質不豐富的國家遏制私有制時機還不成熟。越是個人的就越是集體的,越是集體的就越是某些人的私有的;國就是某些人的家,所有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國啊!孟軻強調仁義,荀卿重視禮樂,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代表社會秩序的禮樂還能維持住就證明這個社會沒有完全崩盤,比如你面子都做不好至少反映出里子也做得不是太好,但完全用面子代替里子的形象工程卻萬萬要不得。
墨家思想我早在講孔子那章就初步探討過,墨家的兼愛才是真正的博愛,範疇比仁愛的範疇要大一個數量級,講究超越等級制度和血緣關係。雖然儒家也推崇賢人政治,但沒有墨家那麼激進,現在看來好人政治也不靠譜,如果缺乏了監管,好人也是可以變質的,而且是迅速變質。墨翟反對儒家等級制度有進步意義,但是反對地有點過頭了,讓老總和我一樣到車間擰螺絲那是行不通的,社會分工肯定是越來越細的,這一點不能倒退。惠施講去尊,但只有對君主制妥協才能在那個框架下有所作為;墨翟談尚賢,但舉賢的方法絕對不是民選,而是長官來考察,這是和現代民主制度有明顯區別的。
孔丘那個時代溫和點還有可能行大道,但墨翟、孟軻都非常的激進,因為社會已經很糜爛了你想不激進都難,而且你必須把話說明白了,甚至說的直白一點,不能太過含蓄,不能通融假借,你含蓄了別人裝作聽不懂,就是直白的語言別人都顧左右而言他呢,更別說含蓄了!墨家的和平主義在當時雖然實行不了,甚至當下也沒有完全實施,但精神可嘉。
講邏輯的鄧析被河蟹了,講個人主義的楊朱被河蟹了,講邏輯和科學的墨翟、惠施也被河蟹了。無論是肉體被河蟹還是思想被河蟹,以至於國學的最大硬傷就是邏輯缺失,這也是國學氣短的一個主要原因。道家是個藥店,人們在平時一般不去的,但是到失意的時候就該去那瞧瞧病了。
如果說儒墨道三家是只管開藥方的醫生,那法家就是既開藥方又扎針的赤腳醫生。赤腳醫生往往是最慘的,因為雖然我們普通人看不懂藥方,但是針扎的好不好還是能看出來的,要是有個護士給孩子扎了五六針還沒紮上我就開始噴她了,但我們門外漢一般情況是不敢隨便噴醫生的。不過現在醫生的醫德已經被利益沖昏頭腦了,甚至有些激進人士發文認為醫生不能害生,醫院廁所文學有很多都是在說醫生是拿著手術刀的屠夫,殺人不見血的屠夫等等,這是社會公信度喪失的表現,和學者的學術良知一樣被世人詬病。
雖然許子東先生經常在鳳凰衛視上說學者們普遍都是有學術良知的,但是我覺得學術界存在明顯的壁壘,好似李敖大師說的學閥一樣。比如我這類草根要想查閱學術資料那是非常的不方便,因為好多論文只發在期刊雜誌上,有網絡版的也大都得註冊用戶才能瀏覽的。雖然學術論文也是有版權的,事實上卻很少有人去盜版學術論文,學術界的壁壘主要是精英階層針對我們草根階層的,不是針對盜版商的。台灣那邊的學術網站就搞的比較好,到那邊網站查歷史資料就非常方便,所有人都能免費瀏覽。不過這也是大陸網絡的一個現狀,各行各業都有一個明顯的壁壘,基本上還是一個“信息割據”的局面,我們的信息資源連全國共享都達不到,更別說是面向全球共享了!
孔丘思想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也是為了維持傳統社會秩序的。按儒學的觀點把天下看成一家,講仁愛倒沒什麼錯,但用感情代替法律的春秋大義我就不贊同了。孔丘和老子一樣都是為了實現大同世界這個終極目標,只不過孔丘認為小康社會天下為家也是一種可行的近期目標。小康社會雖然和大同社會差距甚大,但至少人人都和中等發達國家的國民一樣滋潤,倉廩足而知禮節,至少偷下水道井蓋的人會少很多罷!
