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大約關了月余,一個自稱姓方的連長將父親提出茅屋,沒有多餘的話,只是讓怹“回家”。其時父親已經走不了路了,坐在江家堂前的台階上只是發抖,怨在發著高熱。來接父親的是一明,這位不離不棄的同學兼和尚為了我父親冒著危險多方奔走遊說,終於才有了現在的結果。可謂高山流水,和衷共濟,真乃一生一死知交情也。方連長已經從一明嘴裡知道了我父親的來歷,便要求父親在離去之前為他寫一幅字,一明問他寫什麼內容,連長說就寫“升官發財”,直接又痛快。沒有桌案,就鋪紙在地上寫,可以想像,重病的父親,趴在地上,哆嗦著,用清峻孤傲, 如圭如章的柳體,寫下“升官發財”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二00八年冬無,我來到了婺源曉起村,村裡有三座江人鏡建造的宅院,“榮祿第”、“進士第”、“大夫第”,都經過了現代人的修葺,變得威嚴整齊,排場光麗。三進二天井,三步金階,官廳廂房,畫棟雕粱,接待著往來不息的遊客。我不知道父親是趴在哪間屋的地上寫字的,也找不到關押悠的茅房,正如父親所說,一切如浪花,隨波而逝,遠了……
最終,我父親還是和小連見了一面,就是在婺源那個送飯老漢的家裡。老漢和紅軍有什麼瓜葛不便打聽,但他找來了小連是千真萬確的。小連很黑很瘦,眼睛炯炯放光,跟我父親說話多了許多動作和手勢,幾日不見如同換了一個人。我父親比小連更黑更瘦,靠在床上別說手勢動作,連話也說不出了。小連一見我父親就哭了,說舅舅最需要他的時候他竟然不在跟前,實在是不孝順極了,將來回家愧對他的母親和舅媽……我父親還是勸小連跟他回北平,小連說他既然參加了紅軍就沒有半途而退的道理,他要跟著共產黨一條道走到底,干一番揭天掀地的事業,等革命成功了,他一準回到北平跟他媽好好過日子,天天吃炸醬麵。父親直截了當地說像吳貞那樣的女子北平有的是,小連若願意他可以到藝專的女學生里去挑。小連說他也不完全是為了吳貞,他現在的目標大得很,眼光也大得很,共產國際是世界性的,地球有多大,共產國際就有多大,中國革命是共產國際的一部分,能加入其中是他的幸運。我父親覺得小連現在離他是越來越遠了,把這個正在革命熱頭上的小連拉回去似乎根本不可能,便閉了眼睛再不說話。小連說他不能多待,要急著趕回去,臨走從兜里掏出一封寫給他母親和奶奶的信,言明他自己要干別的事情去了,暫時不回北平,這一切跟舅舅沒有關係。
總算是為父親做了開脫,小連知道要不寫這封信,他媽得把舅舅吃了。
趁著夜色,小連要走了,臨行拉著我父親的手久久不願撒開。彼此心裡都明白,這一分手,大概就是生離死別,再無緣相見了。外面起風了,初淅瀝以瀟灑,漸而颯颯,風聲中可以聽到小連越來越重的喘息。充滿親情的此刻,彼此的心都變得細膩而柔軟,父親的手用了力,想的是外甥會最終改變主意。
門外有人咳嗽,小連抽回了手,抹了把眼淚,低聲說,舅舅,我走了。
父親揮了揮手,小連走出幾步又回身附在我父親的耳邊說,吳貞肚子裡有了……
父親說,是的,你不能讓她也上吊吧。
一個月後,父親拄著拐杖能起床了,在一明的護送下離開江西,輾轉向北方移動。因為戰事,幾次困頓道途,流離溝壑,幾次出入鋒鏑,出生入死。沐雨櫛風,奔波日夜,歷時近一年,終於回到北平家中。
我的父親在北屋的南炕上整整躺了六個月,潰爛的雙腿在名醫彭玉堂的醫治下總算收了口。這期間,他在小炕桌上詳細記錄了江西之行的始末,取名《陶陽窯變》。要不,我也不會知道得這麼詳細。一明和尚在北平沒有停留,將父親送到就立刻返回江西了,還住在那座廟裡,貝葉蒲團,青燈古佛,長參寂靜,了卻餘生。李居士還在,還做著粗淡的茶飯,只是廣智走了。
