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嚴立堤防”,精氣一發動,精神旺盛起來,我們世俗的慾念就來了,想跑去玩玩;實在不玩的,像我們吧,這個時候會多看一點書,還是把它消耗掉了。這還是不對,所以要“嚴立堤防”,像賺錢一樣,越賺越多。“前後左右,遏絕奸邪”,像是一個真命天子在上,前後左右小人奸臣等很多,但什麼意見都不採納,自己很明白,一心做主。
所以《參同契》的原文“豈非情主處外”,“情”就是精發動,氣脈就是情動,這是外面,不要跟著氣脈跑。“築為城郭乎”,自己心境一念靈明,這個是主宰,不要管那個氣脈。越不管它,氣脈發動越快,通得越快。一般人氣脈發動就跟著感受跑,所以氣脈永遠通不了。我幾十年看得多了,修道家學佛的有些人臨老還是搖。我曾講過,當年在四川自流井,一個八十的老先生,大家都說他有道,可是他坐起來那個頭就搖。後來我問他,老先生你這個修的是什麼工夫啊?他說,我現在等於你們講的走火入魔,還找不到明師,這一關過不了。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是跟著受陰轉,這一節通不過身體就成這樣。他的思想感覺,把自己捆得太牢,就不能做主了,氣脈反而變成毛病。所以要“青天莫起浮雲障”,這個氣脈是浮雲一樣,你不要管它,自然就通了。
不動不搖
“堤防既固,主人優遊於密室之中”,一念靈明不昧,佛家叫正覺之性。密室並不是身體裡有個秘密之處,因為不是固定的部位,所以叫做密室。《易經》上孔子講,“放之則彌於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如果有個密室,一定會找得到,真的密是無所不在,就在你那裡,可是你就是找不到,這就是密室的意思。
“不動不搖”,如果氣脈動了,不要跟著感覺跑,自己做主的一點靈明“不驚不怖”。有時候氣脈發動到心臟,或者到別處,自己覺得好像要死了;像我的經驗,反正遲死早死差不多,不理它就過關了。所以“不驚不怖”很重要,有時候那些境界來了會嚇死人的。所以修道你們不要玩,我勸你們年輕人不要好奇,這個事情要大勇猛,也要大智慧。所以《參同契》中告訴你,“故曰,城郭完全,人民乃安”,這個城郭自己要打好堤防。這個堤防是什麼?就是做主的心念自性,性功就是命功。
“始而處內之性,已足制情”,氣脈怎麼變化都不管,不動搖。這個時候是本性一念靈明,“青天莫起浮雲障”,一念動而不動,生而不生,那麼“已足制情”,就制服了這個氣脈。所以情來歸性,真到達了一念不生。“既而營外之情,自來歸性”,慢慢這樣下去,氣脈安定了,回到本性的範圍,這個時候就是大定。禪宗其實也講工夫,有時候是賓做主,氣脈發動的時候,主人在那裡看住不動,看你這個客人怎麼跑,你跑來跑去,終歸不能住在我家裡,所以來者不迎,去者不留。這裡也用到“賓主互參,君臣道合”,臨濟用“賓主”,曹洞用“君臣”。
“此為坎離交會,金丹初基”,坎離交會叫做正統丹道,所以情來歸性,真到達了一念不生,才是金丹的初基。“立命正所以養性也”,立命的道理、命功的初基,也就是性功。性、命是雙修的,命功到了,性功也自然到了。這個身上的氣脈動,轉來轉去衝到這裡那裡,如果你一天到晚注意那些氣脈,當然會生病。所以不管怎麼樣轉動都不要理,那樣不到一個鐘頭你氣脈都通了。氣脈之所以打不通,就是你跟著氣脈跑,結果弄得肝又難過,胃又難過,你怎麼不難過啊!
