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四
許多年以後我才鬧明白這門婚事的來龍去脈。
我們家老五作伐,真是一點兒沒錯的。說是赫鴻軒的自找,還不如說是老五把他推進了火坑。
是老五還沒有被父親趕出家門的時候,一天到晚瘋瘋癲癲不著調,要下海去唱戲,被我父親阻攔,便破罐破摔地對著幹,將留學外洋得來的一口流利洋文,拜師名門學來的一筆精湛絕倫的好章草,全部拋擲腦後。今日去妙峰山看小老媽兒燒香,明日去二閘放鷹逮兔,後天又奔了陶然亭撂跤,再不就到王府井裝要飯的。我父親賭氣把他關在家裡,不讓出門。他提出要強身健體練武術,要學五虎棍,就給買了五虎棍,五虎棍掄不開,把自個兒的脊樑前胸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練叉沒錢買叉杆,想了個主意把掏茅房的劫住,耍人家的糞勺,掄得滿院飛屎湯。後來手扶著牆頭學高蹺,手一離開牆,連人帶蹺把院裡的魚缸砸成了八瓣。想學天橋把式,拿腦袋頂罈子,把家裡大小罈子全搜羅出來,集中在後院花廳前,掄起一個卯足勁兒朝天上扔,扔一個摔一個,最後一個總算接著了,把自家腦袋開了瓢。想喝酒,沒下酒菜,父親有令不許給孩子們開小灶,無奈,他沒出家門就套著了鄰居家的貓,吊在樹上剝了皮,架著樹枝燒烤,招得人家堵著門鬧。
赫鴻軒跟老五不一樣,赫鴻軒老實規矩,不好張揚,之所以跟老五成天膩在一塊兒,主要是對“五哥”的敬佩和傾慕,“五哥”的好在他是好,“五哥”的壞在他也是好,特別是五哥那鬍子,簡直是神來之筆,全北京獨一份兒,再沒人能比!跟五哥在一塊兒,他有種小鳥依人的舒展,有種被呵護的恣意嬌憨。五哥帶著他玩,他跟五哥坦誠相見,無話不談……
兩個人在一起填詞續曲,聽書下館子,玩得滋潤,活得隨意。不同的是老五時常地還要逛逛八大胡同,會會小班裡的相好。赫鴻軒則只認老五一個,一門心思地永不分離。
赫鴻軒的父親幾次找上我們家,跟我父親嚷嚷,說再看見老五插他兒子,他就“不客氣”了,把父親弄得難堪極了。問題是架不住他兒子老往我們家跑,誰插誰還真說不清了。總之,老五是赫鴻軒的“最愛”,是須臾不能離開的人物。
有一天,老五和赫鴻軒商量好一塊兒到東直門外去射野箭。何謂“野箭”,就是在野地沒有目的地瞎射,射到哪兒哪兒就是靶心。三十年代,手槍都普及了,他們還要射箭,圖的是古樸原始,圖的是氣氛心情,跟今天的“爺吃的不是飯,爺吃的是寂寞”如出一轍。
出東直門,在門臉驢窩子一人雇了一頭熟驢,多給錢,不讓趕腳的跟著,為的是自由自在,信驢由韁。“熟驢”就是認得歸路的驢,不用人牽引,自個兒能屁顛兒屁顛兒地回家。那天,兩人的打扮也很統一,破草帽,舊布衫,青褲綁腿大鞋。老五斜挎了一張弓,赫鴻軒背了一捆雁翎箭,騎著驢,不走關廂走河沿,河沿有陰涼,景致優美。至於野箭到哪兒去射,兩人心裡誰都沒底,驢把他們帶哪兒就是哪兒。往南走,太陽越發紅火,天氣越發漸熱,遠遠見一處濃樹陰,不用吆喝,驢們自己就奔了過去。樹陰下無人,一片荷塘,四野寂靜,有知了在“伏天兒——伏天兒——”地叫喚,很有曲子詞裡“翠蓋倚風楊柳岸,綠陰深處韻悠然”的意境。老五、赫鴻軒對這地方都很滿意,下了坐騎,釘上橛子拴好驢,把從驢窩子帶的草料袋子給驢們鋪開,然後摘下弓,放下箭,撣土擦汗,四下張望,開始尋思這箭往哪兒射,是朝荷塘里還是朝樹頂上。
拉開弓轉了三百六十度,卻見身後百十步外,大樹下頭有三間茅舍,一圈籬笆牆,牆上爬滿喇叭花,牆根幾棵指甲草,都開著紅艷艷的花朵,大門上挑著賣酒的幌子,幌子上有“十里香”的字樣。準備開弓射箭的二位爺忽然覺得又渴又餓,赫鴻軒說,五哥,我想咱們得吃飽了戰飯才能開練,哪有空著肚子打仗的!