我的父親江西一行撞進了革命懷抱又撞出來了,讓人很遺憾。母親的觀點不同,說我父親若是跟著小連走了,未必能有今天。沒聽小連說嗎,他的戰友十個沒留下一個,他能活下來是僥倖。父親若沒有“僥倖”當然就不會有今天的我,能到人世上走一走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這麼一想,我又不遺憾了。
八
北京解放第二年大連就被關進了監獄,罪名是“反動一貫道分子”,判刑十五年。政府在幾年時間內挖出了一貫道三百多“祖師”,一百零四個“皇帝”。這些人斂財無數,害人無數,讓人憎恨。那期間我還跟看門老張到東四“蟾宮”電影院看過一場政府拍攝的電影《一貫害人道》,揭露一貫道的騙人勾當。電影裡的場面陰森恐怖,嚇得我半宿睡不著覺。老張比我嚇得還厲害,他參加了一貫道,還交了保命錢,他怕政府把他也抓走判刑,要那樣他就見不著老婆孩子了,比月亮上砍樹的吳剛還慘。萬幸的是政府沒理會他,只讓街道積極分子找他談了一回話,登了記就算完事了。老張得了便宜賣乖,說一貫道還騙了他的錢,他絕對是受害者,沒想到政府竟然從一貫道道首退賠的款項中,把老張的錢發還了,合算老張一點兒虧也沒吃,當著街道人的面使勁喊“共產黨萬歲”。
小連是一九五一年回到北京的,到我們家之前回去看望了他的媽。我想回家的路上自然要路過胡同口的藥鋪,不知他從藥鋪門口過的時刻會不會想起小瑛子,那畢竟是他的初戀,是有過愛情結晶的。小連的回歸併沒有改變大連的命運,姑爸爸說她的小兒子薄情寡義,全沒有手足之情,走了這些年整個變了個人,兒子不是兒子了,變成了一塊鐵板。她的那些孫子孫女自然也不是孫子孫女了,都是些靠不到跟前兒的野貓。老太太拒絕到小連那“樊籠”一樣戒備森嚴的官邸去居住,仍舊住在細管胡同的小院裡,過著炸醬麵、炒黃豆疙瘩絲的平淡日月。小連拗不過他媽,只好讓人把房拾掇了一遍,安裝了自來水和抽水馬桶。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有抽水馬桶的人家沒幾戶,我每回到姑爸爸家去,怹都逼著我撒尿,把水箱的水拉得嘩嘩的。小連每月孝敬的錢,姑爸爸都用手絹包著,仔細地收在箱子裡,等我撒完尿,就拿出來給我顯擺,說這些錢足夠她和大連將來過日子用的了。姑爸爸一邊罵小連一邊自豪地說她的小兒子是公家的人,小兒子的官位遠遠地超過了他的父親“撥什戶”,按過去朝廷的說法,是個一品大員綽綽有餘,共產黨不興封妻蔭子,擱有皇上那會兒,以小連的爵位,她封個一品誥命夫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一九五九年國慶十周年,大赦犯人,大連不在其中。為這個我和父親到小連家裡去了一次,那是我第一回涉足“幹部子弟”們的居所。首先門衛讓我們登記,再用電話跟秘書通報了父親和我的姓名,等了半天裡頭才出來人領我們進去。這種做法對父親和我來說無異於一個下馬威,就像戲台上犯了錯誤的下級見上級要報名而入一樣,讓人心裡很不受用。我跟父親說了自己的感覺,父親說我太過敏感,其實我知道,父親比我還敏感,怹不說就是了。
