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林黛玉幾人聽了,嘖嘖感嘆,黛玉問道:“你們這裡女子都會養蠶麼?這養蠶怎麼個養法?”
老漢哈哈大笑,用旱菸鍋點了點黛玉道:“不是老漢說,十二歲的女娃娃都要比你這小哥耐力些,一看你就是嬌養的,細白單薄,這可不好!”許叔桐在一旁聽了直笑得打顫,心說這老漢心胸挺高,隻眼神不好,黛玉這打扮,也就是打個幌子罷了,他竟看不出來。
林黛玉狠狠剜了許叔桐一眼,又催老伯伯說正話。那老漢從懷中掏出手帕包的土菸絲,添了些,深吸了口,接著說道:“女娃們苦呀,十一二歲就跟著打下手。婦人們更苦,沐種時節每夜裡起五七次。等到孵出來,蠶吃的桑葉也講究得很,比人吃的都精心咧。那桑葉還是要帶露水的,所以只能前天晚上採摘,有沙土的,都要抖乾淨嘍!等到成熟了還要曬繭抽絲,步步都是功夫。種田插秧時、收秋時,也要下地。等到冬日裡,農活閒了,還要紡絲織布到深夜,苦呀,但總歸是不怕捐稅逼死人,比著別省,已是好的了,至少這幾年都沒餓死人。”
幾人聽了,久久未語,最後辭了老漢離開。林黛玉想到之前游湖時遇到的船娘,又想到了這蠶婦,又想起了以前哥哥信中的那個貧婦,思緒百轉,竟說不出是何滋味。不只她,廖知拙二人也只悶頭走路,不知心中想些什麼。
一轉眼已過去兩三個月,林黛玉隨同廖知拙等人將這姑蘇周邊玩了個遍,就連揚州、杭州有名的幾處也都去了。黛玉一開始還總是易累,幾日下來竟好了很多。許多景致,她只是聽別人說過、從書中看過,卻未曾一睹,親眼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也有幾處很是平平,只是後人穿鑿附會古人,以供談資,當不得真。
這日天氣晴好,她在書房內將一路的見聞及即興寫的小詩,細緻地進行修改、謄抄。旁邊還散落著幾幅畫作,可惜她在此方面不甚絕高,一時興起作了幾幅,終不滿意,這些全都要丟棄掉。
林黛玉臨窗伏案專心致志,一室寂靜,只小銅爐內青煙裊裊。
暖暖的陽光斜斜地從敞開的窗戶照進來,照到她的頭髮上、簪釵上,晃動的步搖閃著亮光。窗台下的石竹和百日草花開正艷,引了不少蝴蝶來,其中一隻小巧的彩蝶翩翩飛入窗內,斂翅落在黛玉簪在髮髻的珠蘭上。
廖知拙在窗外遠遠看著,心中不自禁感嘆,這個妹妹真的長大了,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引導留心了。特別是在這段時日的遊山玩水中,明顯感到她的心跳出了那片小小的天地,自此,天寬地闊,怕再難的事情,也不會那麼容易將她打垮。
他心中思慮著,大步走入屋內。堂內紫鵑正在做針線,見到廖知拙起身就欲行禮,廖知拙向她擺手,徑直轉入裡間書房內。紫鵑見狀,就放下東西去取茶果點心待客。
珠簾的叮噹嘩啦聲打斷了林黛玉專注,她抬頭看,見是廖知拙,也不起身,微斜著身子道:“稀客,今日哥哥難得來,敢問所為何事?”
