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寶玉行禮後騎馬回府,林海與王禪踏入家門,黛玉已然笑盈盈地迎了出來。

  林海轉念一想:能逗我閨女開開心也行啊。總不算是……一無是處吧。

  卻說三天之後,義忠王照常上朝,氣色不錯,腿腳也靈活依舊。朝上百官那各種各樣的心思,煩躁聒噪到林海都問小金能不能把自己這“特異功能”改成暫時指向性?

  小金的回答簡單直接,“可以。還省能量呢。”

  林海肯定比較關心肅端王與忠順王心思,不過他站得離這二位略遠……於是在散朝後借著與義忠王聊天的機會,“無意”跟肅端王與忠順王走得稍微近了一點兒。

  這二位王爺當目光掃到義忠王身上時,幾乎是如出一轍的“惱恨”,大約他們心裡想得也差不多:怎麼沒弄死你?!

  由此推斷,林海覺得這二位王爺為“此計”花費不小。

  轉眼到了十二月,京郊一座比較破敗的山神廟突發大火,不過後半夜飄起了雪,這火雖然開始燒得旺但等到早晨便滅了。

  據說死了兩個潑皮,還有一個和尚,嗯……番僧……林海便跟小金道:“這就算不是關外北狄人的國師,也得是那邊的國師一脈。”

  小金也道:“各有各的地盤啦,這個我都懂。”

  林海感慨道:“不知道太上皇宮中國師的徒子徒孫們怎麼樣了……”

  咳,為了這個,太上皇那個寶貝小兒子與他的母妃令太妃爆發了生平第一次爭執……☆、第75章 第七十五回

  太上皇的小兒子穆宸深得他父皇疼愛,除了幼子天然受寵之外,也與這個兒子的見識和能力直接相關。

  上位者,可以行詭道,但大多數情況下都得堂堂正正,換句話說,就是得要臉,不能不擇手段。

  像義忠王在西北領兵,回京後威望甚隆,你看不過去就要咒死他——讓百官知道,那心裡除了畏懼只怕就是憤恨,之後就是……團結起來好換個新“主子”了。

  不順著“主子”的心意,就得吃個詛咒?這誰受得了?

  太上皇的小兒子穆宸對他娘先是苦口婆心地一通勸解,然而令太妃聽不進去,她反問道,“宸兒,母妃還不是為了你好?義忠王才是心腹大患,聖上比起他都不算什麼了!還有,”她低聲道,“義忠王是你父皇最疼愛的兒子,若非因為你與你父皇鬧過一場……”令太妃冷笑一聲,“果然是賤命,承不得貴命!”

  這都什麼跟什麼!

  母妃一生困於宮廷,眼界也就這樣了。不過他依舊有話要說,“母妃,肅端王與忠順王又許了您什麼?”

  這兩個老東西哪裡安了什麼好心?!

  他可是在西南轉過一圈兒的,京城一亂,忠順王見事不可為,只怕立即就逃亡西南,做他封疆裂土的好王爺。

  至於肅端王,人家手裡有船隊,還有出海逃到海外做退路!

  反倒唯有他們母子若大事不成,只能往西北跑。不說會不會讓西北王抓住,再送回京城換功勞,就說萬一能順利到了關外,他那些舅舅們見他們母子大勢已去,誰知又會做些什麼?!

  這些……母妃大約是從沒想過。

  知子莫若母,令太妃未必能猜得到兒子在琢磨什麼,但她瞧得出兒子不怎麼贊同她……因為厭勝之事已然被太上皇申飭了一通,她想拿國師的徒子徒孫出出氣,卻被太上皇阻攔,又添了一頓罵,此時連最貼心的兒子都不體諒她安撫她,她急火攻心,“莫不是母妃動了你的心上人,你才記恨起母妃了?”

  心上人指的是被令太妃下令毒死的秦可卿。

  一聽這話,穆宸先是惱怒旋即……就是無可奈何。

  秦可卿是他的表妹,生得沉魚落雁,他易容後頂著個出身西南的名門公子身份到寧府做客,一眼便瞧中了這個表妹。

  但瞧中便瞧中了,他沒想如何,至少沒坐上那把椅子之前,兒女情長還是先撂一撂吧。

  哪裡想得到他不過是露了一點欣賞之意,便讓母妃害了一條性命。

  這人該不該殺放在一邊,只說為了這麼點小事就動用父皇的寶貝暗衛……穆宸也難免發散一下:母妃將來做了太后可還了得?難不成還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了?

