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林黛玉自是知道她感覺少的是什麼,只是她不能說,林伯娘當時糊弄了過去,她如今也不敢多言,怕橫生枝節。可是不說,她看著這個自來灑脫的姑娘眼裡的茫然,她心中又一痛,不忍。
林黛玉經歷過一次情劫,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但既然是註定的,她已經坦然接受了它。所以她知道什麼是情之一字。而更多的女子,就像林幼瓊一樣,茫茫然地隨著父母引得路走,訂婚、成親,然後一輩子。
若一輩子,不開竅,不懂情這一個字,這樣的日子怕也能過下去,怕的就是半截突然懂了!
所以,吃過苦頭的林黛玉不知如何向這個妹妹講,她怕弄巧成拙。林幼瓊見她不語,以為她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況且她也只是訴說一番,並不非得要找到答案。她絮絮地向林黛玉講了她與曹墨書之間的趣事。
林黛玉細細聽了,慢慢放下心來。這二人之間即便如今還是兄妹、朋友情誼多些,以後怕也會變成夫妻情意。即便成不了,也不影響他們這一輩子走下去。
“玉姐姐,你呢?你真的不喜歡任何人,想一輩子不嫁人麼?”林幼瓊應是訴說一番真的去了憂愁,竟仗著黛玉疼她又問起了這私密話。二人情分非常,林黛玉故而也將她以前的經歷,簡略地向她說了一番。最後竟弄得幼瓊只落淚。她說道:“玉姐姐,你放心,今日這話我絕不會說出去,不然就讓我成不了親!”
“死丫頭,胡說什麼呢?我自信你!”林黛玉捏了下她的鼻子,二人之間推心置腹,更親昵了幾分。
林幼瓊笑著討了饒,平了氣方說道:“玉姐姐,說真的,我娘也讓我打聽!”林黛玉捋了一下頭髮,驚訝問:“打聽什麼?”
“就是,就是······”林幼瓊吭吭哧哧地說不下去。林黛玉見狀,正色道:“沒事,你只管說,我必不生你的氣,我明白伯娘是為我好!”
林幼瓊才舊話重提:“就是我們看廖大哥和你也挺不錯的,索性你們一起過日子,豈不好?”
林黛玉聽了是這事,歪頭想了下,說:“其實以前我爹爹也有這意思,只我沒這樣想過,哥哥待我太好。自從你上次提起,我也細細想了,這事怕是不成。”
“為什麼呀,我和我娘都覺得再沒比這更好的了!”林幼瓊不解。
“你剛兒也知道我以前的事吧,我自是知道再沒有比哥哥更好的人了,若真和哥哥過一輩子,我也不愁了。只是我們之間只是兄妹之情呀,你讓我怎麼好意思?想想都不自在!”林黛玉輕笑說,她正是明白這其中的不同的。而且她也知道哥哥也只把自己當妹妹的。
林幼瓊聽了,很是遺憾,感嘆道:“你們不湊成一家,以後各自過各自的,我想想都提你們難過!”林黛玉見她竟如此難以釋懷,含笑道:“我若真心悅哥哥,嗯,就是那種喜歡,我定會學詩經溱洧(qin wei)里的那位姑娘一樣。”林黛玉這只是說笑,幼瓊也明白,就徹底打消了這個想法,也準備去跟她娘說明白,不讓她再亂插手了。
二人說話到三更時分,林幼瓊已經睡了,林黛玉反而睡不著了,她想想自己,又想想幼瓊,又想到了年華漸大的青鳶、紫鵑。最後終於睡過去了,朦朧間想到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哥哥,心底也竟隱隱的遺憾。