廖知拙笑說:“這幾日陪著文殊胡鬧,難得有空,聽下人說你去找我幾次?”林黛玉與許叔桐也算是熟絡,自然明白他那人的性子。他什麼都好,出身不凡,相貌英俊,為人隨和,只一樣不好,風流成性。雖然他在廖知拙的壓迫下,收斂了十分,但只那蛛絲馬跡就被黛玉看了出來。
林黛玉從他們的交流神態中也體會出來,二人一邊玩樂,一邊也在做著私底下不可與人言之事。她心中明白只當不曾知道。可最近這段時日,也不知為何,許叔桐總是攀扯著哥哥去那說不得的去處,還總是帶出些行跡被黛玉看到。
“哥哥體察過民情啦?”於是她嘲笑哥哥一句,然後就轉說正事:“大堂哥的婚事推了兩個月終於擇定了好日子,就是下月十六,幼瓊來信中請我去做客,還說可以一直住到他哥哥大婚。”黛玉自元宵從橫山回來之後,就常常與幼瓊書信往來。
廖知拙思索了一下,說道:“正好,我也有件事要跟你說,再過兩日我需同文殊一起南下。這次就先不帶你去,等到那邊我安排妥了就來接你同去。這一去何時再歸來怕就難說了!”林黛玉之前已多少猜到了這點,她笑著說道:“哥哥只管做自己的事,不要顧慮我,不管是留在家裡還是隨哥哥南下,我都不怕。”
廖知拙點頭,臨走時又說了一句:“家裡明面上的鋪子、宅院、田產我都處理了,換成銀票帶到南邊去。”
林黛玉臉色平靜地點了點頭,說:“隨哥哥做主!”她如今並非不懂這錢財的好處,不只林伯娘曾好好給她們上了一課,就是那次他們去太湖遊玩時,林黛玉就曾體會到了錢財的難得與重要,為此她還特意寫了首小詩。
人稱“蘇湖熟,天下足”,只當這裡就是人間樂土,卻也不知這裡賦稅比別處更重,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比別處更辛苦,一年到頭,農戶主要的任務就是水稻培育、種植,空閒時間就是侍弄桑蠶,要麼就是紡織棉布,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除了務農,當然還有一個好的工作就是經商,同樣的,這就需要你有一個好的頭腦。但不管如何,這裡好的一點是,只要勤於勞作,溫飽度日還是能夠的。
所以,對於這些錢財她雖然仍不去緊緊抓在手裡,卻也不再是揮金如土般毫不在意了。
☆、談心
再過兩日林賢琪就要娶新婦過門了,林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當然這跟林幼瓊、林黛玉兩人關係不甚很大。這段時日以來,二人吃喝一起,讀書彈琴,談天說地,聽了黛玉的遊歷,幼瓊的仰慕又多了一分。她感覺以前這個小姐姐美得像仙女一樣,一雙眼睛好像會說話。現在她仍是漂亮,不只是容貌,而是從內到外煥發出來的一種耀眼的光彩,好像她擁有了一個七彩的寶貝,散發這個明亮的光芒。
這天晚上,淅淅瀝瀝下著小雨,自來心寬的林幼瓊睡不著覺,索性披了衣服來敲林黛玉的門。林黛玉仍在案前寫東西,如今她滿滿的事情要做,沒空閒去亂想什麼了。而且只要她寫完札記,躺在床上,不多會兒就能睡著。
她迎了幼瓊進來,見她似有煩惱的樣子,就讓紫鵑收了紙筆,攜了幼瓊的手躺在床上聊天。林幼瓊躺了好一會兒,才輕輕推了黛玉的肩說:“玉姐姐,你有喜歡的人麼?······呀,不對,我不是這個意思······”
林黛玉自然知道她無意冒犯,只問她:“怎麼了,你不是已經定親,只等到明年婚期,現在怎麼愁這個了?”林幼瓊泄氣地說道:“我也不知怎麼回事,之前訂親我也不曾在意,這幾日哥哥娶親,家裡忙忙碌碌,我心裡竟越想越不對勁兒!”
林黛玉一驚又一笑,說道:“我明白了,你定是怕你哥哥有了嫂嫂就顧不到你了,你吃新嫂嫂的醋了,呵!”林黛玉想到年頭那次自己的煩惱,自認為把准了幼瓊的脈。卻不想幼瓊搖頭道:“不對,不是這個,我總是說不清楚,只是覺得不對勁。我和曹墨書也算自幼相識,我們兩家又是世交,按我母親的說法,這門親事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我也認同,只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就這樣等著嫁人,等著生娃,等著做老婆婆,等著老死?”
