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此情上用事”,於是這個思想這個情做主了,學佛的說第六意識做主。所以“隨聲逐色,不能還元”,六根都受外界影響,不能返本還元。修道是要使它回去還元。後天生命坎離所代表的,是神與氣,水與火,你說神氣同水火什麼關係呢?所謂水,因為氣充滿了以後,玉液還丹,金液還丹,那個所謂甘露滋潤就是水的氣化來的。所謂神,普通是兩個眼睛的神光,這還是第三重,真正的神是心光,是心地智慧的光明。但神、氣兩者,如何凝結攏來成丹呢?他說,就是我們修道工夫到了情歸於性。“至於兩物會合,城郭完而鄞鄂立”,這個時候等於我們身體坐在這裡像一個城牆,城門都關閉了,內不出去,外不進來,像達摩祖師講工夫的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那就是“城郭完而鄞鄂立”,外界一切進不來,色聲香味都進不來,內心呼吸充滿了,不需要呼吸。心如牆壁,就像城牆一樣搭好,外面打不進來,內面也不出去。可以入道,這還不是道,只是基礎而已。

  這個道基建立了,所以道家說“百日築基”,修道人常在這個境界中。現在他明講這個時候“則情來歸性”,那當然沒有妄念。學佛的人拼命想斷妄念,你斷不了,因為用心斷妄念,那個用心本身就是妄念,所以斷不了。“情來歸性”是妄念自然不起,不是壓制下去的,它的現象是氣住脈停,就是達摩祖師所講的四句。在道家講,這個境界是七情六慾自然不動。但是這沒有到家,只是初步,這時“離中之陰,復還於坤,坎中之陽,復還於乾矣”,這個離卦,離中虛,外面的兩爻代表陽,中間有真陰之氣,等於太陽中間有黑點。離中的陰,這個時候思想自然寧靜,清淨沒有妄念。沒有妄念的那個境界是坤卦的純陰,純陰不是壞,好得很,純陰就寧靜了。

  所以“離中之陰”,也就是陽中的陰歸到一個大陰沉的境界,就返歸於坤。坎卦是從坤卦這個地來的,在身體上,一般人講氣脈由海底起,丹田以下都是坤。坎中滿,中間一陽爻,坎中的陽氣,就是身體內部由下面上升的一股陽能之氣,陰中的真陽返歸於乾,升到頂。升到頂之後,前腦後腦一切腦細胞都歸位了,非常寧靜,腦子裡頭沒有雜亂的思想。修密宗,真正的密宗(“真正”這兩個字,是否認其他的),修到中脈通了,頂天立地,與天地合一了。所以坎中的陽氣“復還於乾”,歸到乾陽。在顯教的佛學,就是修到四加行“頂”的境界。暫且不管教理上理論的解釋,這個可是實際的工夫,這有形有相。如果我們拿道家的東西來解釋佛家工夫的話,“暖”就是“離中之陰,返歸於坤”,“頂”就是“坎中之陽,復還於乾”。不管你怎麼反對,說這是道家,那是佛家,天地真理只有一個,隨便你是哪一教哪個工夫,真證到時是一樣的,不是兩樣。人總是一個人嘛,人總是有鼻子眼睛。

  專一就是靜

  原文這一節開始的兩句話,到這裡解說完了,所以“故曰,爰斯之時,情合乾坤。乾性至健,靜則專而動則直”,拿《易經》來講,乾卦代表純陽之體,永遠在動,是生命的動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當乾卦靜態的時候,實際上沒有真靜,因為它動得快,看它好像不動。什麼是靜呢?當我們身心專一的時候,才感覺到靜態,其實那是不是靜態不知道。所以“靜則專”,換句話說,專到極點才做到靜。入定也是那樣,所以繫心一緣就能入定,心散亂不是定。你打起坐來,覺得氣走到那裡,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亂!所以莊子叫這個為“坐馳”,坐在那裡開運動會。真正的靜,莊子還有一個名稱叫“坐忘”,忘記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靜,是專。能夠做到靜且專的話,乾卦陽能發動得就快。

  我們做工夫的真到了這個境界是什麼狀況呢?“一點元神,為精氣之主宰,至剛至直而不可御”,這個時候氣脈真正貫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脈,道家叫沖脈。有人著書,拼命罵道家這個沖脈不是密宗的中脈,好像中國的總比外國差一點,非常可笑。這個沖脈所謂“沖”,它不只是在身上“沖”,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脈打開,一點元神寧靜到極點,定到極點那個力量,會使得全身的氣脈統統充滿,你的手腳指節,連每一根頭髮,都有力量;這個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種,而是一種充滿。到了完全專一時,一點元神就做了精氣的主宰,“至剛至直”。剛是陽能之性,所以充滿而且是直。

  常有人問,打坐時勾腰駝背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但是年紀大身體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來,那樣非受傷不可。等到那個陽氣發動,你要彎也彎不下去,這個精氣神,就是孟子那句話“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孟子那兩句話,如果不拿工夫來講,是難以解釋的。所以它是“至剛至直而不可御”,要蓋也蓋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乾動坤順的變化

  “故曰,乾動而直,炁布精流,此言元神之立為鄞鄂,即所謂乾元資始者也。”“炁布”就是分布,達到每一個細胞;“精流”不是流出,是自己曉得內心一切變動都是“幻”。“乾元資始”四個字是《易經》乾卦的彖辭,是孔子的話。“乾元”代表宇宙萬有的根本;“資始”是說宇宙萬有的生命,都是由乾卦原始功能分化出來的。宗教上把乾卦叫做上帝、叫做神、叫主宰。修道到了這一步工夫,“立為鄞鄂”就是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即所謂乾元資始”,這是說修道的基礎才建立、才開始而已。所以不要認為這是到家了,不過真正到達這一步的人,現在不曉得有沒有,我是沒有,你們諸位各路神仙有沒有到,我不知道。

  再談下一步,現在還在第一步工夫。“坤性至順,動則辟,而靜則翕”。修密宗道家的人,認為氣脈打通不得了,你要問他氣脈真打通以後怎麼樣呢?他就瞠目不知所云。氣脈打通了沒有什麼了不起,問題是氣脈打通之後下一步怎麼辦?應該怎麼辦不知道,氣脈打通不過是“乾元資始”而已,到這裡正好開始修。

  現在講到空的境界,講到我們身體上來了。“坤性至順”,你研究《易經》很有意思,乾代表天也代表原始,代表丈夫;坤卦代表老二,代表婦女。這個坤卦,“利牝馬之貞”,我們讀《易經》,每個字都要留意,因為上古的每一個字包括很多的觀念。“牝馬”是母馬,那公馬就沒希望了嗎?所以卜卦卜到坤卦的時候,如果女的卜,哎呀好啊!如果媽媽卜更好,因為是母馬好嘛,公馬就不行了。牝馬乾什麼呢?母馬是跟著公馬走的,所有的動物,不管牛群羊群馬群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自然的,母的都到裡頭去,公的都在外面巡邏,要保護母的。所以諸位回去要多愛太太,不愛太太是不合理的。那個領頭的公馬一走的話,母馬就跟著。這個《易經》每一個比喻,你要把它性質研究透了,那你差不多對它的相有所了解了。現在講到坤就是這個現象,“動則辟”,母馬性也非常剛烈的。一個女性,你看她弱不禁風,如果沒有丈夫男人在旁邊,你要搶她的孩子,她那個凶勁比老母雞還要凶!什麼都不管,天地萬物唯母最強,就是母愛,她要保護小的生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