☆、賞荷
忽忽幾個月已過去,早已進入夏季,前天下了一場暴雨,將纏綿不去的悶熱一掃而空。林幼瓊心中舒爽,見地面半干,可下腳,便約了夥伴們去西葦塘去賞荷花,於是這日清晨,大家呼朋引伴沿著小路向西行去。
著藍綾裙、髮髻高盤的就是林幼瓊的嫂嫂靳梅枝,別看她名字雖俗,出身也算。父親曾入翰林編修,後因看不慣官場上的一些事情,憤而辭官,回家做了當地書院的先生,後來又當了院長。林賢琪就出自他的門下。
除了靳梅枝,還有之前受邀前來的妹妹靳霜華,當時幼瓊、黛玉幾人閒著無聊,就邀了些閨友前來玩樂,大家吟詩作賦、談古論今,好不自在。幸而林姚氏開明,不曾拘束了她們,偶爾還特意來摻一腳。
因此這次來賞荷的除林幼瓊、林黛玉、靳梅枝、靳霜華,還有林幼珊、曹三娘和曹九兒,一行人各自提了個小花籃,說說笑笑前行,侍奉的丫鬟、婆子在後面綴著,也提了賞花需用的美酒佳肴。
“若說這西葦塘的荷花,比之別處的也不差什麼,唯一缺少的就是名氣,沒有楊萬里來給它揚揚名。所以,姑娘們,它以後能否名揚四海就靠你們啦!”幼瓊一邊前方引路,一邊嬉笑地說。
“這事只能靠梅枝姐姐、霜華妹妹和玉姐姐了,若讓我采荷花給你們做荷花羹還使得,若是作詩,我也只能先投降了!”曹三娘一聽幼瓊的話,就先挑明躲了,她素來在詩書一項上不大精通,也不甚在意,所以先推了讓其他幾人作著玩。
林黛玉近來擔憂哥哥,興致也不高,見她們都推了,不置可否,只笑說道:“這可就難了,其一,咱這塘須得比西湖還大,才能有接天之壯觀,其二,咱這荷花還要比西湖的開得還艷,方能激發豪興,最後咱們還得比楊誠齋更有才,才能做出比那更妙的詩。這可就難啦!”
靳梅枝也笑說:“咱們只管自己的玩就行,不跟別人比,有興致了吟一首助助興,沒興致也就罷啦!”
幾人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那塘子邊,一眼望去,紅花綠葉亭亭玉立,很是惹人喜愛。走進一瞧,擎立的荷花或嬌艷吐蕊或含苞待放,碧綠的荷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涼風拂過,如碎玉閃落。
丫鬟在一塊大花石上鋪設好了氈毯,擺好了杯盤,也躲到一旁去賞花去了。林幼瓊招呼大家取用自便,也拉著黛玉向岸邊的石頭上走去。二人賞著景,說閒話。
“玉姐姐,之前廖大哥哥來信,說到了這六月初就來接你,如今已快過了六月中旬,可是耽擱了?”
林黛玉也略為此事擔憂,她說道:“往來這麼遠,差幾天是可能的,應無大問題。多想無益,等著便是了。”
林幼瓊點頭,她又問道:“你這次南下,一年半載應不會回來,我聽說南邊那地界,民風與我們很是不同,且那裡炎熱,你可受的?”這個問題林黛玉自是想過,才從京城返回時她還想著,不如一輩子就待在這姑蘇城內,那裡也不要去了。可如今她不這樣想了。
她笑著說:“正是不同,才要去見識見識,最近聽說那裡接壤異國,民風開化,官家還辦了女子學堂,也不知是何樣子。”
“這沒什麼好稀奇的呀,咱們這裡,也都有請了女先生讀書學習的,只不過都是一家族的而已。”林幼瓊不解這有何異,反而是一堆人湊到一起才不得安心學習呢。她看到正和嫂嫂說話的曹三娘,不禁嘆道:“可憐三娘一片痴心,你們這一走,連廖大哥哥的面都見不著了!”
