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這一段批語是以比喻的方式形象總結了小說作者根據現實生活進行藝術改造的手法,同時也可以被看作是對小說作者隱瞞真實朝代年紀所用手法的比喻式評論。如果回顧一下本文對小說所隱藏的真實朝代年紀的揭示,以及小說作者的種種作弊手法,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段批語的描述和總結非常到位,並不真正了解作者創作手法的偽造者是絕不可能編出這種文字來的。
對於秦可卿之死,有些批語評論得也很到位,如果對比一下“命芹溪刪去”之類的批語,可以判定前者為真,而後者為假。
甲戌本第十三回回前有一段缺損的批語,其中最後一句寫道:“隱去天香樓一節,是不忍下筆也。”[29] 既然“不忍下筆”,說明作者沒有寫“天香樓一節”。小說第十三回又寫到,秦可卿死訊傳來,“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甲戌本眉批對此評論道:“九個字寫盡天香樓事,是不寫之寫。”[30] 這進一步說明,“天香樓一節”是肯定沒有寫的。作者為什麼不寫呢?一個原因是“不忍”,另一個原因在甲戌本第十五回的批語中透露了出來。
第十五回寫到寶玉先前揚言晚上要找秦鍾“細細的算帳”,可是到了晚間,小說又寫道:“寶玉不知與秦鍾算何帳目,未見真切,未曾記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創。”甲戌本對此有一大段雙行夾批:
忽又作如此評斷,似自相矛盾,卻是最妙之文。若不如此隱去,則又有何妙文可寫哉?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筆。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故特用此二三件隱事,借石之未見真切,淡淡隱去,越覺得雲煙渺茫之中,無限丘壑在焉。[31]
由於作者就是寶玉的原型人物,因此他不可能不知道寶玉跟秦鍾算的什麼帳目。批語說“似自相矛盾,卻是最妙之文”,評得很恰當。接著,批語解釋了作者如此處理的原因,這個原因也說得很中肯。如果以這個原因來解釋作者不寫“天香樓一節”,也是完全說得通的。雖然上述兩條批語並沒有署名,但從其到位的情理來看,可以認定是脂硯齋所作。
以上論證了“貨真價實”的“脂批”是存在的,而且筆者列舉的多條間接證據構成了一個“證據鏈”,指向一個結論:“脂硯齋”就是小說作者曹頫的化名。對於其他脂批真偽情況的辨別,以及由脂批考察有關曹頫本人更多的信息,則需要對小說另一位重要的批語者“畸笏叟”作出正確的判斷。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比脂硯齋活得長的畸笏叟
丁淦先生在《畸笏叟辨》一文中提到,畸笏叟是僅次於脂硯齋的《紅樓夢》第二大批評家,關於他的身份,歷來主要有四種觀點:(1)他是脂硯齋的另一化名;(2)他是曹雪芹的舅父;(3)他是作者的伯父,真名叫曹碩;(4)他是曹頫的化名(曹雪芹的叔叔或父親),等等。丁先生認為,從批語的情況來看,脂硯齋和畸笏叟分明是兩個人,畸笏叟應該是脂硯齋的舅舅,他是曹寅時期過來的人,對曹家的情況很熟,但又不是曹家中人。至於畸笏叟真實的身份究竟為何,丁先生則認為無法確證[1]。
丁先生的文章犯了兩個錯誤,這兩個錯誤也是紅學研究者通常所犯的:第一,將不具有證據資格的“靖藏本”批語當作推論的前提;第二,在沒有對畸笏叟批語作出真偽辨別的情況下進行推論。
1959年,毛國瑤先生發現了靖應鵾藏本《石頭記》,並摘錄了有正本所無的“脂批”150條。但是,這個藏本已於1964年以前遺失。且不說靖藏本究竟是否存在過,也不論靖藏本上究竟有沒有毛先生所輯錄的這些批語,單論“輯錄”可能偏離原批面貌這一點,就不應該將“靖藏本批語”當作論證的前提。即便要拿它當論證前提,也必須首先作出真偽的辨別。關於“靖藏本批語”的情況,下文將論及。
如果拋開“靖藏本批語”,單從其他“脂本”的批語來看,我們也可以得出“脂硯齋和畸笏叟必定是兩個人”的結論。
第二十七回寫到,紅玉對賈芸心懷私情,又巴不得去侍侯鳳姐,庚辰本對此有兩條相連的眉批:
奸邪婢豈是怡紅應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兒、後篆兒,便是卻證,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
此系未見“抄沒”、“獄神廟”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叟。[2]
前一條批語沒有署名,但標記了干支紀年“己卯冬夜”。根據丁先生的統計,庚辰、甲戌兩本從第二十回到第二十八回有紀年“己卯冬夜”的硃筆眉批二十多條,其中第二十四回評論賈芸撞倪二一段描寫的眉批不僅有干支紀年“己卯冬夜”,而且署名“脂硯”:
這一節對《水滸記》楊志賣刀遇設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多矣。己卯冬夜,脂硯。[3]
按照筆者在前文提出的辨別“脂批”真偽的標準,上述所有“己卯冬夜”的眉批從內容上來看其實都無法斷定真偽,但這一條署名眉批顯然是想將所有“己卯冬夜”的批語全歸在“脂硯”名下。即便“己卯冬夜”的批語全是作偽,上文所引畸笏叟的批語顯然是在反駁“脂硯”的說法,認為脂硯沒有看到所謂紅玉“獄神廟慰寶玉”的情節,所以誤將紅玉當作“奸邪婢”。這表明畸笏和脂硯不可能是同一人。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畸笏叟”是小說作者曹頫的另一個化名,他怎麼可能批評自己沒有看過小說的有關情節,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都缺乏正確的評價呢?
