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二人一時相對無言,突然幼瓊扯了下黛玉的衣袖道:“你聽說了麼?現在北邊正打著仗。”
黛玉不解地問道:“咱們不是和北邊那叫羅斯的國家一直打著仗麼,也只是隔五七年停一停。”林幼瓊神秘地搖頭道:“不是這個,上次才打完,小打小鬧還有,大的陣仗是沒有了,聽說他們國內出了亂子,顧不得這邊了。我昨天聽父親和哥哥在說,是陝西、河南、山東一帶,白蓮教興風作浪,一時沒壓下去,聖上震怒,抽調了北邊的榮老將軍的軍隊來鎮壓。”
林黛玉聽了,心有所悟,問道:“河北有駐軍十多萬,竟也不能調動,怕是擔心京城出現亂子。可這幾省的督撫竟也平叛不利,也不知有多少人要吃苦頭了。”幼瓊點頭心有餘悸地說:“聽哥哥說,當時聖上就派人將他們押解進京了,其中一個堅守城池戰死了,聖上才特免了他一家,另幾人怕是寧願戰死或自盡謝罪都不能了。”
“若說這事也頗令人心驚,上一年那幾省大旱,顆粒無收,冬季又是大雪,也不知凍死了多少人,好容易熬到天暖,借錢買種,誰知一直風調雨順,臨灌漿了卻一場瓢潑大雨下來,一切都沒了。”林幼瓊偷偷聽了不少信息,雖不甚準確,卻也說了個大概情況。
林黛玉一時想到哥哥和許叔桐的一些行跡,如今更印證了,她正深思,林幼瓊見她沉默,歉意地說:“看我,這好天氣,卻說這掃興的話,你別多想,如今邊疆無戰事,國內這小小的亂子怕也久不了。且又離我們遠,應不會波及到我們,至多之後幾年的賦稅又重些。”
林黛玉聽了,更是心憂,如今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兩廂的矛盾已經不可忽視,再加上天災人禍,國庫空虛,怕以後未必太平了。正憂心著,突然見一僕人匆匆趕來,向林黛玉稟報:“林姑娘,城裡來人了,要接您回去?”
“廖大哥哥回來了麼?”不待黛玉細問,幼瓊忙問道。一旁的曹三娘也上前兩步細聽。
“是的,正是廖大爺來了,正在花廳陪老爺夫人說話,因為時間緊,所以需要來請林姑娘回去。”
林黛玉聽了,自然是要走的,其他幾人也都說要回去。於是一行人便離開了。
☆、南下
林黛玉坐在船艙內,看著外面的風景,心中卻是平靜。
廖知拙匆匆自南方趕回,東西略一打點就攜帶林黛玉南下,他們先是從蘇州乘船到杭州,然後再轉往江西南昌,之後進入廣東境內,經韶關到廣州府。這一路幾千里,有時乘船有時坐車,翻山越嶺,很是辛苦。又因這次出行的多是女眷,所以足足走了三個月多才達到目的地。
在廣州修整三天,一行人就出了廣州府去往鎮南王府,這一走有是五日,待入了城,穿過幾條街道,才終於在一黑漆大油門前停下。林黛玉下了軟轎,抬頭細細看了,之見這門頭上懸一匾,金漆大字——林宅,竟是和姑蘇的一模一樣。
進得院內見是五進的大院子,花草樹木繁茂,亭台閣樓參差,一灣清水屈曲縈繞,除了濕熱些,很是令人滿意。林黛玉的住所仍是在後宅,一座三間正房,很是寬敞,臥室內的一應陳設都是新置的。
一行人旅途勞累,到家了才鬆了口氣,更覺疲倦,於是林黛玉讓丫鬟取水沐浴後,讓她們也都去休息了。
