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這個坤卦的性情、性能是“動則辟”,不動則已,一動強烈得很,嘩!門打開了。“靜則翕”,一靜就像花一樣收起來結果。“翕”就是吸進來,“辟”就是呼出去。這個代表什麼呢?我們真正一念不生全體現,氣脈完全打通的時候,乾中的“真炁流布”,當然神光煥發,身體上坤卦收攏來,氣向內走了。講句老實話,只要你做到了就是神仙,做不到就神顛了。所以修道要小心,搞不好就神經了,神通跟神經兩個是鄰居。

  玉液還丹後怎麼辦

  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中真炁流布”,一路下來,玉液還丹,在佛家來說就是真正的秘密灌頂。那不得了,玉液還丹了,甘露是真炁,流布全身,那是真的。“坤乃順而承之”,裡頭自然吸了。“一點元神,氤氳化醇”,到頂以後又下來,這個時候入定了,酒醉了一樣,老母雞抱小雞一樣,動都懶得動,溫暖得很。假使外面大雪下到你身上,都堆不起來,因為三昧真氣來了;但是棉被把你包起來,也不覺得熱。

  “氤氳”,好像做燜鍋飯,飯快要煮熟了,氣燜在裡頭,那個現象就叫氤氳。“化醇”,身體內部百脈都在變化,上次發的丘長春《青天歌》上有,“驚起東方玉童子,倒騎白鹿如星馳”,就是這個境界。不過“氤氳”境界他這裡沒有講清楚,這個時候下來這一點元神不是有相的,他是形容。如果你說打坐到了這個境界,一點亮光又黃又亮在肚臍中間,你又錯了,學佛的叫做著相,修道這樣也不對。你說沒有這個現象嗎?他確有這個現象,所以難在這個地方,這就要智慧了。

  “韞養在中黃土釜”,就在中宮這裡,“中黃土釜”里,這個神氣是兩個連環圈,道家是用個葫蘆表示,葫蘆兩層,中間縮進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寶盒,蓮台也是雙層,這個身體也是雙層,就像葫蘆一樣。所以“中黃土釜”,脾胃屬於土,“釜”就是飯鍋、爐鼎,有些道書也叫做“中黃神室”,這個時候中黃神室充滿,但是不是肚子大啊!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變得大大的,打坐又彎腰,以為是工夫,我叫這個是蝦米包西瓜。有些畫上的神仙是那樣,因為畫家是外行。所以到了中黃神室充滿,腰圍一定細了,不管你怎麼胖,這是必然的。

  “故曰”,所以說,“坤靜而翕”,就收吸進來,“為道舍廬”,外面六根不動一念不生,情來歸性,身體內部氣脈打通了。到了這一步是明心見性境界,氣脈一定通,氣脈不通不會明心見性。這個時候,“青天莫起浮雲障”,所以自然有這藍天之相,境界裡頭自己看到萬里無雲,不用抬起眼睛看,就是閉著眼睛也是一樣。但是你不要認為得了道,還早得很,這還只是基礎呢。

  你看他們兩位外國同學,昨天還在美國,現在坐在這裡,覺得沒有動過。昨天在美國,現在在這裡,他眼睛閉著打坐,無所謂美國,無所謂中國,世上虛空本來平等不動嘛。你心不動念,相似於十方虛空平等,這物理世界虛空沒有動過,這是一層道理。第二,佛說的八風——“利衰毀譽,稱飢苦樂”,統統掃空了以後,虛空沒有動過,物理世界不動,因為物理世界本空。心理的覺性平等也本空,你那個知覺之性,並不是物質的虛空。一般學佛學道的人搞錯了,看眼前的虛空,認為這樣愣住已經空了。你看的是物質世界的虛空,這個虛空裡面還有東西,你自性的虛空同這個現象一樣,也是空的,但這是兩樣空,不是一樣。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虛空當成自性空,佛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們也一定要搞清楚。但是自性空也好,物質空也好,本來就是平等不動。

  第七十四講

  元神之根——坤元資生

  什麼是九還七返

  千變萬化皆水火

  元神之根——坤元資生

  剛才講到“此言元神之本來胞胎,即所謂坤元資生者也”,他說這裡所講的就是我們後天生命這個元神。元神的根本,比喻像嬰兒在胞胎一樣,嬰兒入胎的時候“即所謂坤元資生者也”。“元”是宇宙萬有根源,“資生”是幫助你生長。我們這個《易經》,是老祖宗幾千年來的學問,高明得很。現在講“坤元”就是胞胎,這也是科學的,雖然沒有那麼詳細,然而很對。他說,“元神之本來胞胎,即所謂坤元”,就變成我們這個肉體生命。這個“坤元資生者也”是這個“坤”的作用,陰的作用。純陽不生,純陰不長,一定要陰陽兩樣合攏來。

  我們這個身體要返本還元,還得從這個上面鍛鍊。這個時候“坤元”靜極了,佛家叫做氣住脈停,韞養化生另一重生命。不能叫第二重,已經好多重了。“乾父剛而主施,不過施得一點真氣”,乾卦陽氣是屬於父親,“剛而主施”,就是放射出來。其實施個什麼?不過施出一點真氣,不是精蟲,精蟲只是個現象,而真氣是推動精蟲的後面那個生命力量,這個東西道家叫做真氣。我們用現代話來講,沒有別的名辭,只好叫它生命能。

  “坤母柔而主化”,坤卦屬於母體,母體是柔的,主變化不已。“須在中宮”,所以在這個中間而“時時滋育,方得成胎”,時時在培養養分,必須要借住母胎。待胞衣一破嬰兒生下來,臍帶剪斷,胞衣就不要了,胞衣歸胞衣,身體歸身體了。所以一層一層化生,懂得這個化生也就懂得修道的程序了。

  所以他說《參同契》的原文“故曰,剛施而退,柔化以滋”,那個陽剛到了最高的頂要退。所以有時候觀想頭頂以外那個最高處,光明放射以後,不能盡住在那個境界。“柔化以滋”,到陰境界來了,什麼也沒有,光也不光了,身心柔軟,極陰的境界來了,不過中間一點靈明。這個時候滋養,口水津液都下來。“此言坎離會合”,這叫做坎離會合,就是這麼一個修道過程境界。

  這不是你打坐光在那裡夢想能做得到的,你真要做工夫才行,老實講,需要功德的培養,要修一切善,這個很要緊。功德是真的,決不是騙人,我們大家讀道書,所謂仙佛之道叫你修功德行善,這一部分都是馬馬虎虎看過去了。就算是工夫做到的話,功德不夠善行不夠,莫名其妙地就會把你破壞掉,破壞的境界多得很。如果你積極修滿一切功德,不一定打坐也會到達,非常奇妙,絕對絕對不是騙人的。世上好多人學佛學道,這裡求工夫那裡求口訣,這裡修一個法那裡修個法,以為悟了,得道了。如果功德不圓滿,就算你那個道堆到蛋糕那麼高,馬上也就化掉,沒有用。這個是絕對的定律,在這裡我順便講到。

  你做到坎離會合,“產出先天”的“元神”就是另外化身,禪宗來講是恢復自己本來面目。產生先天的元神叫做“金丹妙用”,所以“成丹”不是說在肚子裡頭采丹,或者紅的、方的、長的,如果真有這麼一個東西就要開刀了。你說沒有這個東西嗎?有的,假使沒有,或者你沒有修成功,身體最終就會壞,人就必然會死,就是這個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