小說第二十二回寫到賈母為寶釵慶祝生日,命鳳姐點戲,庚辰本對此情節有兩條並列的眉批:
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
前批書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乎![4]
從內容上來看,後一條批語似乎是承接前一條批語。前一條批語說“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因此“前批書者聊聊”似乎應該解作“前批知者聊聊”或“前批書者知者聊聊”,意思就是知道“脂硯執筆”這回事的人很少。不過,即使不作如此解釋,“前批書者聊聊”也是能夠單獨成立的,即它可以按字面解釋為“以前批書的人很少”。
後一條批語未署名,要確證它的歸屬權並不容易。說它的作者是脂硯齋,也是能夠言之成理的。生於1706年的脂硯齋到丁亥年(1767年)已經61歲,完全有資格自稱“朽物”。不過從庚辰本批語的情況來看,“丁亥夏”總是與“畸笏叟”聯繫在一起,因此一般認為這條批語就是畸笏叟所寫。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麼無論是知道“脂硯執筆”這回事的人很少,還是“以前批書的人很少”,總之從這條批語的內容來看,到了丁亥年夏天就只剩下畸笏叟一個知情的批書人了,這說明另一個批書人脂硯已經去世。既然如此,畸笏叟和脂硯齋當然是兩個人了。
對於秦可卿之死,有些批語評論得也很到位,如果對比一下“命芹溪刪去”之類的批語,可以判定前者為真,而後者為假。
甲戌本第十三回回前有一段缺損的批語,其中最後一句寫道:“隱去天香樓一節,是不忍下筆也。”[29] 既然“不忍下筆”,說明作者沒有寫“天香樓一節”。小說第十三回又寫到,秦可卿死訊傳來,“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甲戌本眉批對此評論道:“九個字寫盡天香樓事,是不寫之寫。”[30] 這進一步說明,“天香樓一節”是肯定沒有寫的。作者為什麼不寫呢?一個原因是“不忍”,另一個原因在甲戌本第十五回的批語中透露了出來。
第十五回寫到寶玉先前揚言晚上要找秦鍾“細細的算帳”,可是到了晚間,小說又寫道:“寶玉不知與秦鍾算何帳目,未見真切,未曾記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創。”甲戌本對此有一大段雙行夾批:
忽又作如此評斷,似自相矛盾,卻是最妙之文。若不如此隱去,則又有何妙文可寫哉?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筆。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故特用此二三件隱事,借石之未見真切,淡淡隱去,越覺得雲煙渺茫之中,無限丘壑在焉。[31]
由於作者就是寶玉的原型人物,因此他不可能不知道寶玉跟秦鍾算的什麼帳目。批語說“似自相矛盾,卻是最妙之文”,評得很恰當。接著,批語解釋了作者如此處理的原因,這個原因也說得很中肯。如果以這個原因來解釋作者不寫“天香樓一節”,也是完全說得通的。雖然上述兩條批語並沒有署名,但從其到位的情理來看,可以認定是脂硯齋所作。
以上論證了“貨真價實”的“脂批”是存在的,而且筆者列舉的多條間接證據構成了一個“證據鏈”,指向一個結論:“脂硯齋”就是小說作者曹頫的化名。對於其他脂批真偽情況的辨別,以及由脂批考察有關曹頫本人更多的信息,則需要對小說另一位重要的批語者“畸笏叟”作出正確的判斷。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比脂硯齋活得長的畸笏叟
丁淦先生在《畸笏叟辨》一文中提到,畸笏叟是僅次於脂硯齋的《紅樓夢》第二大批評家,關於他的身份,歷來主要有四種觀點:(1)他是脂硯齋的另一化名;(2)他是曹雪芹的舅父;(3)他是作者的伯父,真名叫曹碩;(4)他是曹頫的化名(曹雪芹的叔叔或父親),等等。丁先生認為,從批語的情況來看,脂硯齋和畸笏叟分明是兩個人,畸笏叟應該是脂硯齋的舅舅,他是曹寅時期過來的人,對曹家的情況很熟,但又不是曹家中人。至於畸笏叟真實的身份究竟為何,丁先生則認為無法確證[1]。
