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妄稱知道“迷失”手稿內容的畸笏叟
這個與脂硯齋並非同一人的畸笏叟所作的批語,往往讓研究者感到他的重要性,例如丁淦先生就據批語認為畸笏叟是“曹寅時期過來的人”,是脂硯齋的長輩(舅舅)。
第二十八回寫到馮紫英宴請賈寶玉和薛蟠等人,席間行令用“大海”罰酒的情節,庚辰本有眉批寫道:
大海飲酒,西堂產九台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5]
甲戌本有側批寫道:
誰曾經過?嘆嘆。西堂故事。[6]
丁淦先生對此分析得很好。他指出,“西堂”是曹寅的江寧織造府中堂齋園池名(又名“西園”、“西亭”、“西池”);曹寅自號“西堂掃花行者”,人稱“西堂公”;曹寅詩集《荔軒集》又名《西軒集》,又有詞集《西農》。因此“西”字乃是曹家最繁華鼎盛時期——曹寅時期的標誌或象徵。丁先生又指出,在甲戌、庚辰二本的硃筆眉批中,干支紀年“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夏”、“壬午九月”、“壬午重陽”、“壬午重陽日”或既標記干支紀年又署名“畸笏”、“畸笏老人”的同年批語就是40多條,而其他批者則沒有該年的批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斷定“壬午重陽日”及上述同類的一組批語,全是“畸笏叟”所批。
丁先生由此認為,畸笏叟對“西堂故事”非常熟悉,他是“曾經過”西堂大海飲酒的人,而且從其他批語的內容來看,畸笏叟一見到“西”字,便勾起對往昔情景的回憶和悲痛的心情。
可是,丁先生並沒有認識到,這樣一位看起來很重要的批書者,在其他的批語中敗露了他麒麟皮下的馬腳。
第二十回寫到,李嬤嬤拉住黛玉和寶釵,嘮嘮叨叨地數落丫頭茜雪。庚辰本眉批對此寫道:
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昌(按,應為“標目”或“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7]
我們已經知道,曹頫就是現存120回《紅樓夢》的作者,畸笏叟在這段批語中竟然稱有五六回小說手稿“被借閱者迷失”,其中包括所謂回目為“花襲人有始有終”和“獄神廟慰寶玉”的兩回文字,這豈不是天方夜譚,自露馬腳。
假定這一條批語是曹頫化名“畸笏叟”所寫,其內容與現存小說相對比來看,也是非常荒唐的。既然曹頫是作者,就算被借閱者迷失了五六回手稿,從甲戌年(1754年)到丁亥年(1767年)的13年間,他也完全可以補寫回來,用不著只是嘆氣;另一方面,既然曹頫沒有補寫回來,現存120回小說並沒有因為缺了那五六回手稿而不完整,說明曹頫改變了原來的構思,因此他完全沒有“嘆嘆”的必要。由此來看,這條批語絕不可能是曹頫化名“畸笏叟”所寫。
更為荒唐的是,如本章第一節所述,畸笏叟竟然用脂硯齋沒有見過“獄神廟慰寶玉”一回文字來反駁脂硯齋對紅玉的看法。這個反駁實在是太拙劣、太可笑了,畸笏叟顯然不知道“脂硯齋”就是小說作者曹頫的化名!
