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華紫淵這才上前去拉他,還沒碰到,那具軀殼就垂死般渾身一抖,再探鼻息,已經氣息全無。
華紫淵仍不作聲。直到華陽三魂七魄都散在半空,漸漸地凝作兩股人形,他才祭起一道黃符,喝道;「赦!」霎時之間,魂魄周圍騰起顏色迥異的兩道烈焰,一為湛青,一為朱紅,仿佛要焚燒殆盡一般,在半空中灼灼燃著。未等兩股火舌燒作一股,華紫淵黃符一招,便把那股湛青的魂魄定住,隨即手腕翻轉,將那張黃符按在華陽屍身上。
道家墮除雜念、以求修為精進的法門不下百種,這兔起鵲落的幾式,用的卻是當中最為禁忌的一種。以金丹為引,將魂魄逼出體外,強分清濁,去濁留清。
半空中只剩下那一股朱紅的火焰,火舌燒了半天,漸漸熄了,露出一個稀薄的人形。那點殘魂孤魄呆呆浮著,好一會才知道要動,也想著要鑽回那具軀殼,卻被華紫淵半途擋下。
借著這一會的工夫,那魂魄的模樣又變得清晰了一些,分明也是華陽的樣子,落在地上,看著華紫淵訕訕地叫:「師兄。」華紫淵右手微微一窒,不動聲色地攏進袖中,低聲道:「金丹有墮除邪念、增進修為的妙用。」三魂七魄,去濁留清。
從此往後,便只剩斬妖衛道的華陽道長,不見了留戀紅塵的華陽。
那道人影眼中忽然流下淚來,訕訕地道:「我不是……邪念。」華紫淵半晌方道;「七情六慾,便是邪念。」他說著,微一沉吟,身後的道士華陽便已坐了起來,慢慢擦去滿臉的污血。
華紫淵低聲道:「師弟,斬斷塵念,日後修行道法,方能進境神速。」那道士聞言,臉頰微抬,竟是一陣清寒冰冷之色,隨著一陣清越的劍鳴,佩劍出鞘,化作一道鴻光,直指那點殘魄孤魂。
那影子倉惶躲了幾下,還是被劍氣連連掃中,身形越來越淡:「師兄,我縱然貪財、膽小、好逸惡勞、有些看不破……」他哭起來,眼眶通紅,又說了第二遍:「不是……邪念。」華紫淵往後一躍數丈,踩著石壁燭台。那點殘魄心裡涼了涼,怔怔站著,眼看要被斬於劍下,突然伸手去握劍刃。
華紫淵嘴裡愕然叫了一聲:「華陽!」話剛出口,便知失言。
那魂魄半條抓劍的手臂淡得幾乎看不見,鬢髮散亂,滿臉污泥的臉上被眼淚衝出兩道淚跡,身上又開始被赤焰環裹。
華紫淵見此異象,右手按住三張雷火大神符,正暗自防備,道士華陽已長劍一抖,朝火焰正中刺去,火舌被劍氣稍稍衝散,露出中間似人非人的一個身影,生著狐耳狐尾、尖牙利爪,只有一張臉還酷似華陽。
那點殘魄經此大變,七日未到,已提前妖化。
道士神情一凜,露出一個冰冷的笑容:「妖怪。」那妖怪看見長劍,勉力吐出一口妖氣,把劍刃架在半空,嘴裡仍在爭辯:「我不是……」他四下環顧,看到華紫淵,眼眶越發通紅。
華紫淵被這目光一看,竟也是呼吸一窒,輕聲道:「跳脫三界五行、斬斷塵念,有如自斷一臂,人人都是一般不舍。只是證道必有此劫,與其耗費時日,不如短痛,華陽,我是助你。」那點孤魄顫聲說:「助我?你說,助我?我為人情修道,為救人性命修道……誰知人未救成……連情也要忘了……」華紫淵喝道:「住口。」
那殘魂仍不肯停:「我原本是個人……以、以為修道便能求逍遙,誰知修來修去,卻……卻成了妖……」他說著,眼淚竟是止不住,從通紅的眼睛裡,不停地落下來。
前塵悠悠,不知是誰在說:小道長,修道有什麼好的。
視線旋而一晃,又是同樣的聲音,一字一字溫聲道來:若你在道觀里受了委屈……怕得厲害,將信將疑,眼睛卻不由自主地望向洞外,那人應該不會……看不起他……說得那樣好聽……或許是真的?