老漢哈哈大笑,用旱菸鍋點了點黛玉道:“不是老漢說,十二歲的女娃娃都要比你這小哥耐力些,一看你就是嬌養的,細白單薄,這可不好!”許叔桐在一旁聽了直笑得打顫,心說這老漢心胸挺高,隻眼神不好,黛玉這打扮,也就是打個幌子罷了,他竟看不出來。
林黛玉狠狠剜了許叔桐一眼,又催老伯伯說正話。那老漢從懷中掏出手帕包的土菸絲,添了些,深吸了口,接著說道:“女娃們苦呀,十一二歲就跟著打下手。婦人們更苦,沐種時節每夜裡起五七次。等到孵出來,蠶吃的桑葉也講究得很,比人吃的都精心咧。那桑葉還是要帶露水的,所以只能前天晚上採摘,有沙土的,都要抖乾淨嘍!等到成熟了還要曬繭抽絲,步步都是功夫。種田插秧時、收秋時,也要下地。等到冬日裡,農活閒了,還要紡絲織布到深夜,苦呀,但總歸是不怕捐稅逼死人,比著別省,已是好的了,至少這幾年都沒餓死人。”
幾人聽了,久久未語,最後辭了老漢離開。林黛玉想到之前游湖時遇到的船娘,又想到了這蠶婦,又想起了以前哥哥信中的那個貧婦,思緒百轉,竟說不出是何滋味。不只她,廖知拙二人也只悶頭走路,不知心中想些什麼。
一轉眼已過去兩三個月,林黛玉隨同廖知拙等人將這姑蘇周邊玩了個遍,就連揚州、杭州有名的幾處也都去了。黛玉一開始還總是易累,幾日下來竟好了很多。許多景致,她只是聽別人說過、從書中看過,卻未曾一睹,親眼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也有幾處很是平平,只是後人穿鑿附會古人,以供談資,當不得真。
這日天氣晴好,她在書房內將一路的見聞及即興寫的小詩,細緻地進行修改、謄抄。旁邊還散落著幾幅畫作,可惜她在此方面不甚絕高,一時興起作了幾幅,終不滿意,這些全都要丟棄掉。
林黛玉臨窗伏案專心致志,一室寂靜,只小銅爐內青煙裊裊。
暖暖的陽光斜斜地從敞開的窗戶照進來,照到她的頭髮上、簪釵上,晃動的步搖閃著亮光。窗台下的石竹和百日草花開正艷,引了不少蝴蝶來,其中一隻小巧的彩蝶翩翩飛入窗內,斂翅落在黛玉簪在髮髻的珠蘭上。
廖知拙在窗外遠遠看著,心中不自禁感嘆,這個妹妹真的長大了,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引導留心了。特別是在這段時日的遊山玩水中,明顯感到她的心跳出了那片小小的天地,自此,天寬地闊,怕再難的事情,也不會那麼容易將她打垮。
他心中思慮著,大步走入屋內。堂內紫鵑正在做針線,見到廖知拙起身就欲行禮,廖知拙向她擺手,徑直轉入裡間書房內。紫鵑見狀,就放下東西去取茶果點心待客。
珠簾的叮噹嘩啦聲打斷了林黛玉專注,她抬頭看,見是廖知拙,也不起身,微斜著身子道:“稀客,今日哥哥難得來,敢問所為何事?”
