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將長公主扶起來,二人都落了座,高成則在一旁伺候著。

  皇上笑著說道:“今日的氣色越發好了,看來一應病症均已無礙。”

  長公主道:“都是皇兄垂憐,三不五時就派太醫前來診治。”

  皇上道:“耗費些人力物力都是小事,只要你早日痊癒便好了。今日怎麼不見你帶景行進宮?”

  長公主道:“景行年紀不小了,後宮禁苑進出多有不便。”

  皇上道:“你真是好福氣。孫兒都比朕的兒子還要大一些。”

  長公主道:“若是皇兄的大阿哥還健在,只怕早已長成穩重老成的王爺了。不過皇兄這些年接連得了幾個幼子,才真是好福氣。不像我,景行便是唯一的指望了。”

  皇上道:“景行若是還一心想要為國效力,朕可以送他去天津衛歷練著。當然前提是你願意讓他去。”

  長公主道:“如今家國存亡危急,臣妹雖不捨得,也只有如此,只盼他能夠建功立業,有朝一日為皇上分憂。”

  皇上道:“景行資質好,自然是錯不了的。朕今日請你進宮,還有一事想要問問你的意思。”

  長公主道:“皇兄請講。”

  皇上道:“朕早已不再春秋鼎盛,不可不思及國本。五阿哥已經入嗣旁支,幾個小的過於年幼,也還看不出什麼,朕也沒有考慮過。如此便只有四阿哥和六阿哥了。”

  長公主道:“朝中大臣大多都認為皇胸會因為孝全皇后而立四阿哥為儲君,難道皇兄另有考量?”

  皇上道:“詝兒仁厚,當為守成之君。但是另一方面,他天資過於平庸,恐怕難以應付如今複雜的局面。而訢兒機敏聰慧更勝一籌,但是他額娘至今未被立後,他仍是庶出的身份,有嫡出的長子不立,而改立庶出的幼子,只怕會惹人非議。”

  長公主道:“皇兄所言有理。臣妹也覺得四阿哥忠孝仁義,又是孝全皇后的嫡子,由他繼承大統名正言順。”

  皇上意味深長地說道:“朕還以為你會因為皇貴妃與你沾親的緣故而力挺訢兒。”

  長公主道:“臣妹生在帝王家,早已將一己之身置之度外,又怎麼會因私利而偏袒哪一方呢?”

  皇上道:“好,那朕心裡就有數了。今日正好得閒,你也難得進宮一趟,不如先去皇貴妃的宮裡看看幾個孩子吧。朕忙完公務便過去。”

  長公主道:“說到這裡,的確是很久未見了,只怕都要認不得了。”

  皇上笑道:“的確,詝兒、訢兒都長高了不少。高成,送長公主去永和宮。”

  長公主道:“不必了,有高成在皇兄身邊,皇兄事事都能順心些。宮裡的路,臣妹認得。”

  於是高成只將長公主送到養心殿門口就折返回來。

  進殿後,高成道:“皇上,奴才派人送長公主進後宮了。”

  皇上笑道:“好。”

  高成略微湊近,說道:“今日皇上心情似乎格外地好啊!”

  皇上道:“方才慧明她勸朕不要廢長立幼,支持朕立四阿哥為儲君,便說明宮中傳言不實。”

  高成道:“宮中哪來什麼傳言?奴才怎麼不知道?”

  皇上佯裝惱怒,說道:“都是你這個大總管沒有當好,才會無緣無故地有人散播謠言。”

  高成道:“皇上恕罪,奴才這就去查。”

  皇上道:“太后人雖不在了,壽康宮眾多的宮女太監也已殉葬,可她盤踞後宮幾十年,一定還有黨羽,你一定要仔細查探,為朕將其徹底肅清。”

  高成道:“皇上放心,奴才一定會將此事辦妥。”

  皇上道:“傳旨御膳房,今日午膳在永和宮用,多準備幾道長公主從前愛吃的菜來。”..

  高成道:“奴才遵命,奴才這就去傳旨。”

  皇上道:“下去吧。”

  高成默默退了出去。

  皇上又拿起案上的奏摺,仔細地看了起來。

  第二百三十六回 打透生死關 參破名利場

  是日稍晚,永和宮中。

  皇貴妃與長公主圍爐傾談。

  長公主道:“方才皇上以立嗣之事試探本宮,恐怕所疑之事由來已久。”

  皇貴妃道:“自古帝王無不多疑,也是沒有法子的事。”

  長公主道:“本宮方才已力諫皇上應立四阿哥為皇儲,應該可以稍解皇上的疑慮。”

  皇貴妃道:“臣妾代孝全皇后多謝長公主。不過皇上春秋正盛,思及國本還是早了一些。”

  長公主道:“雖說皇上自小身強體健,強過其他皇子不少。但是近兩年戰火頻發,本宮看皇上比前些年老了不少,而且滿臉愁雲慘霧,竟然還不及皇祖父八十歲的精氣神兒。”

  皇貴妃道:“乾隆爺乃是古今最為高壽的帝王,其胸懷也非旁人可比。”

  長公主道:“皇祖父上承天命,下順民心,又趕上了百年難遇的好時候,才有如此高壽。可是如今大清內憂外患,皇上日夜憂心,難免傷身。”

  皇貴妃道:“您說得是。康熙爺掃平鰲拜、吳三桂等三番、台灣的鄭氏以及葛爾丹,等於說是清除了建國初期所有敵對勢力,而雍正爺大刀闊斧施行內政改革,肅清吏治,又積攢下大量白銀,這才有了乾隆爺數次下江南的盛景。”

  長公主道:“你的見識如此不凡,不像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婢女出身,莫不是還有什麼事瞞著本宮?”

  皇貴妃道:“切不敢欺瞞長公主,只不過從小在府里耳濡目染慣了,有些事情留心聽了來就記下了。進宮多年,皇上也常常談起這些往事。先帝尚有抄沒和珅府邸而來的那些款項,操持國事尚不算捉襟見肘。可是到了皇上即位時國庫已然空虛。皇上每每想起,也總是哀嘆不已。”

  長公主道:“時也勢也。本宮冷眼瞧著,洋人船堅炮利,比大清強盛的不是一星半點。”

  皇貴妃道:“的確如此。入宮這些年,我也是眼睜睜地看著皇上勤政為民,日夕殫精竭慮。若是如此勤勉都不能挽救國勢的傾頹,想必已是天命如此。”

  長公主道:“本宮還以為你從不信命。”

  皇貴妃道:“如今不信也得信了。有些事乃由天定,並非人力所能扭轉。”

  長公主道:“你初入宮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如今卻執掌後宮,雖然還沒有皇后的名份,卻已大權在握,不得不說是步步為營的結果。”

  皇貴妃道:“雕蟲小技,在長公主面前不值一提。若沒有長公主助力,我也不可能這麼快就除掉太后。”

  長公主道:“太后其人其心歹毒異常,本宮早已恨她入骨。若不是她一直籌謀布局,溫憲也不會……”

  長公主說到此處抬眼瞥了皇貴妃一眼。

  皇貴妃並未看她,只是怔怔地看向前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