不甘心,這樣伏誅,未免太過不甘……
華紫淵勃然大怒,手中黃符正要祭出,那妖怪突然嘶聲大吼起來,身形化作一縷紅光。
他直往密道撲去,顯然也知道自己命在旦夕,卻無意伏誅。華陽手捏劍訣,緊隨其後,一逃一追,撲出後山洞口,那殘魂還要再逃,突然聽見老君鍾嗡的一聲被人轟然撞響,眼睛一暗,已失了東西南北。
從這山巔往下眺望,群峰迭起,老松披翠,雲霧繚繞間,隱隱能看見大小道觀,山路縈迴,這妖怪眼睛一閉,眼看要魂飛魄散,不知從哪裡飛來一盞燈籠,用紅紗罩著,綴著血紅的穗子,在面前上下浮動。
他被燭光所惑,跟著引路的燈籠渾渾噩噩地飄了起來,身無所系,被風一吹,便隔了數里之遙,一路走走停停,來到一株老槐樹前。
——白石峰,野狐嶺,大槐樹下。
——你叫一聲,韓倚樓,我便出來。
韓倚樓從樹後慢慢踱出,伸手一招,那盞燈籠就落回手中。周圍不知何時出現了許多狐火,如流螢一般點綴在齊膝高的糙叢。
他繞過那株老槐,提著紅紗燈籠,往狐火深處走了幾步,剛好瞥見華陽伏在糙甸里,魂魄漸散,不一會便現了原形。
韓倚樓怔忡半晌,才把那隻小狐摟起來,擱在左臂,見他搖搖欲墜,又用右手扶了一把,輕聲問:「華陽?」小狐悶吼著,齜著爪牙,卻站不穩,像是受了極大的驚嚇,直到被韓倚樓攬起才漸漸不再發抖。
這妖怪抱著狐狸,手足無措地立在樹下,雖然想過華陽會回來,卻從未想過他會有魂魄不全、渾身冰涼的一天。
晨霧漸起,人立在辱白色的大霧中,霧氣從身旁穿過,韓倚樓猶豫再三,才伸出手去,用手心的溫度暖著小狐。
陸府月下之約,他信誓旦旦,說要為這人續補功體,即便是魂飛魄散。
孰料兜兜轉轉,又回到這一天。
「你我還有帳未清……」
然而要追的是什麼帳,討的是什麼債,他才剛剛想清了一些,就已經無法放手。
「華陽,你輸了。」
當初是誰信口應了?
——若你輸了……
——那我甘心做妖!只要我輸了!