易中天先生總結說孔丘、孟軻、荀卿給我們帶來了仁愛、正義、自強的核心價值觀,甚至和其他各家思想代替了宗教,但儒家的形式主義我非常不喜歡,比如說孝原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把孝絕對的形式化就不好了!中國傳統里的愚忠要不得,愚孝更要不得,至少拿人肉做藥引的愚孝就萬萬要不得,因為完全是無稽之談。不過據《韓詩外傳》記載孔丘本人是反對愚孝的,有次曾參的爸爸把他打休克了,曾參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問爸爸受傷沒有,魯國人都稱讚曾參的孝道,但孔丘認為舜才算真正的孝子,父親用小棒打他就站著不動,父親用大棒打他就逃走。孟軻的仁義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至少和他交流過的鄒穆公就行了仁義。在當時的鄒國,宮廷里家禽都是用穀子餵養的,鄒穆公就下令必須用糟糠來餵家禽。結果國家得用兩石穀子換百姓一石糟糠,有的貴族就想不明白了,認為這好端端擴大國庫支出沒必要啊!鄒穆公就說農民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難道是為了給家禽在打糧食嘛,真正的動物保護主義者首先得保護人權,只有在人權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講保護動物,不能讓宮廷的動物把老百姓的剩餘價值剝奪了。
不過孟軻講義雖然沒什麼大錯,但是把義和利完全對立起來就不可取了,好比我們當年把計劃和市場完全對立一樣,市場和計劃只是調節經濟的兩種手段,對立起來倒也沒太大影響,但是把私有制和公有制完全對立起來危害就太大了,在物質不豐富的國家遏制私有制時機還不成熟。越是個人的就越是集體的,越是集體的就越是某些人的私有的;國就是某些人的家,所有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國啊!孟軻強調仁義,荀卿重視禮樂,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代表社會秩序的禮樂還能維持住就證明這個社會沒有完全崩盤,比如你面子都做不好至少反映出里子也做得不是太好,但完全用面子代替里子的形象工程卻萬萬要不得。
墨家思想我早在講孔子那章就初步探討過,墨家的兼愛才是真正的博愛,範疇比仁愛的範疇要大一個數量級,講究超越等級制度和血緣關係。雖然儒家也推崇賢人政治,但沒有墨家那麼激進,現在看來好人政治也不靠譜,如果缺乏了監管,好人也是可以變質的,而且是迅速變質。墨翟反對儒家等級制度有進步意義,但是反對地有點過頭了,讓老總和我一樣到車間擰螺絲那是行不通的,社會分工肯定是越來越細的,這一點不能倒退。惠施講去尊,但只有對君主制妥協才能在那個框架下有所作為;墨翟談尚賢,但舉賢的方法絕對不是民選,而是長官來考察,這是和現代民主制度有明顯區別的。
孔丘那個時代溫和點還有可能行大道,但墨翟、孟軻都非常的激進,因為社會已經很糜爛了你想不激進都難,而且你必須把話說明白了,甚至說的直白一點,不能太過含蓄,不能通融假借,你含蓄了別人裝作聽不懂,就是直白的語言別人都顧左右而言他呢,更別說含蓄了!墨家的和平主義在當時雖然實行不了,甚至當下也沒有完全實施,但精神可嘉。
講邏輯的鄧析被河蟹了,講個人主義的楊朱被河蟹了,講邏輯和科學的墨翟、惠施也被河蟹了。無論是肉體被河蟹還是思想被河蟹,以至於國學的最大硬傷就是邏輯缺失,這也是國學氣短的一個主要原因。道家是個藥店,人們在平時一般不去的,但是到失意的時候就該去那瞧瞧病了。
如果說儒墨道三家是只管開藥方的醫生,那法家就是既開藥方又扎針的赤腳醫生。赤腳醫生往往是最慘的,因為雖然我們普通人看不懂藥方,但是針扎的好不好還是能看出來的,要是有個護士給孩子扎了五六針還沒紮上我就開始噴她了,但我們門外漢一般情況是不敢隨便噴醫生的。不過現在醫生的醫德已經被利益沖昏頭腦了,甚至有些激進人士發文認為醫生不能害生,醫院廁所文學有很多都是在說醫生是拿著手術刀的屠夫,殺人不見血的屠夫等等,這是社會公信度喪失的表現,和學者的學術良知一樣被世人詬病。
雖然許子東先生經常在鳳凰衛視上說學者們普遍都是有學術良知的,但是我覺得學術界存在明顯的壁壘,好似李敖大師說的學閥一樣。比如我這類草根要想查閱學術資料那是非常的不方便,因為好多論文只發在期刊雜誌上,有網絡版的也大都得註冊用戶才能瀏覽的。雖然學術論文也是有版權的,事實上卻很少有人去盜版學術論文,學術界的壁壘主要是精英階層針對我們草根階層的,不是針對盜版商的。台灣那邊的學術網站就搞的比較好,到那邊網站查歷史資料就非常方便,所有人都能免費瀏覽。不過這也是大陸網絡的一個現狀,各行各業都有一個明顯的壁壘,基本上還是一個“信息割據”的局面,我們的信息資源連全國共享都達不到,更別說是面向全球共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