第七十三講
宇宙間有靜嗎
認清情來歸性
專一就是靜
乾動坤順的變化
玉液還丹後怎麼辦
宇宙間有靜嗎
前面講到性命真修的方法,現在接下來的原文,講的是境界。“爰斯之時,情合乾坤。乾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剛施而退,柔化以滋。”這裡有幾個名辭,我們以前也講過性是人的本性。情就是指一切妄念及生理方面的影響。中國的道書把性、情用先天的乾坤代表,後天就叫坎離了。“乾動而直”,乾卦是代表宇宙生命的本體,代表天。《易經》有一句話,大家都很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就是乾卦所代表這個宇宙本體,它永遠在動在行,“健”就是永遠沒有休息。
我們講到乾,特別提出來,過去曾有很多學者,包括胡適之他們,認為中國文化的宇宙觀是靜態的,所以一般學者都學養靜,講究靜的哲學,結果就害了這個民族,永遠沒有進步。這種主張的前提大有問題,因為中國文化哲學思想並不認為宇宙是靜態的,從《易經》開始就說宇宙是動態的,恆動。假使宇宙有個靜的話,“乾坤息”,天地就停了,所以說是“天行健”,這個宇宙天體永遠在動,不斷地動,沒有一個真正的靜態。換句話說,大動反而覺得是靜,不覺得它在動;我們坐飛機坐車子走得太快了,只看到外相在動,自己覺得很平穩,是這樣的一個靜態。也就是老子所講“大音希聲”,聲音太大了,也聽不見了。乾卦的動是如此,我們這個身體生命也是這樣。那麼你說打坐入定的時候,氣住脈停是有個靜相,是不是氣真住了,脈真停呢?不是,只是動得非常緩慢,還是在動,動的情況不同了。現在解釋這個乾卦的本身是永恆的動,而且是直的動,走的是直線。
認清情來歸性
修道到了純陽之體就是純乾了,所以呂純陽的名字就是取這個意思。到純陽時元氣充滿了,“炁布精流”,沒有一點不充滿。乾卦的相對作用就是坤卦,乾卦的動是向外面發展,坤卦的靜是收縮進來,一呼一吸。“坤靜而翕”,坤卦到了靜態,六根大定,好像六門都關閉了,它是收縮的,身體到了所謂“情來歸性”了。這個時候我們這個肉體是,“為道舍廬”,“舍廬”是這個房子,道的根根,也可以講是個鍋爐。修道是把性、命兩樣東西,重新進入到爐鼎裡頭,再造乾坤,等於經過一個化學的整理後,又產生一個新的生命。這個境界“剛施而退”,陽剛之氣,堅硬的都化掉了,“柔化以滋”,統統變柔軟了。
這裡要說明一個道理,這是講工夫境界了。常常有人問,打坐修道修得蠻好,反而容易感冒,對氣候非常敏感,身體好像越來越弱了。你要注意老子的話——“弱者道之用”,是有這種現象,反而變弱了,變柔軟就是道之用,是進步的現象的一個過程,不會永遠弱下去。“反者道之動”,有時候同靜相反,這個原理需要了解。
這一段原文,完全講“情來歸性”,講性命的根本那個境界。“此節,言後天返為先天也”,就是後天的性情歸到先天一體,先天兩個代號就是乾坤。“後天坎離,即是先天乾坤”,後天代號叫坎離,坎屬於水,離屬於火。“只因乾坤一破,性轉為情”,我們本來在娘胎靠臍帶呼吸,臍帶一剪斷以後,乾坤破了,性轉為情,呼吸也靠鼻子了。所以算命要確定時間,就是臍帶一斷,哇一聲一哭,這是最準確的時辰。普通說算命的算不准,難得有準的,因為時辰已經不大准了。就這一下,性轉為情,先天之性轉成後天生命的妄想。
所以《參同契》的原文“豈非情主處外”,“情”就是精發動,氣脈就是情動,這是外面,不要跟著氣脈跑。“築為城郭乎”,自己心境一念靈明,這個是主宰,不要管那個氣脈。越不管它,氣脈發動越快,通得越快。一般人氣脈發動就跟著感受跑,所以氣脈永遠通不了。我幾十年看得多了,修道家學佛的有些人臨老還是搖。我曾講過,當年在四川自流井,一個八十的老先生,大家都說他有道,可是他坐起來那個頭就搖。後來我問他,老先生你這個修的是什麼工夫啊?他說,我現在等於你們講的走火入魔,還找不到明師,這一關過不了。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是跟著受陰轉,這一節通不過身體就成這樣。他的思想感覺,把自己捆得太牢,就不能做主了,氣脈反而變成毛病。所以要“青天莫起浮雲障”,這個氣脈是浮雲一樣,你不要管它,自然就通了。
不動不搖
“堤防既固,主人優遊於密室之中”,一念靈明不昧,佛家叫正覺之性。密室並不是身體裡有個秘密之處,因為不是固定的部位,所以叫做密室。《易經》上孔子講,“放之則彌於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如果有個密室,一定會找得到,真的密是無所不在,就在你那裡,可是你就是找不到,這就是密室的意思。
“不動不搖”,如果氣脈動了,不要跟著感覺跑,自己做主的一點靈明“不驚不怖”。有時候氣脈發動到心臟,或者到別處,自己覺得好像要死了;像我的經驗,反正遲死早死差不多,不理它就過關了。所以“不驚不怖”很重要,有時候那些境界來了會嚇死人的。所以修道你們不要玩,我勸你們年輕人不要好奇,這個事情要大勇猛,也要大智慧。所以《參同契》中告訴你,“故曰,城郭完全,人民乃安”,這個城郭自己要打好堤防。這個堤防是什麼?就是做主的心念自性,性功就是命功。
“始而處內之性,已足制情”,氣脈怎麼變化都不管,不動搖。這個時候是本性一念靈明,“青天莫起浮雲障”,一念動而不動,生而不生,那麼“已足制情”,就制服了這個氣脈。所以情來歸性,真到達了一念不生。“既而營外之情,自來歸性”,慢慢這樣下去,氣脈安定了,回到本性的範圍,這個時候就是大定。禪宗其實也講工夫,有時候是賓做主,氣脈發動的時候,主人在那裡看住不動,看你這個客人怎麼跑,你跑來跑去,終歸不能住在我家裡,所以來者不迎,去者不留。這裡也用到“賓主互參,君臣道合”,臨濟用“賓主”,曹洞用“君臣”。
“此為坎離交會,金丹初基”,坎離交會叫做正統丹道,所以情來歸性,真到達了一念不生,才是金丹的初基。“立命正所以養性也”,立命的道理、命功的初基,也就是性功。性、命是雙修的,命功到了,性功也自然到了。這個身上的氣脈動,轉來轉去衝到這裡那裡,如果你一天到晚注意那些氣脈,當然會生病。所以不管怎麼樣轉動都不要理,那樣不到一個鐘頭你氣脈都通了。氣脈之所以打不通,就是你跟著氣脈跑,結果弄得肝又難過,胃又難過,你怎麼不難過啊!