晚膳時,廖知拙與林黛玉在小花廳內用餐,明火亮燭,花香暗浮。用完飯飲過茶,廖知拙向林黛玉說道:“妹妹今日早些休息,明天一早先帶你去拜見一下老王妃,她之前就聽說過你,還說你來了定要讓我帶你給她見見。之後再帶你去四處逛逛,也好讓你熟識熟識這裡的環境。我現在幾乎都住在軍營內,十幾天回來一趟,家中一切都由你做主。”
林黛玉自是點頭應了。
第二天天剛亮,林黛玉就起床梳洗打扮,早膳過後,她就乘轎隨著哥哥來到前街的府苑的大門前。只見三丈高牆聳立,府內庭台樓閣依山勢而建,掩映在山林之中,曲折蜿蜒不可盡望。
三扇紅漆大門前,兩邊各有四名府兵守衛,高翎盔帽,緊身盔甲,□□彎刀。林瑜早上前一步將名帖遞在那護衛手中,那人看了,又見是廖知拙,自是曉得他。一擺手,兩旁的府兵便收了□□,讓開路經通行。
廖知拙攜了林黛玉進入門內,只見裡邊早有內丁前去通稟。先是有丫鬟請二人在外客廳內稍事歇息,不久,王府的外管事就匆匆趕來,一邊引路一邊說道:“可巧近段時日王爺在花汀別墅小住,不在府中。今日世子又去了營中,所以王妃知曉你們自北邊回來,很是高興,請你們去西花廳面見。”
廖知拙聽完點頭應了,隨管事沿著長廊繞過大堂,從側門進入後院。自有女管事上前接引,過了好一會兒,二人才來到西花廳前。只見前面是一座兩層樓,面闊三間,各安裝有通楣槅扇花格門,中門洞開。守門的俏麗丫鬟一眼看到他們,便含笑上前說:“王妃和世子妃已在等候兩位了,請隨我來!”她引了兩人入內。
林黛玉一路肅容守禮,對於這王府及王妃好奇多於敬畏。故而進入廳內,她舉止從容地低頭斂容隨哥哥行禮。施禮未畢,就聽一婦人慈愛笑說:“快別,彤兒,快扶她起來!”之前的俏麗丫鬟早就攙扶起黛玉來。
“拙兒,你與三兒情同親兄弟,自是該叫我一聲伯娘,不該如此多禮,把你妹妹嚇著了,以後就不願意來家裡玩了!”鎮南王妃對著廖知拙說完,就看向黛玉,笑著招手喚她上前,黛玉小步趨近些,王妃拉著她的手,仔細地瞧了瞧她的面容,笑著對一旁的世子妃說道:“可看到了?這容貌,這身段,竟是天上有的地上無的。今日這一見更讓我想要個乖孫女啦!”
世子妃端莊的面容頓時一紅,嗔怪道:“母妃,您不如多催催三兒和小四去,可能還快些!”卻原來王妃與王爺所生嫡子有三人分別是老大許伯槐、老三許叔桐和老五許少橡,老二許仲櫸是王爺早逝的弟弟的兒子,老四是已故的側妃所生,他二人都養在王妃跟前。王妃也把他們當親子看待。這五人中,老大、老二已成親生子,盼了三次,都是孫子,對於盼女不成又盼孫女的鎮南王妃而言,實在想讓兒媳快快懷個孫女來。世子妃是已經被她催怕了。
“你當我不想呀,我之前才提了兩次,這幾個小的都嚇得不敢上我跟前了。還言之鑿鑿地說,要學他們大哥,不到二十五,絕不娶親。”王妃也很無奈,別的都好說,只是事情一旦牽扯到大兒子身上就難了。說來也怪,她這老大,自小就與別人不同,十多歲就敢偷偷出海,一走就是幾年。等他是十八歲回到家,幾乎沒把王妃的眼淚給哭干。
王妃也只是看到黛玉順口催了下,並非真把這當做正事對待,她也明白子嗣這是命中注定的。故而她又轉向黛玉,慈愛地問她,南來是否順利,府上住著是否適應,還邀請她以後常來作伴。林黛玉自是一一應答了。
過了半個多時辰,王妃累了,才讓他們都下去了。臨行前又笑著叮囑廖知拙道:“你且安心干你的事去,你妹妹自有我照看著,定不會讓人欺負了她去!”廖知拙再次表示感謝,才告辭。
