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許久,老五沒有說話。
赫鴻軒嘆了口氣說,話趕到這兒了,不得不跟您說,前兒個我在安定門門臉碰見了四大大,四大大一臉灰土,挎著包袱,說是才從草籃子監獄回來,去看府上的三格格,人家沒讓進,給攆回來了。
老五愣了一會兒說,我三姐是共產黨,她雖然沒說,可我們家裡全知道。走到這一步,也是預料當中。我在法國的同學王利民,王國甫的兒子,也是共產黨,跟我三姐在北平是一事的,王利民跟他爸爸鬧翻了走了,其實是接到任務走的,到南邊當新四軍去了,讓人包餃子餡包在皖南了,他的死亡通知書不還是我讓你給王家老爺子送去的?
赫鴻軒說,我還記得,那是一封在路上走了幾年的通知書。我把王家老爺子約到茶館,把那封信親手交給他,老爺子沒看完就動彈不了了,人整個傻了。老年喪子,人生一大悲啊!老王家就這麼一個兒子。
老五說,這回,怕我額娘要老年喪女了……
赫鴻軒說,總不至於……
老五說,政治的事情你不懂,你是個就懂得風花雪月的人。政治是什麼?政治是血雨腥風,沒有半點兒人情。七舅爺家的青雨,一個戲子,愣是讓人在後脊樑打了七十多個窟窿,上哪兒說理去!我姑爸爸家的小連,跟著政治走了,到現在音信皆無,死活不知。我要不是個沒出息的,也跟著王利民走了,可我撂不下的事情太多,比如這嗜好,這恣意放縱的日子,疼我的額娘,北平的一大幫朋友……還有你。其實細想想,我是沒那勇氣,也沒那能耐,我是個懦弱小人!
赫鴻軒說,五哥您別自個兒責備自個兒,在我眼裡,您是個頂天立地的人,您看透世事,活得灑脫自在,誰能有您的勇氣啊!這些年,跟著您,我真悟出了不少人生大道理,從一個不諳世事的渾得魯兒,變成了一個養家餬口的人,這情分我這輩子也忘不了。
老五說,我無牽無掛,兩眼一閉,駕鶴西遊去了。我料定了,葉家宅門是不會理睬我的,大不了,我額娘為我掉兩滴眼淚兒,兄弟老七偷著出來瞄我一眼,就算是很有情分了。
赫鴻軒說,五哥您怎麼說這種敗興的話,別說沒這樣的事,就是有這樣的事,我們家的螞蚱、掛達扁兒、小刀螂,全是您披麻戴孝,摔盆打幡的人!
老五說,你來送窩頭,怎麼扯起披麻戴孝來了?明天下晚要是還有閒錢,我在東來順請你那仨小子吃涮羊肉!
赫鴻軒說他還得趕著回去,掛達扁兒他媽這幾天怕是要生。老五說,這是第四個了吧?
赫鴻軒說是第四個。老五說,比我們家還差得遠,我們家是十四個。
老五看了看桌上的錢,有些傷感地說,十四個……管用的沒一個!
赫鴻軒問棉袍還要不要贖,老五說過幾天再說。
赫鴻軒圍上圍脖,戴上帽子要走,老五攔住他說,再給我唱段。
赫鴻軒說,這些年您還沒聽膩呀?
老五說,我永遠愛聽,永遠不膩。
赫鴻軒問唱哪段,老五說,就唱《風雨歸舟》。
赫鴻軒說,這個段子您聽了多少遍了,換個別的。
老五說,我想聽這個。
赫鴻軒張嘴要唱,老五說,還有開場白呢,我要聽全須全尾兒的。
赫鴻軒只好開口道,蒙五哥不嫌棄,借五哥一點兒耳音,學徒赫鴻軒至至誠誠地伺候五哥一段《風雨歸舟》——
老五喊了一聲好,赫鴻軒提足精神開唱:
過山林狂風如吼,堪堪的大雨淋頭,獲金鱗漁翁擺槳盪孤舟。
望長空電掣雷鳴風雲驟,慌得他隨風冒雨赴中流。顧不得綠柳村頭魚換酒,眼難睜,遍身雨打蓑衣透,見天連水,密雲稠,難辨村店與林丘。風雨催,煙雲湊,恰來到,小灘頭,攜魚拽纜忙登岸,拋篙系孤舟。猛回頭,但則見,貪午睡的小牧童兒,他在那,雨地里,哭著去找牛。
赫鴻軒使出了渾身解數,將個《風雨歸舟》唱得字正腔圓,爐火純青。應該說這是他幾年來唱得最好的一回,也是最滿意的一回,將暴風雨中的迷濛、被動、無助、掙扎唱得淋漓盡致。最後一句“哭著去找牛”本是意境的點綴,他唱得有些絕望悲涼,使得五哥的眼裡洇出微微的濕意。
風雨歸舟,歸哪兒哦?
