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萬物皆生於一,一以前是個什麼?一以前是個零,數理
上這個零代表沒有,也代表了無窮、無限,代表了不可知的,有太多太多,無量無邊,無法代表,所以都用零代表。這個零叫它“無”可以,叫它“有”也可以,因為零是不可知之數。那麼由零,由這沒有的東西第一發動就是一。宇宙只有這個一,沒有二。一加一是二,再加一就是三。一的本身已經包含有二,有一就有相對的,相對就是二,有相對有二,已經有三在裡面了。這個數理哲學,在上古已經很發達,現在大概介紹一下,只引用“天一生水”,宇宙來源的這個液體。
“水本真陽,落在北方太陰之中,所以水反屬陰。”這個水從哪裡來的?這個“有”從哪裡來的?這宇宙第一滴水從哪裡來?也就是說先有雞先有蛋?假定說先有蛋,蛋從哪裡來?真空中變成妙有,怎麼變出來?這個問題研究起來多了,不扯得太遠了。這個水,本來不是這個液體,它是個“能”,能不是這個水。所謂真空形成了妙有,它原始能是個圓圈,是個零。拿中國舊的科學與哲學觀念,給它一個代號叫做陽。水屬陰的,是有形的,後天形而下屬於陰,在先天就是形而上的,它本來無中生有,所以是“水本真陽”。一落到北方,北方代表陰,南方代表陽。“落在北方太陰之中”最陰的地方,這個本就起一個轉折了,由真空變成妙有,因此有形的水,陰陽家認為屬於陰。有形的水未形成以前是沒有的,這水幹了以後又回到本來,就是還丹,還回真陽。
這個雖然是理論,不要認為理論不相干,修道家講還丹,理就是事,理通了就會形成事,理跟事本來不分。我們有一個原則要把握,也就是我常常說的,天地間有許多事情找不出道理來,這種事情很多。有時有些道理在理論上成立的,事實上行不通。你說理論跟事實應該是兩回事,不是的,是一回事。比方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蘋果不是為了牛頓而掉下來,早就掉下來了,不過因為他的靈感才發現地心引力的。同樣道理,看燒開水就發明了蒸汽機,燒開水的蒸汽不是為了他要發明蒸汽機才有的。所以有其事不懂其理,是我們的學問不夠,沒有到。有其理而沒有這件事,是我們的經驗不夠,姑且保留,不要隨便下斷語。這就是科學精神,儘量保持一點存疑態度,再來求證。現在他是用我們舊的科學與哲學理論說的,先把這個知識保留。
《河圖洛書》剛才提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成就是接受,這是《河圖洛書》的數理科學。“地二生火,火本真陰”,二就是陰,相對的,相對屬於陰,絕對屬於陽。地是屬於陰的,它本身會發起一種熱能。地怎麼發起熱能?我們現在了解地的熱能是吸收太陽能來的,是經過兩重手續,“地二生火”,這種熱能在《易經》數理上是真陰不屬陽,因為這個火是後天的火。“升在南方太陽之位,所以火反屬陽。”形成物質以前是能,當它變成物質以後,這個能變換了現象,反而屬陽,代號叫真陽。
天一生水與人體
那麼他講了半天,跟我們修道有什麼相干?問題就在這裡,所謂還丹是將我們後天這個肉體生命,修到“天一生水”。先要向諸位聲明,我並不認為今天的科學完全對,還不敢說。因為科學隨時在進步,它今天的定律,會被明天新的發現推翻,所以科學下不了定論。因此我只是借用現在的科學知識來說,生命的青春活力最重要是腦下垂體,它刺激荷爾蒙的源源產生,一旦萎縮,人就衰老。所以道家修煉玉液還丹,真修得好時,嘴裡永遠是清涼的口水。這個玉液還丹,其實就是腦下垂體荷爾蒙的分泌,一直下來到全身,刺激到下部去。所謂腎上腺,性腺,就是“天一生水”來了。所以人老了,如果“天一生水”不生長,這一點水用完就完了。