黛玉不解地問道:“咱們不是和北邊那叫羅斯的國家一直打著仗麼,也只是隔五七年停一停。”林幼瓊神秘地搖頭道:“不是這個,上次才打完,小打小鬧還有,大的陣仗是沒有了,聽說他們國內出了亂子,顧不得這邊了。我昨天聽父親和哥哥在說,是陝西、河南、山東一帶,白蓮教興風作浪,一時沒壓下去,聖上震怒,抽調了北邊的榮老將軍的軍隊來鎮壓。”
林黛玉聽了,心有所悟,問道:“河北有駐軍十多萬,竟也不能調動,怕是擔心京城出現亂子。可這幾省的督撫竟也平叛不利,也不知有多少人要吃苦頭了。”幼瓊點頭心有餘悸地說:“聽哥哥說,當時聖上就派人將他們押解進京了,其中一個堅守城池戰死了,聖上才特免了他一家,另幾人怕是寧願戰死或自盡謝罪都不能了。”
“若說這事也頗令人心驚,上一年那幾省大旱,顆粒無收,冬季又是大雪,也不知凍死了多少人,好容易熬到天暖,借錢買種,誰知一直風調雨順,臨灌漿了卻一場瓢潑大雨下來,一切都沒了。”林幼瓊偷偷聽了不少信息,雖不甚準確,卻也說了個大概情況。
林黛玉一時想到哥哥和許叔桐的一些行跡,如今更印證了,她正深思,林幼瓊見她沉默,歉意地說:“看我,這好天氣,卻說這掃興的話,你別多想,如今邊疆無戰事,國內這小小的亂子怕也久不了。且又離我們遠,應不會波及到我們,至多之後幾年的賦稅又重些。”
林黛玉聽了,更是心憂,如今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兩廂的矛盾已經不可忽視,再加上天災人禍,國庫空虛,怕以後未必太平了。正憂心著,突然見一僕人匆匆趕來,向林黛玉稟報:“林姑娘,城裡來人了,要接您回去?”
“廖大哥哥回來了麼?”不待黛玉細問,幼瓊忙問道。一旁的曹三娘也上前兩步細聽。
“是的,正是廖大爺來了,正在花廳陪老爺夫人說話,因為時間緊,所以需要來請林姑娘回去。”
林黛玉聽了,自然是要走的,其他幾人也都說要回去。於是一行人便離開了。
☆、南下
林黛玉坐在船艙內,看著外面的風景,心中卻是平靜。
廖知拙匆匆自南方趕回,東西略一打點就攜帶林黛玉南下,他們先是從蘇州乘船到杭州,然後再轉往江西南昌,之後進入廣東境內,經韶關到廣州府。這一路幾千里,有時乘船有時坐車,翻山越嶺,很是辛苦。又因這次出行的多是女眷,所以足足走了三個月多才達到目的地。
在廣州修整三天,一行人就出了廣州府去往鎮南王府,這一走有是五日,待入了城,穿過幾條街道,才終於在一黑漆大油門前停下。林黛玉下了軟轎,抬頭細細看了,之見這門頭上懸一匾,金漆大字——林宅,竟是和姑蘇的一模一樣。
進得院內見是五進的大院子,花草樹木繁茂,亭台閣樓參差,一灣清水屈曲縈繞,除了濕熱些,很是令人滿意。林黛玉的住所仍是在後宅,一座三間正房,很是寬敞,臥室內的一應陳設都是新置的。
一行人旅途勞累,到家了才鬆了口氣,更覺疲倦,於是林黛玉讓丫鬟取水沐浴後,讓她們也都去休息了。
晚膳時,廖知拙與林黛玉在小花廳內用餐,明火亮燭,花香暗浮。用完飯飲過茶,廖知拙向林黛玉說道:“妹妹今日早些休息,明天一早先帶你去拜見一下老王妃,她之前就聽說過你,還說你來了定要讓我帶你給她見見。之後再帶你去四處逛逛,也好讓你熟識熟識這裡的環境。我現在幾乎都住在軍營內,十幾天回來一趟,家中一切都由你做主。”
