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越想到陸敏,輕嘆了口氣,轉臉問阿卓:“你怎麼來了?”

  董義過來解釋說:“你們走了以後,我們去了澄月寺,在那裡看到了那顆星星在天上散了。你這個乾兒子就開始日夜哭,我們聽了文老先生的卦象,就要去找我哥,可孫小官人得回臨安,阿卓說要跟著我們走,還給我們看了你給他的遠望鏡。孫小官人不讓,阿卓就說他要當和尚,最後孫小官人沒辦法,把他託付給了我們。這一路,阿卓倒是很聽話。”

  李越對阿卓微微搖頭:“不是讓你等著我嗎?”

  阿卓不哭了,默默地在李越肩頭趴著,一副好孩子的模樣。

  袁牧之繞著駕駛艙來來回回地走,不久大家都聚集在黑乎乎的駕駛艙周圍,趙宇只得先去關閉了系統,收回了武器裝置,然後以“什麼都不能動”為前提,“邀請”人們進去參觀。

  等到董平帶著眾多水手們下了船,少見情緒化地與趙宇和李越相見時,才發現這兩個人已經不是人們注意的中心了。除了阿卓還站在李越身邊,其他人都在那個黑色的駕駛艙進進出出,指點議論不休。董平算是沉穩,按捺住了自己的好奇,安排人搭起帳篷,在李越的指點下裝備淡水後,才跑去見識了後現代的產物。感嘆雖然外面被烈火炙燒成了那樣,可裡面美輪美奐精雅無比。

  李越覺得大家都到了,才是個合格的假期。小島從此充滿人氣,早上游泳的就不再是趙宇一個人了,萬一有鯊魚,也多了些選擇。滿島跟著趙宇跑來跑去的,除了董義蘇華,還有帶著筆墨,隨時停下大寫特寫的袁牧之。李越也不用天天發愁做飯了,董平的人承擔了這些瑣事。他對慧達怎麼能在冥冥中看見了他十分感興趣,經常與慧成慧達討論佛法,交換他對所謂“報應”的獨特體驗。那個老道士找了塊地方說要打坐,好不好地正好和釋智喜歡的地方一樣,而文老先生經過風水推算,說那是活力所在,三個人常常都在那個地方坐在一起,不知道是冥想還是在聊天。

  董平見李越建造的船骨精緻,就堅持李越指點他帶的人造好船再走。宋代的造船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漢代發明了水密隔艙,增加了浮力,為遠航必備,在宋代時已經廣泛運用,歐洲則在十八世紀末才掌握了這一技術。中國古船的龍骨結構也是世界造船業中的一項重大發明,對世界船舶結構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橫斷面為V形,尖底船下設置貫通首尾的龍骨,用來支撐船身,使船隻更堅固,同時吃水深,抗禦風浪能力十分強。歐洲船在十九世紀初才開始採用這種龍骨結構,又比中國晚了數百年。宋代大的海船在三十米以上,上下多層,底艙裝貨,上部住人,水手可達二百多人,船的排水量達四百多噸,實實在在是世界第一。宋代的沉船,在海底千年後,木頭依然沉重堅實,沒有腐敗,可見當初的防水技術的強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就是宋代海運的異常發達和元代因為朝政困難而對商業的大加鼓勵(和盤剝,蒲家就是因此而滅)。毫無航海背景的蒙元打下南宋後,竟然能用四桅十二帆的海船出海送親,可見南宋海運的基礎。有許多人說元朝所謂的先進完全是宋朝的延續,在某種意義上不無道理。世界航海史對中國明代後對於遠航的放棄感到不解,稱中國人“神秘地”停止了遠航(可許多歐洲航海家在心裡大概都笑暈過去了)。