譬如《黃帝內經》上說,“女子二七天癸至”,“壬癸”都是水,壬水是水的原素,還沒有形成水,所以叫能;癸水就是形成了物質的水。所以雖同為水,但不同。天一之水就是講腦下垂體的荷爾蒙,是後天的,由它下降就變成男女的精液,這就是癸水了。所以“天一生水”,在上面的還屬於陽水,真陽之水到了下面變成實質的,“落在北方太陰之中”,在人體來說北方就是胃下面一直到肚子。“北方太陰”這個代號,在我們這個後天形體來講,引用瑜珈、密宗說法就是海底。在古代來講就是會陰穴,是太陰所在。等於下雨一樣,因地氣上升,碰到冷空氣成雨。“天一生水”是雨下來了,雨下到地面又歸到大海里去,所以水這樣變成陰了。
“地二生火”,現在講有形的後天生命的真陽之氣。陽氣靠哪裡來呢?下部來的,由陰極而發生這個陽,一個變化一個轉折,這個熱能跟地球一樣,熱到極點,陽氣慢慢就上升了。夏天的井水是涼的,地心裡涼,地下的陽能向外散發,所以夏天大家的胃口都不太好,飯也吃不下,夏天不敢吃火鍋吧!因為消化力沒那麼強;到了冬天你們摸那個井水,是溫的,外面是冰的,我們身體也是一樣。所以冬天的胃就火力強,外面覺得冷,影響氣候的是溫度,物理世界這個氣候的溫度,即使是同一個都市,東西南北也有差別。還有個最重要的,是本身感受的溫度,每個人不同,跟人的年齡、健康都有關係。譬如有人說,今天天氣那麼熱,老師你為何還要多穿一件背心?我說我覺得涼,你們不要管。等到下午,他們覺得涼,已經感冒了,這是你們反應慢,我早就感覺到了,所以衣服先披上了。
因此我們自己的火力向上升,冬天可以吃冰,夏天我是不主張吃冰的,我寧可喝燙的。另外飯後吃水果我是絕對不贊成,我們剛把熱的東西吃下去,跟著又把涼的東西吃下去,就把它蓋住了,久而久之不生病才怪。每個人的舌頭吐出來都是白白的,上面都有寒氣。這個水果和冰是可以吃的,但最好在平時吃,為什麼一定要在飯後吃水果?這都是習慣,以為這是科學,不通!我們的身體“地二生火”,下面火上來,如果拿道家的義理來講,有真火有虛火,虛火就是發炎了。虛火是什麼呢?等於點蠟燭有亮光,冒的就是虛火。你以為有熱,那個並不熱而是寒的,所謂有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的區別。
氣血要調和
所以“地二生火,火本真陰,生在南方太陽之位,所以火反屬陽”。有些人動不動要睡覺,昏昏沉沉的,給陰困住了,道家講陰困。什麼叫陰困?濕氣太重,消化不良,或者精神不夠,或者是血壓太低或太高,很多原因,麻煩得很,要觀察清楚,這屬於虛火。所以火要是上升,代號則是陽,下面就告訴我們理由,這些理由,如你懂醫理就懂了。
“陰盛便來侵陽,水盛便能滅火”,陰太過了陽被陰侵,水太多了火就滅了。陰極就陽生,陽極陰生,過分了以後,它反而慢慢衰弱下來,這中間一反一復循環之理,要把它搞清楚。“蓋先天無形之水火,主相濟為用,後天有形之水火,便主相激為仇。”注意啊!這兩句話很重要,五行有相生相剋之理。物理世界由虛空形成地球萬有,這條路線順著來是相生。後天就是我們有了這個生命,有了這個肉體以後,有形的水火“相激為仇”,產生了矛盾。所以他說魏伯陽真人原文上講,“故曰,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水太多,激動火光,火力就不夠了,光亮反而消滅。