畸笏叟其他幾處妄擬所謂“迷失”手稿內容的批語如下:
嘆不能得見玉兄懸崖撒手文字為恨。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第581頁眉批)
“獄神廟”紅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第586頁眉批)
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第600頁眉批)
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庚辰本第三十一回第729頁回後批)
以上這些批語所透露的所謂“迷失”手稿的內容在現存120回小說中絲毫不見蹤影,因此它們全是畸笏叟的偽造。其中“獄神廟紅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亦見於甲戌本眉批,但既沒有干支紀年,也沒有批者署名。假定這一句是脂硯齋所寫,他也沒有在其他任何批語中透露這“一大回文字”涉及的情節,所謂紅玉慰寶玉、有“大得力處”的隻言片語,都是畸笏叟發揮出來的。即使脂硯齋嘆惜一大回文字的“迷失”,他在後來的定稿中顯然已經徹底改變了構思。從兩個本子批語的總體情況來看,甲戌本的這一句“迷失”,斷不可能是脂硯齋所作,而只可能出自畸笏叟的筆下。
從畸笏叟所作的全部批語來看,畸笏叟及其批語存在的重要性就在於他自稱知道所謂“迷失”手稿的內容,他作為“曹寅時期過來的人”和曹雪芹長輩的形象,無非強化了他的這一重要性。不幸的是,他所談的那些情節根本是子虛烏有,不但現存的小說中不存在,也沒有其他任何一位讀者讀到過,它們全是畸笏叟的偽造。可以說,畸笏叟就是為了偽造這些情節而出現的。
那麼,畸笏叟為什麼要偽造這些情節呢?答案用歐陽健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為了證實胡適先生的紅樓夢考證,證實所謂“現存後40回是程偉元和高鶚作偽”的無稽之談。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東拼西湊假上添假的靖藏本批語
了解了畸笏叟批語作偽的真相之後,原本沒有資格作為論證前提的所謂“靖藏本批語”的真面目也就清楚了。以下從“刪去天香樓一節”、“迷失五六稿中的情節”和“脂硯先去世”三個方面進行辨偽。
發揮“天香樓”的色情內容
前文討論過,小說雖然不明寫“天香樓一節”,但作者以“一擊兩鳴”的手法,用鮑二媳婦上吊和司棋重病不起兩個情節,暗示了“天香樓一節”的“無限溝壑”,“刪去”之說根本不能成立。可是,靖藏本對於秦可卿之死卻有一組奇怪的批語。該本第十三回回前批寫道: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是以此回只十頁,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8]
對於第十三回“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些疑心”一句,靖藏本眉批寫道:
可從此批。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余大發慈悲也。嘆嘆!壬午季春,畸笏叟。[9]
由毛國瑤先生輯錄的靖藏本批語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們往往由一個或幾個本子上的批語增刪改易甚至發揮而來,上文所引的兩條批語即是如此。
後一條批語在庚辰本回後批上借了一頭一尾,頭是“可從此批”,尾是“畸笏叟”。“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余大發慈悲”這一句還說的通,因為“隱去”至少表示沒有寫,不像“刪去”這麼無理。但是“大發慈悲”的“余”是誰呢?惟一合理的推論是,這個“余”只可能是小說作者脂硯齋。脂硯齋在“壬午季春”寫這個批語也是說的通的,可是靖藏本在“壬午季春”之後署上與脂硯齋並非同一人的畸笏叟的大名,這就錯了。
妄稱知道“迷失”手稿內容的畸笏叟
這個與脂硯齋並非同一人的畸笏叟所作的批語,往往讓研究者感到他的重要性,例如丁淦先生就據批語認為畸笏叟是“曹寅時期過來的人”,是脂硯齋的長輩(舅舅)。
第二十八回寫到馮紫英宴請賈寶玉和薛蟠等人,席間行令用“大海”罰酒的情節,庚辰本有眉批寫道:
大海飲酒,西堂產九台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5]
甲戌本有側批寫道:
誰曾經過?嘆嘆。西堂故事。[6]
丁淦先生對此分析得很好。他指出,“西堂”是曹寅的江寧織造府中堂齋園池名(又名“西園”、“西亭”、“西池”);曹寅自號“西堂掃花行者”,人稱“西堂公”;曹寅詩集《荔軒集》又名《西軒集》,又有詞集《西農》。因此“西”字乃是曹家最繁華鼎盛時期——曹寅時期的標誌或象徵。丁先生又指出,在甲戌、庚辰二本的硃筆眉批中,干支紀年“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夏”、“壬午九月”、“壬午重陽”、“壬午重陽日”或既標記干支紀年又署名“畸笏”、“畸笏老人”的同年批語就是40多條,而其他批者則沒有該年的批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斷定“壬午重陽日”及上述同類的一組批語,全是“畸笏叟”所批。
丁先生由此認為,畸笏叟對“西堂故事”非常熟悉,他是“曾經過”西堂大海飲酒的人,而且從其他批語的內容來看,畸笏叟一見到“西”字,便勾起對往昔情景的回憶和悲痛的心情。
可是,丁先生並沒有認識到,這樣一位看起來很重要的批書者,在其他的批語中敗露了他麒麟皮下的馬腳。
第二十回寫到,李嬤嬤拉住黛玉和寶釵,嘮嘮叨叨地數落丫頭茜雪。庚辰本眉批對此寫道:
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昌(按,應為“標目”或“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7]
我們已經知道,曹頫就是現存120回《紅樓夢》的作者,畸笏叟在這段批語中竟然稱有五六回小說手稿“被借閱者迷失”,其中包括所謂回目為“花襲人有始有終”和“獄神廟慰寶玉”的兩回文字,這豈不是天方夜譚,自露馬腳。
假定這一條批語是曹頫化名“畸笏叟”所寫,其內容與現存小說相對比來看,也是非常荒唐的。既然曹頫是作者,就算被借閱者迷失了五六回手稿,從甲戌年(1754年)到丁亥年(1767年)的13年間,他也完全可以補寫回來,用不著只是嘆氣;另一方面,既然曹頫沒有補寫回來,現存120回小說並沒有因為缺了那五六回手稿而不完整,說明曹頫改變了原來的構思,因此他完全沒有“嘆嘆”的必要。由此來看,這條批語絕不可能是曹頫化名“畸笏叟”所寫。
更為荒唐的是,如本章第一節所述,畸笏叟竟然用脂硯齋沒有見過“獄神廟慰寶玉”一回文字來反駁脂硯齋對紅玉的看法。這個反駁實在是太拙劣、太可笑了,畸笏叟顯然不知道“脂硯齋”就是小說作者曹頫的化名!