第八章
人間滿城芳菲的時節,山中才姍姍雪水初融。
數年之中,修道煉丹之風竟是越演越烈,大小法事道場,動輒以黃金論價。山上十餘年,卻快得如彈指一般,華陽住在山上,一轉眼便過了十三年。
十三年後,白石峰頭,昔日的荒郊野嶺,已經建起了一座山城。數不清的狐子狐孫在此棲息繁衍,每月朔望,附近山頭幾個相熟的大妖怪,總會在此相聚。
這一月,黃鼬王入鎮的時候,街巷裡的紅霧,被夕色照得正是瑰麗。他撐把絳紅的油紙傘,一身鵝黃的布衣布褲,長發搭在左肩,乘著股妖風,撐著紅傘,搖搖晃晃地往狐洞飛去。
行到半途,看見一隊還不能幻化的小狐,兩兩挑了一根長扁,扁擔上掛著燒雞燒鵝,熱氣騰騰,又肥美得流油,正哼著小曲兒往洞裡趕。他嘴角一抿,笑盈盈地跟了上去。
眼看著那一隊小狐進了洞,黃鼬王把紙傘攏起,正想跟進去,突然看到石樑上蹲著一隻皮毛油光水滑的小狐,一雙漆黑溜圓的眼睛,正氣勢洶洶地瞪著他。
「禮物。」
黃鼬王臉上笑意一僵,一言不發,正要闖進洞裡,那小狐從樑上伸出一隻爪子,在他頭上狠狠撓了一下,黃鼬王措不及防,險險避開,那小狐仍傲然蹲踞在石樑上,蓬鬆的尾巴擺了兩下,爪子卻不肯收回。
「禮物。」
黃鼬王眼珠子轉了兩圈,心裡暗自盤算這隻面生的狐狸到底是什麼來路,鼻子偷偷一嗅,嗅到的竟是韓倚樓的妖氣,不由問了句:「敢問小兄弟是……」那小狐眼睛一瞪,憤憤道:「我可是那妖怪手下第一號的人物!」鼬王聽了,肚子裡心思電轉,沒過片刻便展顏笑道:「小兄弟來得巧了,前些日子出川入蜀,確實找到幾樣寶貝說著,在兜里掏了一陣,拿出一塊生了鏽的八卦鐵鏡:「在青城山下撿的,牛鼻子的東西,煉補幾次還能用。」小狐狸像看到什麼戀戀不捨的東西,一對耳朵忽然顫了顫,從石樑跳到地上,正嘗試用嘴叼起鐵鏡。
鼬王已笑道:「替我向狐王美言幾句。」
狐狸聽了,哼了一聲:「算你識相。」這才讓出路來。
洞中百雞宴的香味已經一路飄到洞外,黃鼬王循著香左拐右拐,沒多久就到了正堂。
寬敞的石廳中,碗碟筷箸一字排開,三丈來長,大小狐孫端坐兩旁。往上又是一方石台,石桌石椅,墊著厚厚的獸皮,桌上已經擺了四、五隻烤雞,兩側各放著一個小嘴大肚的白瓷酒壺。
黃鼬王站著等了片刻,韓倚樓才披了一件朱紅大氅,慢慢地從內室踱出。他見鼬王笑盈盈的,也翹了下一側的嘴角,算是招呼過了。
華紫淵仍不作聲。直到華陽三魂七魄都散在半空,漸漸地凝作兩股人形,他才祭起一道黃符,喝道;「赦!」霎時之間,魂魄周圍騰起顏色迥異的兩道烈焰,一為湛青,一為朱紅,仿佛要焚燒殆盡一般,在半空中灼灼燃著。未等兩股火舌燒作一股,華紫淵黃符一招,便把那股湛青的魂魄定住,隨即手腕翻轉,將那張黃符按在華陽屍身上。
道家墮除雜念、以求修為精進的法門不下百種,這兔起鵲落的幾式,用的卻是當中最為禁忌的一種。以金丹為引,將魂魄逼出體外,強分清濁,去濁留清。
半空中只剩下那一股朱紅的火焰,火舌燒了半天,漸漸熄了,露出一個稀薄的人形。那點殘魂孤魄呆呆浮著,好一會才知道要動,也想著要鑽回那具軀殼,卻被華紫淵半途擋下。
借著這一會的工夫,那魂魄的模樣又變得清晰了一些,分明也是華陽的樣子,落在地上,看著華紫淵訕訕地叫:「師兄。」華紫淵右手微微一窒,不動聲色地攏進袖中,低聲道:「金丹有墮除邪念、增進修為的妙用。」三魂七魄,去濁留清。
從此往後,便只剩斬妖衛道的華陽道長,不見了留戀紅塵的華陽。
那道人影眼中忽然流下淚來,訕訕地道:「我不是……邪念。」華紫淵半晌方道;「七情六慾,便是邪念。」他說著,微一沉吟,身後的道士華陽便已坐了起來,慢慢擦去滿臉的污血。
華紫淵低聲道:「師弟,斬斷塵念,日後修行道法,方能進境神速。」那道士聞言,臉頰微抬,竟是一陣清寒冰冷之色,隨著一陣清越的劍鳴,佩劍出鞘,化作一道鴻光,直指那點殘魄孤魂。