  相比董平帶的大船,李越的船是個小帆船,在眾多人們的幫助下,一個月就完成了船體。李越因為需要最大效益地利用木材等原料,設計的帆船在細節處非常精緻。完成了的船,雖然結構緊湊,但船形流暢,遠比原始帆船笨重的曲線優美。董平眼神深沉。當李越拿出大降落傘準備裁剪風帆時,遭到了眾人一直強烈的反對。董平用了他帶的備用帆布做出了風帆,董義說簡直像是給個公主蓋了塊破頭巾,可當李越說金屬布被風暴洗乾淨了就會很好看,又被大家稱為愛面子的敗家子。

  趙宇建議不急著回去,順著菲律賓往西遛一遛董平對趙宇早已言聽計從,馬上同意了。李越的小船沒有多少防水處理,怕不能長途走,就建議由董平的大船拖著駕駛艙。結果他又遭到了大家的攻擊,說他不珍惜東西,小時候肯定是個紈絝子弟。李越只好埋頭設計滑輪,好把五米直徑的駕駛艙運到董平最大的船上。

  運載那天,幾十個人先按照李越的指令,把一根根木頭放在駕駛艙下面,然後合力將駕駛艙在滾木上推到水中。為了避免駕駛艙落入水中而太空人沒有知覺,宇航駕駛艙的漂浮囊袋都有手動、自動和外部啟動的途徑。趙宇遙控啟動了駕駛艙的漂浮囊袋,幾條船拖引著駕駛艙到了最大的海船下。董平開了貨倉的船尾開口,近百多人用了七個滑車,船上船下一齊動手,才把一噸多重的駕駛艙裝進了大貨倉。

  臨走,董平不忘在島上留下了刻在石頭上的文字,不能透露趙宇的名字,就命名此島為“尋仙島”。李越想謙虛一下,趙宇卻當著眾人說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仙人,每個人都是天之子。”大概看在趙宇的身份上,沒人反駁他,李越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當真,但他卻相信趙宇:如果靈魂不死,他們可不就是仙人嗎。

  船隻離開了小島,李越和趙宇隨著眾人在董平的船上,他看著遠去的小島,有些留戀。趙宇是對的,這是他們的假期,他把自己累得個半死真是不值。好在他的小帆船明顯速度極快,總得圍著大船轉,不然就可能跑遠了,這多少讓李越欣慰了些。有時李越會帶著阿卓和袁牧之上小船,給大家引航,他們有後世詳細的海圖和陸地方位,航行完全沒有了莫測感。

  這一路,他們到了各色島國,種種風情。趙宇指點著董平採購何種特產,又到哪裡去賣掉,一次次地倒手,貨物越來越豐盛,三條船都裝得滿滿當當的,到一年後返航時,除了趙宇要求的橡膠等植物種子,又逐漸都換成了金銀珠寶。

  回航時,趙宇要船隊到了山前。董義董平蘇華袁牧之看過幻像歷史,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眾人站在船頭,看著水邊那高聳的山石,想像著曾經在一個時空,萬千百姓如飛鳥般從山上投入水中。李越將駕駛艙的漂浮囊袋收回,再次測試了遙控啟動漂浮的機制有效後,趙宇指示著眾人將駕駛艙推出了大船的貨倉,沉在了這片海域的水底。

  當駕駛艙落水時巨大的水浪平息後,趙宇對大家說道:“百年中,我與李越是這片海域的守護者,將庇護我宋水師軍民,無人將能在此戰勝我宋。百年後,我宋必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成為能護衛家園之國,無人膽敢再犯!”

