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皇上看了皇貴妃一眼,說道:“皇貴妃今日少言寡語,不知何故。對於此事,可有什麼見地嗎?”
皇貴妃道:“皇上,臣妾的話或許不中聽,但是為了皇上的大業計,臣妾還是要說。”
皇上道:“朕方才就說了,今日盡可暢所欲言。皇貴妃但說無妨。”
皇貴妃道:“臣妾覺得如今既然國庫空虛,軍費尚且不足,便不能再行鋪張之事。後宮中人若要做萬民之表率,與皇上與國家共赴難關,便不能只做些表面工夫。臣妾建議後宮自臣妾始,每月的份例自減一等。臣妾雖是皇貴妃,只拿貴妃的份例,後宮其他嬪妃以此類推。而且我等多年來盡享天家富貴,怎麼能不為皇上分憂?臣妾建議號召眾嬪妃捐出一應金銀飾物用來充盈國庫,從此裝飾只用鮮花絹花等物來代替。所捐最多者可以由皇上賜予一個極特別的封號以此嘉獎。”
皇上撫掌大笑道:“皇貴妃有次決心,朕心甚慰。好,全依皇貴妃所言。”
彤貴妃道:“皇貴妃娘娘高風亮節,臣妾拜服。只是不知皇上打算擬一個什麼封號呢?若早些說出來,更可以引得大家爭相競逐,也不算辜負了皇貴妃的一片赤誠之心。”
皇上道:“皇貴妃,既然這法子是你想出來,你也替朕想一個封號吧。”
皇貴妃道:“臣妾記得春秋時魯國的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之家,自己也官拜上卿。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正所謂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若是當今後宮有人可在國難當頭之時不吝財帛,大力捐助前線軍備,臣妾覺得當得起‘上卿夫人’這幾個字。”
皇上道:“皇貴妃說得是。那便這樣定下來吧,以三日為限,哪位愛妃所捐金銀最多,便是朕的上卿夫人。”
皇貴妃道:“皇上,臣妾名位最尊,理應為眾人做出表率。而正因臣妾名位最尊,多年來深受皇恩也不宜與眾嬪妃竟逐這個封號。但是臣妾自願將私庫之中的金銀珠寶盡數捐出,為皇上江山萬年盡一點心意。”
睦妃道:“這些年來皇貴妃所受賞賜,後宮之人無能出其右者,如今竟然能夠盡數捐出,臣妾佩服。”
皇貴妃道:“江山社稷為重,此時若不充實國庫,擴充軍備,萬一讓洋人打進了京城,你我作為皇上的后妃唯有以死殉國,到時候性命都沒有了,還留著這些身外之物有何用呢?”
皇上道:“皇貴妃深明大義,的確是後宮眾人之楷模。你放心,朕必不辜負你一番心意,必將重整旗鼓,再塑海防,抵禦外侮。”
彤貴妃道:“皇貴妃拳拳之心,不僅是為了大清國,更是為了替皇上分憂。皇貴妃待皇上的深情厚誼,臣妾等只能望其項背,唯有效仿皇貴妃盡數捐出多年來的金銀財帛。”
皇上道:“眾位愛妃都如此懂事,朕心甚慰。”
皇貴妃道:“皇上別忘了,今日要去翊坤宮看望兩位公主呢。”
皇上道:“不錯。一說正事便險些忘了。”
皇上說罷便攜了彤貴妃往翊坤宮去了。
第二百三十五回 用晦即是處明 安心便可適境
是年年底,彤貴妃再次懷有龍嗣。
而第二年初夏,先是琳貴妃率先生產,為皇上再添一位公主,排行第九,取名壽莊。
隨後不出兩個月,彤貴妃也臨盆為皇上再添一位皇子,排行第九,取名奕譓。
譓,乃是思辯之意。
道光二十三年,秋,京城和碩長公主府內。
苑若一早就入了府,服侍長公主晨起梳洗。
長公主道:“彤貴妃的小皇子滿月,咱們府上也要備上賀禮,就參照琳貴妃所生的壽莊和碩公主滿月之禮來操辦吧。”
苑若道:“公主放心,奴婢都已打點妥當。聽高成說,皇上老來又得了一雙兒女,龍顏大悅。”
長公主道:“子嗣昌茂是福兆,果然還是天佑大清。”
長公主頓了頓,看著苑若說道:“銀兩都送過去了麼?”