那影子倉惶躲了幾下,還是被劍氣連連掃中,身形越來越淡:「師兄,我縱然貪財、膽小、好逸惡勞、有些看不破……」他哭起來,眼眶通紅,又說了第二遍:「不是……邪念。」華紫淵往後一躍數丈,踩著石壁燭台。那點殘魄心裡涼了涼,怔怔站著,眼看要被斬於劍下,突然伸手去握劍刃。
華紫淵嘴裡愕然叫了一聲:「華陽!」話剛出口,便知失言。
那魂魄半條抓劍的手臂淡得幾乎看不見,鬢髮散亂,滿臉污泥的臉上被眼淚衝出兩道淚跡,身上又開始被赤焰環裹。
華紫淵見此異象,右手按住三張雷火大神符,正暗自防備,道士華陽已長劍一抖,朝火焰正中刺去,火舌被劍氣稍稍衝散,露出中間似人非人的一個身影,生著狐耳狐尾、尖牙利爪,只有一張臉還酷似華陽。
那點殘魄經此大變,七日未到,已提前妖化。
道士神情一凜,露出一個冰冷的笑容:「妖怪。」那妖怪看見長劍,勉力吐出一口妖氣,把劍刃架在半空,嘴裡仍在爭辯:「我不是……」他四下環顧,看到華紫淵,眼眶越發通紅。
華紫淵被這目光一看,竟也是呼吸一窒,輕聲道:「跳脫三界五行、斬斷塵念,有如自斷一臂,人人都是一般不舍。只是證道必有此劫,與其耗費時日,不如短痛,華陽,我是助你。」那點孤魄顫聲說:「助我?你說,助我?我為人情修道,為救人性命修道……誰知人未救成……連情也要忘了……」華紫淵喝道:「住口。」
那殘魂仍不肯停:「我原本是個人……以、以為修道便能求逍遙,誰知修來修去,卻……卻成了妖……」他說著,眼淚竟是止不住,從通紅的眼睛裡,不停地落下來。
前塵悠悠,不知是誰在說:小道長,修道有什麼好的。
視線旋而一晃,又是同樣的聲音,一字一字溫聲道來:若你在道觀里受了委屈……怕得厲害,將信將疑,眼睛卻不由自主地望向洞外,那人應該不會……看不起他……說得那樣好聽……或許是真的?
不甘心,這樣伏誅,未免太過不甘……
華紫淵勃然大怒,手中黃符正要祭出,那妖怪突然嘶聲大吼起來,身形化作一縷紅光。
他直往密道撲去,顯然也知道自己命在旦夕,卻無意伏誅。華陽手捏劍訣,緊隨其後,一逃一追,撲出後山洞口,那殘魂還要再逃,突然聽見老君鍾嗡的一聲被人轟然撞響,眼睛一暗,已失了東西南北。
從這山巔往下眺望,群峰迭起,老松披翠,雲霧繚繞間,隱隱能看見大小道觀,山路縈迴,這妖怪眼睛一閉,眼看要魂飛魄散,不知從哪裡飛來一盞燈籠,用紅紗罩著,綴著血紅的穗子,在面前上下浮動。
他被燭光所惑,跟著引路的燈籠渾渾噩噩地飄了起來,身無所系,被風一吹,便隔了數里之遙,一路走走停停,來到一株老槐樹前。
——白石峰,野狐嶺,大槐樹下。
——你叫一聲,韓倚樓,我便出來。
韓倚樓從樹後慢慢踱出,伸手一招,那盞燈籠就落回手中。周圍不知何時出現了許多狐火,如流螢一般點綴在齊膝高的糙叢。
他繞過那株老槐,提著紅紗燈籠,往狐火深處走了幾步,剛好瞥見華陽伏在糙甸里,魂魄漸散,不一會便現了原形。
韓倚樓怔忡半晌,才把那隻小狐摟起來,擱在左臂,見他搖搖欲墜,又用右手扶了一把,輕聲問:「華陽?」小狐悶吼著,齜著爪牙,卻站不穩,像是受了極大的驚嚇,直到被韓倚樓攬起才漸漸不再發抖。
這妖怪抱著狐狸,手足無措地立在樹下,雖然想過華陽會回來,卻從未想過他會有魂魄不全、渾身冰涼的一天。
晨霧漸起,人立在辱白色的大霧中,霧氣從身旁穿過,韓倚樓猶豫再三,才伸出手去,用手心的溫度暖著小狐。
陸府月下之約,他信誓旦旦,說要為這人續補功體,即便是魂飛魄散。
孰料兜兜轉轉,又回到這一天。
「你我還有帳未清……」
然而要追的是什麼帳,討的是什麼債,他才剛剛想清了一些,就已經無法放手。
「華陽,你輸了。」
當初是誰信口應了?
