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一聲“乖乖”沒落,門帘一挑,一陣風般旋進了我的五哥,我母親的另一個“乖乖”進屋了。
回憶母親的一生,孩子不少,前妻生的,自己生的,拉拉雜雜十幾個,但是她只管兩個人叫過“乖乖”,一個是我,一個就是老五了。母親嫁入葉家的時候,老五還是個中學生,他是葉家孩子中第一個管我新婚的母親叫“媽”的,他送給我母親的禮物是小狗瑪麗,那狗與老五一樣善解人意,成為我母親唯一的慰藉,成了生冷宅門裡的一絲溫柔,老五也因此成了母親時刻掛念的“乖乖”。母親每年要親手給老五做棉襖棉褲,新里新面新棉花,又暄又厚,一把抓不透。老五穿著這樣笨拙的衣裳到學校去顯擺,逢人便說是他媽給做的!那神情完全是一個在親娘跟前撒嬌的孩子,老五最缺的就是母愛。
留洋回來的老五被父親從孩子中剔除,家中最心疼的就是我母親,母親說老五還是只不諳世事的半大貓。實則這隻半大貓已經快三十了,但在母親眼裡,他永遠是她剛進門的中學生模樣。老五分出去以後,母親隔三岔五就要提著東西往九條跑一趟,怕她的“乖乖”受委屈,因為外頭常有消息傳過來,說我們家老五在王府井一帶鬧市破衣爛衫地要飯,聲音淒涼哀婉,悲慘之極。別人聽了哈哈一笑,都知道老五是故意掃我父親的臉皮,教授的兒子在學校門口要飯,明擺著是成心!父親教書的學校“國立北平藝專”在王府井協和醫院對面,爺兒兩個不對付,永遠是對著幹,就跟現在孩子的叛逆期似的,你說東,我偏往西,為了什麼,到現在我也說不明白。反正當父母的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難處。
我“洗三”那天我五哥是叫花子打扮,一件補丁摞補丁,沾滿粥嘎巴的破夾襖,一條斷了半條腿兒,搖搖欲墜的麻包褲子,一雙不知從哪個戲班退役下來的粉底靴子,一雙烏黑的手與蓬頭垢面的腦袋,實在是絕配!這還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他嘴上的鬍子,那鬍子被他染成了一綹紅一綹藍一綹黃,如野雞的羽毛,另類又搶眼。可惜當時我小,還不懂得讚賞,否則我真要為這位不俗的哥哥鼓掌歡呼了。90年代,我在日本留學,在東京原宿的大街上,每逢周日都有號稱“異星人”者的聚會。聚會當日,原宿寬闊的大街所有車輛繞行,公交車停運,道路兩旁,擠滿了看新奇的人眾,各種小吃攤也趕過來湊熱鬧。用“五花八門”、“標新立異”這類詞語已不能概括這些在馬路上張牙舞爪的“後起之秀”。看到他們那紅綠相間的怪異髮型,那“爛”得露出半個屁股的牛仔褲,那停頓不下來的躁動與張揚,我每每會想起我的五哥。在那一陣陣架子鼓、電吉他振聾發聵的轟響中,心內竟然湧起陣陣的酸澀和難以言說的悲涼,我的五哥哥,若活在今日,你應該是他們中的領袖!