苑若道:“已送過去了。只是青夫人每日替公主打理府內外的瑣事,這些人員往來,怕是再難瞞住她。”
長公主道:“瞞不住也要盡力瞞著,此事斷然不能讓青蕪知道。”
苑若道:“那件事已經過去了那麼久,想必已不會有大礙了。”
長公主道:“小心使得萬年船,這可是天大的事。”
苑若道:“公主放心,奴婢知道了。”
長公主道:“皇上近年來為戰事憂心勞苦,推行勤儉的新政,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後宮中的嬪妃都不許過度靡費,更何況是本宮?鑲金飾玉的釵環一併取了罷。”
苑若拆解掉一支金孔雀垂珠步搖,說道:“是,公主。奴婢本想著公主多年不進宮了,總要格外體面些。”
長公主道:“本宮雖常年居住在宮外,但是仍然與皇室休戚與共。皇上憂心,本宮也不得安眠。”
苑若道:“公主還是要保重身體啊。朝政上有那麼多能臣幫襯著呢。”
長公主道:“本宮已年邁,唯一的兒子也……實在不能再為皇上做些什麼。唯有力行節儉罷了。”
苑若道:“皇上必能感念公主的一片苦心。”
長公主道:“本宮與皇上是親兄妹,自有如此默契。”
車馬也已準備停當,苑若將長公主扶上馬車,又叮囑了杜若、白芷幾句。
宮中,養心殿。
高成早就在殿外等候。
長公主一到,高成即刻迎上來,說道:“奴才叩見長公主,長公主殿下千歲千千歲。”
長公主道:“平身吧,都一把年紀的人了,別動不動就跪。”
高成扶著長公主往殿內走,邊走邊說道:“長公主您說笑了,奴才不管是多大的年紀都還是皇家的奴才,見到主子豈敢不跪呢?”
長公主道:“聽說皇上已經遣散了好一批太監出宮養老了,你這個大總管是不是也快要退位讓賢了?”
高成道:“若是哪天皇上嫌奴才老了,不中用了,不要奴才伺候了。奴才就去長公主府上給您牽馬,只要長公主賞奴才一口飯吃就行。”
長公主道:“這本宮可不敢應承,你去本宮府上牽馬,那本宮府上的管家可還怎麼管人呢?”
高成道:“求主子可憐可憐奴才吧。”
長公主笑道:“這沒影兒的事兒怎麼還越說越像是真事兒了?”
正說著話,高成扶著長公主已行至御前。
皇上走下龍椅,迎上來說道:“何事如此開懷?不如讓朕也樂一樂。”
長公主道:“臣妹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貴妃道:“皇上,臣妾的話或許不中聽,但是為了皇上的大業計,臣妾還是要說。”
皇上道:“朕方才就說了,今日盡可暢所欲言。皇貴妃但說無妨。”
皇貴妃道:“臣妾覺得如今既然國庫空虛,軍費尚且不足,便不能再行鋪張之事。後宮中人若要做萬民之表率,與皇上與國家共赴難關,便不能只做些表面工夫。臣妾建議後宮自臣妾始,每月的份例自減一等。臣妾雖是皇貴妃,只拿貴妃的份例,後宮其他嬪妃以此類推。而且我等多年來盡享天家富貴,怎麼能不為皇上分憂?臣妾建議號召眾嬪妃捐出一應金銀飾物用來充盈國庫,從此裝飾只用鮮花絹花等物來代替。所捐最多者可以由皇上賜予一個極特別的封號以此嘉獎。”
皇上撫掌大笑道:“皇貴妃有次決心,朕心甚慰。好,全依皇貴妃所言。”
彤貴妃道:“皇貴妃娘娘高風亮節,臣妾拜服。只是不知皇上打算擬一個什麼封號呢?若早些說出來,更可以引得大家爭相競逐,也不算辜負了皇貴妃的一片赤誠之心。”
皇上道:“皇貴妃,既然這法子是你想出來,你也替朕想一個封號吧。”
皇貴妃道:“臣妾記得春秋時魯國的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之家,自己也官拜上卿。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正所謂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若是當今後宮有人可在國難當頭之時不吝財帛,大力捐助前線軍備,臣妾覺得當得起‘上卿夫人’這幾個字。”
皇上道:“皇貴妃說得是。那便這樣定下來吧,以三日為限,哪位愛妃所捐金銀最多,便是朕的上卿夫人。”
皇貴妃道:“皇上,臣妾名位最尊,理應為眾人做出表率。而正因臣妾名位最尊,多年來深受皇恩也不宜與眾嬪妃竟逐這個封號。但是臣妾自願將私庫之中的金銀珠寶盡數捐出,為皇上江山萬年盡一點心意。”
睦妃道:“這些年來皇貴妃所受賞賜,後宮之人無能出其右者,如今竟然能夠盡數捐出,臣妾佩服。”
皇貴妃道:“江山社稷為重,此時若不充實國庫,擴充軍備,萬一讓洋人打進了京城,你我作為皇上的后妃唯有以死殉國,到時候性命都沒有了,還留著這些身外之物有何用呢?”