黛玉也順著她的眼光瞧了過去,對幼瓊嘆道:“我之前暗中試探過哥哥,他好像沒有這方面的心思。如今我們南下怕是要待不短的時間。她若知曉,自會決斷,我們不要急於插手,反而令她羞惱!”幼瓊點頭應了。
林黛玉經歷過一次情劫,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但既然是註定的,她已經坦然接受了它。所以她知道什麼是情之一字。而更多的女子,就像林幼瓊一樣,茫茫然地隨著父母引得路走,訂婚、成親,然後一輩子。
若一輩子,不開竅,不懂情這一個字,這樣的日子怕也能過下去,怕的就是半截突然懂了!
所以,吃過苦頭的林黛玉不知如何向這個妹妹講,她怕弄巧成拙。林幼瓊見她不語,以為她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況且她也只是訴說一番,並不非得要找到答案。她絮絮地向林黛玉講了她與曹墨書之間的趣事。
林黛玉細細聽了,慢慢放下心來。這二人之間即便如今還是兄妹、朋友情誼多些,以後怕也會變成夫妻情意。即便成不了,也不影響他們這一輩子走下去。
“玉姐姐,你呢?你真的不喜歡任何人,想一輩子不嫁人麼?”林幼瓊應是訴說一番真的去了憂愁,竟仗著黛玉疼她又問起了這私密話。二人情分非常,林黛玉故而也將她以前的經歷,簡略地向她說了一番。最後竟弄得幼瓊只落淚。她說道:“玉姐姐,你放心,今日這話我絕不會說出去,不然就讓我成不了親!”
“死丫頭,胡說什麼呢?我自信你!”林黛玉捏了下她的鼻子,二人之間推心置腹,更親昵了幾分。
林幼瓊笑著討了饒,平了氣方說道:“玉姐姐,說真的,我娘也讓我打聽!”林黛玉捋了一下頭髮,驚訝問:“打聽什麼?”
“就是,就是······”林幼瓊吭吭哧哧地說不下去。林黛玉見狀,正色道:“沒事,你只管說,我必不生你的氣,我明白伯娘是為我好!”
林幼瓊才舊話重提:“就是我們看廖大哥和你也挺不錯的,索性你們一起過日子,豈不好?”
林黛玉聽了是這事,歪頭想了下,說:“其實以前我爹爹也有這意思,只我沒這樣想過,哥哥待我太好。自從你上次提起,我也細細想了,這事怕是不成。”
“為什麼呀,我和我娘都覺得再沒比這更好的了!”林幼瓊不解。
“你剛兒也知道我以前的事吧,我自是知道再沒有比哥哥更好的人了,若真和哥哥過一輩子,我也不愁了。只是我們之間只是兄妹之情呀,你讓我怎麼好意思?想想都不自在!”林黛玉輕笑說,她正是明白這其中的不同的。而且她也知道哥哥也只把自己當妹妹的。
林幼瓊聽了,很是遺憾,感嘆道:“你們不湊成一家,以後各自過各自的,我想想都提你們難過!”林黛玉見她竟如此難以釋懷,含笑道:“我若真心悅哥哥,嗯,就是那種喜歡,我定會學詩經溱洧(qin wei)里的那位姑娘一樣。”林黛玉這只是說笑,幼瓊也明白,就徹底打消了這個想法,也準備去跟她娘說明白,不讓她再亂插手了。
二人說話到三更時分,林幼瓊已經睡了,林黛玉反而睡不著了,她想想自己,又想想幼瓊,又想到了年華漸大的青鳶、紫鵑。最後終於睡過去了,朦朧間想到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哥哥,心底也竟隱隱的遺憾。
☆、賞荷
忽忽幾個月已過去,早已進入夏季,前天下了一場暴雨,將纏綿不去的悶熱一掃而空。林幼瓊心中舒爽,見地面半干,可下腳,便約了夥伴們去西葦塘去賞荷花,於是這日清晨,大家呼朋引伴沿著小路向西行去。