丁先生的文章犯了兩個錯誤,這兩個錯誤也是紅學研究者通常所犯的:第一,將不具有證據資格的“靖藏本”批語當作推論的前提;第二,在沒有對畸笏叟批語作出真偽辨別的情況下進行推論。
1959年,毛國瑤先生發現了靖應鵾藏本《石頭記》,並摘錄了有正本所無的“脂批”150條。但是,這個藏本已於1964年以前遺失。且不說靖藏本究竟是否存在過,也不論靖藏本上究竟有沒有毛先生所輯錄的這些批語,單論“輯錄”可能偏離原批面貌這一點,就不應該將“靖藏本批語”當作論證的前提。即便要拿它當論證前提,也必須首先作出真偽的辨別。關於“靖藏本批語”的情況,下文將論及。
如果拋開“靖藏本批語”,單從其他“脂本”的批語來看,我們也可以得出“脂硯齋和畸笏叟必定是兩個人”的結論。
第二十七回寫到,紅玉對賈芸心懷私情,又巴不得去侍侯鳳姐,庚辰本對此有兩條相連的眉批:
奸邪婢豈是怡紅應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兒、後篆兒,便是卻證,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
此系未見“抄沒”、“獄神廟”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叟。[2]
前一條批語沒有署名,但標記了干支紀年“己卯冬夜”。根據丁先生的統計,庚辰、甲戌兩本從第二十回到第二十八回有紀年“己卯冬夜”的硃筆眉批二十多條,其中第二十四回評論賈芸撞倪二一段描寫的眉批不僅有干支紀年“己卯冬夜”,而且署名“脂硯”:
這一節對《水滸記》楊志賣刀遇設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多矣。己卯冬夜,脂硯。[3]
按照筆者在前文提出的辨別“脂批”真偽的標準,上述所有“己卯冬夜”的眉批從內容上來看其實都無法斷定真偽,但這一條署名眉批顯然是想將所有“己卯冬夜”的批語全歸在“脂硯”名下。即便“己卯冬夜”的批語全是作偽,上文所引畸笏叟的批語顯然是在反駁“脂硯”的說法,認為脂硯沒有看到所謂紅玉“獄神廟慰寶玉”的情節,所以誤將紅玉當作“奸邪婢”。這表明畸笏和脂硯不可能是同一人。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畸笏叟”是小說作者曹頫的另一個化名,他怎麼可能批評自己沒有看過小說的有關情節,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都缺乏正確的評價呢?
小說第二十二回寫到賈母為寶釵慶祝生日,命鳳姐點戲,庚辰本對此情節有兩條並列的眉批:
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
前批書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乎![4]
從內容上來看,後一條批語似乎是承接前一條批語。前一條批語說“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因此“前批書者聊聊”似乎應該解作“前批知者聊聊”或“前批書者知者聊聊”,意思就是知道“脂硯執筆”這回事的人很少。不過,即使不作如此解釋,“前批書者聊聊”也是能夠單獨成立的,即它可以按字面解釋為“以前批書的人很少”。
後一條批語未署名,要確證它的歸屬權並不容易。說它的作者是脂硯齋,也是能夠言之成理的。生於1706年的脂硯齋到丁亥年(1767年)已經61歲,完全有資格自稱“朽物”。不過從庚辰本批語的情況來看,“丁亥夏”總是與“畸笏叟”聯繫在一起,因此一般認為這條批語就是畸笏叟所寫。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麼無論是知道“脂硯執筆”這回事的人很少,還是“以前批書的人很少”,總之從這條批語的內容來看,到了丁亥年夏天就只剩下畸笏叟一個知情的批書人了,這說明另一個批書人脂硯已經去世。既然如此,畸笏叟和脂硯齋當然是兩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