畸笏叟其他幾處妄擬所謂“迷失”手稿內容的批語如下:
嘆不能得見玉兄懸崖撒手文字為恨。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第581頁眉批)
“獄神廟”紅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第586頁眉批)
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第600頁眉批)
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庚辰本第三十一回第729頁回後批)
以上這些批語所透露的所謂“迷失”手稿的內容在現存120回小說中絲毫不見蹤影,因此它們全是畸笏叟的偽造。其中“獄神廟紅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亦見於甲戌本眉批,但既沒有干支紀年,也沒有批者署名。假定這一句是脂硯齋所寫,他也沒有在其他任何批語中透露這“一大回文字”涉及的情節,所謂紅玉慰寶玉、有“大得力處”的隻言片語,都是畸笏叟發揮出來的。即使脂硯齋嘆惜一大回文字的“迷失”,他在後來的定稿中顯然已經徹底改變了構思。從兩個本子批語的總體情況來看,甲戌本的這一句“迷失”,斷不可能是脂硯齋所作,而只可能出自畸笏叟的筆下。
從畸笏叟所作的全部批語來看,畸笏叟及其批語存在的重要性就在於他自稱知道所謂“迷失”手稿的內容,他作為“曹寅時期過來的人”和曹雪芹長輩的形象,無非強化了他的這一重要性。不幸的是,他所談的那些情節根本是子虛烏有,不但現存的小說中不存在,也沒有其他任何一位讀者讀到過,它們全是畸笏叟的偽造。可以說,畸笏叟就是為了偽造這些情節而出現的。
那麼,畸笏叟為什麼要偽造這些情節呢?答案用歐陽健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為了證實胡適先生的紅樓夢考證,證實所謂“現存後40回是程偉元和高鶚作偽”的無稽之談。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東拼西湊假上添假的靖藏本批語
了解了畸笏叟批語作偽的真相之後,原本沒有資格作為論證前提的所謂“靖藏本批語”的真面目也就清楚了。以下從“刪去天香樓一節”、“迷失五六稿中的情節”和“脂硯先去世”三個方面進行辨偽。
發揮“天香樓”的色情內容
前文討論過,小說雖然不明寫“天香樓一節”,但作者以“一擊兩鳴”的手法,用鮑二媳婦上吊和司棋重病不起兩個情節,暗示了“天香樓一節”的“無限溝壑”,“刪去”之說根本不能成立。可是,靖藏本對於秦可卿之死卻有一組奇怪的批語。該本第十三回回前批寫道: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是以此回只十頁,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8]
對於第十三回“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些疑心”一句,靖藏本眉批寫道:
可從此批。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余大發慈悲也。嘆嘆!壬午季春,畸笏叟。[9]
由毛國瑤先生輯錄的靖藏本批語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們往往由一個或幾個本子上的批語增刪改易甚至發揮而來,上文所引的兩條批語即是如此。
後一條批語在庚辰本回後批上借了一頭一尾,頭是“可從此批”,尾是“畸笏叟”。“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余大發慈悲”這一句還說的通,因為“隱去”至少表示沒有寫,不像“刪去”這麼無理。但是“大發慈悲”的“余”是誰呢?惟一合理的推論是,這個“余”只可能是小說作者脂硯齋。脂硯齋在“壬午季春”寫這個批語也是說的通的,可是靖藏本在“壬午季春”之後署上與脂硯齋並非同一人的畸笏叟的大名,這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