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然而,急躁卻是人們的通病,誰都想快一點成功,拖拖拉拉的日子的確是不好過。於是就有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挑捷徑,走岔路,卻最終誤入歧途,害了自己的一生,成功也就成了夢幻泡影,永遠都不可能實現了。因此,我們在追求成功的時候一定要耐住性子,一步步地向前,要知道高樓大廈必須打好地基,才能建得更高、更結實。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陳蕃的人,年輕時立志要干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便閉門謝客,日夜攻讀。忽一日,其父之友薛勤來訪,看到庭院一片荒蕪,雜草叢生,滿目蕭然,便問他:“你為什麼不把庭院打掃一下呢?”陳蕃回答道:“大丈夫處世,應當治國平天下,區區一個院子有什麼好打掃的呢?”薛勤嘆了一口氣,說道:“你連一個庭院都不願意打掃,那又怎麼能治國平天下呢?”
急於求成無異於拔苗助長,違反自然規律永遠都不可能成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做事,才能匯聚成最後的成功。老子曾經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做事千萬不可心存幻想,希望立竿見影,馬到功成。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奮鬥,在奮鬥中等待,成功早晚會降臨到我們頭上。
古代有個叫養由基的人,精於射箭,且有百步穿楊的本領。據說連動物都知曉他的本領。一次,兩個猴子抱著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開心。楚王張弓搭箭要去射它們,猴子毫不慌張,還做鬼臉,仍舊蹦跳自如。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了楚王的弓箭,於是,猴子便哭叫著抱在一塊,害怕得發起抖來。
有一個人很仰慕養由基的射術,決心要拜他為師,幾次三番地請求,養由基終於同意了。收為學生後,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要他放在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整天盯著針眼看。看了兩三天,這個學生有點疑惑,問老師說:“我是來學射箭的,老師為什麼要我幹這莫名其妙的事,什麼時候教我射箭呀?”
養由基說:“這就是在學射箭,你繼續看吧。”這個學生開始還能堅持下去,可過了幾天,他便有些煩了,心想,我是來學射箭的,看針眼能看出什麼來呢?老師不會是敷衍我吧?
養由基又教他練臂力的辦法,讓他一天到晚伸直手臂,在掌上平端一塊石頭。這樣做很苦,這個學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學他的射術,他讓我端這石頭做什麼?於是很不服氣,不願再練。養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後來這個人又跟別的老師學藝,最終沒有學到射術,空走了很多地方。
成功是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的,然而只因我們所追求的是成功之後的那種榮耀與名利,因此我們才會出現想要快速得到成功的欲望。成功的果實的確是甜美的,但是沒有過程的甜美始終是沒有滋味的,我們在回味自己的成功的時候,如果一點奮鬥的經歷都沒有,這樣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更何況一旦我們看重成功之後的鮮花和掌聲,必然心情焦躁,也就難以靜心做事,而沒有踏踏實實的努力,成功也只能是海市蜃樓,永遠不可能真正地被觸摸到。
成功是一個目標,我們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時候,要制訂出合理可行的計劃,然後按照既定的計劃,一點一點地朝著成功邁進。只有這樣踏踏實實地做事,才能逐步走向成功,開創美好的人生。若是我們急於求成,必然難以制訂周密的計劃,難以準確地把握形勢,難以按照計劃執行,被浮躁所控制的我們連計劃的第一步都不能完成,成功更是不用去想了。進退有道,進的道,不是一下子從山底躍上山頂,而是一步步地從山底開始沿著山間小道,逐步地接近頂峰,或許在這中間還需要我們攀岩,只要我們有耐心和決心,這些都不會成為問題。當我們登上頂峰之後,就可以盡情地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暢快淋漓了。
第25章 培養高明的眼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南懷瑾先生認為從政或做人,都要以這兩句話做根據,隨時隨地要有深慮遠見,不要短視,否則很快就會有憂患到來。小而言之,個人是如此,大而言之,國家也是如此。
