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正午的位上,拿天體來比喻是太陽當頂,由陽轉陰,是一陰一陽,跟我們精神一樣。我們普通人夜裡疲倦了就睡覺,我們的精神魂魄向下走了,就是“坎居北方,幽闕之中”。精神夠了頭腦清醒了,就等於太陽出來天亮了,是一反一復的現象,是呆定的。生命本來就是這樣,你要快也快不起來,說天亮了,馬上要它天黑做不到,它是一步一步到了那個境界的,所以你要急就章達到那個目的,也是不可能的。這個境界一光明一黑暗,一動一靜之間,一反一復之間,都是現象,還不是道。

  動靜均平

  那麼修道是什麼呢?就是坎離兩卦的水火,要使它凝結為一。所以他說“水火均平,方得交濟為用。一或偏勝,便致薄蝕為災。日月之相薄蝕,即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之義也”。所以你看道書,這些理論把握不住,你修道的工夫永遠是白做。光是身體上有感覺啊,轉來轉去沒有用的,不會成功的。你跑步啊打拳啊,動中求靜,體能累了自然什麼都不想了。修道這個道理也是一樣,所以說一動一靜之間,一定會變成偏勝。修道的人,如果道理搞不清楚,一定會走偏,水火不會平均。在光明的境界裡,被光明牽走啦,光明境界可以產生精神健旺,就是道家說的,“日出沒,比精神之衰旺;月盈虧,比氣血之盛衰”。

  你們大家打坐有經驗,當你比較灰心,精神也疲累時,打起坐來一下子好像入定了。實際上不是入定,是月亮一樣虛了要下沉了。所以不要把那個昏沉的境相當成定。坐久了以後,一陽來復,精神旺起來不想坐了,所以做工夫難就難在這裡。你們很多人早上上班以前打坐,坐得差不多了,要上班去了!一天到晚忙,心裡根本沒有寧靜。晚上打坐,一坐起來就想睡覺,嗯!坐好了要去睡了。真修行打坐不是這樣子!等到你事情做完了跑去打坐,那是休息,永遠不會成功。就是要你睡夠了,精神好的時候,看你定不定得下去。但是,精神好的時候打坐,反而坐不住,心裡也坐不住,屁股也坐不住,腿也坐不住,坐在那裡想,這是幹什麼!何必坐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就下座了。所以做工夫永遠不上路。真的修道上路,就是“持盈保泰”四個字,“盈”就是精神滿的時候要把它保持,水裝滿了不使它漏掉,永遠保持這個滿。“泰”是太平的時候,充滿的時候,心情泰然,永遠把它保持。有人說,哎呀現在不行,等我事情搞完了,一定學佛修道。搞了幾十年,棺材已經抬到前面了,還有件事沒搞完呢,這哪裡是修道!只好進棺材,下輩子再說吧,都是不能切斷。

  這個道理就是說水火要均平,如何能使水火均平?就是動與靜之間“交濟為用”,這四個字很難辦了。人這個生命很難弄,有時我們心想靜,身體不能靜,身體精神很強化,不想休息。有時候我們身體疲勞極了,尤其是打麻將,一邊打呵欠一邊硬捨不得,頭已經昏啦,還是要打,因為心不肯休息。這兩個都把人拉住了。做事業的人一樣,做生意的做官的,老兄該退休啦!我早就想退休,不過還有幾個月,還有幾件事做完了來,就像麻將桌上那樣死打,是同樣的道理。這個是水火不能均平,你要把身心拉平均,難啦!這個要自己體會、自己檢查了。

  人有時是氣旺血不夠,有些人你看活得很健康,實際上他已經很衰敗了。有人雖然血壓低貧血,他生命活力強得很,那是靠他的氣。以道家的醫學來講,有些人看似健康,氣已經衰敗了,氣血兩樣能夠拉平均也很難。再進一步呢,心念,這個思想念頭,動靜之間拉到平均,也是很難。這些在道家都屬於火候,沒有固定的方法,你看清楚了才可以修道,可以隨意地把水火相交,相交以後就產生新的生命。這是說“交濟為用”。

  不可偏向一邊

  下面就吩咐我們修道做工夫,偏一點都不行。有時你說這一次坐得很好,這幾天心境很寧靜,好哇好娃,你太偏向寧靜也糟了!馬上下一步就出問題。所以“一或偏勝,便致薄蝕為災”。有時生理蓋過了心理,有時心理的精神健旺不能停止,年輕人想修道,心理上那個火氣滅不掉,有時生理上作用使他沒有辦法。“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老年人修道覺得自己道德修養都很高了,對什麼都不動念了。我常跟老年朋友講,你不要吹啦,不是你修養高,實在你沒得本錢啦!要有本錢而不做才行。有殺人的武器,但這把刀不殺人而救人,那叫修行!你老了,叫你殺人拿起刀都發抖,那能算守戒嗎?所以就是兩樣不均平。一旦不平均,不是有月蝕的現象,就是日蝕的現象;不是精神不夠,就是身上的氣血不夠了。所以工夫永遠不會做好的。“即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之義也”,水把自性的光明都滅掉了。“當與中篇,晦朔薄蝕,掩冒相傾”,參看《參同契》的中篇這一段,就是專門講解如何使身心做到均衡的境界。

  佛家怎麼講呢?釋迦牟尼佛專講原理心性之學,實際上原理懂了,工夫就在內了。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上講了兩句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是你就是不能平等,做不到。這個法門平等,是要做到均平無有高下,你偏了一邊都不對。如果你讀《金剛經》,體會全盤都是做工夫的話,你就都看通了,這樣叫做融會貫通。當然我這樣一講,如果給法師們或專門研究佛學的人士聽到,他們會說:“你看南某人,所以叫他外道,佛決不是講這個。”究竟是他外道或是我外道啊?反正大家外成一堆啦!沒有關係。實際上我告訴你們,是要從經書中找參考,佛家、儒家、道家很多東西都講同樣一個作用。

  水不盛火不衰時如何

  “雖然此特言其變耳,若水不過盛,火不過衰,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水火自然之性情,即陰陽交感之常道,薄蝕災變,何自而生。”這一段,他講每一步工夫來了一定起變化的,我們人沒有成道以前,不能夠均平,不能永遠保持住平,所以不能成道。大概在座許多搞打坐的都有經驗,因此我經常講你們做工夫有時瞎貓撞到死老鼠,難得兩三年撞一回,撞到覺得得道了,就很有信心。過不了半天垮掉啦,因為不能均平。你說你的工夫真垮掉了嗎?好的境界後來好像都沒有,其實一點都沒有垮的,是你不明白道理。

  所以佛也告訴你了,可是你們佛經看不懂,現在道家也告訴你道門了。剛才講過,這等於你們氣脈一樣,一下從頂上來,一下又沉下去;有時到了頂上睡也睡不著,要它下降做不到,也很痛苦,對不對?有時要想陽氣上升,起不來,彎腰駝背也很痛苦,對不對?不能均平嘛!就是你理不通,現在告訴你,剛才講的這個均平之理,他說“雖然此特言其變耳”,他說我們上面所講的變,每個境界的變化道理不同,現象也不同,其中有個秘密。他說,“若水不過盛,火不過衰”,像我們普通人一樣,只要一口氣沒有斷以前,我們身體都是水沒有過盛,所以腎水、血液、口水都沒有過多嘛。水過盛就要向下流,對不對?水盛就是水太滿了向下流,男女就起慾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