——若你輸了……
——那我甘心做妖!只要我輸了!
第八章
人間滿城芳菲的時節,山中才姍姍雪水初融。
數年之中,修道煉丹之風竟是越演越烈,大小法事道場,動輒以黃金論價。山上十餘年,卻快得如彈指一般,華陽住在山上,一轉眼便過了十三年。
十三年後,白石峰頭,昔日的荒郊野嶺,已經建起了一座山城。數不清的狐子狐孫在此棲息繁衍,每月朔望,附近山頭幾個相熟的大妖怪,總會在此相聚。
這一月,黃鼬王入鎮的時候,街巷裡的紅霧,被夕色照得正是瑰麗。他撐把絳紅的油紙傘,一身鵝黃的布衣布褲,長發搭在左肩,乘著股妖風,撐著紅傘,搖搖晃晃地往狐洞飛去。
行到半途,看見一隊還不能幻化的小狐,兩兩挑了一根長扁,扁擔上掛著燒雞燒鵝,熱氣騰騰,又肥美得流油,正哼著小曲兒往洞裡趕。他嘴角一抿,笑盈盈地跟了上去。
眼看著那一隊小狐進了洞,黃鼬王把紙傘攏起,正想跟進去,突然看到石樑上蹲著一隻皮毛油光水滑的小狐,一雙漆黑溜圓的眼睛,正氣勢洶洶地瞪著他。
「禮物。」
黃鼬王臉上笑意一僵,一言不發,正要闖進洞裡,那小狐從樑上伸出一隻爪子,在他頭上狠狠撓了一下,黃鼬王措不及防,險險避開,那小狐仍傲然蹲踞在石樑上,蓬鬆的尾巴擺了兩下,爪子卻不肯收回。
「禮物。」
黃鼬王眼珠子轉了兩圈,心裡暗自盤算這隻面生的狐狸到底是什麼來路,鼻子偷偷一嗅,嗅到的竟是韓倚樓的妖氣,不由問了句:「敢問小兄弟是……」那小狐眼睛一瞪,憤憤道:「我可是那妖怪手下第一號的人物!」鼬王聽了,肚子裡心思電轉,沒過片刻便展顏笑道:「小兄弟來得巧了,前些日子出川入蜀,確實找到幾樣寶貝說著,在兜里掏了一陣,拿出一塊生了鏽的八卦鐵鏡:「在青城山下撿的,牛鼻子的東西,煉補幾次還能用。」小狐狸像看到什麼戀戀不捨的東西,一對耳朵忽然顫了顫,從石樑跳到地上,正嘗試用嘴叼起鐵鏡。
鼬王已笑道:「替我向狐王美言幾句。」
狐狸聽了,哼了一聲:「算你識相。」這才讓出路來。
洞中百雞宴的香味已經一路飄到洞外,黃鼬王循著香左拐右拐,沒多久就到了正堂。
寬敞的石廳中,碗碟筷箸一字排開,三丈來長,大小狐孫端坐兩旁。往上又是一方石台,石桌石椅,墊著厚厚的獸皮,桌上已經擺了四、五隻烤雞,兩側各放著一個小嘴大肚的白瓷酒壺。
黃鼬王站著等了片刻,韓倚樓才披了一件朱紅大氅,慢慢地從內室踱出。他見鼬王笑盈盈的,也翹了下一側的嘴角,算是招呼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