七
第二天,一場暴雪,紛紛揚揚遮蓋了北京。
房樹白茫茫一片,狂暴的北風中,路斷人稀,地凍天寒。
茶館沒有生意,赫鴻軒閒在家裡,聽憑孫玉嬌的指使,給三個半大小子的毛窩釘前後掌。老北京有“過陰天兒”的傳統,逢有壞天氣,都悶在家裡,弄些零食解悶兒。赫家少奶奶孫玉嬌挺著大肚子把剛炒好的一簸箕鐵蠶豆倒在桌上,赫家的幾隻蟲子螞蚱、掛達扁兒、小刀螂一窩蜂地撲了過去,不顧蠶豆滾燙,都使勁往自個兒跟前摟。孫玉嬌嚷道,涼涼了再吃,這會兒是皮的!
哪裡制止得住?
掛達扁兒還想著爹,剝了個豆塞進赫鴻軒的嘴裡,燙得赫鴻軒直吸溜。豆子炒得火候恰到,香脆無比,掛達扁兒說媽炒的豆子好吃。赫鴻軒說,你媽是誰,你媽是“十里香”酒鋪掌柜的,炒豆煮蛋是她的老本行。
孫玉嬌不樂意了,說,再怎麼著我們也是正經買賣人,不低三下四。您倒好,在茶館裡吃開口飯,淪入下九流行當。
赫鴻軒說,下九流也是人,憑本事吃飯,我心裡高尚著呢!
兩口子吃炒豆,逗貧嘴,一晃一天過去了。雪到傍晚總算住了,又換作乾冷的風,連檐下的家雀也凍得縮在窩裡不出來了。赫鴻軒說,今兒個不知怎麼的了,我的心裡有點兒亂,老是突突地跳。
螞蚱說,我爸八成是餓的,早晨到現在就吃了一碗雜麵湯。孫玉嬌說,赫鴻軒又在想念葉家老五了,惦記著往九條跑呢。赫鴻軒說,這會兒我不惦記他,他手裡有一封銀元,凍不著也餓不著。
掛達扁兒說,爸是惦記著媽,媽馬上就要生小弟弟了,我把弟弟的小名兒都取好了,順著排,叫拉拉蛄。
孫玉嬌呸了一聲說,聽拉拉蛄叫喚,那就是死了,拉拉蛄跟死人絞到一塊兒,不好!換一個!
還沒來得及換,當晚孫玉嬌就生了,依了掛達扁兒的預言,的確是個“小弟弟”,小傢伙聲音洪亮,模樣長得挺陽剛,挺周正。
早晨天剛亮,有看鼓樓的老李敲門,直著嗓門說五爺過去了。赫鴻軒慌忙穿衣,跟著老李往外走,邊走邊問人在哪兒。老李說在後門橋的橋底下。問還有救沒有,說是人早已僵硬了。
赫鴻軒趕到後門橋,警察方面早到了。天寒,街上的倒臥隨處可見,不新鮮,讓收屍的拉走便是了,連報也無須上報。可眼下這個不同尋常,眼下這個倒臥細皮嫩肉,穿了一身警察的衣裳,佝僂著身子蜷縮在橋底下,安安穩穩像是在熟睡。赫鴻軒揭開苫著的破席,彎下身往死者臉上仔細瞅,果然是老五,嘶聲喊了一聲“五哥啊……啊……”坐在地上站不起來了。
看屍的警察說,既然已經知道了喪主,麻煩您通知一下本家兒吧,這兒就沒我們什麼事兒了。
赫鴻軒嘆了口氣說,話趕到這兒了,不得不跟您說,前兒個我在安定門門臉碰見了四大大,四大大一臉灰土,挎著包袱,說是才從草籃子監獄回來,去看府上的三格格,人家沒讓進,給攆回來了。
老五愣了一會兒說,我三姐是共產黨,她雖然沒說,可我們家裡全知道。走到這一步,也是預料當中。我在法國的同學王利民,王國甫的兒子,也是共產黨,跟我三姐在北平是一事的,王利民跟他爸爸鬧翻了走了,其實是接到任務走的,到南邊當新四軍去了,讓人包餃子餡包在皖南了,他的死亡通知書不還是我讓你給王家老爺子送去的?