林黛玉自是點頭應了。
第二天天剛亮,林黛玉就起床梳洗打扮,早膳過後,她就乘轎隨著哥哥來到前街的府苑的大門前。只見三丈高牆聳立,府內庭台樓閣依山勢而建,掩映在山林之中,曲折蜿蜒不可盡望。
三扇紅漆大門前,兩邊各有四名府兵守衛,高翎盔帽,緊身盔甲,□□彎刀。林瑜早上前一步將名帖遞在那護衛手中,那人看了,又見是廖知拙,自是曉得他。一擺手,兩旁的府兵便收了□□,讓開路經通行。
廖知拙攜了林黛玉進入門內,只見裡邊早有內丁前去通稟。先是有丫鬟請二人在外客廳內稍事歇息,不久,王府的外管事就匆匆趕來,一邊引路一邊說道:“可巧近段時日王爺在花汀別墅小住,不在府中。今日世子又去了營中,所以王妃知曉你們自北邊回來,很是高興,請你們去西花廳面見。”
廖知拙聽完點頭應了,隨管事沿著長廊繞過大堂,從側門進入後院。自有女管事上前接引,過了好一會兒,二人才來到西花廳前。只見前面是一座兩層樓,面闊三間,各安裝有通楣槅扇花格門,中門洞開。守門的俏麗丫鬟一眼看到他們,便含笑上前說:“王妃和世子妃已在等候兩位了,請隨我來!”她引了兩人入內。
林黛玉一路肅容守禮,對於這王府及王妃好奇多於敬畏。故而進入廳內,她舉止從容地低頭斂容隨哥哥行禮。施禮未畢,就聽一婦人慈愛笑說:“快別,彤兒,快扶她起來!”之前的俏麗丫鬟早就攙扶起黛玉來。
“拙兒,你與三兒情同親兄弟,自是該叫我一聲伯娘,不該如此多禮,把你妹妹嚇著了,以後就不願意來家裡玩了!”鎮南王妃對著廖知拙說完,就看向黛玉,笑著招手喚她上前,黛玉小步趨近些,王妃拉著她的手,仔細地瞧了瞧她的面容,笑著對一旁的世子妃說道:“可看到了?這容貌,這身段,竟是天上有的地上無的。今日這一見更讓我想要個乖孫女啦!”
世子妃端莊的面容頓時一紅,嗔怪道:“母妃,您不如多催催三兒和小四去,可能還快些!”卻原來王妃與王爺所生嫡子有三人分別是老大許伯槐、老三許叔桐和老五許少橡,老二許仲櫸是王爺早逝的弟弟的兒子,老四是已故的側妃所生,他二人都養在王妃跟前。王妃也把他們當親子看待。這五人中,老大、老二已成親生子,盼了三次,都是孫子,對於盼女不成又盼孫女的鎮南王妃而言,實在想讓兒媳快快懷個孫女來。世子妃是已經被她催怕了。
“你當我不想呀,我之前才提了兩次,這幾個小的都嚇得不敢上我跟前了。還言之鑿鑿地說,要學他們大哥,不到二十五,絕不娶親。”王妃也很無奈,別的都好說,只是事情一旦牽扯到大兒子身上就難了。說來也怪,她這老大,自小就與別人不同,十多歲就敢偷偷出海,一走就是幾年。等他是十八歲回到家,幾乎沒把王妃的眼淚給哭干。
王妃也只是看到黛玉順口催了下,並非真把這當做正事對待,她也明白子嗣這是命中注定的。故而她又轉向黛玉,慈愛地問她,南來是否順利,府上住著是否適應,還邀請她以後常來作伴。林黛玉自是一一應答了。
過了半個多時辰,王妃累了,才讓他們都下去了。臨行前又笑著叮囑廖知拙道:“你且安心干你的事去,你妹妹自有我照看著,定不會讓人欺負了她去!”廖知拙再次表示感謝,才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