上這個零代表沒有,也代表了無窮、無限,代表了不可知的,有太多太多,無量無邊,無法代表,所以都用零代表。這個零叫它“無”可以,叫它“有”也可以,因為零是不可知之數。那麼由零,由這沒有的東西第一發動就是一。宇宙只有這個一,沒有二。一加一是二,再加一就是三。一的本身已經包含有二,有一就有相對的,相對就是二,有相對有二,已經有三在裡面了。這個數理哲學,在上古已經很發達,現在大概介紹一下,只引用“天一生水”,宇宙來源的這個液體。
“水本真陽,落在北方太陰之中,所以水反屬陰。”這個水從哪裡來的?這個“有”從哪裡來的?這宇宙第一滴水從哪裡來?也就是說先有雞先有蛋?假定說先有蛋,蛋從哪裡來?真空中變成妙有,怎麼變出來?這個問題研究起來多了,不扯得太遠了。這個水,本來不是這個液體,它是個“能”,能不是這個水。所謂真空形成了妙有,它原始能是個圓圈,是個零。拿中國舊的科學與哲學觀念,給它一個代號叫做陽。水屬陰的,是有形的,後天形而下屬於陰,在先天就是形而上的,它本來無中生有,所以是“水本真陽”。一落到北方,北方代表陰,南方代表陽。“落在北方太陰之中”最陰的地方,這個本就起一個轉折了,由真空變成妙有,因此有形的水,陰陽家認為屬於陰。有形的水未形成以前是沒有的,這水幹了以後又回到本來,就是還丹,還回真陽。
這個雖然是理論,不要認為理論不相干,修道家講還丹,理就是事,理通了就會形成事,理跟事本來不分。我們有一個原則要把握,也就是我常常說的,天地間有許多事情找不出道理來,這種事情很多。有時有些道理在理論上成立的,事實上行不通。你說理論跟事實應該是兩回事,不是的,是一回事。比方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蘋果不是為了牛頓而掉下來,早就掉下來了,不過因為他的靈感才發現地心引力的。同樣道理,看燒開水就發明了蒸汽機,燒開水的蒸汽不是為了他要發明蒸汽機才有的。所以有其事不懂其理,是我們的學問不夠,沒有到。有其理而沒有這件事,是我們的經驗不夠,姑且保留,不要隨便下斷語。這就是科學精神,儘量保持一點存疑態度,再來求證。現在他是用我們舊的科學與哲學理論說的,先把這個知識保留。
《河圖洛書》剛才提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成就是接受,這是《河圖洛書》的數理科學。“地二生火,火本真陰”,二就是陰,相對的,相對屬於陰,絕對屬於陽。地是屬於陰的,它本身會發起一種熱能。地怎麼發起熱能?我們現在了解地的熱能是吸收太陽能來的,是經過兩重手續,“地二生火”,這種熱能在《易經》數理上是真陰不屬陽,因為這個火是後天的火。“升在南方太陽之位,所以火反屬陽。”形成物質以前是能,當它變成物質以後,這個能變換了現象,反而屬陽,代號叫真陽。
天一生水與人體
那麼他講了半天,跟我們修道有什麼相干?問題就在這裡,所謂還丹是將我們後天這個肉體生命,修到“天一生水”。先要向諸位聲明,我並不認為今天的科學完全對,還不敢說。因為科學隨時在進步,它今天的定律,會被明天新的發現推翻,所以科學下不了定論。因此我只是借用現在的科學知識來說,生命的青春活力最重要是腦下垂體,它刺激荷爾蒙的源源產生,一旦萎縮,人就衰老。所以道家修煉玉液還丹,真修得好時,嘴裡永遠是清涼的口水。這個玉液還丹,其實就是腦下垂體荷爾蒙的分泌,一直下來到全身,刺激到下部去。所謂腎上腺,性腺,就是“天一生水”來了。所以人老了,如果“天一生水”不生長,這一點水用完就完了。