老五說,這話有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誰說咱們的肚子不是“器”的一部分,下酒館!
於是,弓也軟了,箭也掉了,驢也不顧了,兩人踢土揚煙地直奔“十里香”而來。
酒館是誰開的?是孫玉嬌和她媽開的。
老五和赫鴻軒飢腸轆轆進了酒鋪,四隻眼睛使勁踅摸吃食。酒館不是飯館,並不出售頂飢的飯食,只是一些下酒小菜。櫃檯端頭擺著兩個黑酒罈子,壇口壓著包了沙子的紅布,旁邊有一瓦盆煮好的茶雞蛋,幾碟滷煮豆腐乾和菱角塊,幾碟拌豆芽和五香煮花生。東面牆上貼著香菸美人畫,西面牆上掛著把舊三弦,兩張桌子,三五板凳,這便是全部了。家什雖然簡單,收拾得卻一塵不染,很草根,當然也很賞心悅目。最賞心悅目的是櫃檯後頭站著的大美人兒,烏黑的大辮子紅辮梢,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一點點……這一切讓兩位吃慣了東興樓、東來順的城市爺頗有新鮮感。
那天,孫玉嬌她媽走親戚去了,鋪子裡只有孫玉嬌在支應。老五和赫鴻軒在美人的伺候下一人先吃了五個茶雞蛋,兩碟豆腐乾,喝了半斤兌了不知道多少水的燒酒,仍是覺得無飢帶飽,就問孫玉嬌除了豆腐乾以外有沒有飯。孫玉嬌說飯沒有,但是有他們早上剩下的油炸鬼和豆腐腦。老五說油炸鬼得吃熱的,從早晨擱到現在早皮了,沒法吃。赫鴻軒說早晨的豆腐腦不湯也餿了,不能吃。孫玉嬌說要這樣,他們不妨一人再吃五個雞蛋。老五說現在一打嗝已經是雞屎味了,再吃五個,他得變成雞。
正無奈間,進來個小小子,提著幾條塘里剛摸出的小鯽瓜,嚷嚷著要換酒喝。老五一聽有小魚,立刻來了精神,說要吃鯽魚湯柳葉面。孫玉嬌說不會做,老五說他自己做,照價給錢就是了。孫玉嬌說要五個大子兒,老五說,我給你一塊銀元!
孫玉嬌立刻睜大了眼睛,說她和她媽掙半個月也掙不來一塊銀元。
赫鴻軒說,你以為我們是誰,我們是爺,是鎮國將軍跟藍旗佐領的後人。
孫玉嬌壓根兒鬧不清將軍跟佐領是什麼東西,尋思是不小的官,便說,擱您是一撒手的事,擱咱們就是難熬的日子,謝謝二位爺了!
交易達成,老五到後頭去做柳葉面。孫玉嬌坐在小板凳上一邊用眼睛瞄著細皮嫩肉的赫鴻軒,一邊用馬蓮編制著小玩意兒。赫鴻軒問她編的是什麼,孫玉嬌讓赫鴻軒猜,赫鴻軒猜不出,孫玉嬌說,一個是螞蚱,一個是掛達扁兒。
赫鴻軒說,讓你這麼一說還編得真像。
赫鴻軒問孫玉嬌還會編什麼,孫玉嬌說還會編刀螂,拉拉蛄、屎殼螂,只要是草里有的,她都能編出來。赫鴻軒從孫玉嬌手裡要過草編,越看越稀罕,直夸孫玉嬌心靈手巧。孫玉嬌就要把草編送給赫鴻軒,讓他拿回家給他的姑娘阿哥玩。赫鴻軒笑了說,我怎會有姑娘阿哥,我的媳婦還不知在哪個旮旯等著我呢。
不知怎的,孫玉嬌的臉有些發紅,這一紅更透出她的嬌艷來,敢情是個漂亮的村姑,那臉蛋兒,那村勁兒,立刻勾起赫鴻軒的唱癮,他從酒館土牆上摘下那把塵封的三弦撥撥楞楞就調音。孫玉嬌不樂意了,說這把弦是她父親生前最愛,別人是動不得的。赫鴻軒說三弦老掛著不彈就壞了,且不說弦,光是蒙面的蟒皮一發霉就破了,破了皮兒的三弦就一文不值啦!
