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的陳蘊珍,已經有了蕭珊的雅號。本來她不姓蕭,為什麼偏要另取一個名號呢?原來,在陳蘊珍所在的女中里,有三位相當要好的女孩子,而陳蘊珍則是三姐妹中的小妹,俗稱她為“小三”。這樣一來,叫得頻繁了,有人便勸陳蘊珍以“小三”的諧音,更名為“蕭珊”。儘管如此,嚴肅的巴金依然稱小他12歲的女友為陳蘊珍!

  “蘊珍,這就是你嚮往的蘇州園林,你沒有到過成都吧?我們老家那邊也有這樣的園子。”蕭珊現在還記得那是個晴和的夏日上午,巴金是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同仁靳以等人一起,應邀前往蘇州作一日游的。

  當時的蕭珊已和巴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在靳以等人的眼裡,她已算得上是尚未走入婚禮殿堂的巴金未婚妻了,所以那天當大家即將前往應蘇州度假日的時候,靳以等友人就極力縱恿巴金說:“我們大家的意見是,索性就帶你那個寧波女友一起到蘇州去吧,也好讓我們大家都認識一下?”

  巴金當時很為難。他當然知道這是讓蕭珊同到蘇州遊覽的難得機會,可是他又不好意思主動提出。因為他是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主編,又怎好把一個並非出版社的在校女學生叫來,和大家一起到蘇州去呢?

  “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李大哥,多一個人去蘇州是不會給旅行社添麻煩的。他們恰好希望我們多去一些人,也好給他們作一次宣傳。”出版社的朋友們都這樣七口八舌地慫恿,巴金最後也動心了,這才把女友蕭珊從學校里叫出來。蕭珊多年來始終記得那天的景況,當聽說巴金要帶她一起游蘇州的時候,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淚水也情不自禁地滴落下來了,蕭珊只是說:“太好了,太好了!”

  在此之前,蕭珊和巴金的接觸仍然停留在每星期日一起喝咖啡、聊天或者前往上海公園散步的層面上。她和他的交往是全然純潔的,蕭珊在和巴金的接觸過程中才深切地了解到,李大哥是位真正的謙謙君子。

  那時,巴金的長篇小說《家》正在上海有名的《時報》上連載。它吸引了成千上萬讀者,特別是在學校讀書的男女學生們的興趣。在蕭珊的心目中,巴金那時已成了上海最有名氣的大作家了,然而在她與他的接觸中,卻發現巴金絲毫沒有被在上海家喻戶曉的《家》所造成的轟動效應所左右。他始終那樣神態謙和,即便和任何一位初識的讀者交談,蕭珊發現巴金也是那樣虛懷若谷。這就是她對他由一般普通讀者,很快發展成為可以交心傾談的至友的原因。

  到了風景秀麗的蘇州,蕭珊才感覺到上海的喧囂繁華不容人忍受。上海雖然街道狹窄一點,可是一幢幢白牆黑瓦的民宅,還有那繞民宅潺潺而流的河水,都有種特殊的水鄉園林風韻。河上一架架小石橋,尤讓這位初來蘇州的姑娘耳目一新。蕭珊沒有想到距上海這樣近居然會有個人間天堂。

  在和大家逛拙政園的時候,巴金更像個老大哥,他給蕭珊講這座三進套院,曲徑通幽的院宅來歷,還帶著她到迴廊前的假山石前合影留念。蕭珊在和李大哥的交往中已漸漸產生了一種信賴感,巴金在這正讀中學的女孩子心裡,已經成了可靠的精神支柱。

  蕭珊在與巴金相處的日子裡,有一次,她曾代表愛國女中的全體師生,前往文化生活出版社盛情邀請巴金來到她們的學校里講演。可是,這一次她沒想到巴金竟會謝絕了她,理由是他只能用筆下的“嘴”說話,卻極不善於當眾演講。當時蕭珊聽了十分失望,她完全沒想到一位下筆千言的大作家,竟然不敢到她的學校去演講。

  巴金望著有些委屈的蕭珊,忽然意識到他的謝絕已剌痛了姑娘的心。他知道這位小妹妹之所以主動來出版社邀請自己,顯然是出於一種信任。這是此前他們在“新雅”喝茶後,蕭珊對他產生信任的生動體現,同時巴金也意識到蕭珊之所以代表愛國女中前來邀請他,肯定是帶著全校師生的同共願望才來的。

  “好吧,蘊珍,我確實不能演講,不過,我可以為你們學校邀請一位善於演講的作家前去,這總是可以了吧?”巴金左思右想,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蕭珊這才露出了欣喜的微笑,說:“一位善於演講的作家,他是誰?”

  “到時候你們就會知道了,他比我還有名氣呢。”

  到愛國女中開演講會那天,出現在講演台上的,原來是上海另一位作家李鍵吾先生。李健吾顯然善於演講,並且講得口若懸河,可是女學生們畢竟希望寫小說《家》的巴金也能到她們愛國中學來,然而巴金卻始終不肯從命。從這件小事上,蕭珊也能看出李大哥的為人。他並不是那種喜歡拋頭露面和誇誇其談的人。也許正是巴金這種謙虛謹慎的作風,才真正贏得了蕭珊對他發自內心的敬佩。

  小河幽幽,碧波漣漪。一艘小舟沖開平靜如鏡的河面,水聲矣乃地向小橋下劃來,船上坐著巴金和女友蕭珊。靳以和出版社的同仁們都識趣地避開了,大家早就希望與他們共事多年的李大哥,這次真正能認真解決一下多年沒有眉目的婚姻問題。大家都清楚,這麼多年來,巴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他痴情多年的寫作和編輯上了,根本沒時間思考個人問題。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2)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