著藍綾裙、髮髻高盤的就是林幼瓊的嫂嫂靳梅枝,別看她名字雖俗,出身也算。父親曾入翰林編修,後因看不慣官場上的一些事情,憤而辭官,回家做了當地書院的先生,後來又當了院長。林賢琪就出自他的門下。
除了靳梅枝,還有之前受邀前來的妹妹靳霜華,當時幼瓊、黛玉幾人閒著無聊,就邀了些閨友前來玩樂,大家吟詩作賦、談古論今,好不自在。幸而林姚氏開明,不曾拘束了她們,偶爾還特意來摻一腳。
因此這次來賞荷的除林幼瓊、林黛玉、靳梅枝、靳霜華,還有林幼珊、曹三娘和曹九兒,一行人各自提了個小花籃,說說笑笑前行,侍奉的丫鬟、婆子在後面綴著,也提了賞花需用的美酒佳肴。
“若說這西葦塘的荷花,比之別處的也不差什麼,唯一缺少的就是名氣,沒有楊萬里來給它揚揚名。所以,姑娘們,它以後能否名揚四海就靠你們啦!”幼瓊一邊前方引路,一邊嬉笑地說。
“這事只能靠梅枝姐姐、霜華妹妹和玉姐姐了,若讓我采荷花給你們做荷花羹還使得,若是作詩,我也只能先投降了!”曹三娘一聽幼瓊的話,就先挑明躲了,她素來在詩書一項上不大精通,也不甚在意,所以先推了讓其他幾人作著玩。
林黛玉近來擔憂哥哥,興致也不高,見她們都推了,不置可否,只笑說道:“這可就難了,其一,咱這塘須得比西湖還大,才能有接天之壯觀,其二,咱這荷花還要比西湖的開得還艷,方能激發豪興,最後咱們還得比楊誠齋更有才,才能做出比那更妙的詩。這可就難啦!”
靳梅枝也笑說:“咱們只管自己的玩就行,不跟別人比,有興致了吟一首助助興,沒興致也就罷啦!”
幾人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那塘子邊,一眼望去,紅花綠葉亭亭玉立,很是惹人喜愛。走進一瞧,擎立的荷花或嬌艷吐蕊或含苞待放,碧綠的荷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涼風拂過,如碎玉閃落。
丫鬟在一塊大花石上鋪設好了氈毯,擺好了杯盤,也躲到一旁去賞花去了。林幼瓊招呼大家取用自便,也拉著黛玉向岸邊的石頭上走去。二人賞著景,說閒話。
“玉姐姐,之前廖大哥哥來信,說到了這六月初就來接你,如今已快過了六月中旬,可是耽擱了?”
林黛玉也略為此事擔憂,她說道:“往來這麼遠,差幾天是可能的,應無大問題。多想無益,等著便是了。”
林幼瓊點頭,她又問道:“你這次南下,一年半載應不會回來,我聽說南邊那地界,民風與我們很是不同,且那裡炎熱,你可受的?”這個問題林黛玉自是想過,才從京城返回時她還想著,不如一輩子就待在這姑蘇城內,那裡也不要去了。可如今她不這樣想了。
她笑著說:“正是不同,才要去見識見識,最近聽說那裡接壤異國,民風開化,官家還辦了女子學堂,也不知是何樣子。”
“這沒什麼好稀奇的呀,咱們這裡,也都有請了女先生讀書學習的,只不過都是一家族的而已。”林幼瓊不解這有何異,反而是一堆人湊到一起才不得安心學習呢。她看到正和嫂嫂說話的曹三娘,不禁嘆道:“可憐三娘一片痴心,你們這一走,連廖大哥哥的面都見不著了!”
黛玉也順著她的眼光瞧了過去,對幼瓊嘆道:“我之前暗中試探過哥哥,他好像沒有這方面的心思。如今我們南下怕是要待不短的時間。她若知曉,自會決斷,我們不要急於插手,反而令她羞惱!”幼瓊點頭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