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群臣中大多數人對王源的經歷都很了解,但也有一些人直到現在才知道王源這麼厲害。聞此言不禁發出讚嘆之聲。

  王源微笑拱手道:「陛下,常勝將軍可擔不得,陛下折煞微臣了。」

  玄宗呵呵一笑,伸手指著高仙芝道:「這一位……」

  李林甫忽然在旁開口,打斷了玄宗的話:「陛下,這一位老臣來給諸位介紹如何?」

  玄宗笑道:「甚好,相國一直沒說話,朕還以為你身子不適呢。」

  李林甫沉聲道:「謝陛下關心,臣是老毛病,沒什麼大礙。但聽陛下談及這位高將軍,老臣忍不住要出來說幾句。」

  玄宗微笑頷首,李林甫指著高仙芝道:「高仙芝,安西四鎮節度使。很多同僚甚至從來沒有對安西這塊地方有過關注,都認為安西孤懸在外,是西域蠻荒之地。對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怕是也只是聽說過他的名字,卻不知他的功績。安西鎮通過河西道於我大唐內陸連接,活生生將吐蕃和突厥兩大勁敵割裂開來。而安西所在之地,原本是數十依附於突厥和吐蕃的西域小國。經過歷代節度使的征戰,我大唐在崑崙以西開闢了巨大的疆域,收服了眾多的小國,成為我大唐臣屬。而高將軍便是收服這些小國的功臣。最近幾年,高仙芝就任安西節度使之後,先後收服了包括小勃律國在內的十幾個小國。足見其軍功之大,才能之高。」

  群臣之中,有一人忽然出聲問道:「敢問相國,西域之地偏僻蠻荒,對我大唐到底有何好處?還要派駐重兵在那裡,耗費兵力去保護這些小國,並沒有什麼回報啊。」

  此言一出,居然有不少人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李林甫嘆息一聲道:「蠢材,沒想到這大殿之上還有人問出這個問題來。那一位是哪個部門的,請主官查一查他是怎麼當的官,怎麼能立足於金殿之上的。」

  那人嚇了一跳,那是個新近入職工部的員外郎,並非是科舉出身,而是因為治理洪水有功而被提拔入了戶部。是個大老粗出身。哪裡懂得很多的道理。大唐朝廷在用人上還是不拘一格的,很多人都是專業上的人才,科舉並未唯一能當官的途徑,特別是一些需要專業技能的官職。

  「李相國,何必如此?人家不懂你就解釋給人家聽嘛。陛下都沒說什麼,你這一言不合就要查人家的老底,罷人家的官職,這不好吧。這豈不成了你的一言堂了麼?」楊國忠陰陽怪氣的插話道。

  李林甫恨得咬牙,但面上卻很平和,點頭道:「說的是,是我太偏激了。這一位我認出來了,是工部的趙員外。淮河去年發大水,便是你帶人疏導治理,救了很多百姓是吧。」

  那趙員外驚魂未定,咽著吐沫點頭。

  李林甫道:「很好,我想趙員外的疑問肯定也還有許多同僚不知,今日便一併說給大伙兒知曉吧。畢竟有些道理並非人人都懂的。」

  第676章 封賞

  「一國之強,在於國土遼闊,坐擁海內之地,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這才是泱泱大國的強盛之氣。故而莫看安西之地遠離中原,但卻是我大唐在西域諸國眼中的依靠。剛才有人說了,我大唐需得在安西鎮駐紮重兵保護西域諸國。沒錯,這便是我大國必需要做的事情。天下歸心萬國來朝,憑的是什麼?憑的是我大唐的強盛足以給這些小國以足夠的威懾和保護。憑的是他們臣服我大唐而我大唐有絕對的能力保護他們的安全,憑的是宇內最強之國的實力。」李林甫侃侃而道,話語中滿是自豪之意。

  群臣紛紛點頭,為李林甫之言激發了胸中身為唐人的自豪和激動。玄宗面帶微笑也緩緩點頭。

  李林甫續道:「再者說,安西鎮是我大唐國土,一個強大的國家的標誌是什麼?那便是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的每一寸國土。不但要保護國土,還要開疆拓土,讓我大唐的疆域蔓延到天邊。若以安西遠離中原便不管不問的話,那我大唐還有今日的威望麼?恰因安西鎮遠離中原,故而才需要良將駐紮,而高仙芝便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不僅讓安西鎮固若金湯,而且在幾年時間裡開疆拓土讓西域小國臣服,大大揚我大唐之威,這是極為重要也是極難做到的事情。畢竟朝廷並不能給予及時的支援。」

  「說的很是啊,安西那麼遠,什麼都要靠自己,沒點本事可不行啊。」

  「是啊,這高仙芝確實有些本事。他的前面三任安西節度使都沒幹成的事情都被他干成了。確實有些門道。」

  「……」

  群臣低聲嗡嗡議論著,對著高仙芝指指點點。高仙芝倒有些窘迫,被當朝右相在大殿上如此誇獎,還當著陛下的面,這讓高仙芝有些不知所措。

  李林甫繼續道:「以上說的這些如果你們還不明白的話,我便說些你們都能聽明白的。簡單而言,吐蕃突厥契丹是我大唐的勁敵。蠻夷之族覬覦我大唐之心不死。這其中最大的敵人其實便是吐蕃國。安西鎮存在的戰略意義便是在吐蕃國的腹背插上了一把刀。而這把刀還不時的在剜吐蕃人的肉。原本西域諸國都是依附於吐蕃國的,現在他們都轉而投向我大唐的懷抱,這給吐蕃人是多麼大的打擊。吐蕃國再也不能從這些小國獲取兵馬和物資的支援,他們的國力也自衰弱了。此消彼長,這道理大伙兒都該能聽的明白了。」

  群臣紛紛點頭,這道理並不難懂,安西鎮在吐蕃西邊的拓展其實等於在吐蕃的後院放火。吐蕃人當然極為難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