小連的住所與我的想像大相逕庭。樹小房新,不中不西,庭園當間不倫不類地立著座假山,北屋窗前修了座怪模式樣的噴水池。進到正屋,應該算是客廳吧,內里竟是空空蕩蕩的,牆上沒有字畫,窗前沒有花草,除了一個長沙發,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那個沙發跟我們家嵌螺鈿的太師椅比,也絕對差著檔次。小連屋裡的每樣家具都用白漆塗著編號,桌子椅子凳子甚至連洗臉架子也在顯著位置描著數字,大煞風景!後來我才知道,標了字碼的東西都是公家之物,不屬於小連自己。按父親的說法就是說小連革命幾十年,沒給自個兒掙來一套桌椅板凳。
二00八年冬無,我來到了婺源曉起村,村裡有三座江人鏡建造的宅院,“榮祿第”、“進士第”、“大夫第”,都經過了現代人的修葺,變得威嚴整齊,排場光麗。三進二天井,三步金階,官廳廂房,畫棟雕粱,接待著往來不息的遊客。我不知道父親是趴在哪間屋的地上寫字的,也找不到關押悠的茅房,正如父親所說,一切如浪花,隨波而逝,遠了……
最終,我父親還是和小連見了一面,就是在婺源那個送飯老漢的家裡。老漢和紅軍有什麼瓜葛不便打聽,但他找來了小連是千真萬確的。小連很黑很瘦,眼睛炯炯放光,跟我父親說話多了許多動作和手勢,幾日不見如同換了一個人。我父親比小連更黑更瘦,靠在床上別說手勢動作,連話也說不出了。小連一見我父親就哭了,說舅舅最需要他的時候他竟然不在跟前,實在是不孝順極了,將來回家愧對他的母親和舅媽……我父親還是勸小連跟他回北平,小連說他既然參加了紅軍就沒有半途而退的道理,他要跟著共產黨一條道走到底,干一番揭天掀地的事業,等革命成功了,他一準回到北平跟他媽好好過日子,天天吃炸醬麵。父親直截了當地說像吳貞那樣的女子北平有的是,小連若願意他可以到藝專的女學生里去挑。小連說他也不完全是為了吳貞,他現在的目標大得很,眼光也大得很,共產國際是世界性的,地球有多大,共產國際就有多大,中國革命是共產國際的一部分,能加入其中是他的幸運。我父親覺得小連現在離他是越來越遠了,把這個正在革命熱頭上的小連拉回去似乎根本不可能,便閉了眼睛再不說話。小連說他不能多待,要急著趕回去,臨走從兜里掏出一封寫給他母親和奶奶的信,言明他自己要干別的事情去了,暫時不回北平,這一切跟舅舅沒有關係。
總算是為父親做了開脫,小連知道要不寫這封信,他媽得把舅舅吃了。
趁著夜色,小連要走了,臨行拉著我父親的手久久不願撒開。彼此心裡都明白,這一分手,大概就是生離死別,再無緣相見了。外面起風了,初淅瀝以瀟灑,漸而颯颯,風聲中可以聽到小連越來越重的喘息。充滿親情的此刻,彼此的心都變得細膩而柔軟,父親的手用了力,想的是外甥會最終改變主意。
門外有人咳嗽,小連抽回了手,抹了把眼淚,低聲說,舅舅,我走了。
父親揮了揮手,小連走出幾步又回身附在我父親的耳邊說,吳貞肚子裡有了……
父親說,是的,你不能讓她也上吊吧。
一個月後,父親拄著拐杖能起床了,在一明的護送下離開江西,輾轉向北方移動。因為戰事,幾次困頓道途,流離溝壑,幾次出入鋒鏑,出生入死。沐雨櫛風,奔波日夜,歷時近一年,終於回到北平家中。
我的父親在北屋的南炕上整整躺了六個月,潰爛的雙腿在名醫彭玉堂的醫治下總算收了口。這期間,他在小炕桌上詳細記錄了江西之行的始末,取名《陶陽窯變》。要不,我也不會知道得這麼詳細。一明和尚在北平沒有停留,將父親送到就立刻返回江西了,還住在那座廟裡,貝葉蒲團,青燈古佛,長參寂靜,了卻餘生。李居士還在,還做著粗淡的茶飯,只是廣智走了。
我的父親江西一行撞進了革命懷抱又撞出來了,讓人很遺憾。母親的觀點不同,說我父親若是跟著小連走了,未必能有今天。沒聽小連說嗎,他的戰友十個沒留下一個,他能活下來是僥倖。父親若沒有“僥倖”當然就不會有今天的我,能到人世上走一走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這麼一想,我又不遺憾了。