廖知拙笑說:“這幾日陪著文殊胡鬧,難得有空,聽下人說你去找我幾次?”林黛玉與許叔桐也算是熟絡,自然明白他那人的性子。他什麼都好,出身不凡,相貌英俊,為人隨和,只一樣不好,風流成性。雖然他在廖知拙的壓迫下,收斂了十分,但只那蛛絲馬跡就被黛玉看了出來。
林黛玉從他們的交流神態中也體會出來,二人一邊玩樂,一邊也在做著私底下不可與人言之事。她心中明白只當不曾知道。可最近這段時日,也不知為何,許叔桐總是攀扯著哥哥去那說不得的去處,還總是帶出些行跡被黛玉看到。
“哥哥體察過民情啦?”於是她嘲笑哥哥一句,然後就轉說正事:“大堂哥的婚事推了兩個月終於擇定了好日子,就是下月十六,幼瓊來信中請我去做客,還說可以一直住到他哥哥大婚。”黛玉自元宵從橫山回來之後,就常常與幼瓊書信往來。
廖知拙思索了一下,說道:“正好,我也有件事要跟你說,再過兩日我需同文殊一起南下。這次就先不帶你去,等到那邊我安排妥了就來接你同去。這一去何時再歸來怕就難說了!”林黛玉之前已多少猜到了這點,她笑著說道:“哥哥只管做自己的事,不要顧慮我,不管是留在家裡還是隨哥哥南下,我都不怕。”
廖知拙點頭,臨走時又說了一句:“家裡明面上的鋪子、宅院、田產我都處理了,換成銀票帶到南邊去。”
林黛玉臉色平靜地點了點頭,說:“隨哥哥做主!”她如今並非不懂這錢財的好處,不只林伯娘曾好好給她們上了一課,就是那次他們去太湖遊玩時,林黛玉就曾體會到了錢財的難得與重要,為此她還特意寫了首小詩。
人稱“蘇湖熟,天下足”,只當這裡就是人間樂土,卻也不知這裡賦稅比別處更重,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比別處更辛苦,一年到頭,農戶主要的任務就是水稻培育、種植,空閒時間就是侍弄桑蠶,要麼就是紡織棉布,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除了務農,當然還有一個好的工作就是經商,同樣的,這就需要你有一個好的頭腦。但不管如何,這裡好的一點是,只要勤於勞作,溫飽度日還是能夠的。
所以,對於這些錢財她雖然仍不去緊緊抓在手裡,卻也不再是揮金如土般毫不在意了。
☆、談心
再過兩日林賢琪就要娶新婦過門了,林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當然這跟林幼瓊、林黛玉兩人關係不甚很大。這段時日以來,二人吃喝一起,讀書彈琴,談天說地,聽了黛玉的遊歷,幼瓊的仰慕又多了一分。她感覺以前這個小姐姐美得像仙女一樣,一雙眼睛好像會說話。現在她仍是漂亮,不只是容貌,而是從內到外煥發出來的一種耀眼的光彩,好像她擁有了一個七彩的寶貝,散發這個明亮的光芒。
這天晚上,淅淅瀝瀝下著小雨,自來心寬的林幼瓊睡不著覺,索性披了衣服來敲林黛玉的門。林黛玉仍在案前寫東西,如今她滿滿的事情要做,沒空閒去亂想什麼了。而且只要她寫完札記,躺在床上,不多會兒就能睡著。
她迎了幼瓊進來,見她似有煩惱的樣子,就讓紫鵑收了紙筆,攜了幼瓊的手躺在床上聊天。林幼瓊躺了好一會兒,才輕輕推了黛玉的肩說:“玉姐姐,你有喜歡的人麼?······呀,不對,我不是這個意思······”
林黛玉自然知道她無意冒犯,只問她:“怎麼了,你不是已經定親,只等到明年婚期,現在怎麼愁這個了?”林幼瓊泄氣地說道:“我也不知怎麼回事,之前訂親我也不曾在意,這幾日哥哥娶親,家裡忙忙碌碌,我心裡竟越想越不對勁兒!”
林黛玉一驚又一笑,說道:“我明白了,你定是怕你哥哥有了嫂嫂就顧不到你了,你吃新嫂嫂的醋了,呵!”林黛玉想到年頭那次自己的煩惱,自認為把准了幼瓊的脈。卻不想幼瓊搖頭道:“不對,不是這個,我總是說不清楚,只是覺得不對勁。我和曹墨書也算自幼相識,我們兩家又是世交,按我母親的說法,這門親事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我也認同,只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就這樣等著嫁人,等著生娃,等著做老婆婆,等著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