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紅薯的扦插栽種,不似土豆那樣廢種子,一萬斤能種很多了。且臣是為陛下、諸位娘娘和王爺們預留了的,吃去幾百上千斤的,並無妨礙。”
貞文帝吃慣了山珍海味,如今就想嘗嘗鮮,對吃紅薯也是很期待的,“和周,你想得周到。”
黎池神情中帶出一點調皮來,笑言道:“臣可是很摳門的!紅薯這是有豐裕,臣才捨得獻給陛下。像是玉米,因只有五十來斤,要緊著做種子,臣就不捨得讓給陛下吃了!只能等明年玉米灌漿的時候,再給陛下幾個嫩玉米,或煮了吃、或炒了吃。”
黎池說得俏皮,小表情也很調皮,就像一個恃寵而驕的小輩一般!與他一貫溫雅有禮的形象,反差很大,竟將貞文帝逗得笑出聲來!
貞文帝伸手,朝黎池的方向點了點,“和周,你啊……哈哈哈,真是個摳門鬼!”
張忠站在一旁,也陪著貞文帝,抿嘴小聲地笑黎池的‘摳門‘。
屋內的鐘離書,眼觀鼻鼻觀心,看著這君臣相得的場景。心中暗嘆:和周,他果然是厲害!與他當起居舍人以來,見到的其他老臣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殿內先前有些悲傷壓抑的氣氛,盡數被這說笑聲,給驅散乾淨了。
黎池:“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訣竅,臣總結種植經驗,又從洋商那裡詢問技巧,已然寫成了小冊子。到時一併呈上來,陛下只需選一個懂農事的官員,去總領種植事宜就行。”
如今黎池一回京,就正式升任了正三品的禮部左侍郎之職,被授以文淵閣大學士的虛銜。
但相比戶部和吏部,禮部就是六部中的‘翰林院‘,清閒得很。而文淵閣大學士,只是一個閣臣的象徵,並無對應的實際事務要做。
若黎池身上沒有兼任戶部郎中一職,沒有除兩廣外的各行省的‘錢糧預算制‘需推行,那他之後幾年的為官生涯,就會非常清閒自在了。
然而,現在黎池身上不但兼任了戶部郎中之職,要推行‘錢糧預算制‘,皇帝又還給了他一個任務。清閒自在?不可能的。
貞文帝:“和周,你是一個再能幹不過的人。所謂‘能者多勞‘,又有‘一事不煩二主‘,這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推廣,依舊由你去做。”
黎池從來不是一個懶惰的人,反而他是一個工作狂,對於皇帝將種植推廣的事情交給他做,他是樂意的。
黎池在讓大燕百姓吃飽穿暖的政治理想之外,還有位極人臣的職業理想,這種植推廣的事情,就極有利於他的職業理想。
能者多勞,勞者則多得。若由他來種植推廣紅薯、玉米和棉花,他就多得了好幾件大功勞。
雖身上尚有戶部郎中之職,還要推行‘錢糧預算制‘,但種植推廣這幾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任務,黎池也是非常樂意的!
黎池是文臣,與武將不同,功勞這東西,並不嫌多。他是文臣、手上無兵,即使民間聲望再高,功高震主的可能也會小許多。
黎池:“臣領命!臣回去之後,定然好好去規劃一番,看看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將紅薯、玉米和棉花,平穩推至民間百姓家,讓他們早日吃飽穿暖!”
這麼些年來,只要吩咐到黎池頭上的公務,他一次都沒有辦砸,還總是有意外之喜。就好比這次南下去籌建商貿司,就有了三種高產之糧、一種禦寒好物,相比起來,完美籌建商貿司的功勞,反而似乎不值一提了。
“和周的辦公能力,朕自是相信的。”他這個臣子的能力,他是很信任的。
貞文帝想了想,發問:“和周,你在懷柔有一個八百畝的田莊?”
聯繫一下此時的前後語境,黎池猜測著回答:“回陛下,臣趕巧在懷柔置下了一個田莊,如今只是佃出去收些租子貼補家用,日後就給臣的女兒做嫁妝。”
一些主要臣子的家產,皇帝大概是有些了解的,了解起來也容易,田產、商鋪等的歸屬,都是在官府登記了的。
黎池的家產和進項,皇帝也是有些了解的。一座御賜的有些顯小的二進狀元府,一個八百畝的田莊。與晉賞王家合辦的連鎖水泥作坊,作坊也不歸他,只是一年拿上萬把兩的分潤銀。
還是他面前的紅人呢,也算是個寵臣了,卻只有這點家產和進項!聽說家中還有個常年吃貴藥的病妻,又有一對兒女要養,還時常貼補浯陽老家的族人,日子過得清貧得很。
真正過得清貧,在京中租賃房屋住的眾多小官:……
貞文帝心中生出一些憐惜來,都是正三品的官員了,還是閣臣呢,竟然就這麼一點家底,實在可憐!
只是堅持收應得之財,剛回京還未出門走訪,還未及收受‘冰敬‘和‘炭敬‘的黎池:……
貞文帝神情憐憫,對黎池說到:“和周,你倒是疼閨女,只是若將家中唯一的田莊給你閨女了,你兒子拿什麼撐家?”
“臣的閨女自胎里就帶著些體弱,臣與內人還有她兄長,要多疼她一些才行。至於兒子嘛,他有手有腳的,自己掙家產就是了!”