許多年以後我才鬧明白這門婚事的來龍去脈。
我們家老五作伐,真是一點兒沒錯的。說是赫鴻軒的自找,還不如說是老五把他推進了火坑。
是老五還沒有被父親趕出家門的時候,一天到晚瘋瘋癲癲不著調,要下海去唱戲,被我父親阻攔,便破罐破摔地對著幹,將留學外洋得來的一口流利洋文,拜師名門學來的一筆精湛絕倫的好章草,全部拋擲腦後。今日去妙峰山看小老媽兒燒香,明日去二閘放鷹逮兔,後天又奔了陶然亭撂跤,再不就到王府井裝要飯的。我父親賭氣把他關在家裡,不讓出門。他提出要強身健體練武術,要學五虎棍,就給買了五虎棍,五虎棍掄不開,把自個兒的脊樑前胸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練叉沒錢買叉杆,想了個主意把掏茅房的劫住,耍人家的糞勺,掄得滿院飛屎湯。後來手扶著牆頭學高蹺,手一離開牆,連人帶蹺把院裡的魚缸砸成了八瓣。想學天橋把式,拿腦袋頂罈子,把家裡大小罈子全搜羅出來,集中在後院花廳前,掄起一個卯足勁兒朝天上扔,扔一個摔一個,最後一個總算接著了,把自家腦袋開了瓢。想喝酒,沒下酒菜,父親有令不許給孩子們開小灶,無奈,他沒出家門就套著了鄰居家的貓,吊在樹上剝了皮,架著樹枝燒烤,招得人家堵著門鬧。
赫鴻軒跟老五不一樣,赫鴻軒老實規矩,不好張揚,之所以跟老五成天膩在一塊兒,主要是對“五哥”的敬佩和傾慕,“五哥”的好在他是好,“五哥”的壞在他也是好,特別是五哥那鬍子,簡直是神來之筆,全北京獨一份兒,再沒人能比!跟五哥在一塊兒,他有種小鳥依人的舒展,有種被呵護的恣意嬌憨。五哥帶著他玩,他跟五哥坦誠相見,無話不談……
兩個人在一起填詞續曲,聽書下館子,玩得滋潤,活得隨意。不同的是老五時常地還要逛逛八大胡同,會會小班裡的相好。赫鴻軒則只認老五一個,一門心思地永不分離。
赫鴻軒的父親幾次找上我們家,跟我父親嚷嚷,說再看見老五插他兒子,他就“不客氣”了,把父親弄得難堪極了。問題是架不住他兒子老往我們家跑,誰插誰還真說不清了。總之,老五是赫鴻軒的“最愛”,是須臾不能離開的人物。
有一天,老五和赫鴻軒商量好一塊兒到東直門外去射野箭。何謂“野箭”,就是在野地沒有目的地瞎射,射到哪兒哪兒就是靶心。三十年代,手槍都普及了,他們還要射箭,圖的是古樸原始,圖的是氣氛心情,跟今天的“爺吃的不是飯,爺吃的是寂寞”如出一轍。
出東直門,在門臉驢窩子一人雇了一頭熟驢,多給錢,不讓趕腳的跟著,為的是自由自在,信驢由韁。“熟驢”就是認得歸路的驢,不用人牽引,自個兒能屁顛兒屁顛兒地回家。那天,兩人的打扮也很統一,破草帽,舊布衫,青褲綁腿大鞋。老五斜挎了一張弓,赫鴻軒背了一捆雁翎箭,騎著驢,不走關廂走河沿,河沿有陰涼,景致優美。至於野箭到哪兒去射,兩人心裡誰都沒底,驢把他們帶哪兒就是哪兒。往南走,太陽越發紅火,天氣越發漸熱,遠遠見一處濃樹陰,不用吆喝,驢們自己就奔了過去。樹陰下無人,一片荷塘,四野寂靜,有知了在“伏天兒——伏天兒——”地叫喚,很有曲子詞裡“翠蓋倚風楊柳岸,綠陰深處韻悠然”的意境。老五、赫鴻軒對這地方都很滿意,下了坐騎,釘上橛子拴好驢,把從驢窩子帶的草料袋子給驢們鋪開,然後摘下弓,放下箭,撣土擦汗,四下張望,開始尋思這箭往哪兒射,是朝荷塘里還是朝樹頂上。
拉開弓轉了三百六十度,卻見身後百十步外,大樹下頭有三間茅舍,一圈籬笆牆,牆上爬滿喇叭花,牆根幾棵指甲草,都開著紅艷艷的花朵,大門上挑著賣酒的幌子,幌子上有“十里香”的字樣。準備開弓射箭的二位爺忽然覺得又渴又餓,赫鴻軒說,五哥,我想咱們得吃飽了戰飯才能開練,哪有空著肚子打仗的!