赫鴻軒說,我還記得,那是一封在路上走了幾年的通知書。我把王家老爺子約到茶館,把那封信親手交給他,老爺子沒看完就動彈不了了,人整個傻了。老年喪子,人生一大悲啊!老王家就這麼一個兒子。
老五說,這回,怕我額娘要老年喪女了……
赫鴻軒說,總不至於……
老五說,政治的事情你不懂,你是個就懂得風花雪月的人。政治是什麼?政治是血雨腥風,沒有半點兒人情。七舅爺家的青雨,一個戲子,愣是讓人在後脊樑打了七十多個窟窿,上哪兒說理去!我姑爸爸家的小連,跟著政治走了,到現在音信皆無,死活不知。我要不是個沒出息的,也跟著王利民走了,可我撂不下的事情太多,比如這嗜好,這恣意放縱的日子,疼我的額娘,北平的一大幫朋友……還有你。其實細想想,我是沒那勇氣,也沒那能耐,我是個懦弱小人!
赫鴻軒說,五哥您別自個兒責備自個兒,在我眼裡,您是個頂天立地的人,您看透世事,活得灑脫自在,誰能有您的勇氣啊!這些年,跟著您,我真悟出了不少人生大道理,從一個不諳世事的渾得魯兒,變成了一個養家餬口的人,這情分我這輩子也忘不了。
老五說,我無牽無掛,兩眼一閉,駕鶴西遊去了。我料定了,葉家宅門是不會理睬我的,大不了,我額娘為我掉兩滴眼淚兒,兄弟老七偷著出來瞄我一眼,就算是很有情分了。
赫鴻軒說,五哥您怎麼說這種敗興的話,別說沒這樣的事,就是有這樣的事,我們家的螞蚱、掛達扁兒、小刀螂,全是您披麻戴孝,摔盆打幡的人!
老五說,你來送窩頭,怎麼扯起披麻戴孝來了?明天下晚要是還有閒錢,我在東來順請你那仨小子吃涮羊肉!
赫鴻軒說他還得趕著回去,掛達扁兒他媽這幾天怕是要生。老五說,這是第四個了吧?
赫鴻軒說是第四個。老五說,比我們家還差得遠,我們家是十四個。
老五看了看桌上的錢,有些傷感地說,十四個……管用的沒一個!
赫鴻軒問棉袍還要不要贖,老五說過幾天再說。
赫鴻軒圍上圍脖,戴上帽子要走,老五攔住他說,再給我唱段。
赫鴻軒說,這些年您還沒聽膩呀?
老五說,我永遠愛聽,永遠不膩。
赫鴻軒問唱哪段,老五說,就唱《風雨歸舟》。
赫鴻軒說,這個段子您聽了多少遍了,換個別的。
老五說,我想聽這個。
赫鴻軒張嘴要唱,老五說,還有開場白呢,我要聽全須全尾兒的。
赫鴻軒只好開口道,蒙五哥不嫌棄,借五哥一點兒耳音,學徒赫鴻軒至至誠誠地伺候五哥一段《風雨歸舟》——
老五喊了一聲好,赫鴻軒提足精神開唱:
過山林狂風如吼,堪堪的大雨淋頭,獲金鱗漁翁擺槳盪孤舟。
望長空電掣雷鳴風雲驟,慌得他隨風冒雨赴中流。顧不得綠柳村頭魚換酒,眼難睜,遍身雨打蓑衣透,見天連水,密雲稠,難辨村店與林丘。風雨催,煙雲湊,恰來到,小灘頭,攜魚拽纜忙登岸,拋篙系孤舟。猛回頭,但則見,貪午睡的小牧童兒,他在那,雨地里,哭著去找牛。
赫鴻軒使出了渾身解數,將個《風雨歸舟》唱得字正腔圓,爐火純青。應該說這是他幾年來唱得最好的一回,也是最滿意的一回,將暴風雨中的迷濛、被動、無助、掙扎唱得淋漓盡致。最後一句“哭著去找牛”本是意境的點綴,他唱得有些絕望悲涼,使得五哥的眼裡洇出微微的濕意。
風雨歸舟,歸哪兒哦?