譬如《黃帝內經》上說,“女子二七天癸至”,“壬癸”都是水,壬水是水的原素,還沒有形成水,所以叫能;癸水就是形成了物質的水。所以雖同為水,但不同。天一之水就是講腦下垂體的荷爾蒙,是後天的,由它下降就變成男女的精液,這就是癸水了。所以“天一生水”,在上面的還屬於陽水,真陽之水到了下面變成實質的,“落在北方太陰之中”,在人體來說北方就是胃下面一直到肚子。“北方太陰”這個代號,在我們這個後天形體來講,引用瑜珈、密宗說法就是海底。在古代來講就是會陰穴,是太陰所在。等於下雨一樣,因地氣上升,碰到冷空氣成雨。“天一生水”是雨下來了,雨下到地面又歸到大海里去,所以水這樣變成陰了。
“地二生火”,現在講有形的後天生命的真陽之氣。陽氣靠哪裡來呢?下部來的,由陰極而發生這個陽,一個變化一個轉折,這個熱能跟地球一樣,熱到極點,陽氣慢慢就上升了。夏天的井水是涼的,地心裡涼,地下的陽能向外散發,所以夏天大家的胃口都不太好,飯也吃不下,夏天不敢吃火鍋吧!因為消化力沒那麼強;到了冬天你們摸那個井水,是溫的,外面是冰的,我們身體也是一樣。所以冬天的胃就火力強,外面覺得冷,影響氣候的是溫度,物理世界這個氣候的溫度,即使是同一個都市,東西南北也有差別。還有個最重要的,是本身感受的溫度,每個人不同,跟人的年齡、健康都有關係。譬如有人說,今天天氣那麼熱,老師你為何還要多穿一件背心?我說我覺得涼,你們不要管。等到下午,他們覺得涼,已經感冒了,這是你們反應慢,我早就感覺到了,所以衣服先披上了。
因此我們自己的火力向上升,冬天可以吃冰,夏天我是不主張吃冰的,我寧可喝燙的。另外飯後吃水果我是絕對不贊成,我們剛把熱的東西吃下去,跟著又把涼的東西吃下去,就把它蓋住了,久而久之不生病才怪。每個人的舌頭吐出來都是白白的,上面都有寒氣。這個水果和冰是可以吃的,但最好在平時吃,為什麼一定要在飯後吃水果?這都是習慣,以為這是科學,不通!我們的身體“地二生火”,下面火上來,如果拿道家的義理來講,有真火有虛火,虛火就是發炎了。虛火是什麼呢?等於點蠟燭有亮光,冒的就是虛火。你以為有熱,那個並不熱而是寒的,所謂有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的區別。
氣血要調和
所以“地二生火,火本真陰,生在南方太陽之位,所以火反屬陽”。有些人動不動要睡覺,昏昏沉沉的,給陰困住了,道家講陰困。什麼叫陰困?濕氣太重,消化不良,或者精神不夠,或者是血壓太低或太高,很多原因,麻煩得很,要觀察清楚,這屬於虛火。所以火要是上升,代號則是陽,下面就告訴我們理由,這些理由,如你懂醫理就懂了。
“陰盛便來侵陽,水盛便能滅火”,陰太過了陽被陰侵,水太多了火就滅了。陰極就陽生,陽極陰生,過分了以後,它反而慢慢衰弱下來,這中間一反一復循環之理,要把它搞清楚。“蓋先天無形之水火,主相濟為用,後天有形之水火,便主相激為仇。”注意啊!這兩句話很重要,五行有相生相剋之理。物理世界由虛空形成地球萬有,這條路線順著來是相生。後天就是我們有了這個生命,有了這個肉體以後,有形的水火“相激為仇”,產生了矛盾。所以他說魏伯陽真人原文上講,“故曰,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明”,水太多,激動火光,火力就不夠了,光亮反而消滅。