  曾經跟隨過趙宇的人都激動地同聲應答,李越知道在他們的眼裡,趙宇是不是皇帝都沒有什麼,他是一個真正的領袖人物,在危難中挺身而出,有大勇有奇謀,有置生死於度外的從容。只有李越知道趙宇心中的黑暗和憤怒,他對生活的漠然,對人間的愛懷著敬而遠之的不信任。但他們是搭檔,他將盡心守衛趙宇,一如趙宇會守衛這片土地。

  趙宇看著大家,微笑了一下,又說道:“其實,我們只要選擇了光明,戰鬥中無論勝負,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勝利。”

  這話大家不置可否,趙宇也不再多做解釋。船又行幾日,到了福州。時值秋末,他們離開中原大陸已經一年零八個月。因為趙宇和李越不願公開露面,他們在船上觀看了董家對董平和董義歸來的盛大歡迎,眾多水手與家人們的涕淚相見。這些人已經掙夠了能生活一輩子的金銀,離去時紛紛向董平致謝,還要求下次出海時,一定要帶上他們。李越看著熱鬧的碼頭,扭臉瞥看趙宇的側面表情溫和,顯得心情很好,就笑著對趙宇說:“你看看,我們死裡逃生,你還在你喜歡的地方度了假,週遊了許多地方,這是不是上天的恩賜?你是不是就該對過去的事兒心存諒解,不那么小心眼了?”

  趙宇嘴角一翹,輕聲說:“好吧,就聽你一次。”

  才一次?幹嗎這麼含情脈脈的?李越又覺得變扭,左右看看,見一隻蝴蝶翩翩飛舞,問道:“蝴蝶怎麼會總追著你?”

  趙宇一笑:“肯定因為她喜歡我,不會離開我吧。”

  李越肉麻得使勁歪嘴:這個傢伙越來越自戀了。

  傍晚時,馬頭的人們才散去了。董義帶著四輛馬車來,接上了趙宇李越阿卓袁牧之文老先生三個和尚兩個道士去他的酒樓,說家中有宴,他讓董平去應付了。大家到了酒樓,發現底層掛著停業的牌子,酒樓里的只有幾個夥計,等著招待貴客。

  在福州住了幾天,董平北上去臨安,要向文天祥呈報此次航行的所獲,並建議朝廷派船遠航,增進貿易往來,締造財富。他將告訴文天祥趙宇他們沒有死,有人見過他們,只是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這其實也不能算是假話,因為他的確不知道趙宇他們要去何處。有趙宇這麼個對權利潛在的危險,倒讓朝上的人們感到應該兢兢業業,如果把江山搞垮了,哪天趙宇說不定又冒出來了。

  半月後,趙宇說就在福州告別,他和李越去山裡。阿卓不想和李越告別,而董義等說要去認認地方,連文老先生都說去給他們看看風水,卜上一卦。於是一隊馬車離開福州,趙宇和李越帶著阿卓和董義袁牧之文老先生佛道兩家人物往他們掩藏物品的地方行去。到了馬車不能行的地方,李越背著阿卓,慧成和慧達做了個抬椅抬著不想從海上回臨安的文老先生,其他人背著糧食等行李步行,走了兩天山路,穿過山巒夾道,進了山谷。

  慧成和慧達剛把文老先生放下,他就捧著羅盤來回看上了。老道用拂塵一指:“此山為吾觀之處。”釋智不甘示弱,指著另一個山頭說:“那邊就是吾寺院之所。”李越心說這就是圈地運動吧。文老先生又掐指算後,說:“此乃藏龍臥虎之地,貴氣易集難散,人傑地靈之所。”

  李越問趙宇:“你懂風水?”找了這個好地方。

  趙宇搖頭說道:“但人們說最舒服的地方,都是好風水的地方。你看,我給你選的多好。”

  李越立刻說:“你別提這個!我一想起來就生氣!你要是再敢……”

  趙宇馬上說:“你要是答應我一件事,我就再不這麼幹了。”

  李越警惕地問:“什麼事?”

  趙宇語氣輕鬆地說:“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給我做一架鋼琴。”

  “什麼?!你也好意思!你以為鋼琴是氣兒吹的?”李越失聲喊起來。

  趙宇用帶著不滿的語氣說:“還沒開始呢就叫苦叫難了?做不到就直接說吧。”

  然後你關鍵時刻又要甩了我?李越氣得指著趙宇:“你就知道欺負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