一旁記皇帝起居注的鐘離書,聽了好友的話,心中暗暗道:這個記著,回去後說給家中的小子聽!
貞文帝吃慣了山珍海味,如今就想嘗嘗鮮,對吃紅薯也是很期待的,“和周,你想得周到。”
黎池神情中帶出一點調皮來,笑言道:“臣可是很摳門的!紅薯這是有豐裕,臣才捨得獻給陛下。像是玉米,因只有五十來斤,要緊著做種子,臣就不捨得讓給陛下吃了!只能等明年玉米灌漿的時候,再給陛下幾個嫩玉米,或煮了吃、或炒了吃。”
黎池說得俏皮,小表情也很調皮,就像一個恃寵而驕的小輩一般!與他一貫溫雅有禮的形象,反差很大,竟將貞文帝逗得笑出聲來!
貞文帝伸手,朝黎池的方向點了點,“和周,你啊……哈哈哈,真是個摳門鬼!”
張忠站在一旁,也陪著貞文帝,抿嘴小聲地笑黎池的‘摳門‘。
屋內的鐘離書,眼觀鼻鼻觀心,看著這君臣相得的場景。心中暗嘆:和周,他果然是厲害!與他當起居舍人以來,見到的其他老臣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殿內先前有些悲傷壓抑的氣氛,盡數被這說笑聲,給驅散乾淨了。
黎池:“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訣竅,臣總結種植經驗,又從洋商那裡詢問技巧,已然寫成了小冊子。到時一併呈上來,陛下只需選一個懂農事的官員,去總領種植事宜就行。”
如今黎池一回京,就正式升任了正三品的禮部左侍郎之職,被授以文淵閣大學士的虛銜。
但相比戶部和吏部,禮部就是六部中的‘翰林院‘,清閒得很。而文淵閣大學士,只是一個閣臣的象徵,並無對應的實際事務要做。
若黎池身上沒有兼任戶部郎中一職,沒有除兩廣外的各行省的‘錢糧預算制‘需推行,那他之後幾年的為官生涯,就會非常清閒自在了。
然而,現在黎池身上不但兼任了戶部郎中之職,要推行‘錢糧預算制‘,皇帝又還給了他一個任務。清閒自在?不可能的。
貞文帝:“和周,你是一個再能幹不過的人。所謂‘能者多勞‘,又有‘一事不煩二主‘,這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推廣,依舊由你去做。”
黎池從來不是一個懶惰的人,反而他是一個工作狂,對於皇帝將種植推廣的事情交給他做,他是樂意的。
黎池在讓大燕百姓吃飽穿暖的政治理想之外,還有位極人臣的職業理想,這種植推廣的事情,就極有利於他的職業理想。
能者多勞,勞者則多得。若由他來種植推廣紅薯、玉米和棉花,他就多得了好幾件大功勞。
雖身上尚有戶部郎中之職,還要推行‘錢糧預算制‘,但種植推廣這幾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任務,黎池也是非常樂意的!
黎池是文臣,與武將不同,功勞這東西,並不嫌多。他是文臣、手上無兵,即使民間聲望再高,功高震主的可能也會小許多。
黎池:“臣領命!臣回去之後,定然好好去規劃一番,看看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將紅薯、玉米和棉花,平穩推至民間百姓家,讓他們早日吃飽穿暖!”
這麼些年來,只要吩咐到黎池頭上的公務,他一次都沒有辦砸,還總是有意外之喜。就好比這次南下去籌建商貿司,就有了三種高產之糧、一種禦寒好物,相比起來,完美籌建商貿司的功勞,反而似乎不值一提了。
“和周的辦公能力,朕自是相信的。”他這個臣子的能力,他是很信任的。
貞文帝想了想,發問:“和周,你在懷柔有一個八百畝的田莊?”
聯繫一下此時的前後語境,黎池猜測著回答:“回陛下,臣趕巧在懷柔置下了一個田莊,如今只是佃出去收些租子貼補家用,日後就給臣的女兒做嫁妝。”
一些主要臣子的家產,皇帝大概是有些了解的,了解起來也容易,田產、商鋪等的歸屬,都是在官府登記了的。
黎池的家產和進項,皇帝也是有些了解的。一座御賜的有些顯小的二進狀元府,一個八百畝的田莊。與晉賞王家合辦的連鎖水泥作坊,作坊也不歸他,只是一年拿上萬把兩的分潤銀。
還是他面前的紅人呢,也算是個寵臣了,卻只有這點家產和進項!聽說家中還有個常年吃貴藥的病妻,又有一對兒女要養,還時常貼補浯陽老家的族人,日子過得清貧得很。
真正過得清貧,在京中租賃房屋住的眾多小官:……
貞文帝心中生出一些憐惜來,都是正三品的官員了,還是閣臣呢,竟然就這麼一點家底,實在可憐!
只是堅持收應得之財,剛回京還未出門走訪,還未及收受‘冰敬‘和‘炭敬‘的黎池:……
貞文帝神情憐憫,對黎池說到:“和周,你倒是疼閨女,只是若將家中唯一的田莊給你閨女了,你兒子拿什麼撐家?”
“臣的閨女自胎里就帶著些體弱,臣與內人還有她兄長,要多疼她一些才行。至於兒子嘛,他有手有腳的,自己掙家產就是了!”
一旁記皇帝起居注的鐘離書,聽了好友的話,心中暗暗道:這個記著,回去後說給家中的小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