八
北京解放第二年大連就被關進了監獄,罪名是“反動一貫道分子”,判刑十五年。政府在幾年時間內挖出了一貫道三百多“祖師”,一百零四個“皇帝”。這些人斂財無數,害人無數,讓人憎恨。那期間我還跟看門老張到東四“蟾宮”電影院看過一場政府拍攝的電影《一貫害人道》,揭露一貫道的騙人勾當。電影裡的場面陰森恐怖,嚇得我半宿睡不著覺。老張比我嚇得還厲害,他參加了一貫道,還交了保命錢,他怕政府把他也抓走判刑,要那樣他就見不著老婆孩子了,比月亮上砍樹的吳剛還慘。萬幸的是政府沒理會他,只讓街道積極分子找他談了一回話,登了記就算完事了。老張得了便宜賣乖,說一貫道還騙了他的錢,他絕對是受害者,沒想到政府竟然從一貫道道首退賠的款項中,把老張的錢發還了,合算老張一點兒虧也沒吃,當著街道人的面使勁喊“共產黨萬歲”。
小連是一九五一年回到北京的,到我們家之前回去看望了他的媽。我想回家的路上自然要路過胡同口的藥鋪,不知他從藥鋪門口過的時刻會不會想起小瑛子,那畢竟是他的初戀,是有過愛情結晶的。小連的回歸併沒有改變大連的命運,姑爸爸說她的小兒子薄情寡義,全沒有手足之情,走了這些年整個變了個人,兒子不是兒子了,變成了一塊鐵板。她的那些孫子孫女自然也不是孫子孫女了,都是些靠不到跟前兒的野貓。老太太拒絕到小連那“樊籠”一樣戒備森嚴的官邸去居住,仍舊住在細管胡同的小院裡,過著炸醬麵、炒黃豆疙瘩絲的平淡日月。小連拗不過他媽,只好讓人把房拾掇了一遍,安裝了自來水和抽水馬桶。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有抽水馬桶的人家沒幾戶,我每回到姑爸爸家去,怹都逼著我撒尿,把水箱的水拉得嘩嘩的。小連每月孝敬的錢,姑爸爸都用手絹包著,仔細地收在箱子裡,等我撒完尿,就拿出來給我顯擺,說這些錢足夠她和大連將來過日子用的了。姑爸爸一邊罵小連一邊自豪地說她的小兒子是公家的人,小兒子的官位遠遠地超過了他的父親“撥什戶”,按過去朝廷的說法,是個一品大員綽綽有餘,共產黨不興封妻蔭子,擱有皇上那會兒,以小連的爵位,她封個一品誥命夫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一九五九年國慶十周年,大赦犯人,大連不在其中。為這個我和父親到小連家裡去了一次,那是我第一回涉足“幹部子弟”們的居所。首先門衛讓我們登記,再用電話跟秘書通報了父親和我的姓名,等了半天裡頭才出來人領我們進去。這種做法對父親和我來說無異於一個下馬威,就像戲台上犯了錯誤的下級見上級要報名而入一樣,讓人心裡很不受用。我跟父親說了自己的感覺,父親說我太過敏感,其實我知道,父親比我還敏感,怹不說就是了。
小連的住所與我的想像大相逕庭。樹小房新,不中不西,庭園當間不倫不類地立著座假山,北屋窗前修了座怪模式樣的噴水池。進到正屋,應該算是客廳吧,內里竟是空空蕩蕩的,牆上沒有字畫,窗前沒有花草,除了一個長沙發,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那個沙發跟我們家嵌螺鈿的太師椅比,也絕對差著檔次。小連屋裡的每樣家具都用白漆塗著編號,桌子椅子凳子甚至連洗臉架子也在顯著位置描著數字,大煞風景!後來我才知道,標了字碼的東西都是公家之物,不屬於小連自己。按父親的說法就是說小連革命幾十年,沒給自個兒掙來一套桌椅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