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說,真正成佛的人,不應該以具足色身見;在他的身體上找他的道,那是找不到的。當然,一個得了道的人,氣質一定起了變化,肉身一定也起了變化,自有道氣,色相莊嚴。但是「即非具足色身」,你不要著相,這個肉體的身還是有生滅的,「是名具足色身」,所以叫做具足色身。這個具足色身,要注意,就是肉體之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第一個具足色身是實質的,肉體的這個身體叫做具足色身,所謂的報身。但是第二個問題來了,可不可以著相來看?譬如說,眼睛裡忽然看見佛站在你前面,這是相,現象。他問須菩提,可不可以著相呢?須菩提當然說不可以,這個問題,金剛經前面已經說過了,不應該落在宗教偶像的觀念,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什麼理由?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真正的佛,是見到法身,才是見到真正的佛。什麼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無相,法身無相,也沒有境界。如果你在一個境界上,就已經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見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到佛。我們這一節的結論如下:

  第二十品偈頌

  形象由來不是真  都依心色起閒因    可堪舉世疑狂客  偏向枯樁境裡尋

  「形象由來不是真」,這個形象是一切虛妄偶然的存在,不是真的。但是物質世界與形象是那裡來的呢?「都依心色起閒因」,唯心是道,心物一元,是心的力量生成了這個形象。「可堪舉世疑狂客」,佛法本來叫你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物質世界的東西,可憐這個世界上,這一班沒有智慧的凡夫眾生們,「偏向枯樁境裡尋」,偏偏都向那個枯了的樹樁裡頭去找。我們打起坐來,一念不起,等於是個枯樁,這個枯樁有個典故,就是雪竇禪師的一首詩:

  一兔橫身當古路  蒼鷹一見便生擒    可憐獵犬無靈性  只向枯樁境裡尋

  一隻兔子橫躺在一條路上,打獵的時候,老鷹在空中一看,大路中間躺著一隻兔子,這個老鷹衝下來就把兔子叼走了。可憐獵犬無靈性,打獵的時候,那個獵狗靠鼻子聞,跑過來聞了半天,到處找兔子。只向枯樁境裡尋,只好向枯樹根的空洞裡拚命找。雪竇禪師是禪宗的大師,罵世上這一班學禪宗的人,參公案啊,參話頭啊,都像這個獵犬一樣,只向枯樁境裡尋。

  如果是大智慧的人,會像那個老鷹一樣,空中一亮,就把兔子叼上去了,這個境界就空了。我們後面的獵狗勤快得拚命跑,轉啊轉啊,跑啊跑啊,就在那裡找這個境界,找一個空!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什麼都沒說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這是佛自己提出來的,就是自說自話,提出來告訴須菩提。他說你啊,千萬不要有這麼樣的一個觀念,什麼觀念?你不要認為佛在這個世界上說了法──實際上,他老人家三十一歲悟道後就開始說法,八十歲入涅盤,說了四五十年,他這裡都一慨否認了。「莫作是言」,千萬不要有這個觀念,認為我說過佛法,「何以故」?什麼理由?假使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真正說過某一種法,「即為謗佛」。

  譬如說,佛叫我們念佛,叫我們修止觀,叫我們修戒、定、慧,所謂三十七道品,說般若,說法相,說唯識,都是他說的。現在他都說,如果有人講我有說法,即為謗佛,就是毀謗他。這很奇怪了!他說這個人在毀謗佛法。什麼理由呢?「不能解我所說故」。因為這個人雖然學佛法,聽了佛法,但他不能理解我所說的佛法,他沒有懂,所以才說我有說法,這是錯誤的話。

  我們先從教育來說,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會體會到佛說的這個道理,的確一句都不假的。一個教書教了幾十年的人啊,在我認為是受罪,是罪業深重才教書,那真是非常痛苦。這話怎麼講呢?假使有一百個人聽課,同樣一句話,這一百個人的反應和理解,統統不同。有時候甚至老師說是白的,結果很可能有五六個同學告訴你,老師說是灰的。所以從事教育多年的人,會感覺到教育是一件受罪的事,非常痛苦。另一方面講,一切眾生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文字,因為語言文字不足以表達人的意識。所以,現在有一門新的學問叫語意學,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譬如我們說,「你吃飯沒有?」這一句話隨便問人,會產生幾個結果,一種是覺得這個人非常關心自己,連有沒有吃飯,他都知道,多關心我。另有一種人會覺得是在恥笑他,分明曉得今天沒有錢吃便當,偏要問我吃飯沒有,可恨!還有一種人會覺得這個人很滑頭,你看,故作關心狀,故作多情的樣子,很討厭。同樣一句話,四面八方反應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意思的溝通,有如此之難。

  有時候不說話反而容易懂,一說話反而生誤會。不但人是如此,世界上很多的生物,也不大會用語言的。魚跟魚兩個眼睛一看,彼此就懂了。蝙蝠在空中飛,兩個翅膀一感覺,就飛開了。人類的語言,除了嘴吧說話以外,身體皮膚都會講話;我們被人家靠近,就會感覺熱,就想躲開一點,皮膚會說話的原故。語意的道理就是如此,光憑說話是極容易誤解的;所以佛說,他說法的本意是要使一切眾生聽了不要著相,不要抓住他所說的不放。

  悟道、成佛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所說的法如筏喻者;等於一個過河的船,你過了河不必要把船背在身上走。換句話說,如果過河不要你的船好不好?當然好!你會游泳就自己游過去,佛並不要你一定坐他的船過去。禪宗就有許多教育法,有時連船都不給你,要你自己設法過去,你只要有方法過了這個苦海就行了。

  所以佛的說法,就是要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殊不知大家學佛聽了他的法,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悟道,反而拚命抓住他所說的法,當成真實,真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所以他現在否認這個,因為這些人「不能解我所說故」,不能理解他所說法的意思。接著他陳述理由。

  迦葉笑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話說完了,就是不可思議。後世到了禪宗,講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有一天上座說法,學生徒弟們都等他講,等了半天他沒有說話,忽然抓起面前講台上一朵花,那麼一轉,大家也不曉得他什麼意思,誰都不懂,只有他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是典籍的記述。這個「破」字形容得妙極了,大家等了半天,心情都很嚴肅,場面非常莊重,迦葉尊者忍不住了,一下子笑了出來。這一下被佛看到了,佛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因為迦葉懂了,這是禪宗的開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