五哥碰上了我的“洗三”,這是我們倆之間的緣分,我這個葉家墊窩的老小,一個其貌不揚的小丫頭片子,在葉家眾多孩子中是最不起眼,最無足輕重的,難怪我的兄弟姐妹們沒有一個出席我的人生大典。老五來了,我只能說是老天爺的巧妙安排,是我們在性情中某些相通因子的重合,以致以後我的母親常說,這個丫丫啊,幸虧是女的,要不會跟老五如出一轍。
跟老五一塊兒進來的還有他的至交赫鴻軒,赫鴻軒比老五小,細高個兒,粉嫩的一張臉,舉手投足透著教養和規矩,用母親的話說,像個閨女托生的。赫鴻軒乾淨利落,跟老五往一塊兒一站,活脫脫是個反襯。赫鴻軒當時家境已然破落,但是穿著依舊講究,青綢馬褂,灰布皮襖,頭戴著一頂自來舊的氈帽,足蹬著八成新的緞鞋,腰裡繫著縐繡荷包,銀鏈子掛飾,魚皮眼鏡盒,一動彈,叮噹亂響,是個秀麗的哥兒。我五哥看著赤條條的我,手在自家懷裡掏摸了半天,除了摳出幾條泥捲來再無其他。小妹妹洗三,當哥哥的豈能沒有表示便抽手而去,不能,絕不能!但是以老五的叫花子裝扮,確確是摸不出半個銅子來。親戚們都看著老五,看著姥姥手裡使勁踢騰的小人兒的嫡親哥哥,這讓老五很有些難堪,有些下不來台。以他的油滑,他的本事,他完全可以將這尷尬遮掩過去,但是他沒有,他愣愣地看著號啕不已,充分展露著真性情的我,竟然有些失神,用大舅媽的話說是“眼圈有點發紅”。用我後來的解釋是,赤誠相見!
“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這是我五哥喜歡的一副對聯,也是我喜歡的。我相信在我們最初相對的那一個鄭重時刻,不但性情見了,風雨還來了,原本是晴朗的天空,頃刻間濃雲如墨,竟然飄起了雪。五哥在那一刻想了些什麼,我不得而知,也就是在他發愣的時候,他的朋友赫鴻軒從荷包里拿出了一個墨綠的手鐲,擱在盆里說,這是五哥給七格格添的彩。
替老五解了圍。
赫鴻軒說,我沒什麼送給小格格的,唱段曲子,吉祥如意的曲子,算是心意吧。
曲子是流傳在八旗子弟中的一種曲藝,音樂講究,詞句雅馴,既有傳統唱段,也可以臨時編寫,唱詞講究“八不露”,唱花不露花,唱雪不露雪,唱月不露月……沒點兒文字功底的人還真拿不下來。親戚們都知道赫鴻軒的曲子唱得好,逢誰家有喜壽慶典能請到赫鴻軒去演唱,那是件增光添彩的事。因為赫鴻軒不光唱得好,還有身份,祖上世襲著正藍旗佐領職位,屬於地地道道的“子弟”序列。赫鴻軒在我的“洗三”場合出現,大夥都說這個彩添得好,小丫頭子有福氣。
赫鴻軒不知從哪裡摸出一個八角鼓,卜卜楞楞拍打起來,張口唱道:
玉女初降,獻瑞呈祥,玉液閃爍放寶光,超然萬卉,壓倒群芳,華堂上老老少少歡喜非常。
重重見喜,萬福齊降,齊聲都把吉言奉上,但願她無災無恙身子壯,福祿雙全壽綿長。
在赫鴻軒清爽明亮的曲子聲中,鐲子在水底發出了迷幻詭異、遊動不定的光彩,將一盆水映照得碧綠如黛。我在晃動的綠影中,洗完了澡,被重新包裝起來,完成了我作為人的儀式,人模狗樣地傳看於姑姑舅舅們的手中。
老五和赫鴻軒到套間去給我母親請安,母親看著穿著破爛單薄的老五,心疼得拽著手不撒開。老五不管一身餿臭,偎在母親的枕頭邊一味撒嬌說,額娘,兒子想您啦……
母親嗔怪老五不回來,老五說,我阿瑪不待見我,回來怕招生氣。
母親說,你們這爺兒倆死對頭似的,有話就不能坐下好好說說?
見母親有些傷感,老五對赫鴻軒說,鴻軒你給我娘唱段曲子,唱段可樂的,別唱你那太古遺音,動輒就調寄《西江月》什麼的陳詞濫調。
赫鴻軒說,那我就唱一段我媳婦玉嬌吧。
老五說,唱玉嬌最好!
母親說,你的媳婦也能上曲子唱?
老五說,他見什麼能編什麼,連鼓樓拐角賣炒肝的都進了他的唱!