老五說,這話有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誰說咱們的肚子不是“器”的一部分,下酒館!
於是,弓也軟了,箭也掉了,驢也不顧了,兩人踢土揚煙地直奔“十里香”而來。
酒館是誰開的?是孫玉嬌和她媽開的。
老五和赫鴻軒飢腸轆轆進了酒鋪,四隻眼睛使勁踅摸吃食。酒館不是飯館,並不出售頂飢的飯食,只是一些下酒小菜。櫃檯端頭擺著兩個黑酒罈子,壇口壓著包了沙子的紅布,旁邊有一瓦盆煮好的茶雞蛋,幾碟滷煮豆腐乾和菱角塊,幾碟拌豆芽和五香煮花生。東面牆上貼著香菸美人畫,西面牆上掛著把舊三弦,兩張桌子,三五板凳,這便是全部了。家什雖然簡單,收拾得卻一塵不染,很草根,當然也很賞心悅目。最賞心悅目的是櫃檯後頭站著的大美人兒,烏黑的大辮子紅辮梢,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一點點……這一切讓兩位吃慣了東興樓、東來順的城市爺頗有新鮮感。
那天,孫玉嬌她媽走親戚去了,鋪子裡只有孫玉嬌在支應。老五和赫鴻軒在美人的伺候下一人先吃了五個茶雞蛋,兩碟豆腐乾,喝了半斤兌了不知道多少水的燒酒,仍是覺得無飢帶飽,就問孫玉嬌除了豆腐乾以外有沒有飯。孫玉嬌說飯沒有,但是有他們早上剩下的油炸鬼和豆腐腦。老五說油炸鬼得吃熱的,從早晨擱到現在早皮了,沒法吃。赫鴻軒說早晨的豆腐腦不湯也餿了,不能吃。孫玉嬌說要這樣,他們不妨一人再吃五個雞蛋。老五說現在一打嗝已經是雞屎味了,再吃五個,他得變成雞。
正無奈間,進來個小小子,提著幾條塘里剛摸出的小鯽瓜,嚷嚷著要換酒喝。老五一聽有小魚,立刻來了精神,說要吃鯽魚湯柳葉面。孫玉嬌說不會做,老五說他自己做,照價給錢就是了。孫玉嬌說要五個大子兒,老五說,我給你一塊銀元!
孫玉嬌立刻睜大了眼睛,說她和她媽掙半個月也掙不來一塊銀元。
赫鴻軒說,你以為我們是誰,我們是爺,是鎮國將軍跟藍旗佐領的後人。
孫玉嬌壓根兒鬧不清將軍跟佐領是什麼東西,尋思是不小的官,便說,擱您是一撒手的事,擱咱們就是難熬的日子,謝謝二位爺了!
交易達成,老五到後頭去做柳葉面。孫玉嬌坐在小板凳上一邊用眼睛瞄著細皮嫩肉的赫鴻軒,一邊用馬蓮編制著小玩意兒。赫鴻軒問她編的是什麼,孫玉嬌讓赫鴻軒猜,赫鴻軒猜不出,孫玉嬌說,一個是螞蚱,一個是掛達扁兒。
赫鴻軒說,讓你這麼一說還編得真像。
赫鴻軒問孫玉嬌還會編什麼,孫玉嬌說還會編刀螂,拉拉蛄、屎殼螂,只要是草里有的,她都能編出來。赫鴻軒從孫玉嬌手裡要過草編,越看越稀罕,直夸孫玉嬌心靈手巧。孫玉嬌就要把草編送給赫鴻軒,讓他拿回家給他的姑娘阿哥玩。赫鴻軒笑了說,我怎會有姑娘阿哥,我的媳婦還不知在哪個旮旯等著我呢。
不知怎的,孫玉嬌的臉有些發紅,這一紅更透出她的嬌艷來,敢情是個漂亮的村姑,那臉蛋兒,那村勁兒,立刻勾起赫鴻軒的唱癮,他從酒館土牆上摘下那把塵封的三弦撥撥楞楞就調音。孫玉嬌不樂意了,說這把弦是她父親生前最愛,別人是動不得的。赫鴻軒說三弦老掛著不彈就壞了,且不說弦,光是蒙面的蟒皮一發霉就破了,破了皮兒的三弦就一文不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