七
第二天,一場暴雪,紛紛揚揚遮蓋了北京。
房樹白茫茫一片,狂暴的北風中,路斷人稀,地凍天寒。
茶館沒有生意,赫鴻軒閒在家裡,聽憑孫玉嬌的指使,給三個半大小子的毛窩釘前後掌。老北京有“過陰天兒”的傳統,逢有壞天氣,都悶在家裡,弄些零食解悶兒。赫家少奶奶孫玉嬌挺著大肚子把剛炒好的一簸箕鐵蠶豆倒在桌上,赫家的幾隻蟲子螞蚱、掛達扁兒、小刀螂一窩蜂地撲了過去,不顧蠶豆滾燙,都使勁往自個兒跟前摟。孫玉嬌嚷道,涼涼了再吃,這會兒是皮的!
哪裡制止得住?
掛達扁兒還想著爹,剝了個豆塞進赫鴻軒的嘴裡,燙得赫鴻軒直吸溜。豆子炒得火候恰到,香脆無比,掛達扁兒說媽炒的豆子好吃。赫鴻軒說,你媽是誰,你媽是“十里香”酒鋪掌柜的,炒豆煮蛋是她的老本行。
孫玉嬌不樂意了,說,再怎麼著我們也是正經買賣人,不低三下四。您倒好,在茶館裡吃開口飯,淪入下九流行當。
赫鴻軒說,下九流也是人,憑本事吃飯,我心裡高尚著呢!
兩口子吃炒豆,逗貧嘴,一晃一天過去了。雪到傍晚總算住了,又換作乾冷的風,連檐下的家雀也凍得縮在窩裡不出來了。赫鴻軒說,今兒個不知怎麼的了,我的心裡有點兒亂,老是突突地跳。
螞蚱說,我爸八成是餓的,早晨到現在就吃了一碗雜麵湯。孫玉嬌說,赫鴻軒又在想念葉家老五了,惦記著往九條跑呢。赫鴻軒說,這會兒我不惦記他,他手裡有一封銀元,凍不著也餓不著。
掛達扁兒說,爸是惦記著媽,媽馬上就要生小弟弟了,我把弟弟的小名兒都取好了,順著排,叫拉拉蛄。
孫玉嬌呸了一聲說,聽拉拉蛄叫喚,那就是死了,拉拉蛄跟死人絞到一塊兒,不好!換一個!
還沒來得及換,當晚孫玉嬌就生了,依了掛達扁兒的預言,的確是個“小弟弟”,小傢伙聲音洪亮,模樣長得挺陽剛,挺周正。
早晨天剛亮,有看鼓樓的老李敲門,直著嗓門說五爺過去了。赫鴻軒慌忙穿衣,跟著老李往外走,邊走邊問人在哪兒。老李說在後門橋的橋底下。問還有救沒有,說是人早已僵硬了。
赫鴻軒趕到後門橋,警察方面早到了。天寒,街上的倒臥隨處可見,不新鮮,讓收屍的拉走便是了,連報也無須上報。可眼下這個不同尋常,眼下這個倒臥細皮嫩肉,穿了一身警察的衣裳,佝僂著身子蜷縮在橋底下,安安穩穩像是在熟睡。赫鴻軒揭開苫著的破席,彎下身往死者臉上仔細瞅,果然是老五,嘶聲喊了一聲“五哥啊……啊……”坐在地上站不起來了。
看屍的警察說,既然已經知道了喪主,麻煩您通知一下本家兒吧,這兒就沒我們什麼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