赫鴻軒笑笑對母親說,在您這兒揭家底,您別笑話。
回憶母親的一生,孩子不少,前妻生的,自己生的,拉拉雜雜十幾個,但是她只管兩個人叫過“乖乖”,一個是我,一個就是老五了。母親嫁入葉家的時候,老五還是個中學生,他是葉家孩子中第一個管我新婚的母親叫“媽”的,他送給我母親的禮物是小狗瑪麗,那狗與老五一樣善解人意,成為我母親唯一的慰藉,成了生冷宅門裡的一絲溫柔,老五也因此成了母親時刻掛念的“乖乖”。母親每年要親手給老五做棉襖棉褲,新里新面新棉花,又暄又厚,一把抓不透。老五穿著這樣笨拙的衣裳到學校去顯擺,逢人便說是他媽給做的!那神情完全是一個在親娘跟前撒嬌的孩子,老五最缺的就是母愛。
留洋回來的老五被父親從孩子中剔除,家中最心疼的就是我母親,母親說老五還是只不諳世事的半大貓。實則這隻半大貓已經快三十了,但在母親眼裡,他永遠是她剛進門的中學生模樣。老五分出去以後,母親隔三岔五就要提著東西往九條跑一趟,怕她的“乖乖”受委屈,因為外頭常有消息傳過來,說我們家老五在王府井一帶鬧市破衣爛衫地要飯,聲音淒涼哀婉,悲慘之極。別人聽了哈哈一笑,都知道老五是故意掃我父親的臉皮,教授的兒子在學校門口要飯,明擺著是成心!父親教書的學校“國立北平藝專”在王府井協和醫院對面,爺兒兩個不對付,永遠是對著幹,就跟現在孩子的叛逆期似的,你說東,我偏往西,為了什麼,到現在我也說不明白。反正當父母的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難處。
我“洗三”那天我五哥是叫花子打扮,一件補丁摞補丁,沾滿粥嘎巴的破夾襖,一條斷了半條腿兒,搖搖欲墜的麻包褲子,一雙不知從哪個戲班退役下來的粉底靴子,一雙烏黑的手與蓬頭垢面的腦袋,實在是絕配!這還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他嘴上的鬍子,那鬍子被他染成了一綹紅一綹藍一綹黃,如野雞的羽毛,另類又搶眼。可惜當時我小,還不懂得讚賞,否則我真要為這位不俗的哥哥鼓掌歡呼了。90年代,我在日本留學,在東京原宿的大街上,每逢周日都有號稱“異星人”者的聚會。聚會當日,原宿寬闊的大街所有車輛繞行,公交車停運,道路兩旁,擠滿了看新奇的人眾,各種小吃攤也趕過來湊熱鬧。用“五花八門”、“標新立異”這類詞語已不能概括這些在馬路上張牙舞爪的“後起之秀”。看到他們那紅綠相間的怪異髮型,那“爛”得露出半個屁股的牛仔褲,那停頓不下來的躁動與張揚,我每每會想起我的五哥。在那一陣陣架子鼓、電吉他振聾發聵的轟響中,心內竟然湧起陣陣的酸澀和難以言說的悲涼,我的五哥哥,若活在今日,你應該是他們中的領袖!