第七十三講
宇宙間有靜嗎
認清情來歸性
專一就是靜
乾動坤順的變化
玉液還丹後怎麼辦
宇宙間有靜嗎
前面講到性命真修的方法,現在接下來的原文,講的是境界。“爰斯之時,情合乾坤。乾動而直,炁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剛施而退,柔化以滋。”這裡有幾個名辭,我們以前也講過性是人的本性。情就是指一切妄念及生理方面的影響。中國的道書把性、情用先天的乾坤代表,後天就叫坎離了。“乾動而直”,乾卦是代表宇宙生命的本體,代表天。《易經》有一句話,大家都很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就是乾卦所代表這個宇宙本體,它永遠在動在行,“健”就是永遠沒有休息。
我們講到乾,特別提出來,過去曾有很多學者,包括胡適之他們,認為中國文化的宇宙觀是靜態的,所以一般學者都學養靜,講究靜的哲學,結果就害了這個民族,永遠沒有進步。這種主張的前提大有問題,因為中國文化哲學思想並不認為宇宙是靜態的,從《易經》開始就說宇宙是動態的,恆動。假使宇宙有個靜的話,“乾坤息”,天地就停了,所以說是“天行健”,這個宇宙天體永遠在動,不斷地動,沒有一個真正的靜態。換句話說,大動反而覺得是靜,不覺得它在動;我們坐飛機坐車子走得太快了,只看到外相在動,自己覺得很平穩,是這樣的一個靜態。也就是老子所講“大音希聲”,聲音太大了,也聽不見了。乾卦的動是如此,我們這個身體生命也是這樣。那麼你說打坐入定的時候,氣住脈停是有個靜相,是不是氣真住了,脈真停呢?不是,只是動得非常緩慢,還是在動,動的情況不同了。現在解釋這個乾卦的本身是永恆的動,而且是直的動,走的是直線。
認清情來歸性
修道到了純陽之體就是純乾了,所以呂純陽的名字就是取這個意思。到純陽時元氣充滿了,“炁布精流”,沒有一點不充滿。乾卦的相對作用就是坤卦,乾卦的動是向外面發展,坤卦的靜是收縮進來,一呼一吸。“坤靜而翕”,坤卦到了靜態,六根大定,好像六門都關閉了,它是收縮的,身體到了所謂“情來歸性”了。這個時候我們這個肉體是,“為道舍廬”,“舍廬”是這個房子,道的根根,也可以講是個鍋爐。修道是把性、命兩樣東西,重新進入到爐鼎裡頭,再造乾坤,等於經過一個化學的整理後,又產生一個新的生命。這個境界“剛施而退”,陽剛之氣,堅硬的都化掉了,“柔化以滋”,統統變柔軟了。
這裡要說明一個道理,這是講工夫境界了。常常有人問,打坐修道修得蠻好,反而容易感冒,對氣候非常敏感,身體好像越來越弱了。你要注意老子的話——“弱者道之用”,是有這種現象,反而變弱了,變柔軟就是道之用,是進步的現象的一個過程,不會永遠弱下去。“反者道之動”,有時候同靜相反,這個原理需要了解。
這一段原文,完全講“情來歸性”,講性命的根本那個境界。“此節,言後天返為先天也”,就是後天的性情歸到先天一體,先天兩個代號就是乾坤。“後天坎離,即是先天乾坤”,後天代號叫坎離,坎屬於水,離屬於火。“只因乾坤一破,性轉為情”,我們本來在娘胎靠臍帶呼吸,臍帶一剪斷以後,乾坤破了,性轉為情,呼吸也靠鼻子了。所以算命要確定時間,就是臍帶一斷,哇一聲一哭,這是最準確的時辰。普通說算命的算不准,難得有準的,因為時辰已經不大准了。就這一下,性轉為情,先天之性轉成後天生命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