  穆宸深深地望了面色微紅的母妃一眼,嘴角微挑,“母妃莫氣,兒子如何能為了一個外人傷母妃的心?”

  令太妃吃軟不吃硬,聞言稍微平靜了一點,“那一個有婦之夫,還與她公公……縱是我的侄女,也不能讓他害了你的名聲。”

  穆宸笑道:“知道母妃疼我。”

  令太妃捶了兒子一下,“你若真懂母妃的心,母妃也別無他求了。”她想了想又道,“可氣,你父皇竟不許我動那幾個煉丹的臭道士!”

  母妃任性到不管不顧……對此穆宸也是心服口服,不過他又不能不開解,“國師終歸是世外之人,母妃又何苦為難?他們若是孤注一擲……不是便宜我那幾個哥哥?”

  這話令太妃聽得進去,然而她還是要抱怨一下,“那和尚是你舅舅送來的,就這麼讓那老道士弄死了……我怎麼跟你舅舅交代?”

  穆宸輕笑一聲,“技不如人罷了。母妃管他們說什麼。”頓了頓又正色道,“舅舅們在關外確是一霸,但說到把持北狄朝政……還是算了吧。”

  令太妃一怔,“這是從何說起?”

  穆宸覺得有必要讓母妃認清現實,“舅舅們委實家大業大,光是南來北往的商隊就不知養活了多少北狄百姓。跟母妃商量過後,舅舅們便出銀子出糧食,兵餉和~賄~賂都給得足足的,北狄朝廷自然要發兵南下。不過母妃細想想,有舅舅們在,北狄本就不缺吃不缺喝,縱然聽舅舅們的,願意出征,但……又何苦賣命作戰?”

  令太妃聽到這裡“砰”地拍了桌子,“安敢欺我?!”

  都欺了好些年了……穆宸道:“這邊若不賣個破綻,北狄精兵未必用心進攻。可若是真讓北狄人攻入關內,到時候誰主江山……還兩說呢。”

  令太妃望著兒子,一時失語:這些她的確都沒想過,可兒子此番仔細解釋,她又覺得兒子的擔憂不無道理。最後她底氣也不足了,“你父皇必有成算。”

  穆宸此時也應道:“正是如此。”

  所以兵權他是說什麼都要從父皇那裡拿到手的。再說國師這一脈,果然有些真本事,能為我所用卻也不要太過為難才好。

  安撫過母妃,穆宸求見他父皇。

  太上皇見到小兒子,扯出一個笑容來。兒子坐到自己手邊,他才道,“你母親越心急就越糊塗。”

  穆宸不語,卻很認同父皇的看法。

  太上皇和藹道:“你舅舅那邊素無將才,除了銀子糧米,只怕也拿不出什麼。”他輕點太陽穴,“你帶兵試試,看看能不能從廣慶王那裡討得好處。”

  穆宸大喜,面上卻不露半分,而是躬身道,“兒臣遵旨。”

  兒子沉穩有度,與他那個母親全然不同,太上皇心中欣慰,又提點道,“對國師你還是客氣些,到時候還是用得著他們。”

  為避命中災劫而不得不送出宮的幼子,想正名,不僅要他這個親爹,還要國師也幫著開口。

  冬去春來,義忠王妃在正月里生下了小郡主,母女均安。“蹉跎”多年終於得女,義忠王喜歡得了不得。

  二月里,王妃還沒出月子,義忠王便再次出征……哦,期間有人上門為北靜王的親妹做媒,被北靜王婉拒……這婚事本就是忠順王的建議,不能成穆宸也不怎麼遺憾。得了父皇的密折,他便帶著心腹與父皇贈與的暗衛禁衛一起前往西北。

  到了三月,林海由戶部左侍郎調任雲南巡撫。

  雖然這是早就定下的人事安排,忠順王只怕也有所準備,然而聖旨一下,林海還是從忠順王那裡感受到了幾乎凝成實質的敵意。

  接連讓皇子親王生了兒女,林海帳戶里壽命餘額足足二十年,只要沒碰上一刀梟首,他幾乎是個不死之身……到了雲南,更有新任同僚,尤其是可以信任的掌兵同僚互相……抱團,林海覺得自己只要能抓住忠順王一個把柄,再好生改善下當地百姓的生活,他就能昂首回京了。

  然而就在他忙著與繼任交接,他媳婦王禪則忙著收拾行李,榮府那邊又出了點“么蛾子”:寶玉不捨得與黛玉分別。

  這在林海的預料之中,不過寶玉這小胳膊如何擰得過他這條大腿?所以寶玉再怎麼在賈母跟前央求,林海也不以為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