五哥碰上了我的“洗三”,這是我們倆之間的緣分,我這個葉家墊窩的老小,一個其貌不揚的小丫頭片子,在葉家眾多孩子中是最不起眼,最無足輕重的,難怪我的兄弟姐妹們沒有一個出席我的人生大典。老五來了,我只能說是老天爺的巧妙安排,是我們在性情中某些相通因子的重合,以致以後我的母親常說,這個丫丫啊,幸虧是女的,要不會跟老五如出一轍。
跟老五一塊兒進來的還有他的至交赫鴻軒,赫鴻軒比老五小,細高個兒,粉嫩的一張臉,舉手投足透著教養和規矩,用母親的話說,像個閨女托生的。赫鴻軒乾淨利落,跟老五往一塊兒一站,活脫脫是個反襯。赫鴻軒當時家境已然破落,但是穿著依舊講究,青綢馬褂,灰布皮襖,頭戴著一頂自來舊的氈帽,足蹬著八成新的緞鞋,腰裡繫著縐繡荷包,銀鏈子掛飾,魚皮眼鏡盒,一動彈,叮噹亂響,是個秀麗的哥兒。我五哥看著赤條條的我,手在自家懷裡掏摸了半天,除了摳出幾條泥捲來再無其他。小妹妹洗三,當哥哥的豈能沒有表示便抽手而去,不能,絕不能!但是以老五的叫花子裝扮,確確是摸不出半個銅子來。親戚們都看著老五,看著姥姥手裡使勁踢騰的小人兒的嫡親哥哥,這讓老五很有些難堪,有些下不來台。以他的油滑,他的本事,他完全可以將這尷尬遮掩過去,但是他沒有,他愣愣地看著號啕不已,充分展露著真性情的我,竟然有些失神,用大舅媽的話說是“眼圈有點發紅”。用我後來的解釋是,赤誠相見!
“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這是我五哥喜歡的一副對聯,也是我喜歡的。我相信在我們最初相對的那一個鄭重時刻,不但性情見了,風雨還來了,原本是晴朗的天空,頃刻間濃雲如墨,竟然飄起了雪。五哥在那一刻想了些什麼,我不得而知,也就是在他發愣的時候,他的朋友赫鴻軒從荷包里拿出了一個墨綠的手鐲,擱在盆里說,這是五哥給七格格添的彩。
替老五解了圍。
赫鴻軒說,我沒什麼送給小格格的,唱段曲子,吉祥如意的曲子,算是心意吧。
曲子是流傳在八旗子弟中的一種曲藝,音樂講究,詞句雅馴,既有傳統唱段,也可以臨時編寫,唱詞講究“八不露”,唱花不露花,唱雪不露雪,唱月不露月……沒點兒文字功底的人還真拿不下來。親戚們都知道赫鴻軒的曲子唱得好,逢誰家有喜壽慶典能請到赫鴻軒去演唱,那是件增光添彩的事。因為赫鴻軒不光唱得好,還有身份,祖上世襲著正藍旗佐領職位,屬於地地道道的“子弟”序列。赫鴻軒在我的“洗三”場合出現,大夥都說這個彩添得好,小丫頭子有福氣。
赫鴻軒不知從哪裡摸出一個八角鼓,卜卜楞楞拍打起來,張口唱道:
玉女初降,獻瑞呈祥,玉液閃爍放寶光,超然萬卉,壓倒群芳,華堂上老老少少歡喜非常。
重重見喜,萬福齊降,齊聲都把吉言奉上,但願她無災無恙身子壯,福祿雙全壽綿長。
在赫鴻軒清爽明亮的曲子聲中,鐲子在水底發出了迷幻詭異、遊動不定的光彩,將一盆水映照得碧綠如黛。我在晃動的綠影中,洗完了澡,被重新包裝起來,完成了我作為人的儀式,人模狗樣地傳看於姑姑舅舅們的手中。
老五和赫鴻軒到套間去給我母親請安,母親看著穿著破爛單薄的老五,心疼得拽著手不撒開。老五不管一身餿臭,偎在母親的枕頭邊一味撒嬌說,額娘,兒子想您啦……
母親嗔怪老五不回來,老五說,我阿瑪不待見我,回來怕招生氣。
母親說,你們這爺兒倆死對頭似的,有話就不能坐下好好說說?
見母親有些傷感,老五對赫鴻軒說,鴻軒你給我娘唱段曲子,唱段可樂的,別唱你那太古遺音,動輒就調寄《西江月》什麼的陳詞濫調。
赫鴻軒說,那我就唱一段我媳婦玉嬌吧。
老五說,唱玉嬌最好!
母親說,你的媳婦也能上曲子唱?
老五說,他見什麼能編什麼,連鼓樓拐角賣炒肝的都進了他的唱!
赫鴻軒笑笑對母親說,在您這兒揭家底,您別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