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明的百姓剛剛能吃飽而已,哪裡有閒糧買虛名!

  用‘歲賜’的法子解決戰爭,他葉向高也是堅決站在天子這邊反對的。花錢買個俯首稱臣的虛名,天子無數次反對過了。

  “誰一年給大明一百萬,朕也派使者去稱臣。”

  葉向高只能點頭承認天子說的有道理。

  “但是陛下,宋仁宗的時候,北宋確實是很強盛啊。”

  葉向高本想說大明的仁宗,但想到天子對不能控制自己私慾之類人的鄙視,只好咽下不提本朝。而其它各朝的仁宗,好像,唉,還是只有宋仁宗能提起來了。

  “要是他強硬一點點,是不是不會出現‘兩府隨進隨退’?不會出現賢者在位,不能安其位;因不能安於其位,而無法施其才。朝令夕改,一反一復,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的現象呢?

  秉性仁厚之人的短處,在他身上顯示的也很明顯啊。不然范希文的改革能夠持續下去,北宋的‘三冗’弊端,也會有實足的修正。”

  葉向高沉默了一會兒。

  “陛下,太子自小就是仁厚的性子,陛下現在想扭轉他,會不會……”

  “你是怕他最後既失去了仁厚,也沒學到勇武?”

  “是。臣最擔心的就是太子的心性被引導亂了。”

  朱由校搖頭,“朕準備讓太子早日臨朝理政。等他三十歲了,朕就退位做太上皇。若是朕能多活幾年,不愁教導不出來血性的皇太孫。”

  葉向高在心裡抹把汗,陛下,太子還不到十歲呢,就想到皇太孫了。但他不得不承認天子未雨綢繆的長遠規劃,真的是大明百姓的福氣。改朝換代中,最受磨難的還是萬萬的百姓了。

  天子能為百姓想了這麼許多,葉向高突然萌發了回鄉寫書的念頭。他要將今日之日記錄下來,看二十年後,陛下是不是如今日所言。

  葉向高向天子長揖到地,“陛下,太子而立之年,陛下尚不到半百之數。老臣是看不到陛下行堯舜之舉的那一天了,在此先恭祝陛下,也恭祝大明能千秋萬代,臣返鄉之後會日夜為大明禱告神佛的。”

  葉向高突兀地提出了致仕,倒是讓朱由校愣神。君臣經過數年的磨合,可以說是每一件事情,不用他多說,葉向高對他的想法都能猜到**不離十的。

  “葉卿緣何要致仕呢?可是因為公孝與返鄉之故?”

  葉向高搖頭。

  “陛下,老臣已經年過七十了,到了該返鄉的時候了。雖老臣羨慕周明卿,但不是人人都能像周明卿有那般的壽數。老臣五年前的那場病,要不是陛下賜藥,可能早就壽數到了盡頭了。

  為朝廷計,陛下該考慮再培植閣臣的事情。劉季晦和韓虞臣只比老臣小了幾歲而已。何如寵也只比臣小了十歲,閣臣該增加年輕人了。”

  朱由校沉默了一會兒,他知道葉向高說的不錯。但是失去葉向高這個首輔,依劉一燝的個性,他和韓爌與自己有的磨。

  “朕可否委託進卿一事兒?”

  “陛下請直言。老臣赴湯蹈火也會為陛下完成。”

  “勸劉季晦和韓虞臣在七十致仕。”

  “好。老臣一定會做到的。”

  “新的閣臣人選,還望首輔推薦一二。”

  “老臣謝陛下信任。”

  作者有話要說:  *

  仁宗作為廟號,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時間順序):

  宋仁宗趙禎,1022年-1063年在位

  越南李朝李仁宗李乾德,1072年-1127年在位

  高麗仁宗王楷,1122年-6年在位

  西夏仁宗李仁孝,1139年-1193年在位

  西遼仁宗耶律夷列,1151年-1163年在位

  越南陳朝仁宗陳昑,1279年-1293年在位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1311年-1320年在位

  明仁宗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

  越南後黎朝仁宗黎邦基,1443年-1459年在位

  朝鮮仁宗李峼,1544年-1545年在位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即嘉慶帝,1796年-1820年在位(這個不提,大家看看而已。)

  **

  宋仁宗在位期間,西夏對宋發動戰事,雙方損失都很大。

  最終達成和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歲賜’西夏以銀、絹、茶。

  第913章 木匠皇匠帝168

  再次見到謝必安, 林夕發現謝必安的態度更恭敬了。

  “恭喜上人啊。”

  林夕笑著與謝必安回禮,看著謝必安一掃自己到大明來之前的氣惱、無奈模樣, 不由地就問道:

  “崇禎帝離開接引司?”

  謝必安笑嘻嘻地應道:“沒有, 但他不鬧了。也放了別人了。就等著與上人見面、再說幾句話就轉世投胎了。”

  “發生什麼事了,讓他變化這麼大?”

  林夕可記得崇禎帝在枉死城前面,攔著那些在他後面死了的臣子,跳腳大罵的鬧騰。

  “從你在大明帶軍去遼東, 與女真族在遼陽城外打完第一戰,他就安安靜靜了。”

  倆人說著話,很快就到了接引司。圍在接引司前面想對崇禎繼續效忠的人, 都被崇禎以自己也要轉世投胎給勸說著離開了。那些後來降清的大臣,也在他萬般的鄙視下, 難掩羞愧地去地府清算功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