在這句話里有兩個重要的詞,“遠慮”和“近憂”。“遠慮”就是長遠的考慮,任何事物和活動的發展都有連貫性,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影響到其他環節。因此做任何事情,我們都必須有一個長遠的打算。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然而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取得一步的成功之後,就會陶醉於其中,而看不到前方所隱藏的危機,最終導致失敗。這就和下棋是一樣的,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走每一步棋都不僅要考慮能否開拓眼前的局勢,還要考慮是否對將來的局勢有影響。這就是高手下棋時的“走一步看十步”,要不然就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近憂”就是眼前的危機。前面已經講過,事物的發展具有連貫性,前後都是互相影響的。如果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只考慮是否會對眼前有好處,而不去考慮是否會對將來有影響,那麼這件事情就有可能不符合整體活動的需要,甚至是偏離軌道的,這就有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禍患。比如說一個護林工人,突然想抽菸,這本來是個人的需求,但是明顯不是護林工作的需要,甚至還是應當避免的行為。如果他把菸頭隨手一扔,引起一場火災,“近憂”就出現了。
遠見卓識是成功必備的要素,一個有遠見的人所進行的所有活動都是圍繞著目標進行的,他每走一步會抬頭望一眼是否正筆直地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這就像插秧一樣,想要插得直,就必須不時地抬頭望上一眼。
實現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按部就班進行,恐怕要很長時間,有時候出奇制勝才能更簡單地完成既定的任務。然而出奇制勝必須要有遠見卓識,否則提出來的方案很有可能會毀掉整個大局。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會從長遠的需求出發,走一些別人想不到的路,結果卻能出奇制勝,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一個懂得從長遠考慮的人,既要能夠見微知著,因勢利導,未雨綢繆,引導事物向著有利於自己不斷發展壯大的方向發展,又要防微杜漸,防患未然,以免不利因素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局面無法收拾,全局毀於一旦。
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國力越來越強盛,懾服了周邊的國家,諸侯們都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只有強大的楚國依然不奉號令。齊桓公準備討伐楚國,齊國的大將們紛紛請戰,只有宰相管仲反對。他認為齊國連年征戰,已經疲憊不堪,不宜再長途遠征。
管仲想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好辦法,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楚國衰敗。管仲派人日夜搶鑄銅幣,等到差不多的時候,他派了數百名商人前去楚國收購鹿。楚國盛產鹿,鹿的價格很便宜,兩枚銅幣就可買到一頭鹿。管仲派去的商人一面在楚國揚言說“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購買”,一面花大價錢買鹿,開始三枚銅幣一頭,後加價到五枚銅幣一頭。楚國人見鹿這麼值錢,紛紛跑到山裡獵鹿。就這樣,一個月後,楚國的鹿的價錢已經漲到了四十枚銅幣一頭。高昂的利潤吸引了楚國上上下下的人,農民不再耕田,士兵不再操練,都忙著獵鹿去了。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陳蕃的人,年輕時立志要干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便閉門謝客,日夜攻讀。忽一日,其父之友薛勤來訪,看到庭院一片荒蕪,雜草叢生,滿目蕭然,便問他:“你為什麼不把庭院打掃一下呢?”陳蕃回答道:“大丈夫處世,應當治國平天下,區區一個院子有什麼好打掃的呢?”薛勤嘆了一口氣,說道:“你連一個庭院都不願意打掃,那又怎麼能治國平天下呢?”
急於求成無異於拔苗助長,違反自然規律永遠都不可能成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做事,才能匯聚成最後的成功。老子曾經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做事千萬不可心存幻想,希望立竿見影,馬到功成。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奮鬥,在奮鬥中等待,成功早晚會降臨到我們頭上。
古代有個叫養由基的人,精於射箭,且有百步穿楊的本領。據說連動物都知曉他的本領。一次,兩個猴子抱著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開心。楚王張弓搭箭要去射它們,猴子毫不慌張,還做鬼臉,仍舊蹦跳自如。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了楚王的弓箭,於是,猴子便哭叫著抱在一塊,害怕得發起抖來。
有一個人很仰慕養由基的射術,決心要拜他為師,幾次三番地請求,養由基終於同意了。收為學生後,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要他放在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整天盯著針眼看。看了兩三天,這個學生有點疑惑,問老師說:“我是來學射箭的,老師為什麼要我幹這莫名其妙的事,什麼時候教我射箭呀?”
養由基說:“這就是在學射箭,你繼續看吧。”這個學生開始還能堅持下去,可過了幾天,他便有些煩了,心想,我是來學射箭的,看針眼能看出什麼來呢?老師不會是敷衍我吧?