皇上道:“皇貴妃深明大義,的確是後宮眾人之楷模。你放心,朕必不辜負你一番心意,必將重整旗鼓,再塑海防,抵禦外侮。”
彤貴妃道:“皇貴妃拳拳之心,不僅是為了大清國,更是為了替皇上分憂。皇貴妃待皇上的深情厚誼,臣妾等只能望其項背,唯有效仿皇貴妃盡數捐出多年來的金銀財帛。”
皇上道:“眾位愛妃都如此懂事,朕心甚慰。”
皇貴妃道:“皇上別忘了,今日要去翊坤宮看望兩位公主呢。”
皇上道:“不錯。一說正事便險些忘了。”
皇上說罷便攜了彤貴妃往翊坤宮去了。
第二百三十五回 用晦即是處明 安心便可適境
是年年底,彤貴妃再次懷有龍嗣。
而第二年初夏,先是琳貴妃率先生產,為皇上再添一位公主,排行第九,取名壽莊。
隨後不出兩個月,彤貴妃也臨盆為皇上再添一位皇子,排行第九,取名奕譓。
譓,乃是思辯之意。
道光二十三年,秋,京城和碩長公主府內。
苑若一早就入了府,服侍長公主晨起梳洗。
長公主道:“彤貴妃的小皇子滿月,咱們府上也要備上賀禮,就參照琳貴妃所生的壽莊和碩公主滿月之禮來操辦吧。”
苑若道:“公主放心,奴婢都已打點妥當。聽高成說,皇上老來又得了一雙兒女,龍顏大悅。”
長公主道:“子嗣昌茂是福兆,果然還是天佑大清。”
長公主頓了頓,看著苑若說道:“銀兩都送過去了麼?”
苑若道:“已送過去了。只是青夫人每日替公主打理府內外的瑣事,這些人員往來,怕是再難瞞住她。”
長公主道:“瞞不住也要盡力瞞著,此事斷然不能讓青蕪知道。”
苑若道:“那件事已經過去了那麼久,想必已不會有大礙了。”
長公主道:“小心使得萬年船,這可是天大的事。”
苑若道:“公主放心,奴婢知道了。”
長公主道:“皇上近年來為戰事憂心勞苦,推行勤儉的新政,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後宮中的嬪妃都不許過度靡費,更何況是本宮?鑲金飾玉的釵環一併取了罷。”
苑若拆解掉一支金孔雀垂珠步搖,說道:“是,公主。奴婢本想著公主多年不進宮了,總要格外體面些。”
長公主道:“本宮雖常年居住在宮外,但是仍然與皇室休戚與共。皇上憂心,本宮也不得安眠。”
苑若道:“公主還是要保重身體啊。朝政上有那麼多能臣幫襯著呢。”
長公主道:“本宮已年邁,唯一的兒子也……實在不能再為皇上做些什麼。唯有力行節儉罷了。”
苑若道:“皇上必能感念公主的一片苦心。”
長公主道:“本宮與皇上是親兄妹,自有如此默契。”
車馬也已準備停當,苑若將長公主扶上馬車,又叮囑了杜若、白芷幾句。
宮中,養心殿。
高成早就在殿外等候。
長公主一到,高成即刻迎上來,說道:“奴才叩見長公主,長公主殿下千歲千千歲。”
長公主道:“平身吧,都一把年紀的人了,別動不動就跪。”
高成扶著長公主往殿內走,邊走邊說道:“長公主您說笑了,奴才不管是多大的年紀都還是皇家的奴才,見到主子豈敢不跪呢?”
長公主道:“聽說皇上已經遣散了好一批太監出宮養老了,你這個大總管是不是也快要退位讓賢了?”
高成道:“若是哪天皇上嫌奴才老了,不中用了,不要奴才伺候了。奴才就去長公主府上給您牽馬,只要長公主賞奴才一口飯吃就行。”
長公主道:“這本宮可不敢應承,你去本宮府上牽馬,那本宮府上的管家可還怎麼管人呢?”
高成道:“求主子可憐可憐奴才吧。”
長公主笑道:“這沒影兒的事兒怎麼還越說越像是真事兒了?”
正說著話,高成扶著長公主已行至御前。
皇上走下龍椅,迎上來說道:“何事如此開懷?不如讓朕也樂一樂。”
長公主道:“臣妹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