養由基又教他練臂力的辦法,讓他一天到晚伸直手臂,在掌上平端一塊石頭。這樣做很苦,這個學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學他的射術,他讓我端這石頭做什麼?於是很不服氣,不願再練。養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後來這個人又跟別的老師學藝,最終沒有學到射術,空走了很多地方。
成功是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的,然而只因我們所追求的是成功之後的那種榮耀與名利,因此我們才會出現想要快速得到成功的欲望。成功的果實的確是甜美的,但是沒有過程的甜美始終是沒有滋味的,我們在回味自己的成功的時候,如果一點奮鬥的經歷都沒有,這樣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更何況一旦我們看重成功之後的鮮花和掌聲,必然心情焦躁,也就難以靜心做事,而沒有踏踏實實的努力,成功也只能是海市蜃樓,永遠不可能真正地被觸摸到。
成功是一個目標,我們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時候,要制訂出合理可行的計劃,然後按照既定的計劃,一點一點地朝著成功邁進。只有這樣踏踏實實地做事,才能逐步走向成功,開創美好的人生。若是我們急於求成,必然難以制訂周密的計劃,難以準確地把握形勢,難以按照計劃執行,被浮躁所控制的我們連計劃的第一步都不能完成,成功更是不用去想了。進退有道,進的道,不是一下子從山底躍上山頂,而是一步步地從山底開始沿著山間小道,逐步地接近頂峰,或許在這中間還需要我們攀岩,只要我們有耐心和決心,這些都不會成為問題。當我們登上頂峰之後,就可以盡情地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暢快淋漓了。
第25章 培養高明的眼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南懷瑾先生認為從政或做人,都要以這兩句話做根據,隨時隨地要有深慮遠見,不要短視,否則很快就會有憂患到來。小而言之,個人是如此,大而言之,國家也是如此。
在這句話里有兩個重要的詞,“遠慮”和“近憂”。“遠慮”就是長遠的考慮,任何事物和活動的發展都有連貫性,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影響到其他環節。因此做任何事情,我們都必須有一個長遠的打算。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然而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取得一步的成功之後,就會陶醉於其中,而看不到前方所隱藏的危機,最終導致失敗。這就和下棋是一樣的,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走每一步棋都不僅要考慮能否開拓眼前的局勢,還要考慮是否對將來的局勢有影響。這就是高手下棋時的“走一步看十步”,要不然就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近憂”就是眼前的危機。前面已經講過,事物的發展具有連貫性,前後都是互相影響的。如果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只考慮是否會對眼前有好處,而不去考慮是否會對將來有影響,那麼這件事情就有可能不符合整體活動的需要,甚至是偏離軌道的,這就有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禍患。比如說一個護林工人,突然想抽菸,這本來是個人的需求,但是明顯不是護林工作的需要,甚至還是應當避免的行為。如果他把菸頭隨手一扔,引起一場火災,“近憂”就出現了。
遠見卓識是成功必備的要素,一個有遠見的人所進行的所有活動都是圍繞著目標進行的,他每走一步會抬頭望一眼是否正筆直地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這就像插秧一樣,想要插得直,就必須不時地抬頭望上一眼。
實現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按部就班進行,恐怕要很長時間,有時候出奇制勝才能更簡單地完成既定的任務。然而出奇制勝必須要有遠見卓識,否則提出來的方案很有可能會毀掉整個大局。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會從長遠的需求出發,走一些別人想不到的路,結果卻能出奇制勝,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一個懂得從長遠考慮的人,既要能夠見微知著,因勢利導,未雨綢繆,引導事物向著有利於自己不斷發展壯大的方向發展,又要防微杜漸,防患未然,以免不利因素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局面無法收拾,全局毀於一旦。
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國力越來越強盛,懾服了周邊的國家,諸侯們都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只有強大的楚國依然不奉號令。齊桓公準備討伐楚國,齊國的大將們紛紛請戰,只有宰相管仲反對。他認為齊國連年征戰,已經疲憊不堪,不宜再長途遠征。
管仲想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好辦法,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楚國衰敗。管仲派人日夜搶鑄銅幣,等到差不多的時候,他派了數百名商人前去楚國收購鹿。楚國盛產鹿,鹿的價格很便宜,兩枚銅幣就可買到一頭鹿。管仲派去的商人一面在楚國揚言說“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購買”,一面花大價錢買鹿,開始三枚銅幣一頭,後加價到五枚銅幣一頭。楚國人見鹿這麼值錢,紛紛跑到山裡獵鹿。就這樣,一個月後,楚國的鹿的價錢已經漲到了四十枚銅幣一頭。高昂的利潤吸引了楚國上上下下的人,農民不再耕田,士兵不再操練,都忙著獵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